本文目录一览:
- 1、体育技巧
- 2、什么是技巧
- 3、竞技体操与技巧有什么区别?
- 4、打篮球的技巧有哪些?
体育技巧
实心球
一、原地练习法
1.前抛练习:将学生分成两组迎面站立,距离15—20米,学生将—公斤重实心球双臂举过头顶置于脑后,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站立或前后站立,利用腰腹力量及上肢力量用力向前抛出,看谁的抛远。
2.后抛练习:学生背向抛掷方向,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站立,双手持球双臂伸直,体前屈,挺胸展体,双腿双臂同时用力,将球从头顶向后抛出。
3.旋转练习:学生两脚自然分开,持球于体前,两臂伸直,以左(右)腿为轴,旋转一周约360度从体前抛出(如同抛链球方法),或单手持球用抛掷铁饼的方法抛出。
4.下抛练习:背向抛掷方向,两脚自然分开,比肩稍宽,双手将球举起到头顶,屈体,收腹,用力快速将球从两腿中间向后抛出,目的练习上肢的鞭打动作
5.考试时,两脚前后开立,相距约50cm-80cm,两手将实心球高举头后,身体稍后仰,有稍微背弓。投掷时,将实心球由头后经头顶至体前,预摆1-2次,当第二次预摆开始时,由肩带动上肢蹬地和前臂,摆速加快,利用下肢蹬地和腰腹的力量,快速将实心球摆到大约上肢与身体成45°夹角方向时,用力将球抛离双手同时下肢及两脚交换位置。
,提高实心球成绩是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实心球的项目特点
实心球是一项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影响实心球成绩有三个因素,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实心球出手初速度主要是由最后用力投掷球的距离和时间决定,用力距离越大,时间越短,则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就越大,出手初速度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及掌握正确的投掷实心球技术。
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对投掷成绩也有较大的影响,最佳出手角度不是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它随着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出手角度因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而变化,男生可以大一点而女生应小一点。
实心球的出手高度对每位学生来说是相对稳定的,它取决于学生的身高臂长及对该项目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如个别学生蹬地送髋不够或最后用力出现屈肘动作,都会影响其自身的出手高度。)
二、投掷实心球的技术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
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
5、总结
实心球的投球技巧,重点是高度和速度。出球的高度和上肢鞭打的速度。再则就是背部肌肉的快速支撑和腹肌的回收。动作协调配合要一致。有的学生可以学习上一步的投球姿势。注意的是步伐娴熟连贯才可以。
////////////////////////////////////////
一、原地练习法
1.前抛练习:将学生分成两组迎面站立,距离15—20米,学生将—公斤重实心球双臂举过头顶置于脑后,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站立或前后站立,利用腰腹力量及上肢力量用力向前抛出,看谁的抛远。
2.后抛练习:学生背向抛掷方向,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站立,双手持球双臂伸直,体前屈,挺胸展体,双腿双臂同时用力,将球从头顶向后抛出。
3.旋转练习:学生两脚自然分开,持球于体前,两臂伸直,以左(右)腿为轴,旋转一周约360度从体前抛出(如同抛链球方法),或单手持球用抛掷铁饼的方法抛出。
4.下抛练习:背向抛掷方向,两脚自然分开,比肩稍宽,双手将球举起到头顶,屈体,收腹,用力将球从两腿中间向后抛出。
5.比赛时,两脚前后开立,相距约50cm-80cm,两手将实心球高举头后,127;身体稍后仰,有稍微背弓。投掷时,将实心球由头后经头顶至体前,预摆1-2次,当第二次预摆开始时,由肩带动上肢蹬地和前臂,127;摆速加快,利用下肢蹬地和腰腹的力量,快速将实心球摆到大约上肢与身体成45°夹角方向时,127;用力将球抛离双手同时下肢及两脚交换位置。
立定跳远
一、 两脚平等站位
对于两脚站法,常被人忽视。体育教材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的“两腿稍分”;有的要求“两脚与肩同宽”。至于站成什么姿势,教材没有具体明确规定,因而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采用“八”字型站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前者尺度难以掌握,后者虽明确,却大些。我做法是:两脚先站成立正姿势,而后以前脚尖为支撑点,两脚跟随向两侧分开到两腿成平行位置。这样,脚尖都向前,与运动方向一致,同时两腿基本处于垂直姿势,既不产生夹角,又利于膝关节和踝关节运动。而且学生敢容易掌握。
二、 两臂的摆动与呼吸的配合
摆臂与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在教学中,预摆时臂放松由下向上慢摆到头上,跟着轻松地吸气,而后两臂由上向两侧后方而呼气。当要起跳前两臂则快速地由下向上摆到头上,现时随之快而深地吸一口气随下摆至两侧后方,动作一样快,但此时不是呼气,而是憋气。这样为肌肉起跳前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强肌肉起跳时的瞬间爆发力。
三、 身体重心前移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当起跳前,随着两臂由上而下向两侧后方摆时,上体前倾,随之两臂弯屈成半蹲姿势,脚跟提起,用前脚掌抓地,控制身体平衡,重心随着前移。尽管重心前移不很大,但却很重要。这样,起跳时就不必为重心前移而消耗力量,为身体向前上方腾起创造条件。
四、 蹬摆是关键
起跳时的蹬摆效果如何,是决定身体腾起远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对两臂起跳时的摆法,我不是象教材那样简单由后向前上方摆。因为那样摆仅作用于两臂,而不能带动全身。为此我采用跳高起跳时两臂的摆法,但方向不是只向上,而是向前上方摆。起跳时,两脚用前脚掌迅猛蹬地,同时两臂由两侧后方向前上方做强有力的摆动,使身体向前上方腾起。
注意!!!·
,后边是我的小窍门,使你既跳的远,落地后还不后坐》落地时,小腿用力向前伸越远越好!脚跟着地,屈膝的同时,膝盖用力往前顶,有向前下方跪的感觉迅速过渡到前脚掌,上体前倾。刚开始先跳的近一点,体会动作。熟练后用力跳!
祝你成功!
立定跳远主要要求腿部爆发力和腰腹部力量,还有全身协调性,当然还有技术动作本身。三个月要有成效,主要练习动作技术,另外力量练习要注重大腿肌群和腰腹肌群练习。动作技术的重点是起跳时机和起跳时重心高低的协调配合,这个主要根据你的身高、体重、腿部力量而定。判断尺度是你的主观感觉,落地时小腿用力前收,两臂用力后摆,维持平衡。练大腿肌群时可采用蹲杠铃、跳深、负重下蹲等。腰腹力量练习可采用仰卧起坐 、悬垂举腿等方法
一千米跑
主要是留力和心态。
1:不要看到别人一开始冲得很快,就尽全力去追,去跑。应该要小跑,慢跑,自己掌握好节奏,到最后冲刺时才用尽全力。
2:直线应该快一点,弯道时要慢一点(弯道阻力较大),这样比较省力。
3:跑前做好热身运动,这样脚不会在考试前脚软(例如:高抬腿,弓步),但运动量不要太大。
4:跑步时手应该尽量挥动幅度大一点。
5:心理要想着:我能行!我一定能跑完全程!我会是第一!默念着,使自己的心态平稳下来。
我已经尽力了
什么是技巧
技巧
技巧运动是由翻腾、抛接、平衡、舞蹈等动力性、静力性动作组成,是以徒手完成身体造型的体育运动竞赛项目。“技巧”一词源于希腊语“伶俐”,即指完善掌握纵跳、平衡和力量的人、它恰当地概括了技巧动作的特征。
技巧比赛有5个项目:男子单人、男女双人、混合双人、女子三人、男子四人。
技巧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竞技体育项目中的优势项目。从1980年至1997年,中国技巧队在世界大赛中共取得116枚金牌,约占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此间获得世界级金牌总数的11%。从1990年起,我国技巧一直是世界技坛三强之一。曾二度获世界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雄居世界之首。1993年,中国技巧运动员在第十届技巧世界杯赛一举夺得13枚金牌,1994年北京第十一届世界锦标赛获金牌15枚。男双一直称雄世界,连续十年获得世界冠军。
我国成功举办的世界比赛有:第五届技巧世界杯赛、第二届世界技巧青年锦标赛、第二届亚洲技巧锦标赛、第十一届世界技巧锦标赛。
技巧运动因其具有极强的艺术欣赏性,适合表演。中国技巧运动员的精湛表演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技巧是一项古老的运动,技巧动作可追溯到大约四千年前的古埃及。它也是古希腊、古罗马人庆贺节日时的一项表演活动。技巧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到空前的传播和发展,它曾是马戏节目之一。1932年,技巧成为自由体操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比赛项目。国际技巧联合会成立于1973年。对1974年起,每逢双年举行世界锦标赛,单年举行世界杯赛。
在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早在秦汉时期的杂技中,就有倒立、翻筋斗等技巧动作。盛行于汉代的杂技,后来又成了元代戏剧等文艺形式的表演手段。我国的技巧动作经以后的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独具民族特色的训练方法,直到今天仍作为身体训练的基本功而广为发挥作用。1956年被列为我国正式竞赛项目。
在中国古代体育活动中,有一类独特的运动形式,这就是技巧。中国古代的技巧运动,源于史前人类自身的活动和生产劳动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进步,至秦汉之际,这一运动形式已经成为统一封建大帝国精神文化形态之一的“乐舞百戏”艺术的主要内容。
从范围上讲,这种技巧运动形式的主要项目有筋斗、倒立、柔术、戏车、戴竿、绳技等等,其中许多项目都需要高度的身体技巧。这类形式在汉代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上都有着较为详细地描绘,许多地方还出土了一些反映当时技巧活动的陶诵造型,这些文物资料对上述各个运动形式的特点作了较为形象的展示。这些丰富的以展现身体的高度技巧为主的运动形式,经汉代以后,基本上确立了其在中国古代盛行的“百戏”艺术中的地位。
魏晋隋唐五代时期,有关技巧的身体运动项目,基本上是沿袭着汉代已经较为完备的形式,但在难度上、方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1977年出土于甘肃省酒泉丁家闸5号北凉墓的使乐倒立技巧图壁画,就颇具特点。画面中,在乐队的伴奏下,两位赤足、着红裤、三色裙、腰束带的女伎,正在铺有席子的地上,作两手倒立翻滚技巧。从画面看,这种表现身体技巧的运动项目,在这时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了。1960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36号唐墓出土了一件戴竿倒立木俑,戴竿俑着短衫、短裤,腰间系带。头部顶立一竿,竿顶上倒立一赤身的童子。这种戴竿倒立形式,要求戴竿者需有较高的技巧和身体平衡能力。其技巧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宋元明清时期的技巧活动形式,从宫廷到宴乐,从城镇到乡间,流行更为广泛。尤其是城镇的演艺场所和乡村走会表演,都有着多种形式的身体技巧内容。此外,除了动作技巧有所发展外,在项目上也有变化。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明人绘《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中,就有一部分是表现技巧内容的画面,其形式有登轮、钻圈、倒立旋人、柔术以及叠人等。充分反映了这时技巧项目的发展和盛行状况。
现代器械体操创始于德国杨氏,他被人称作“德国国民体操之父”,并于1812年创造了单杠、双杠、木马等器械。现代竞技体操的整体是由国外传人的,但其中部分项目却是我国固有的,尤其是技巧艺人所创造的高难度动作以及丰富的练功经验,都成为现代竞技体操训练的宝贵财富。因此,作为一种发挥身体潜能的运动方式,技巧运动为中国古代体育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现代体育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竞技体操与技巧有什么区别?
竞技体操和技巧同属于体操项目,都是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对动姿态和人体造型有特定要求的着重形态美的身体操练。两者都是由裁判员按照竞赛规则,根据运动员的独特性、勇敢性、熟练性评分的项目;两者都要求难度大、质量高、动作稳、姿势美;两者都分团体赛、全能赛和单项或单套赛。不过竞技体操和技巧毕竟是各具特点,各自独立的体育项目。
竞技体操除自由体操外,都是在器械上进行的,而技巧7个项目都是徒手进行的。在竞技体操中,只有自由体操配以音乐,而技巧除单人项目和男子四人第一套动作外,都有音乐伴奏。目前,男女竞技体操都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而技巧却还未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更主要的是比赛内容和项目的不同。竞技体操男子项目包括自由体操、纵跳马、鞍马、吊环、单杠、双杠;女子项目包括自由体操、高低杠、平衡木、横跳马。技巧分男女单人、男女双人、混合双人、女子三人和男女四人等7项。单人项目翻跟头与自由体操有近似之处,但技巧单项目是完成一套连续的手翻和空翻动作,以身体的姿势、空翻的周数、转体的度数,以及空翻和转体结合的状况来区分动作的难度和完成的优劣。自由体操要复杂一些,它包括徒手体操、静止姿势、力量性动作以及技巧动作等,女子还包括舞蹈和转体、跳步、波浪、平衡等动作。技巧的双人、三人、四人项目动作以翻腾、抛接、造型为主,并配有徒手操和舞蹈动作,它们与竞技体操也有显著的区别。
另外,技巧选手在比赛中应完成三套规定动作和三套不同类型与要求的自选动作,往往一套是静力性动作,一套是动力性动作;而体操中只有跳马要准备两种跳法,其他的项目没有规定必须做两套以上的不同动作。
打篮球的技巧有哪些?
篮球运动是以投篮、上篮和扣篮为中心的对抗性体育运动之一,两队参与,每队出场5名队员,目的是将球投入对方球篮框中得分,并阻止对方获得球权和得分。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打篮球基本技巧。
一、弹跳力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
所以我们不可以认为提高弹跳就成天的跳跳的就行了。你必须坚持每天拉伸自己全身各部位的肌腱、韧带、肌肉,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做各种复杂的有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的。动作要准确、优美、既有力又放松。
二、力量训练最好由身体训练教练安排和辅导。
如自己进行训练,最好每周进行2到4次的大力量训练,训练时必须注意,以免发生意外伤害。所谓大力量训练就是利用杠铃进行大负荷的练习。最典型常用的有三种:
负重蹲起,提铃,抓举。总之,这几项练习的成绩越高,你的弹跳力就越好。
至于每次练习的重量、组数、次数、动作规格等问题,原则是:
1、大力量训练每周至少二次,不多于四次,要给身体超量恢复的时间,但要长年进行,不可间断。
2、每次课最好安排以上所述三项练习方法。
3、要讲究大力量训练的技术动作规格,切不可乱来。
4、小力量训练是指使用各种综合训练器械和哑铃等进行训练。重量较轻,组数和次数较多。目的是提高肌肉耐力,增粗肌纤维,减少脂肪,小力量训练可以变化着花园天天练,但最好不要和大力量训练同时进行。无论大力量还是小力量训练,一次课的时间不要拖的太长,1.5小时至2小时为宜。有强度还要有密度。
三、速度训练也是提高弹跳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反复冲刺训练还是有必要的。30次,50次,也许80次,那就要看你的吃苦精神了。所谓冲刺,要求你自己在准备活动后全速往前冲,而不是中速。专项速度训练同大力量训练相同,不必天天练,每周三小时即可。还要特别注意运用小;力量训练手段增强大腿后侧肌肉群的力量。
四、各种专门的弹跳练习手段非常多,诸如跳绳、跳栏、摸篮圈、摸小黑框上沿,甚至摸篮板上沿。
最后,我要提一提神经系统和弹跳力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速度、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这些素质在瞬间综合向下作用于地面时就产生弹跳力,那么什么东西是这些素质在瞬间同时爆发呢?就是动机和运动神经系统。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想高居一切人之上,你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的运动神经系统想自己全身的肌肉发出最强的冲动信号。这种强刺激迫使肌肉群激烈收缩产生巨大能量,肌肉群剧烈收缩有反过来促使运动神经系统更灵敏,能发出更强烈的冲动。两者相互促进,你就越跳越高。然而,这也是难点中的难点,没有超强的动机,运动神经系统就没有超强的冲动,一切所谓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全是废话。最后,祝你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