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盘点最值得去的中国十大博物馆,你了解吗?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去过哪些国家
- 3、除了蹴鞠,骑射,中国古人还玩哪些“时尚”运动?
- 4、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古代体育元素
- 5、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
- 6、900余件故宫文物在港展出,哪些文物值得一看?
盘点最值得去的中国十大博物馆,你了解吗?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
2016年12月31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总数为1862690件,其中珍贵文物占总藏品的93.2%。故宫本身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杰出的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有中国现有尺寸最大的木构殿宇——“太和殿”,有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有法帖之宝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青铜之宝酗亚方樽等等无数珍贵文物。
任时光千年流淌,故宫仍红妆素裹,见证了岁月山河的力量。岁月几许沧桑,人间几多风霜,百年轮回的样子,正如紫禁城本身,就是一首风花雪月的诗。
二、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国博与其他博物馆不太相同,它是将我国古代到近代方方面面的风貌呈现出来,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三个大方面,有禁止出境出国参展的陶鹰尊、人面鱼纹彩陶盆、金缕玉衣、四羊方尊等文物。
国博内展品时间跨度非常大,大唐风华、秦汉文明、丝绸之路,看完之后相当于在历史中漫游了五千年,还有国之印信,古代书画专题展等不同类型的专题展览,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展览。
三、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为躲避侵略的战火,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几经辗转后迁往台湾。为了保存和展示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迁台的文物,仿照北京故宫样式便建成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铜器、玉器、陶瓷、漆器、珍玩、书法、绘画、善本古籍以及文献等超过六十五万件的文物。包括“天下三大行书”之二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和苏轼《寒食帖》,汝窑唯一存世的水仙盆——天青无纹水仙盆以及富春山居图。
四、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首批中国“4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上至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唐墓壁画举世无双,犹如参加了一场历史盛世,真的是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五、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展馆面积1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件。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等地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
河南博物院主建筑以元代观星台为原型,四面墙壁上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博物院里一共有九个建筑,取义“九鼎定中原”。
镇馆之宝有莲鹤方壶•青铜绝唱、贾湖骨笛•文明先声、武曌金简、杜岭方鼎、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玉柄铁剑等。
中原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并在历史发展中浓笔挥洒。这里名都相望,城垣相叠,文化厚积。数不尽的先贤,生于斯。长于斯,创造惊世奇迹。河南博物院将中原文化一一展现,非常值得参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去过哪些国家
人民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杨雪梅)由国家文物局与印度考古局联合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华夏瑰宝展》继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展出后,目前在孟买继续展出。这个展览还将在加尔各答等其它城市展出至年底。也是这项展览曾于2008年3月远赴南非,成为第一个踏上非洲大陆的中国文物展览,由此引发了众多发展中国家要求在本国举办中国文物展的热情。
类似的展览只是中国文物中心每年举办的数十项展览之一。中国文物中心成立至今已经举办了170余项展览,遍布世界五大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观众人数超过5000多万,传播了中华文明、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更是“交流年”、“友好年”、“文化年”等国家双边活动中的亮点。
今天上午,纪念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成立40周年的展览在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开幕。展览全面反映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自1971年成立后不断发展的足迹。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远赴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5个国家(地区)成功展出,引起巨大轰动,通过文物外交实现了政治外交的突破,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由此成立。
据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军介绍,目前的文物交流展览,我们主动走出去的步伐较快,而“请进来”的速度稍慢,在“十二五”期间将会加大邀请国外优秀文物展览的分量。
除了蹴鞠,骑射,中国古人还玩哪些“时尚”运动?
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新增的广场舞、龙舟、柔力球、舞龙等群众项目备受社会关注。那么在古代,民众都玩哪些“时尚”运动呢?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一场中华古代体育文物展,集中展示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之精髓。
从军事体育到娱乐运动
这场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活动,汇聚了全国10余家文博单位所藏的古代体育文物精品。200多件展品,其中包括2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向人们勾勒出古代体育发端于生产劳动、军事训练,繁荣于休闲娱乐的变化曲线。
早在史前荒蛮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在聚居群处的生活中,由于求食自卫的需要,奔跑、跳跃、攀登、投掷等成为最常使用的肢体活动,人类最初的体育运动雏形由此而生。随着部族争端出现,古人有意识地进行军事训练,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军事体育活动。
此次展览在国内10多家文博单位借调众多珍贵文物,共展出文物2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余件。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发现的数以万计古代岩画,真实再现了远古人类在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猎等场景。而展览现场一尊来自秦始皇兵马俑的陶俑,默默向今人传授当时的射箭姿势:左足向左前方斜出半步,双足成丁字形,左臂半举,右臂曲举于胸前,头和身体微向左侧转,昂首凝视左前方。这与现代射箭运动的发射预备动作颇有几分神似。
在古代,马匹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生活和军事作战工具,人们对其持有较高崇拜度,很多运动也围绕“马”展开。古时的骑射、打马球等运动,都以骑马作为基础,对马的驯服也被视为一种特殊能力。
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舞马衔杯纹银壶,出土于1970年。这尊银质的精美盛酒器物,表面留有两匹尾部坐地,嘴衔酒杯,向人匐拜的舞马形象。天津博物馆的讲解志愿者洪德全介绍,这表明当时人们的驯马之术已达到相当水平,而且对驯马乐此不疲。
其实,古人们在物质条件逐渐提高后,休闲、娱乐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很多体育运动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些遗址留下的儿童墓葬中就有许多石制和陶制的陀螺,可见当时就玩这种游戏。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汉代以后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在来自南京博物院的《古代仕女行乐图卷》中,秋千、投壶、斗百草等运动在古代女子中间非常流行。
古代“玩法”与现代体育多有相似
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项目繁多,其中被称为古代足球的蹴鞠最受人青睐。蹴鞠起源于战国,在汉代获得大发展,唐宋时期最为繁荣,明清时期开始衰弱。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宣布,中国古代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
展厅中多幅“古代足球”图片,反映了其演变轨迹。西汉末年的鞠为四片兽皮拼接而成,到南宋已经发展成十二片,“足球”更圆了。汉代的鞠是塞满动物毛发的实心球,到唐宋则改为放入动物膀胱的充气球,更有技术含量了。
南宋时期,宫廷宴会时一般都会举行蹴鞠大赛,人们在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两队人站在“风流眼”两边,由队员颠球,传球数次后传给副队长,副队长颠数下待球端正稳当,再传给队长,由队长将球踢向“风流眼”,结束时按踢过“风流眼”的球的多少决定胜负。“与现代足球相比,这种蹴鞠对抗性不强,但是对踢准的要求更高。”
从唐代起,由马球演变而来的捶丸运动开始在平民中普及。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宫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捶丸运动不论是球杆的形状,还是洞口的白色三角旗,仿佛与现代高尔夫球运动如出一辙。捶丸的打法与高尔夫球也十分一致,包括侧旋球、内外旋球等,而击球姿势则有站式,也有跪式。
宋元时期有关马球的实物资料亦多有所见。
展厅一角,一块半米高、方方正正的石块(武功石)引发不少人围观。古时,源于军事的项目——搬武功石,有点像现代举重。洪德全介绍,搬武功石是古代武科举的必考科目,应试者需抬起重达250斤至300斤重的石头,且武功石底部要抬高过腰部,难度一点也不比举重小。
动静结合,重健身也重养性
中国古代体育主张动静结合,注重修身养性,这与西方体育有一定区别,但又是互补的。“西方体育注重竞技,更多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而东方运动则更为柔和,注重身心合一,天人合一。”
展览中,众多棋类激起了参观者们的兴趣,它包括围棋、象棋、六博棋、双陆棋等形式。几千年来,下棋既开启着人们的智慧,又满足人类的竞争心,娱乐着世世代代的民众。对各种棋类,古人的说法颇有几分闲情逸致,如“仙人揽六箸,对博泰山隅——六博”“纹枰坐对,谁究此味——围棋”“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象棋”……
古时候的棋类包括围棋、象棋、六博棋、双陆棋等形式。
古代的很多运动和游戏项目,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围棋,就蕴涵了中国古代哲学中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圆地方、十九农节气、三百六十周天之数等含义,其变化丰富,意韵深远,魅力无穷。
当然,古代体育也有阶层之分。古时的御术即驾驭马车的技术,是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平民也玩不起。而像马球这样的运动简化成了捶丸,百姓才得以参与其中。
古时,钓鱼、下棋等休闲活动,也有修身养性的涵义。《明·尤求·围棋报捷图轴》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在秀雅的园墅中与人对弈,刚从前线匆匆赶来的戎装士兵想向他禀报淝水大捷,但他仍然聚精会神地下棋,神情自若。这种潇洒的气度、沉着的修养,是古代才子学士们所追求的。
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古代体育元素
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序厅,第一展厅为中国古代体育,分为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和明清几个部分。展出的古代体育文物、照片资料、绘画、拓片和沙盘模型,都是极有价值的历史见证。
第一跃入眼中的是石球,从距今10万年左右,属旧石器时期粗糙的大石球,到公元前4800年?公元前4000年的石球和陶球,明显地看到石球从生产工具到游戏器具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体育的产生。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陶盆描绘出古朴的线条、纹路,生动地表现了先人们联臂踏歌的情形,这种满足身心需要的身体活动,在奴隶社会已是庆贺、祭祀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从石镞、铜戈、青铜戈中,我们仿佛看到先人弯弓射雁的场面,这种游猎方式古人称为“戈射”。《戈射图》反映了从渔猎到农耕,弓箭从狩猎性质转变到军事训练和娱乐消遣。游水是渔猎中的另一种获得生活资料的方式,人面鱼纹彩陶盆和《游泳图》形象地描绘了《诗经》所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的景象。此外角抵,竞渡、青铜剑等文物,再现了生产劳动、部落战争和日常生活中古代体育的萌芽。
战国至秦汉三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产生,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为体育的勃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时期文物资料十分丰富,有墓葬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陶俑及诗、赋等。其中汉代画像砖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记录下诸多体育游戏活动。
秦汉之时,百戏艺术已发展成众多的表演节目,就汉画砖中所见就有跳丸、飞剑、叠案、戏车、透飞梯、驯兽、马术等。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石反映了当时融合了讲武之礼与各少数民族的乐舞杂技内容的综合表演形式??百戏。从左至右,第一部分是跳丸,也就是双手舞弄小球,跳丸的动作讲究流畅、轻快,历代跳丸有三、七、九、丸。还有跳剑、寻幢也是生动活泼难度较大的表演。前者与跳丸相似,只是以剑代丸,后者又称“缘幢”,通俗地讲是用身体的头、手等部位,撑起很高的长杆,顶部呈十字,在杆顶和横杆两端都有表演者。第二部分有十五人的乐队,鼓、钟、琴等乐器清晰可辨。第三部分是履索,履索可能是走钢丝的前身,而古人履索的动作复杂,甚至倒之而行。《百戏图》的第四部分是马戏与喜车,这是一种大型的杂技表演,它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而且也需要过人的胆量。其它的一些展品也生动地反映了各种表演项目,如:逆行连倒,即倒立行走。倒立的形式多种多样,汉倒立俑陶奁是一件很精彩的文物。此外类似钻火圈的冲狭运动,象燕子跃掠过水面的燕濯活动,在《石棺杂技图》中可见。
这个时期,蹴鞠活动十分盛行。这是一种中国古代的足球游戏。“鞠”为皮革缝制,另一种是对抗性质的比赛。从画像砖、石及肖形印中都有丰富生动的记载。而沙盘模型则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一运动在汉代盛行的状况。
西汉《导引图》更是引入人胜,它图示了一整套的练习动作,如同我们当今练习各种拳、操的示意图。这说明,人类已经开始逐渐提高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强调通过锻炼来抵御外界的各种考验。战国时期诸多思想家的涌现,以及《黄帝内经》等书的出现,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人已创立了独特的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方式。华佗的《五禽戏》,庄子的“行气术”,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可谓珍贵的古代遗产,至今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是封建社会高度发达的时代,古代体育由雏形走向初步定型。马球、武艺、养生导引是比较突出的项目,隋唐的棋盘又足见当时棋艺的盛兴。
马球在这一时期是最为吸引人的项目,馆内除各种图画、陶俑、铜镜、文字记载外,又特意制作了生动逼真的唐代打马球的巨大沙盘模型。马球在古代又称击球,唐代最为盛行,上到唐皇,下到士兵,都把它做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在唐代宫庭里,女伎一般都受过打球的训练,她们主要是陪皇帝、贵族消遣。后蜀花蕊夫人的《宫词》中说:“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这种景象在击球铜镜和唐明皇击球图中都有记载。”
唐代相朴运动成为节日娱乐活动和重要的比赛活动。可以从石砚、敦煌壁画、白描幡画上的相扑画了解这一运动在隋唐的发展。南北朝时战事纷纷,少数民族将骑术带入军中,唐代时,已盛行骑术和骑箭术。铜镜及图画中的狩猎图,恰是大诗人李白描述了“一射两虎穿,轻背落双鸢”的高超技术的体现。此外,唐代人的字舞,以人做字,栩栩如生,正是古代大型团体操的雏形。
围棋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文献中多有记载,望都出土的汉石制围棋盘,隋代张盛基出土的磁制棋盘,以及《重屏会棋图》、《仕女弈棋图》,记述了围棋的发展历史及其开展的普遍性。
习武的传统在我国根深化蒂固,从狩猎到“六艺”中的射箭,从大规模的武戏到“取士技才,必先弓马”的武举可见一斑。今天的习剑主要以强体长寿、练气凝神为主,逐步脱离了古时军队的训练方法,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成为中华民族武术的精华之一。
宋代是古代蹴鞠发展的高潮时期,成为当时的表演节目,而且产生了不同的踢法。从宋太祖蹴鞠图、儿图蹴鞠、宋代蹴鞠纹象牙笔筒,到元代蹴鞠铜镜上男女对练的形象,与“若道是成就了洞房中惜玉怜香,六皮儿香皮做烟眷”诗句相吻合。明代妇女、儿童依然喜好此活动,但朝廷已出现过禁止踢球的命令。
纵观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从有限的被保存和挖掘出的文物,使我们领略到中国体育演变的辉煌历史。
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科技史,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区分四项发明的时间。A项瓷器最早出现于商朝;C项青铜最早出现于夏朝;D项造纸术属于西汉、印刷术则为唐宋时期;B项丝绸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已经出现,且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亚、中亚,并广泛应用,故B项正确。
900余件故宫文物在港展出,哪些文物值得一看?
许多喜爱文物的小伙伴们可能会听说这样一则信息,大约将有900多件故宫文物将会在香港的博物馆开幕进行展览。据了解,香港的故宫文化博物馆已经筹备了许多年了,在7月3日的时候向公众开放,人们可以进行观看。那么又有哪些文物值得观众进行观赏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据了解,这次展览的文物中大概将有900多件都来自于故宫博物院,这些文物非常珍贵,历史悠久,凝聚了历史的风采,让人眼前一亮。其中比较吸引大家眼球的就有北宋的定窑白釉孩儿枕,从画面上看,这件瓷器非常精致,上面的孩童栩栩如生,可见工艺十分精巧,足以可见匠心独运。其次,还有嘉靖年间的官窑就是青花五彩瓷器,其中的一件名品就是五彩鱼藻纹盖罐。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它色彩艳丽,尽显富贵,展现了嘉靖年间流行瓷器的色彩,深受众人喜爱。除却瓷器之外,还有书画作品,比如虞世南的行书就是摹兰亭序卷,以及南宋赵伯驹所画的一副名品,也就是江山秋色图。
除却以上介绍的给珍贵文物之外,甚至还有珐琅彩,雕塑,青铜,钟表等珍贵文物,让大家十分期待。文物是中华5000年来的文明成果,极其珍贵。人们在观赏文物的同时,也是在领略历史的风光。这一次香港的故宫博物馆进行展出,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将中华文化向世界进行传播,增强了中华文化软实力。
有条件和机会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去观看一下这次的文物展出,相信这是一次非常不错的文化之旅。毕竟观赏珍贵文物的机会是有限的,能够观赏到如此珍贵的文物,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是一种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