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足球和外国相比,不同在哪里?
- 2、简述中国足球现状
- 3、中国足球真的有那么不堪吗?不堪在哪里?
- 4、在体育界,中国足球和韩国足球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 5、中国足球发展史
- 6、为什么中国足球难以发展?
中国足球和外国相比,不同在哪里?
中国的体育事业发达,但也不乏有不足的体育运动,其中国足就是在大众眼中的弱势体育项目,与中国的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国足显然十分落后,中国能在其他的球类运动上有十分大的成就,为何偏偏在国足上相差巨大呢?那么中国足球和外国的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有差在哪些地方?
培养模式不足
在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上,运动员的培养缺少灵活性,中国体育的培养模式大致都是相同的,但这种培养模式在足球上却有着大大的不足,这种培养模式不能够使人才被发掘出来。另外在比赛体制上,中国的比赛体制与欧洲相比,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在运动员的激励上,中国培养人员会缺少对运动员的激励。
天生差距
其实除了在人员的培养和挖掘不足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东方人大多没有西方人生的健壮,这一点在篮球上也能看得出来,像姚明这样的NBA球星,在中国也寥寥无几,这是因为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的身材发育上都有着弱势的地方,所以欧洲足球运动员相比,中国的足球运动员在力量和速度上还远远不能够与他们相比。
足球文化宣扬不足
欧洲的许多地方都宣扬足球文化,甚至许多家庭也是足球界的精英家庭,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能够培养对足球的兴趣和足球的能力。但在中国,足球宣扬能力不够,有许多孩子不愿踢足球,甚至家长会心疼他们受伤而阻止他们去做踢足球这样的运动,这就大大减少了少年优秀足球人才的数量。此外,足球场地相比篮球场地也少的多,足球文化宣扬力度不够,国足又怎能蓬勃发展呢?
简述中国足球现状
1、多项政策明确提出2020年足球场地建设目标
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是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中国体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足球场地建设是竞赛开展和人才培养必要的硬件保障,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加强足球场地建设管理是十项重要工作之一。其中第一条便是扩大足球场地数量。《总体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全国足球场地建设规划。把兴建足球场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刚性要求,由各级政府组织实施。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充分利用城市和乡村的荒地、闲置地、公园、林带、屋顶、人防工程等,建设一大批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创造条件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要求。
同时,对足球场地建设予以政策扶持。对社会资本投入足球场地建设,应当落实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发布一年之后的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 、体育总局、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等联合发布了有关场地建设方面的配套政策《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足球场地数量超过7万块,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5块以上,有条件的地区达到0.7块以上。足球设施的利用率和运营能力有较大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类型多样、普惠性强的足球场地设施网络。
此外,在2016年5月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上述建设目标再次被提及。
2、建设现状
为了达到上述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有关单位,在指导地方合理确定球场建设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按照“中央出资金、地方出政策、企业出服务”的方式,先后确定两批共41个重点推进城市,破解了球场建设规划、土地、融资等瓶颈难题。
2020年,专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比2019年增长233%,重点支持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成功带动地方财政性资金、社会资金投入约85亿元。
实践证明,专项行动的开展带动了全社会建设球场的热情。根据国家发改委等统计数据,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十三五”时期共带动各地新建社会足球场地26957块,全国社会足球场地数量较“十二五”末增长了4倍。
从区域看,河南、广东、云南、山东等12个省份新建球场数均达到1000块以上,湖南、贵州、西藏、青海等10个省份社会足球场地数均增长7倍以上。
同时从球场类型看,5人制球场是“十三五”时期全国各省市新建球场时首要选择的球场类型,占比超过一半,达到了67%;其次是11人制球场,占比为16%;7人或8人制球场占比为14%;其他制式球场占3%。
从建设运行方式看,新增社会足球场中,公建公营球场占71.7%,民建民营球场占19.3%,公建民营球场占9%,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的社会足球场地较“十二五”时期提升了近3倍,初步形成了政府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足球场建设运营格局。
3、“十三五”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指导目标超额完成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足球场地数量达到11.73万块,场地总面积达到3.20亿平方米。同时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测算得出截至2020年底,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83块,均超额完成建设指导目标。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足球产业商业价值研究报告》
中国足球真的有那么不堪吗?不堪在哪里?
也不差,足球在中国项目上好像比较好。据我回忆,体委的所有项目都是贴钱,只有足球,体委很少花钱,同时可以赚很多钱。只是国际环境下足球太火了,相对来说国足实力不行而已。主要是足球在国内缺乏火,整个项目的注册者只有8千人(日本90万,欧洲国家基本上数百万)。
女足也不怎么样,依靠全国体制,在全世界女足还没吹的时候获得了亚军。现在女足慢慢火起来后,现在好像连世界杯都进不去了。(好像有一次确实没有进去。因为对女足不感兴趣,所以好像不调查。)这种原因是市场不大,养不起庞大的从业者。稍有能力的家庭都让孩子学习,大概率是旱涝保收。(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踢足球是九死一生。如果普通服务员能入职,就开始五险一金5000,高层随便拿100万年薪,看看中国足球会不会发生。
中国体育是全国体制,但目前绝大多数项目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选择面越来越窄,没办法,有能力的家庭都很有可能让孩子学习,读书,保全旱涝保收,在中国体育基本上是九死一生。所以中国大部分项目的对手实力都在退步。这种问题在一些冷门项目上没有问题。射击什么的,中国可以。但是,就像女子足球这样从寒冷到中暑的项目一样,中国越来越远。世界上比较成功的足球人才选拔方式和非常特殊的足球人才选拔方法是代表欧洲的精英足球。
其实就是依靠庞大的社会财富和福利,建立全民都能参与的专业梯队训练。在一个国家200万人口中,100万人接受正规足球技术和理念训练后,可以培养出1万名成熟的选手。但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被花在了女足上),代表南美和黑比的贫民窟足球依赖于庞大人口的大过滤器。反正不行的死无所谓。选拔将进入当地职业楼梯训练。1000万贫民窟的人10万人特别有天赋训练,1万名成熟的选手出了代表中东石油国家的金元足球,初期计划了欧洲裔选手。
在体育界,中国足球和韩国足球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在体育界,中国足球和韩国足球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是在1913年建立的。中国的足球队在整个亚洲来说,可能是三流的队伍都算不上,而韩国足球队却是亚洲最厉害的,足矣对抗世界一流的球队。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的足球队和韩国的足球队的差别到底有多大?用天壤之别这个词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一、历史差距
对于中国足球队来说,韩国的足球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两者都是足球界的主要力量。自从在1978年以来,中国的足球队和韩国的足球队都分别参与了很多的比赛,但是中国却只获得了三场的胜利,这种战绩可以说是非常的凄惨,在俱乐部的方面也是以失败告终,很多次都被韩国队打的非常难看。为什么两国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底子差
作为一个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强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中国足球队的球员来说,球员的基本功相对来说都是不太扎实的。所以在赛场上,因为自己的技术本来就不是很好,然后在对手进攻的时候还需要打出一些配合,但是当对手实施高策略的战术的时候,球员的失误就会非常的显现出来,这时候就给对方增加了一个进攻点,这样也让韩国在抢球的过程中,有非常大的几率赢得比赛。如果想要中国足球队在足球界有所地位,中国足球队的球员的基本功必须扎实,身体素质会必须强硬,就好比盖楼,要先把地基打稳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否则盖楼到一半就会倒塌。
总的来说,如果中国足球队想要战胜韩国的足球队是必须练好体能的,在赛场上的战术,也必须要克制对手,才有足够的几率取得胜利。
中国足球发展史
中国足球发展历史分为:中国古代足球历史和现在中国现在足球历史,具体如下:
中国古代足球史:
足球运动,最早的起源在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蹴鞠”或名“塌鞠”。最早的说法见《战国策·齐策》:“临富甚福而实...塌鞠”。到了汉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蹴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几乎是万人空巷。
唐代是蹴鞠的鼎盛时期。到了宋代,两个球门的踢法已经不见了,主要流行一个球门或是不用球门。这种方式运动的技术性和娱乐性都增强了。清代由于民族风俗的关系,十分喜欢在冰上蹴鞠(最早的冰球运动)。玩时分为两队,每队数十人,球掷起后,两队争踢,以球在自己本方队员的脚下传递为乐。
中国现代足球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队曾集体去匈牙利留学,并与1958年回国,可惜冲击1958年世界杯决赛圈失败,打击不小。其后的时间内,是十年“文革动乱”,在一个“政治第一”的年代,足球被禁止了。改革开放之后,苏永舜率领中国队冲击1982世界杯决赛圈失败。
1985年5月19日,由于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主场败给了香港,失去出线权。1988年的奥运会和1990年的世界杯,中国队擦肩而过。1979年开始改革,开始对外开放,但足球上与“洋教头”的“再一次亲密接触”却一直等到了90年代。
1992年,谋求开拓发展的中国队将请来了施拉普纳,但是冲击1994年世界杯决赛圈又再次的失败了。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全面启动,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97年的戚务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冲击世界杯力不从,所以惨败大连金洲,国人继续失望。
中国女足于1982年建立,但是长期以来女子足球在中国并不普及,仍然处在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体制和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专业体育时代,第一代女足球员仍然活跃在赛场上。只有在1996奥运会,1999世界杯上中国女足两度冲击冠军未果,屈居亚军之后,全国才掀起一定的女足热。
在1915年到1934年,中国获得了远东运动会的九连冠,并于1936年,1948年两次入围奥运会。这时,中国足球在亚洲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扩展资料:
中国足球获得的成就:
1、1959年,中国国家队战胜了匈牙利奥林匹克队。
2、1959年,中国建国十周年在北京举行的“中、苏、匈三国足球对抗赛”上,中国足球队获得亚军。
3、1960年,在“中、朝、越、蒙四国足球的对抗赛”中,中国足球队夺得冠军。
4、1966年,中国足球队获得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足球比赛的亚军。
5、1976年,中国足球队获第六届亚洲杯季军。
6、1978年,中国足球队获第八届亚运会足球比赛第三名。
7、1984年,第八届亚洲杯上,中国足球队获得亚军,这是建国以来中国足球队参加亚洲重大的国际比赛获得的最好成绩。
8、1987年,中国足球队获得二十四届奥运会小组出线权,虽然在决赛阶段未获得小组出线权,但终究实现了冲出亚洲的宏愿。
9、1992年,中国足球队获得第十届亚洲杯第三名。
10、1994年,中国足球队获得第十一届亚运会银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足球
为什么中国足球难以发展?
1992年6月的“红山口会议”确立了中国足球要走职业化道路的改革方向。
中国足球是中国体育界最早推进职业化改革的项目。1994年,职业化改革初启,甲A联赛火爆异常,中国足球一度繁花似锦。然而,由于足球基础薄弱,社会条件不成熟,改革不够彻底,各种配套制度也没有跟上,整个足球发展走入歧途,出现了诸如“甲B五鼠”、万达退出等事件。虽然2002年世界杯国足出线给中国足球带来了短暂的荣光,但随着世界杯上中国队一场未赢,一分未得,一球未进,中国足球再次被打回原形,并开始快速下滑,社会上对足球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中国足球始终未进行实质性改革。
直至2009年,假赌黑等“窝案”逐渐浮出水面,才将行业管理混乱、球场舞弊现象严重等问题彻底大白于天下。再加上国家队距离世界杯越来越远,社会上对于足球责难不断,把足球“逼”到了必须真正彻底改革的境地。
2013年6月15日,国足在一场友谊赛上以1:5惨败给泰国青年军。积重难返的中国足球终于到了需要进行一场大手术的关口。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的改革措施频出,而作为改革大盘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而振兴足球作为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摆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