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体育兴趣小组国外的概念(体育类兴趣小组)

本文目录一览:

试述国内外对体育概念的阐述;你认为体育概念如何界定更可理科学?

以锻炼身体为活动。提高身体素质的运动,还包括以竞争为目的的活动。大学体育就是适合大学生的体育运动。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1、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能力。

②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③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社会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④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能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⑤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以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运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②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③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④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⑤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试述西方体育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体育--身体的教育

体育虽然有悠久的历史,然而“体育”一词却出现得较晚。在体育一词出现前,世界各国对体育这一活动过程的称谓都不相同。

体育一词,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在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 容。17~18世纪,在西方的教育中也加进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项活动, 只是尚无统一的名称。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曾把这些活动分类、综合 ,统称为“体操”。进入19世纪,一方面是德国形成了新的体操体系,并广泛传播于欧美 各国;另一方面是相继出现了多种新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也逐渐开展了超出原来体操范围的 更多的运动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相当的 一段时间里,“体操”和“体育”两个词并存,相互混用,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在世界范 围内统一称为“体育”。

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 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由于这本书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的教会教育,而在 世界引起很大反响,因此“体育”一词同时也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 看到,“体育”一词的最初产生是起自于“教育”一词,它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 个专门领域。到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了“体育”一词。而我国由于闭 关自守,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我国,随后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 中设置了“体操球”。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 术语。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 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不能把学校体育课称体操课了,必须理清概 念层次。1923年,在《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从此“体育”一词成了标记学校中身体教育的专门术语。�

“体育”一词在含义上也有一个演化过程。它刚传入我国时,是指身体的教育,作为教育的 一部分出现的,是一种与维持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联的一种教育过程,与国际上理解 的“体育”(phyical education)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 业的不断发展,其目的和内容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的范畴,体育的概念也出现了“广 义”与“狭义”解释。当用于广义时,一般是指体育运动,其中包括了体育教育、竞技运动 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用于狭义时,一般是指体育教育。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体育”的概 念提出了一些解释,但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 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 教育过程”。体育的这一定义既说明了它的本质属性,又指出了它的归属范畴,同时也抱自 身从与其邻近或相似的社会主义现象中区别出来。但是,体育的概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 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体育的认识也将有所发展

体育兴趣的概念是什么

体育兴趣的概念: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 评论列表:
  •  边侣午言
     发布于 2022-07-16 18:17:00  回复该评论
  • 育事 业的不断发展,其目的和内容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的范畴,体育的概念也出现了“广 义”与“狭义”解释。当用于广义时,一般是指体育运动,其中包括了体育教育、竞技运动 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用于狭义时,
  •  可难软酷
     发布于 2022-07-16 12:06:34  回复该评论
  • ,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能力。 ②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
  •  酒奴殊姿
     发布于 2022-07-16 13:54:23  回复该评论
  • 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  美咩夏棠
     发布于 2022-07-16 17:42:16  回复该评论
  • 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相当的 一段时间里,“体操”和“体育”两个词并存,相互混用,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在世界范 围内统一称为“体育”。 � 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 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