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2000年体育用品出口总额(全球体育用品市场规模)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体育运动用品的企业的经营现状?

体育用品行业作为体育产业中比重最大、开放度与竞争度最高的领域,近年来保持了快速发展。2006-2011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器材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增加值逐年增加,年均复合增长率17.63%,至2011年预计达到1760亿元,占体育产业比重80%以上。我国体育用品业的高速发展,不仅为各类体育赛事提供了保障,也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仅如此,随着我国体育用品专业化程度和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进入国际市场,占据了世界体育用品业65%以上的份额,使得中国体育用品业在世界体育用品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也成为了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体育用品消费市场。就目前的产业现状,总结为五点如下:

第一,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目前,国内市场主要的体育用品品牌经过较长时间的开拓和发展,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产和营销网络,占据了国内体育用品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名品牌渐渐地占据上风,年度出货量逐年增多,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品牌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进一步挤压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第二,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从产量来看,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北京、上海6省(市),其集中度超过了85%。从企业聚集密度和产品类别看,运动鞋主要集中在福建晋江、广东东莞、浙江慈溪、江苏昆山;运动服主要集中在福建石狮、广东中山、浙江海宁;运动器材主要集中在浙江富阳、苍南,江苏江都、泰州,河北沧州;篮、排、足球用品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浙江奉化、富阳和福建长泰、永林等地。

第三,出口以运动器材为主,贸易顺差较大。2011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进出口总额为165.91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52.40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6.76亿美元,同比增长16.40%;出口额为159.16亿美元,同比增长8.75%。从进出口产品类型结构看,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主要出口运动器材,进口其他相关体育产品。2011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运动器材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8.87%;其他相关体育产品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67.97%。

第四,知识产权状况得到改善。专利申请方面,2000-2010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以体育器材、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帽、运动包、高尔夫设备、台球设备、保龄球设备为检索词的专利申请量共计1099件,年均增加20.7件,年均增长率为22.94%。其中,以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为主,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极少,占比不到2%。

第五,2011年始发展速度放缓。“十一五”期间,国内体育用品品牌门店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0%,而销售业绩的增长速度约为20%。然而,从各大运动品牌企业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的业绩情况来看,受高库存、成本上升、净利润下降等的影响,行业增速逐步放缓。具体5大体育用品商财务数据大家可以看下这个表格。不难看出,在行业增速整体放缓背景下,品牌竞争加剧。

对于未来,就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趋势,马继龙认为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如下:

1、逐渐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影响行业的发展。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迅速抬头。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对其重要行业进行补贴以及设置贸易障碍等措施,以保护自身的产业免于国外同行的竞争。体育用品行业也不例外,如印度尼西亚、巴西、南非等都纷纷出台了关于鞋服的贸易保护政策。

2、行业竞争加剧,面临二次洗牌。目前,体育用品行业一线品牌在在向二、三线城市拓展,而二、三线品牌也积极进入一线城市,各类品牌市场的交叉势必促使行业竞争加剧。与此同时,库存、成本等问题的显现也会加快行业内企业的优胜劣汰。

3、新兴市场争夺升级。在行业发展增速放缓后,体育用品企业为寻求突破,将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新兴市场的争夺越发激烈。以户外用品市场为例,在市场前景得到业内肯定的情况下,很多国际国内一线品牌纷纷推出针对该细分市场的产品,进行业务布局。

4、体育用品企业发力电子商务。目前,诸多国内一线的运动鞋、服品牌纷纷高调宣布,加大电子商务的开拓力度,并分别提出自己的发展计划。体育用品业发力电子商务,既是迎合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在线购物渐成规模的战略布局,也是降低销售成本、消化渠道库存的一种战术考量。

5、体育用品实现智能化。纳米技术、电子技术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逐渐应用于纺织品等原材料的开发,同时,因其能大大提升原材料的功能而被用于运动服装、鞋的生产,使得运动鞋、服的功能逐渐智能化。

新零售模式下的体育用品的发展之路

体育用品业在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在20世纪70年代,体育用品行业在发达国际已处于“成熟期”,在此期间这些国家的体育用品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如美国的耐克、德国的阿迪达斯和彪马、英国的锐步等迅速发展壮大。

而就国内市场来看,2000年开始,伴随着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等品牌在国内体育市场的扩张发力,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进入2010年,行业增长速度又开始出现下降,行业增速从2007年的31%下降至10%左右,主要品牌新增门店数量也在锐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472.10亿元,同比增长11.65%。

体育用品行业进出口:出口为主

从我国目前体育用品行业的进出口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规模远大于进口,2016年的出口额为161.65亿美元,而进口额仅有8.58亿美元;2017年上半年,我国体育用品的进出口规模分别为4.22亿美元和86.58亿美元。

从行业内外销比例来看,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产品以外销为主,但近年来开始逐渐将市场转向国内。2016年,体育用品行业产品内外销比例分别为25.23%和74.77%,内销比例连续五年保持增长。

注:出口额按当年年平均汇率换算;行业内销比例=[(行业销售收入-出口额)/行业销售收入]*100%,行业外销比例=[出口额/行业销售收入]*100%。

体育用品行业进出口产品结构

对体育用品行业进口产品进行归类,可分为运动服、运动鞋、球类、训练健身器材和其他相关产品。

2016年,运动服出口18.82亿美元,占体育用品出口总额的11.64%;运动鞋出口额为23.47亿美元,占比14.52%;运动器材(包括训练健身器材和球类)出口额为38.03亿美元,占比为23.53%;其他相关体育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为50.31%。

2016年,运动服进口2500.91万美元,占体育用品进口总额的2.92%;运动鞋进口额为14339.07万美元,占比16.72%;运动器材(包括训练健身器材和球类)进口额为21271.29万美元,占比为24.80%;其他相关体育产品进口额所占比重为55.56%。

随着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纷纷扩大海外市场,预计未来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0年出口额有望达到250亿美元;而根据前几年我国体育用品进口额变化趋势来看,未来,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进口额将缓慢增长,甚至下降,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用品进口额将在100万美元左右。

健身器材有前景吗

健身器材有前景。

健身器材行业前景是很不错的,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重视身体健康状况,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物质以外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健身器材行业,要发展更好还得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智能健身也是时代的要求。现在市面上智能跳绳,智能球拍等产品层出不穷,要想做好还得从市场需求着手。

跑步机使用注意:

在初次使用电动跑步机前,请先站在旁边熟悉一下如何控制它--如启动、停机和速度调节等,切记跑前一定要把那个带夹的控制器与人相连,以便摔倒后能把控制器拉下而使跑步机停止。等你熟悉了之后才可以使用。

然后站到跑步机两边的塑料防滑板上,用双手抓住扶手,将机器开到1.6-3.2公里/小时的低速度,身体站直,向前看,用一只脚在跑带上瓟几下,尽量放松;接着站到跑步带随其一起运动。在感觉适应后,慢慢地把速度增加到3~5公里/小时。

保持这样的速度10分钟左右,再慢慢地让机子停下来。初次使用切勿高速运行,以防摔倒。

回力球鞋的历史发展

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制鞋企业(包括胶、皮、塑、布等鞋类)达三万家左右。其中号称“鞋都”、“鞋城”的三大制鞋基地(浙江温州、广东东莞和福建晋江)的企业数就达近万家,四川成都亦建成“西部鞋都”,约有上千家企业。

我国鞋类产品年产量达80亿双,占世界年消费总量125亿双的64%,其中胶鞋(包括休闲、运动鞋)50亿双,皮鞋28亿双,其它(布鞋、塑料鞋等)2亿双。国内鞋类商品总消费量为28亿双左右,其中胶鞋消费量15亿双(占54%)。我国年出口鞋类商品量达50亿双左右,占国内生产量的63%。 回力鞋业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按全国胶鞋协会41家会员单位数据,二○○六年排名为:产量仅列第18位,销售收入仅列第12位。

在我国,体育产业是一个起步虽早,但快速发展却在近十年的所谓新兴产业,也被誉为待开发的“露天金矿”。(2000年中国体育产业产值17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超过30%,为五大新兴产业之一。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约在4000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在历史上,世界体育用品业是在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我国的体育用品业是随着世界体育用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于一九二○年前后,在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体育用品制造商,并在二、三十年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的全国知名品牌有:上海的四达篮球,盾牌乒乓球,航空牌网球,永字牌橡胶球,回力球鞋;天津的利生篮、排、足球,久大网球拍,春合体育器械;北京的新华垒、棒球;保定的步云篮球等。据历史资料记载,生产回力球鞋的上海正泰橡胶厂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高水平的回力职业篮球队,先后战胜过许多企业强队,是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运动队的先驱。解放后回力篮球队的成员于一九五二年分别参加全国各地区专业队,成为专业运动员或教练员,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以后,世界体育用品的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美国的耐克公司于八十年代初第一个来中国投资,它在上海、天津建立了运动鞋厂;德国的阿迪达斯公司、日本的美津浓公司等也较早进入中国做生意;一些台商也陆续进入大陆。从八十年代中期起,国内一批新的较有影响的体育用品企业,如李宁、双星、康威、英派斯、澳瑞特、生力、红双喜贵都、双鱼公司等,以及张家港、昆山等地公司相继兴起。进入九十年代,一大批三资、国营、集体、个体的体育用品企业又投入生产,并出现了数百个品牌企业。

二十世纪末,世界体育用品企业的十强是:美国的NIKE(耐克),REEBOK(锐步),RUSSELL,L.A.GEAR,SARALEE;日本的MIZUNO(美津浓),ASICS(阿赛克斯);德国的ADIDAS(阿迪达斯);瑞典的ARITMOS;英国的BTRDUNLOP。现今,我国最大体育用品企业的实力与国际十强亦相距甚远。如耐克、阿迪达斯已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分列第31位(品牌价值达109亿美元)和第71位(品牌价值达43亿美元)。而我国最大规模体育用品企业,如双星、李宁、安踏等品牌价值在百亿元人民币及以下,销售收入在五十亿元人民币及以下。据美国KSA公司统计,一九九六年世界四大体育用品生产国和地区,及其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为,美国(21.1%)、中国(20.4%)、欧共体(16%)、日本(9.4%)。而国内体育用品市场占世界销售量为,美国(35.6%)、欧共体(21.6%)、日本(16.6%)、中国(4.2%)。中国打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将国内体育用品市场销售比例提高到15-20%。据有关报道,上世纪末中国城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200元人民币,而美国在500美元以上。可见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体育消费的潜力是很大的。

回力品牌以球鞋起家已有八十年历史。在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历史上,回力品牌具有开拓者的荣耀。可以说回力品牌的发展历史,是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的。有许多老百姓在走上体育锻炼道路的初期,都与回力球鞋有联系;老中国女排也曾穿回力排球鞋夺得二十三届奥运会冠军。这些美好和珍贵的历史记忆,也成了人们怀念民族品牌、期盼振兴民族品牌而经常向企业表达良好祝愿的缘由。我们新一代回力人也由此倍加珍惜历史,倍感压力和鞭策。因而在当今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兴起的新时代,更逢二○○八年的北京奥运会和二○一○年的上海世博会,确是品牌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回力品牌要有新的发展,也必须传承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紧紧抓住机遇,努力彰显体育品牌的特色,融汇“健康和谐”的理念,才能确保品牌持久生命力的基础。新回力运作以往的经验教训可鉴,一般(低档)胶鞋市场呈现过度竞争(红海)状态的情况下,打体育品牌特色,打专业运动产品的特点,走相对中高端发展路子,应是回力品牌跳出“红海”走向“蓝海”,体现品牌特色和价值的希望所在。

体育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十三五”期间,全国体育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16-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从1.9万亿元增长至2.95万亿元,增加值从6474.8亿元增长至1.12万亿元,增速都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将如何发展,本文将从发展重点、发展目标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1、“十三五”发展回顾

——规模增加、体育服务业占比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国体育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16-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从1.9万亿元增长至2.95万亿元,增加值从6474.8亿元增长至1.12万亿元,增速都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占比由2016年的35.9%提升至50.6%,超越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成为体育产业的最大细分领域。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领先发展

“十三五”期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截至2021年3月末,国家体育总局共认定了275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包括56个示范基地、106个示范项目和113个示范单位。

其中,浙江省、山东省和江苏省被认定的示范基地数量排名全国前三,说明这些省份的体育资源丰富、体育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2、“十四五”发展重点解读

——围绕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国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为开展全民建设运动、建设体育强国,我国将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并探索中国特色足球篮球排球发展路径,持续推进冰雪运动发展;同时,将扩大体育消费,发展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等体育产业。

——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还提出将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保障工程,包括新建、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推进社会足球场地和体育建设步道的建设。

——十大举措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此外,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被认为是体育产业的一场“及时雨”,是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文件。

3、“十四五”发展目标解读

——2022年:大型体育场馆、体育服务业、冰雪产业等

首先,根据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针对大型体育场馆、体育服务业、冰雪产业和体育产业数据发布机制提出了2022年的发展目标:

——2025年:产业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

此外,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各省市发展目标汇总

此外,全国各省市也围绕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产业规模等内容,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近两年我国体育和经济发生了什么大事情

一、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学者在研究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时大多认为,“九五”期间在宏观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旺的经济环境中,体育消费持续火爆,体育市场日渐繁荣,整个体育产业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都有了快速的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

当今,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大有成为支柱产业之势。我国尽管没有体育产业产值的官方统计数据,但群众对健身娱乐、竞技观赏和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愈来愈旺,不同所有制的各类经济法人纷纷投资体育产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

2.体育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开始显现

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形成和发展,不仅拓展了第三产业的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起到了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同时,体育产业是一个上游产业,它既能带动和促进第二产业中的一些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能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中一部分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对整个国民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改善都有一定作用。

3.体育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有独特作用

国家经济是否真正有了发展,除了要看GDP能否保持持续增长外,还要看就业率的高低。同样,判断一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除了要看这项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还要看这项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作用的大小。我国体育产业尽管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在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这项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已被政府和社会所关注。

4.体育产业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行业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国民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除了表现在它对经济总量、结构和就业三个方面的独特作用外,还表现在它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行业。

二、体育产业能否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项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不在传统行业之列,或虽属传统行业但以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二是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全社会新的消费热点,投资者踊跃,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三是能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并能拉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从理论上讲,体育产业具有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潜质。

三、体育市场分类、发展重点路径选择的研究

体育市场分类有多种标准。从逻辑关系上看,消费决定市场。体育消费有体育物质产品的消费和体育服务产品的消费两类,体育市场由此也可以分为体育物质产品市场和体育服务产品市场两类,其中后者又可以细分为7种市场,即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中介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媒体市场、体育博彩市场、体育保险市场。

关于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的重点,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应把体育用品市场、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和体育中介市场作为重点。在体育市场发展路径选择上,则认为应坚持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为先导、以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带为重点,走以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道路。

四、体育消费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体育消费问题的研究方面除做了一些区域性的实证研究之外,重点探讨了我国的体育消费能否在近期有一个较快的增长。持否定意见的学者认为,体育消费近期不会有较快增长,主要理由有三点:一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减慢,失业率上升,体育消费不可能出现繁荣的态势。二是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处在工业化加速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的拉动,依靠制造业发展。三是从恩格尔系数上看,我国目前还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过渡时期。持肯定意见的学者认为,我国体育消费近期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主要理由有三方面:一是中国的人均GNP估计过低。通过比较,中国目前消费结构相当于3000美元的水平,处于这一收入水平的社会,体育消费应该是旺盛的。二是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城乡间和地域间的差距较大。三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体育消费拓展的空间和发展速度也会随之加大。两种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带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体育消费是顺应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变化规律的、有增长潜力的服务性消费。

五、体育经纪人制度研究

体育经纪人制度的研究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通过重点委管课题立项资助开展了发展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对策研究。该研究较为系统地评价了欧美体育经纪人制度及其管理特点,调查了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体育经纪人的政策建议。二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会同国家工商局开展《体育经纪人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拟订了《体育经纪人管理办法》草案,并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进行体育经纪人培养、资格认证的试点工作,并将颁布《体育经纪人管理办法》。

六、加入WTO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目前主流看法是,“入世”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主要在体育用品业、健身娱乐业和体育中介三个领域。我国体育用品业是一个出口很大的行业,1998年通过海关直接出口的体育用品达45.98亿美元,其中仅足、篮、排三大球的出口就达8011万美元。从有利的一面看,“入世”后,进口配额将会被取消,其他贸易壁垒也将被打破,给我们的体育用品企业全力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入世”给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带来的挑战主要是:国际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将会在更大的规模上进军中国市场。它们会利用多种投资方式,大举实行品牌替代,控股控市,把更多的国内体育企业纳入它们全球化经营战略。应对这一挑战,国内体育用品业必须走大资本、大市场发展道路。优势企业一方面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兼并、收购、联合、重组,扩充资本,组建企业集团;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抢占高档体育用品市场,并利用国内企业对国内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熟悉的优势,进一步拓展中低档体育用品市场。

健身娱乐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前景看好。加入WTO后,服务贸易的全球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发达国家跨国经营的健身娱乐公司也会进军中国市场。这些大公司拥有资本、经营方面的双重优势,一旦它们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规模小、经营水平低的同类企业将很难与之抗衡。

体育中介像IMG和ISL这样的世界著名跨国体育经纪公司已经在我国立足,并形成一定的垄断。“入世”以后,体育中介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虽然国外体育经纪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赛事的商业价值,有利于体育无形资产的深度开发,但是,一旦市场被完全垄断,我们就会受制于人,甚至丧失部分项目的自主发展权。

七、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

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一是对体育无形资产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初步界定。大多数学者认为,所谓体育无形资产是指存在于体育运动中具有体育特质、受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地为所有者和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二是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分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体育无形资产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对国有体育无形资产拥有权进行了界定。三是对体育赞助、体育活动的电视转播权、大型赛事无形资产开发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八、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

缺乏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是制约体育经济学学科发展的瓶颈,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初步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本地区体育产业统计中应用,但是,鉴于在体育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认识不统一,现有的成果尚难在全国应用。

九、体育俱乐部问题研究

政协全国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连续两年就体育俱乐部问题作了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体育俱乐部的对策和建议。同时部分学者还分别就体育俱乐部的分类、国外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足球、乒乓球等项目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产权界定、投资和融资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俱乐部制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 评论列表:
  •  辞眸离鸢
     发布于 2022-07-16 04:04:29  回复该评论
  • 的高速发展,不仅为各类体育赛事提供了保障,也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仅如此,随着我国体育用品专业化程度和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进入国际市场,占据了世界体育用品业65%以上的份额,使得中国体育用品业在世界体育用品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  囤梦饮湿
     发布于 2022-07-16 06:39:31  回复该评论
  • 成本等问题的显现也会加快行业内企业的优胜劣汰。 3、新兴市场争夺升级。在行业发展增速放缓后,体育用品企业为寻求突破,将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新兴市场的争夺越发激烈。
  •  弦久朮生
     发布于 2022-07-16 04:44:54  回复该评论
  • 是:美国的NIKE(耐克),REEBOK(锐步),RUSSELL,L.A.GEAR,SARALEE;日本的MIZUNO(美津浓),ASICS(阿赛克斯);德国的ADIDAS(阿迪达斯);瑞典的ARITMOS;英国的BTRDUNLO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