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历届奥运会圣火点燃的方式是怎样的?
历届奥运会圣火点燃方式:
1、1956年 墨尔本 奥运圣火首度照亮南半球
第1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56年11月22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墨尔本召开,这是第一次由南半球的国家来承办奥运会。本届奥运会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联合参赛,他们在《欢乐颂》的伴奏下,使用有五环标志的黑、红、黄三色旗为团旗共同入场。
2、1964年 东京 奥运火炬首次在亚洲点燃
10月10日,第18届奥运会在日本东京开幕。此前一周一直阴霾的天气在当天突然转好。美国甚至发射了“辛克姆”卫星向全世界转播奥运盛况,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 本届奥运会进行了盛大的火炬接力跑活动。8月21日火炬于奥林匹亚点燃,9月9日空运到日本鹿儿岛,然后分四路传递。四条路线全长84公里。最后点燃奥林匹 克火焰的是日本19岁的早稻田大学学生坂井义则。他出生于广岛原子弹爆炸那天(1945年8月6日)。奥林匹克火焰是和平的象征,由坂井点燃火焰,其用意 是非常明显的。
3、1976年 蒙特利尔 卫星传递奥运圣火
运动会于7月17日正式开幕。本届奥林匹克火焰传递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作法。7月13日于奥林 匹亚点燃,火种传到雅典后,不象以往用轮船、飞机或接力传递,而是利用卫星激光技术传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当时在希腊点燃的圣火通过一个捕捉离子化火焰微 粒的传感器传送到地球另一端的渥太华,通过对卫星传过来的脉冲信号进行解码而复制了奥运圣火。 火炬接力只进行了5天,1200多名火炬手参加了传递活动。为了表示对奥运圣火发源地的崇敬,使用了橄榄油作为火炬的燃料,并第一次由一对男女手举火炬跑入奥运会场共同点燃火炬塔。图为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开幕式上斯蒂芬和桑德拉点燃火炬塔。这种传递方式看似新颖,但在后来却受到了诸多非议。后来的历届奥运会再也没有沿袭这一做法。
4、2000年 悉尼 奥运圣火水下传递
本届奥运会在火炬传递路线的设计上可谓独具匠心,赛会组织者充分的利用了海、陆、空等各种传递方式,奥运会的火炬甚至还被潜水员带到了海底进行水下传递。
5、2004年 雅典 五洲共享奥运荣耀
奥运会开幕前的圣火传递开创了多项第一。为了纪念奥运会重新回到故乡,组委会对火炬传递路线进行了 精心设计。本次奥运会火炬首次传遍了全世界的五大洲,并首次到达了非洲和南美洲,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机会参与并体验这一盛大活动。圣火传遍历史上举办过 夏季奥运会的所有城市,使这些城市有机会再次亲眼目睹奥运圣火,再次体验到奥运会带来的快乐。
现代的奥林匹克火炬在奥运会开幕数月之前从希腊的奥利匹克发源地奥林匹亚采集。 11位女教士(演员扮演) 从凹面镜聚光采集圣火。
火炬接下来便通过接力传递到下一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虽然传统上传递只能步行,但是现在使用交通工具也是允许的。火炬传递者来自不同领域,包括运动员和名人,也有一些不知名的人参与其中。
奥林匹克火炬传递在奥运会开幕式举行时结束。最后一位传递者总是很神秘,通常是举办国的体育界名人。最后一位传递者会以独特的方式点燃位于体育场上方的主火炬台。奥运圣火在奥运会开始的那天点燃,结束的那天熄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恢复后,1912年顾拜旦提出了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建议,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1928年奥运会开始,施行点燃奥运会火焰的仪式,恢复古奥运会的这种传统。冬季奥运会于1952年开始点燃“圣火”。
古代奥运会召开前,依照宗教规定人们聚集在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前,举行庄严肃穆的仪式,从祭坛点燃火炬,然后奔赴希腊各个城邦。火炬手高举火炬,一边奔跑,一 边呼喊:停止一切战争,参加运动会!火炬像一道严格的命令,有至高无上的的权力,火炬到哪里,哪里的战火就熄灭了。即使是在激烈厮杀的城邦也都纷纷放下武 器,神圣休战开始了。希腊又恢复了和平的生活,人们忘记了仇恨, 忘记了战争, 都奔向奥林匹亚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古希腊在每届奥运会举行以前,人们都要高举着在赫拉神庙前点燃的火炬, 奔赴各个城邦,去传递停战的神谕和奥运会召开的消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立以后,最初并没有承继这个传统。直到1920年安特卫普第7届奥运会上, 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们,主办者在主会场点燃了象征和平的火炬,但没有进行火炬传递活动, 火种也不是从奥林匹亚采集的。1934年,国际奥委会在雅典正式做出决定,在奥运会期间, 从开幕到闭幕,主会场要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并且火种必须采自奥林匹亚, 以火炬接力的形式传到奥运会主办城市。从此,圣火传递成为每一届奥运会必不可少的仪式。
6、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由德国田径运动员希尔根点燃圣火。
因为这一届是现代奥运会首次举办火炬接力活动,所以顾拜旦亲临点火仪式,并发表了演 说。这次火炬接力穿越了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全程3075公里,由3075名各国运动员每人持火炬跑 1公里,经过11个昼夜将火种送到了柏林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7、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芬兰长跑界的两位老将努尔米和科勒赫迈宁分享了点燃圣火的荣耀。努尔米手持火炬跑进体育场,首先点燃设在场地上的圣火台,然后将火炬交给64岁的科勒赫迈宁。当他以矫健的步伐登上83米高的火炬台点燃圣火时,整个体育场掌声雷动。
8、1964年,日本人别出心裁,点燃圣火的是一位19岁的小伙子坂井义则, 他出生于1945年8月6日,正是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的那一天。
9、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一位女性第一次承担了这项使命, 她就是年仅20岁的田径运动员德索特洛。
10、1984年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尤伯罗斯大胆地将商业运作的方法用到了火炬接力活动中。这次火炬接力横跨美国50个州,共15000公里。与以往不同 的是,任何赞助3000美元的个人、地区、团体或公司都可以指定一个人持火炬跑1英里。圣火接力于5月8日在美国本土开始,第一棒由吉姆·索普的孙子比 尔·索普完成, 7月28日奥运会开幕时, 由杰西·欧文斯的外孙女吉娜·亨普希尔持火炬跑进主会场,然后将火炬交给罗马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约翰逊, 由他点燃了玫瑰碗体育场的圣火。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拳王阿里, 用他颤微微的双手点燃了火炬, 也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他们用欢呼声表达着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崇敬和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
11、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火炬台的是曾获奥运奖牌现身为残疾的雷波洛,他坐在轮椅上用圣火引燃箭头,然后准确地射向70米远、21米的圣火台,熊熊圣火瞬间腾跃燃烧,全世界的观众都为西班牙人这一奇特的点火创意赞叹不已。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
李宁乘秋千慢慢升起,进入空中,预示着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最终实现。李宁空中传递火炬时,灯光打在他的身上,宛如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夸父追日”的再现,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他脚下不断伸延的祥云画卷,预示着中华民族对幸福祥和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身后不断出现的世界、中国各地火炬传递的画面展示了世界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欢乐祥和。李宁身在秋千,脚下却不断生风,那脚步不就是伟大祖国30年改革开放的印证吗?不就是华夏儿女百年梦圆奥运的象征吗?李宁点燃圣火的刹那间,也就点燃了各国运动员心中对奥运的激情之火,也点燃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心中之火。火炬传递又历史画卷而起,至历史画卷而终,完美演绎了“善始善终”这一传统理念,也预示着本届奥运会必将去的辉煌胜利。
2006年世界杯决赛在德国的哪座体育场??
是6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 以下是06所有的体育场
1.纽伦堡世界杯赛场
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12座举办球场中只有三个举办城市的球场拥有田径跑道,它们分别是:柏林、纽伦堡和斯图加特。剩余的球场都是专业足球场。然而,纽伦堡的法兰克人球场却能营造出非比寻常的临场气氛,这里也拥有可以比拟任何专业足球场的设施条件。
赛程安排 2006年6月11日 小组赛D1-D2 2006年6月15日 小组赛B1-B3 2006年6月18日 小组赛F4-F2 2006年6月22日 小组赛E2-E3 2006年6月25日 八分之一决赛
法兰克球场曾经承办过1967年欧洲优胜者杯的决赛,结果享有半个东道主之利的拜仁1比0击败了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流浪者队。2000年12月13日,纽伦堡地方议会通过了扩建体育场的方案,改建工程已于2002年开工,2005年7月之前竣工,2005年的联合会杯上,法兰克球场将向人们展示自己新的容颜,球场在世界杯期间的容量为32341人。
2 汉堡世界杯赛场
新的汉堡世界杯球场在2000年9月2日举办首场赛事,交战双方是德国队和希腊队。在德甲联赛中,它的容量是56114人。在被欧足联评为五星级(最高级别)后,它已经成为全欧洲最棒的球场之一。
汉堡世界杯球场建造工程始于1998年3月,原先的沃尔克斯帕克球场被推倒,在这块场地上建造起来。功能室、VIP包厢和媒体区域都是新建的,所有的看台区域都是有屋顶遮拦的,并且在2005-06赛季,该球场已经引进了最新的芯片检票技术。非比寻常的外观设计和独特的环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那些不是球迷的旅游者来说,它是一座完美的建筑。
赛程安排 2006年6月10日 小组赛C1-C2 2006年6月15日 小组赛A4-A2 2006年6月19日 小组赛H4-H2 2006年6月22日 小组赛E4-E1 2006年6月30日 四分之一决赛
汉堡的体育场名为美国在线球场,不过与安联体育场一样,他们在世界杯期间他们无权使用这个名字。2000年9月2日,新体育场进行了一场德国和希腊的对抗赛,这也是球场落成后所进行的第一场国际比赛。新的体育场耗资9700万欧元,最多能容纳51055名观众,世界杯期间因为有国际足联的有关规定,只能容纳41000名左右的观众。
3 法兰克福世界杯球场
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12座举办球场中只有三个举办城市的球场拥有田径跑道,它们分别是:柏林、纽伦堡和斯图加特。剩余的球场都是专业足球场。然而,纽伦堡的法兰克人球场却能营造出非比寻常的临场气氛,这里也拥有可以比拟任何专业足球场的设施条件。从球场设计图纸开始,建设方就把环保因素考虑其中,他们在球场改造时制造了一个大型的雨水收集池,这让维护整个球场的用水都得到了保证。此外作为球场在改建过程中也注意环保条件,这让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新的法兰克人球场在2005年国际足联联合会杯上举办三场比赛,其中包括德国队与阿根廷队的交锋以及德国队与巴西队的半决赛较量。原先容量为50000人的市政球场是在1925年开工建造的,用时三年在1928年竣工。在纽伦堡队1961年第八次获得德国冠军后,纽伦堡市选择改造球场,这为了迎接德甲联赛的启幕。在1987年和1991年之间该球场又一次进行了修缮,并且更名为法兰克人球场。
赛程安排 2006年6月10日 小组赛B1-B2 2006年6月13日 小组赛G3-G4 2006年6月17日 小组赛D4-D2 2006年6月21日 小组赛C4-C1 2006年7月1日 四分之一决赛
杨晨所效力的法兰克福森林球场是一座有着光荣历史的球场,1960年欧洲冠军杯的半决赛在此举行,1966年,拳王阿里在这里与欧洲冠军德国人米尔登博格进行了一场拳王争夺战,这里还举办过74 年世界杯。80年法兰克福与门兴哥拉德巴赫的联盟杯决战,88年欧洲杯和1998年美式橄榄球超级碗的比赛。2002年6月,体育场开始翻新,全部工程耗资1亿2600万欧元,预计将在2005年夏天完工,能容纳38437名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在迎来06年世界杯之前,它将在05年接受联合会杯的考验。
4 斯图加特戴姆勒-奔驰体育场
高特里普·戴姆勒球场对于斯图加特人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体育、文化场所,它还具有更深的历史情结。1950年,德国队和瑞士队在此遭遇,这是二战结束后在西德土地上进行的第一场国际比赛。40年后,也就是1990年12月19日,这个球场举办了两德统一后的首场国际比赛,交锋双方依旧是德国队和瑞士队。这个球场还曾经举办过欧洲冠军杯决赛、滚石乐队的演唱会、世界杯赛事、欧锦赛比赛、世界田径锦标赛、目前德国队主帅克林斯曼作为球员的最后一战,这场比赛是在1999年5月24日举行的。
赛程安排 2006年6月13日 小组赛G1-G2 2006年6月16日 小组赛C4-C2 2006年6月19日 小组赛H1-H3 2006年6月22日 小组赛F2-F3 2006年6月25日 八分之一决赛 2006年7月8日 季军争夺战
斯图加特的体育场就是以戴姆勒奔驰来命名的,因为戴姆勒奔驰同时是2006年世界杯的赞助商,所以戴姆勒奔驰体育场不用像可怜的慕尼黑安联体育场那样在世 界杯期间去改名字。99-01赛季,戴姆勒公司投资了1亿700万马克对球场进行了改造,也因此获得了体育场的冠名权。不过为了本次世界杯的比赛,斯图加特方面又投入了大约5150万欧元进行改建,改建后的斯图加特球场世界杯期间能容纳40000名观众。
5 汉诺威世界杯赛场
汉诺威是下萨克森州的首府,他们已经用高质量、为世界杯而建的球馆做好了欢迎世界各地球迷们的准备。
新球场包括29个包厢,1200个一级商务座位。球场草皮下铺设了完备的地热和排水系统,原先那些安放在四个角落里高达70米的照明灯塔已经被安装在屋顶的照明系统取代,这包括150个强度为1500勒克斯的聚光灯。在现场观看和娱乐设施方面,球场安装了两个面积达41平方米的LED屏幕墙,此外一个26400瓦音效系统包括了66个喇叭,这让现场能够有更完美的音效。
下萨克森球场建成于1954年,自从1959年开始他就是汉诺威96队的主场。球场的重建工程始于2003年3月,当时拆除了整个北看台。2005年4月16日,该球场举办了德甲赛事汉诺威96队与拜仁慕尼黑队的比赛,这也让现场爆满。
赛程安排 2006年6月12日 小组赛E1-E2 2006年6月16日 小组赛D1-D3 2006年6月20日 小组赛A2-A3 2006年6月23日 小组赛G2-G3 2006年6月27日 八分之一决赛
下萨克森球场建成于1954年,59年成为了汉诺威96的主场,74年世界杯的时候,荷兰和巴西都曾经在这个球场上参加过比赛。88年欧洲杯汉诺威也进行了几场比赛。2001年11月5日,汉诺威通过了改建体育场的决定,同年12月5日,改建草案通过了议会的批准,全部改建工程将在2005年4月或早些时候完工,总投资超过了6300万欧元,扩建之后的体育场在世界杯期间能容纳35000名观众。
6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
柏林奥林匹克球场曾经主办过划时代的比赛,不过2006年7月9日的世界杯决赛将掩盖以前的所有光芒。全球数以亿记观众的焦点都将通过电视直播观看这场世界杯决赛。
美国短跑名将杰西-欧文斯曾在这里举办的1936年奥运会上夺取四枚金牌。现在,通往这里的一条街道和一个VIP包厢都以这位伟大的短跑名将的名字命名,并且这个球场自从1985年就一直承办德国杯的决赛。
奥林匹克球场最初是著名建筑设计师沃纳-马池设计,在1934-36年间耗资4200万德国马克建成。正因为这个球场的特殊地位,它的重建引起了整个德国的关注。新球场包括VIP包厢、管理人员室、商务座席、柏林赫塔商店,全新的地热系统同时还可以向110米的跑道和跳远场地供热,它还拥有一个地下停车场。在球场的改建中,基础设施和观众的舒适度是建设方考虑最多的问题,现场的74200个座位都有顶棚遮掩,而在此前只有27000个座位有顶棚遮掩。
赛程安排 2006年6月12日 小组赛F1-F2 2006年6月15日 小组赛B4-B2 2006年6月20日 小组赛A4-A1 2006年6月23日 小组赛H2-H3 2006年6月30日 四分之一决赛 2006年7月9日 决赛
为了举办好世界杯决赛,柏林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他们在2000年夏天就开始了球场的改建,并于2004年7月31日完工,总耗资超过了2亿4200万欧元,改建之后的奥林匹克球场能容纳74176名观众,世界杯决赛时的容量为55562人。在2002年的时候,装修工人在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翻修的时候,竟然在地下挖出了一枚在二战时期藏匿的炸弹,而这枚炸弹竟然在7万多名赫塔球迷的脚下沉睡了半个世纪。2006年的7月9日,德国世界杯的决赛将在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 7 多特蒙德威斯特法伦球场
作为全国闻名的德国歌剧院的所在地,韦斯特法伦球场最初是为1974年德国世界杯而建。德甲老牌强队多特蒙德队就以此作为他们的主场,这里的每场比赛几乎都会爆满,其中有25000名球迷始终占据著名的南看台,他们震耳欲聋的助威声往往会令客队的球员们胆怯。在2004-05赛季中,共有不少于140万球迷先后涌入这座德国最大的球场,场均77000名球迷观战也创造了德甲乃至欧洲联赛的纪录。
建造世界上最棒球场的计划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的计划是扩充当时的“Rote Erde”球场,可是这一计划在1965年被放弃,管理者们最终还是决定在“Rote Erde”球场的旁边建造一座全新的球场。由于采取了当时最为现今的建造方法,建设资金节省了一半,当时共有50000立方米的土被挖出,这期间发现了34颗二战期间遗留的炸弹。
在检测完工的球场时,德国队主帅绍恩为眼前的一切感到吃惊:“在世界上只有一个球场比这座球场更好,它就是墨西哥城的阿兹台克球场。” 科隆队的中场球员奥弗拉斯则说道:“这座球场唯一的错误就是它没有建在科隆。”
赛程安排 2006年6月10日 小组赛B3-B4 2006年6月14日 小组赛A1-A3 2006年6月19日 小组赛G4-G2 2006年6月22日 小组赛F4-F1 2006年6月27日 八分之一决赛 2006年7月4日 半决赛
多特蒙德是德国的啤酒和钢铁之都,也是名副其实的足球城市:连续几个赛季,他们的到现场看球的球迷数量在德甲连续几个赛季都是雄踞榜首,体育场一扩再扩,可是不管如何扩,球场依然爆满,要知道如今的威斯特法伦体育场在联赛中已经可以容纳80000多名球迷了。威斯特法伦球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个为1974 年世界杯而修建的体育场30年后魅力依然,当年这里就进行过4场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在这里还进行过2000-2001年的欧洲联盟杯的决赛,当时利物浦和阿拉维斯的对决让人荡气回肠。
8 凯泽斯劳腾弗利茨-瓦尔特球场
弗里茨·瓦尔特球场在1920年启用,它是德甲球队凯泽斯劳滕队的主场,它位于城市的心脏地带,它也是以德国传奇球星弗里茨·瓦尔特的名字命名的。瓦尔特在1954年世界杯上作为队长带领德国队赢得冠军,他也是凯泽斯劳滕俱乐部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球员。
由于凯泽斯劳滕是一座位于森林中的城市,所以球场的建造也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它被建在一个大约40米高的小沙岩丘上。
凯泽斯劳滕队是德国足坛最富有的俱乐部之一,它的历史也充满传奇色彩。同样被称为“红魔”的他们曾经四度夺取联赛冠军,他们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举就是在1997-98赛季作为升班马夺取当年的德甲冠军,当时带领球队创造这一佳绩的主帅就是雷哈格尔。凯泽斯劳滕队的这一次夺冠堪称欧洲顶级联赛中的一个传奇。
赛程安排 2006年6月13日 小组赛F3-F4 2006年6月17日 小组赛E1-E3 2006年6月20日 小组赛B2-B3 2006年6月23日 小组赛H4-H1 2006年6月26日 八分之一决赛
凯泽斯劳腾是一个只有10万人口的小城市,但是其体育场却能容纳4万多人。凯泽斯劳腾的主场弗利茨瓦尔特球场是为了纪念球队的功臣弗利茨而命名的,54年夺得瑞士世界杯的那支德国队中,有4名球员是来自凯泽斯劳腾,其中弗利茨瓦尔特更是当时德国国家队的队长。与其他世界杯城市为世界杯大兴土木不同,凯泽斯劳腾只是对原体育场进行了改造,总耗资只有4800万欧元,其中2200万来自州政府,770万来自凯泽斯劳腾市,还有1900万左右则是凯泽斯劳腾俱乐部自掏腰包,该体育场还曾经承办过1995年女足欧洲杯的决赛。
9 慕尼黑世界杯球场
这座可以容纳66000人的球场在2005年5月30日和31日正式启幕,它是由慕尼黑1860队和德国最成功的俱乐部拜仁慕尼黑队联合出资建造,这个球场的第一粒德甲进球是由英格兰国脚哈格里夫斯打入,在与门兴格拉德巴赫队的比赛中他为拜仁首开记录,这也帮助球队3-0大胜对手。
安联球场坐落于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的北部,通过A9公路可以方便抵达。球场的顶棚和外表面所采用的材料与众不同,它具有自清洁、防火、隔热、防冻的功能,这让场内一直保持350帕斯卡的大气压力。每个装饰面板在灯光的照射下都会呈现出白色、蓝色或者红色。三层看台设计也是德甲中唯一的,最高层看台能够提供同样棒的视觉效果,这都要感谢34度的倾斜。欧洲最大的地下停车场可以停放将近10000辆汽车。
赛程安排 2006年6月9日 小组赛A1-A2(开幕式) 2006年6月14日 小组赛H3-H4 2006年6月18日 小组赛F1-F3 2006年6月21日 小组赛C2-C3 2006年6月24日 八分之一决赛 2006年7月5日 半决赛
安联体育场的总耗资超过了2亿8000万欧元,由拜仁慕尼黑和慕尼黑1860两家俱乐部共同承担,能容纳66000多名观众,国际比赛的容量是53000人,计划于2005年夏天投入使用。安联球场的建成也标志着老体育场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将功成身退。不过因为安联保险并不是世界杯的一级赞助商,因此“安联体育场”的名字在世界杯期间是被禁用的,所以到目前为止,这座体育场在世界杯期间只能被称作“世界杯慕尼黑体育场。”
10 科隆世界杯赛场
为足球而狂热的科隆人感到悲喜交加,在2004年春天他们的新球场终于启用,这也让德国第四大城市终于实现了他们的世界杯梦,在1974年他们曾与承办世界杯赛事擦肩而过。这座可容纳46000人的球场是专门的足球场,它让科隆成功击败了他们的邻居们争得世界杯赛的承办权。科隆世界杯球场将要在2006年之夏举办四场小组赛和一场八分之一决赛。
新球场是在老蒙格斯多夫球场的旧址上建造的,它投入使用的首场正式比赛是2004年德国队与比利时队的友谊赛。在为期两年的改建过程中,四面看台被轮番拆毁重建,地面也进行了翻新。原来的蒙格斯多夫球场拥有跑道,可是新球场设计时为了营造更紧凑、激烈的比赛氛围,让球迷们更具激情,所以设计者们并没有设置跑道。看台有34度的倾斜,最前排距离场地的距离少于8米。四根高达72米的灯塔支撑起球场的屋顶,同时它们还将为球场提供照明。现在,当人们来到这座莱茵河上的名城游玩时,绝对不能错过这四根灯塔打出的清晰的字样——欢迎来到科隆!
赛程安排 2006年6月11日 小组赛D3-D4 2006年6月17日 小组赛E4-E2 2006年6月20日 小组赛B4-B1 2006年6月23日 小组赛G4-G1 2006年6月26日 八分之一决赛
莱茵能源体育场是在老Müngersdorfer体育场的基础上改建的,老体育场曾经经历过1988年欧洲杯的洗礼。改建工程于2000年6月27日经过了市政府的批准,整个工程耗资约1亿1千万欧元,其中2500万来自科隆市政府,8500万来自私人投资。改建后的体育场能在国际比赛中容纳36000名观众,它所经历的第一场国际比赛是2004年的3月31日德国对比利时。
11 盖尔森基兴傲赴沙尔克球场
新球场在2001年8月13日、14日正式投入使用,结果它立刻成为球场建设界的新标准。欧足联管理机构将这座多功能的球场评为五星级,并且他们在评论时说道:“这座球场远远超出了必要的标准,它或许可以被评为‘六星级’。”
“这座球场将会成为整个世界建设球场的风向标,”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评价道。2004年5月27日,这里举办了欧洲冠军联赛决赛。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座造价1.91亿欧元的世界杯球场全部来自私人资金,建设中并没有花费公共资金一分钱。
国际足联2002年专门在盖尔森基兴进行了正式的揭幕仪式,“庆祝足球面貌”的字样被投射在一面15英尺高的水墙中间。该球场也得到前总统克莱门特的称赞,他称其为“足球的皇冠”,因为使用了大量的最新科技,所以它完全可以被成为欧洲最现代化的球场。可伸缩的球场屋顶、可移动球场草皮、巨型电视墙、电子控制系统。
赛程安排: 2006年6月9日 小组赛A3-A4 2006年6月12日 小组赛 E3-E4 2006年6月16日 小组赛C1-C3 2006年6月21日 小组赛D4-D1 2006年7月1日 四分之一决赛
傲赴沙尔克球场建成于2001年8月,位于老的“公园体育场”旁边,总耗资1亿9200万欧元,能容纳53804名观众,国际比赛容量43920人。
2002年11月20日,荷兰国家队和德国国家队在这里进行了第一场国际比赛。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曾经说过:“这是梦幻中的球场。”傲赴沙尔克球场还承办了上个赛季冠军联赛的决赛。从各个角度来看,这座球场都是欧洲最现代化的球场:立方体的液晶显示器,4个平面每个的面积都达到了36平方米,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足球场的液晶显示器。可移动的草皮,可移动的看台和可在半小时之内封闭的屋顶可以保证球赛始终可以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进行比赛,而现场的扩音器能使得球场球迷的欢呼声达到193分贝。
12 莱比锡中央体育场
2003年12月莱比锡中央球场完工,这让德国的贸易重镇莱比锡拥有了一座建设风格独特、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球场。这个拥有45000个座位的球场是专门为2006年德国世界杯而建。为了表明和平统一的新德国,莱比锡代表着蓬勃发展的德意志联邦东部地区。作为12座世界杯赛事承办城市之一,莱比锡将会承办四场世界杯决赛阶段的小组赛和一场八分之一决赛。
莱比锡的这座新球场融合了过去和未来的思想,“老的”中央球场经过15个月的紧张建设在1956年投入使用,它曾经是德国最大的体育场,它可以容纳100000人。在1997年10月,莱比锡市议会决定在原体育场旧墙附近建造一座全新的足球场,新球场与旧墙通过桥梁相连,这可以指引球迷们分别前往上层和下层看台。
壮观的屋顶带有泛光灯照明,这让新球场拥有更高的视觉效果。高质量、量身打造的音效系统更是让现场拥有无与伦比的观战氛围。莱比锡中央球场完全符合国际足联制订的各项细节规定,其中包括全座位球场要求。先进的紧急情况处理系统也将更好地保障到场观看比赛的球迷的安全。经过2005年联合会杯这种大型赛事的考验,莱比锡中央球场已经证明了它具有承办世界杯这种大型赛事的能力,相信这座德国重镇将会在世界杯期间向世人展现城市的魅力。
赛程安排: 2006年6月11日 小组赛C3-C4 2006年6月14日 小组赛 H1-H2 2006年6月18日 小组赛G1-G3 2006年6月21日 小组赛D2-D3 2006年6月24日 八分之一决赛
该球场于2004年3月7日进行了落成庆典,总投资超过了9060万欧元,球场总容量44199人,国际比赛时能容纳34384人,是目前欧洲最现代化的球场,莱比锡也是唯一的一个承办本次世界杯比赛的前东德城市。2004年的11月17日,这里进行了落成以来的第一场国际比赛,结果东道主德国队主场3比0击败了做客的非洲雄师喀麦隆队。
拳王阿里VS泰森,哪个强
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 男,1942年1月27日出生在美国。
原名:卡修斯?马塞勒斯?克莱 (Cassius Marcellus Clay Jr.)
业余拳击赛战绩:103胜5负
职业拳击赛战绩:57胜5负
主要荣誉:
1960年 意大利罗马奥运会冠军
1964年2月25日 战胜索尼-利斯顿,获WBA重量 级拳王
1971年7月26日 击败吉米-埃利斯和北美拳击联合会重量级冠军
1973年9月10日 战胜肯-诺顿,重夺北美拳击联合会重量级冠军
1974年10月30日 战胜乔治-福尔曼重夺WBA重量级拳王
1978年9月15日 战胜斯平克斯,重夺WBF重量级拳王金腰带
1979年6月27日 阿里重返拳坛,10回合被霍姆斯击倒
1981年12月11日 阿里最后一场拳击赛,负于特雷沃尔-博比克
历史上第1位3次夺得重量级拳王称号的运动员。
奥委会授予的20世纪最伟大的25位运动员之一。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阿里点燃主火炬。
2005年11月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总统布什授予阿里“总统自由勋章”。
众所周知,阿里是20世纪拳坛诞生的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他的出现超越了拳击、体育,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阿里的拳击天赋勿庸置疑,1960年罗马奥运会轻重量级的金牌似乎就决定了阿里命中注定要成为一位伟大的拳击家。他诙谐幽默,喜欢用语言和诗来愚弄对手,而他精湛的技术和著名的“蝴蝶舞步”构筑了他拳击家的伟大业绩。1964年2月25日将“魔王”利斯顿挑下王位成为世界重量级冠军后,阿里几乎所向披靡,9次卫冕成功,直到他拒绝服兵役赴越参战被取消拳王头衔。
1974年,复出后的阿里打败了与利斯顿极为相似的“魔鬼”乔治·福尔曼,重登冠军宝座。在10次卫冕成功后,输给了莱昂·斯平克斯。但半年后他又从斯平克斯手中夺回了冠军头衔,成为拳击史上第一位3度夺得世界重量级冠军的人。
在阿里的职业拳击生涯中,他与所有的优秀拳手都进行过“拳台对话”。特别是与乔·弗雷泽的“三番决斗”成为载入拳击史册的经典之作。退出拳坛后,阿里一直致力于宗教、慈善事业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工作,受到许多国家上至总统下至普通百姓的拥戴。然而,职业拳击生涯中他头部受到的29000多次的重击,使阿里一直饱受帕金森综合症的困扰。
穆罕默德·阿里的生平
1942年1月17号,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一代拳王卡休斯·克莱,也就是后来的穆罕默德·阿里就出生在这里。和当时美国其他各州的情况一样,种族隔离也是肯塔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这里是供有色人种居民吃饭的地方,而他们是不允许进入专为白人开设的餐馆的。尽管很多人为此游行抗议,但这实际上,还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了。
阿里和他的弟弟鲁道夫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而阿里从小就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一切。对此,他的母亲一直记忆犹新。阿里的母亲奥德萨·克莱说:“他曾经是个快乐的小男孩,总是跑来跑去地干着什么,很愉快。他一直喜欢、也一直要和别人打斗。他开始参加拳击运动的时候总是对我说,早晚他会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金牌拿回来,他做到了。还有一次,是他在四岁的时候,他曾经对我说,总有一天,他要成为世界冠军,是的,他也做到了。”
从12岁开始,阿里就在当地的一家健身房练习拳击。阿里的启蒙教练乔·马丁说:“就在下面的这栋楼上的体育馆里,每年这个地区的黑市商人都要在那聚一次,展示他们的服装和各式各样的商品,当然还有一些气球、糖果之类小孩子们喜欢的东西。那年他12岁,骑着一辆自行车来的,但他买气球或糖果什么的时候,有人偷了他的自行车。他的心情很不好,说是要找警察,有人告诉他下面就有警察,他就直奔下楼去了。他说他原来不知道体育馆在这儿,看一下才行,还说要是找到偷自行车的人,就要拿鞭子抽他。我对他说‘你不如先学会打拳’,他说‘我愿意学’,我说‘你可以从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晚上开始’。第二天天一黑他就来了,他很少不来,每次我到的时候他就已经来了,我走了以后他还在这儿练。”
1960年初,刚满18岁的阿里开始参加业余拳击比赛。已经接受过六年训练的阿里刚一出道就让人们眼前一亮。阿里的启蒙教练说:“我还记得他做过一些可笑的事情,那是一次他和芝加哥的重量级拳击冠军带金拳套的拳击手比赛。我们到了那儿,因为他是第一次出台,要称重量。那人是冠军,先称然后是他。他站在秤台上转向我问道:‘马丁先生今天晚上你急着到哪儿去吗?’我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我说:‘没有啊!还没有定,为什么?’他说:‘我想要是你急着去哪儿,我就在第一个回合把这家伙打倒,你就可以早些走了。’”
果然,在比赛中,对方根本就不是阿里的对手。穿深色短裤的就是阿里。在第一回合即将结束时,阿里连续用重拳将对手击倒,提前结束了比赛,也实现了他在赛前向教练夸下的海口。
凭借优异的表现,18岁的阿里成为美国代表队的成员,出征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在81公斤级的比赛中,阿里三战全胜,顺利进入决赛。他的对手波兰人皮埃茨克斯基,是三届欧洲冠军,和1956年奥运会的铜牌得主。
他在场上的精湛技艺令人叹服,有人形容他的出拳,像蜜蜂刺人一样的犀利,而他脚下的步法,又像飞舞的蝴蝶一样轻盈、灵活。此外,年轻的阿里不仅在场上表现突出,在生活中他也非常活跃。在奥运村里,他向每个人问好,还和大家开各种玩笑,成了那里知名度最高的运动员。
三个回合下来,阿里以点数的优势战胜对手,获得了自己唯一的一枚奥运会金牌。而他独创的步法,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蝴蝶步。
回国后的阿里,从机场开始,就感受到了人们的热情。一时之间,他也成了美国人追捧的对象。眼前的荣誉,让阿里误以为,他已经用胜利改变了人们对有色人种的偏见,但依然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他的梦想。阿里的弟弟鲁道夫·阿里说:“1960年穆罕默德·阿里从奥林匹克运动会回来,他在罗马赢得了奥林匹克金牌。在他回国的那些日子,还没有施行取消种族隔离政策。他把金牌挂在脖子上到闹市区的一家饭店吃饭,但是没有人给他服务。他说:‘我是冠军!我是金牌得主!’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才不管你是谁呢!’”
愤怒的阿里将自己的金牌扔进了大海,他说,我再也不愿意为这样的国家效力了。
1960年10月29号,对阿里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一天,他参加了自己的第一场职业比赛,并获得了胜利。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阿里几乎取得了全胜,其中有七次,是直接将对手击倒在地而取胜的。
通过一场一场的胜利,到了1964年,22岁的阿里,终于赢得了与索尼·利斯顿争夺重量级拳王称号的机会。而这也将是他参加的第一场拳王争霸赛。
1964年2月25号,阿里在迈阿密轻取利斯顿,成为新一代拳王,从此,职业拳击进入了阿里时代。
说起职业拳击,有一个场景您一定不会陌生,那就是选手们在赛场内外的唇枪舌剑。一方面,他们希望借此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另外,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对外进行宣传,也算是一种自我炒作的方式。但有一点您大概不知道,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拳王阿里。
相对来讲,当年的职业拳击运动员都比较朴实,很少直接对外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与外界沟通最常用的渠道就是自己的经纪人。但阿里却不是这样。年轻时的阿里不仅拳头硬,脚步快,而且伶牙俐齿,说起话来咄咄逼人,常常令他的对手,甚至采访他的记者很难招架。
1964年2月25号,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22岁的卡休斯·克莱,也就是穆罕默德·阿里在第七回合,战胜了索尼·利斯顿,成了新的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但在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了这位自信得近乎狂妄的年轻人。
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阿里说:“谁最棒?(你下一个和谁打)谁最棒?你看他们都不说吧!不公道,哪儿都没有公道!没有公道!他们不给我公道!(你和谁打 你和谁打)(告诉他们你和谁打)我都告诉你们了,谁最棒?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谁最棒?”
2月26号,也就是克莱成为新拳王的第二天,他向全世界宣布,他已经皈依伊斯兰教,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穆罕默德·阿里。
1964年5月,阿里第一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在那里,他受到了各国政府元首级别的接待,也感受到了当地人民超乎寻常的热情。
从非洲返回芝加哥后,阿里与大他一岁的黑人女孩桑吉·罗伊相识。1964年8月14号,两人举行了婚礼。
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记者问:“那么你是不是认为在你取得了这个(拳王)称号之后,你的个性改变了呢?”
阿里回答:“是啊,我有点放松了,或者说变得稳定了。你们能看到我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妻子,我不再像我过去那样说话了,她不喜欢我说得太多。她告诉我要安静,行动能说明一切。她说我不用再说什么了,她自己也不喜欢说话,她只喜欢听。”
桑吉·罗伊是阿里的第一任妻子,她说:“我遇见阿里好像是在一个星期三,还是那一天的下午,然后我就再没有离开过他。他在我走进他家的门后五分钟,就要求我嫁给他。我没有想过这个,我说‘好吧!’”
5月25号,阿里再次迎战索尼·利斯顿,不过这一次,状态正佳的阿里没有浪费时间,他仅用了一个回合,就将对手击倒在地,首次卫冕成功。尽管取得了胜利,但场内的观众却对阿里发出了嘘声。在当时的美国,黑人作为少数民族,受到当局的歧视,而穆斯林黑人则成了弱势中的弱势,因此,从阿里改名字的那天开始,他就成了当时美国主流社会的叛徒。
阿里接下来的对手是帕特森,他是当时唯一一位曾经两次作为挑战者,登上拳王宝座的拳手。
在赛前电视采访时,阿里说:“我喜欢给我的对手起外号。你知道兔子是一种连自己的影子都非常害怕的动物,一旦被逼到角落,就僵住了、动弹不了了,所以我就叫帕特森“兔子”,因为他就有兔子的这种特性。”
前重量级拳王弗洛伊德·帕特森说:“我只想和他打,不是为了钱,就是想夺回冠军,让它属于全美国,而不仅仅属于穆斯林黑人。”
根据当时的规则,每一场职业拳击比赛15个回合,在顶住了阿里前11回合的猛烈进攻后,帕特森在第12回合由于体力不支,失去了还手能力。裁判终止了比赛,阿里再次蝉联拳王的称号。但全场的观众,几乎都不站在阿里这边。
就在实现了三连冠的阿里傲视职业拳坛的同时,他的家庭出现了问题。由于感情不和,阿里与罗伊在1966年1月10号离婚,结束了这场不到一年半的婚姻。
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爆发。随着战事的不断升级,阿里也面临着服兵役的问题。而他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反战宣言,则震惊了全美国。2003年好莱坞出品的电影《拳王阿里》忠实地再现了这一幕。
阿里说:“我绝不会跑到万里之外去谋杀那里的穷人,如果我要死,我就死在这里,咱们来拼个你死我活!如果我要死的话,你们才是我的敌人,与中国人、越南人、日本人无关。我想要自由,你们不给;我想要公正,你们不给;我想要平等,你们也不给。你们却让我去别处替你们作战!在美国你们都没有站出来保护我的权益和信仰,你们在自己的国家都做不到这些!”
1966年2月,伊利诺伊州运动员委员会召开记者会,要求阿里对自己地反战言行公开道歉。
阿里:“我在此不准备像新闻界给我安排好道歉的那样去表示歉意。”
记者:“那么你说的那些非爱国的言论怎么办?”
阿里:“必要的时候,我会向政府或者有关人士直接说明。”
记者:“那么这次你不打算对你的讲话表示歉意吗?”
阿里:“这得向政府说清。”
记者:“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你说过你是人民的冠军,对吗?”
阿里:“是的,先生。”
记者:“你认为你的行为符合一个人民的冠军吗?”
阿里:“是的,先生。”
此后,美国很多州都吊销了阿里的拳击执照,于是,他连续参加了多场在美
国国境外进行的拳王卫冕战。在那里,阿里再次成了英雄。
1966年5月21号,英国伦敦。阿里在第六回合击败挑战者库珀。
5月29号,加拿大多伦多。阿里点数战胜施瓦罗。
8月6号,英国伦敦。阿里第三回合击倒布莱恩。
9月10号,德国法兰克福。阿里第12回合击倒米尔登博格。
11月14号,回到美国德克萨斯州德休斯顿,阿里第三回合击败挑战者威廉姆斯,第7次成功卫冕。
1967年1月17号,依然受到征兵问题困扰的阿里,度过了自己的25岁生日。
十几天后,他将迎战另一位挑战者特莱尔。但在赛前的一次电视直播记者会上,阿里的名字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阿里:“你为什么不叫我的名字,伙计?”
记者:“那么你叫什么呢?几年前,你告诉过我你叫卡休斯·克莱。”
阿里:“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你我叫卡休斯·克莱,我叫穆罕默德·阿里。”
记者:“你可以在比赛结束之前在全场中央宣布,如果你现在不这样的话,
为了便于广播,我就称你为‘他’行吗?”
记者:“一周以前,你和特莱尔几乎动了手,可有不少人说那是为了广告而搞的噱头。”
阿里:“他们有权这样认为,因为过去我的确是为了广告做过不少这类的事情。但是这一次是认真的,我差一点就动手了。”
记者:“那么你恨他吗?”
阿里:“不不,我并不恨他!我不恨任何人,但我不喜欢他及他的所作所为,他一直叫我卡休斯·克莱,尽管他知道我叫穆罕默德·阿里。”
比赛中,短裤上有红色条纹的阿里始终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他并没有急于将对手打倒。他不停地向特莱尔大声吼叫:“说!我叫什么名字!!我到底叫什么!!!”
经过15个回合的较量,阿里最终以点数取胜,第八次卫冕成功。
1967年3月22号,美国纽约。阿里在第七回合击倒了挑战者弗雷,再次蝉联拳王称号。但时隔不久,被阿里连夺九次的拳王桂冠被强制收回,原因是美国地方法院,以拒绝服兵役的罪名,吊销了阿里在全美各州的拳击执照,并没收了他的护照,阿里还将面临5年监禁的处罚。从此以后,拳王阿里赋闲在家。
在强大的压力面前,阿里并没有屈服。他经常出现在各种集会,甚至电视节目当中,进行反战宣传。同时,他也没有放弃训练,终于,阿里在1970年重出江湖,续写了拳王的神话。
1967年8月17号,25岁的阿里与他的第二任妻子,17岁的比琳达结婚。
一年后,阿里的大女儿玛丽亚姆出生了。这使得赋闲在家的阿里,享受了一段难得的天伦之乐。
阿里在家逗孩子,说:“这个家庭只不过多了一张大嘴,没有别的,只不过多了一张大嘴。把奶瓶给我!”
六十年代末,美国国内的反战呼声越来越高,而作为反战人士的代表,阿里也获得了更多的支持。1970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恢复阿里的拳手资格,这位经过两年多修整的前拳王,终于重出江湖了。
但由于两年多没有参加正式比赛,加上年龄和体重的增长,复出后的阿里表现得并不尽如人意,被人津津乐道得蝴蝶步法,也很难在比赛中施展了。
1971年5月8号,阿里作为挑战者,在比赛中两次被当时的拳王弗雷泽击倒,挑战宣告失败。
1973年5月31号,他以点数输给了肯·诺顿,经历了复出后的第二场失利。这使得人们开始怀疑,阿里的时代真的一去不返了吗?
与阿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年轻的乔治·福尔曼开始崭露头角。在同样与这两位拳手的交锋当中,福尔曼取得了全胜。1973年1月22号,身穿红色短裤的福尔曼六次将弗雷泽击倒,仅用了两个回合,就夺下了拳王金腰带。
1974年3月,他再次以绝对的优势战胜诺顿,卫冕成功。在取得了四十场连胜之后,福尔曼的下一个对手,就将是穆罕默德·阿里。
这场比赛的组织者,就是当年初出茅庐,但现在已经在职业拳击界呼风唤雨的经纪人唐·金。他把比赛安排在了非洲国家,原扎伊尔的首都金沙萨。而人们也将这场比赛称为丛林大战。
尽管阿里当时并不是拳王,与福尔曼的实力对比也处在下风,但当地人将他敬若神明。阿里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福尔曼即将面对的对手,将是阿里和整个金沙萨。
职业拳击经纪人亨利·施瓦茨说:“当福尔曼到达扎伊尔,有人为他翻译那里牌子上的话,意思是:阿里,杀了他!乔治变得比以前更愁眉不展了,并且也从那时起,乔治就想离开扎伊尔了。咱们换一个地方比赛,要么干脆索性就不比赛了,这是乔治当时的感觉这种感觉与日俱增。”
1974年10月30号,金沙萨,阿里挑战拳王福尔曼。专门为这场比赛修建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而挑战者阿里也在拳台上,指挥所有的观众有节奏地高喊:“阿里,杀了他!”
身穿白色短裤地就是阿里。比赛开始后,福尔曼很快就将阿里逼到了拳台的角落,展开猛攻。而阿里则完全放弃了移动,只是被动地靠在栏绳上招架,伺机进行还击。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七个回合。正当人们以为阿里已经大势已去的时候,转机在第八回合出现了。以逸待劳的阿里用组合拳,将体力下降的福尔曼击倒在地,干净利落地赢得了这场丛林大战地胜利,也夺回了阔别7年时间的拳王金腰带。
此后,阿里又连续十次蝉联拳王称号,其中就包括1975年10月,在菲律宾马尼拉战胜弗雷泽的世纪之战。
1978年9月,阿里点数战胜斯平克斯,最后一次获得拳王金腰带。此后不久,36岁的阿里宣布退出拳坛,这样,他就以在20年中22次获得重量级拳王称号的骄人战绩,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此期间,阿里与他的第二任妻子比琳达离婚。1977年6月,他第三次结婚,这一次的新娘是贝罗尼卡·波石。此后,阿里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尽管如此,他依然作为文化和体育的使者,穿梭于世界各国。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与夫人波石在1985年访问了中国,受到我国人民的热烈欢迎。而阿里对中国也并不陌生,早在1979年,他就曾访问北京,还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
此后不久,阿里结束了他的第三段婚姻,1986年11月19号,阿里与他现在的太太朗尼结婚了。阿里的妻子朗尼·阿里 说:“穆罕默德·阿里和我是好朋友,是丈夫和妻子,他还像是我的兄弟,所以这是个不同寻常的组合。”
1996年8月2号,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中场休息。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将一枚特制的罗马奥运会金牌挂在了阿里的胸前。尽管当时的赛场内,云集了众多梦三队的篮球明星,但人们依然把最为热烈的掌声,献给了他们心中的英雄——穆罕默德·阿里。
作为前奥运会的拳击冠军,阿里因为反对以前美国政府施行的种族歧视政策,将自己的金牌扔进了大海。而这枚失而复得的金牌,不仅圆了阿里的一个心愿,更说明了人们对这位拳王不畏强权、扶危济困的赞赏与肯定。
1999年9月,阿里与他第三任妻子的女儿莱拉,进入女子职业拳坛,并很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阿里的女儿莱拉·阿里说:“ 我不想拿自己和父亲作比较,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但有一点,作为他的女儿,我自然会有一些独特的拳击技术,这是别人不可能具备的。在现阶段,我认为自己棒极了!”
一些商家看中了这对拳坛父女的商业价值,最近,一家运动品牌就利用电脑技术,让阿里父女在拳台上同场竞技。在这样的比赛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胜负,而是一种生命力的延续。
阿里在赛场上的英勇表现与其人格相为表里。
阿里,贝利,乔丹等人应是堪称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中的杰出代表。
在时代周刊的20世纪百年百位名人中,
阿里被排在了英雄与偶像类的首位!
望采纳 谢谢
. . ↓↓↓
对于阿里承办奥运加油会,你有什么看法?
国际奥林匹克日,在每年的这一天,阿里人将通过体育运动来支持奥运会,并鼓励员工享受体育运动。今年,来自阿里100多个办事处的员工参加了“车牌支持”挑战赛。经过激烈的竞争,阿里客户体验部的英雄以33分06秒的成绩获得冠军。卓越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赢得冠军的英雄学生是一个健身爱好者。他每周有五天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他还是柔道和武术大师。
除了阿里巴巴,西溪公园体育馆的主体育场, 阿里,办事处、食堂、体育馆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地方也变成了比赛场地,厨师、保安和动物园娃娃也离开了pk。海外阿里人在办公室或家中以手机录像的方式参与平板电脑支持挑战。
阿里巴巴,员工自发组织的兴趣小组“阿里十校”已发展到35所学校,包括摄影学校、书法学校和古筝学校等才艺学校,以及剑道、乒乓球、跑步、足球、篮球和网球等体育学校。这些利益集团有自己的优势。
谨冲是乒乓球大师。他从小就练习乒乓球,两人都和他的哥哥马龙崔庆磊一起玩过花样。最初,他想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并改变了自己的道路,成为一名程序员。可以说,金冲最擅长在程序员中打乒乓球,在业余乒乓球爱好者中写代码。去年,谨冲还与张继科发生了冲突。
黎子谦是国际站的行业运营专家,他不仅精通全球跨境电子商务,还有数不清的技能点隐藏在他身上: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电子级赛车手、马拉松运动员、IFBB国际注册健美运动员、亚洲,美食家ABBF一级健美运动员、广州市举重健美协会副主任等。真正的“十项全能”。此外,阿里,巴和巴把业余爱好者变成了专业大师,包括举办全民健身教练,尊敬的巴舞蹈老师,国际瑜伽教练,壁球教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