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体育教学设计八个步骤
1 直线型。这种设计可以理解为从几个关联或者概念的几个层次,进行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可以逐步推动步骤的实施最后完成整个技术或者技能的一种设计.例如: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它要完成的是原地传接球----侧身跑动---移动中的传接球这几个流程。教师根据这几个流程设计若干个教学步骤逐步推进整体技术。体现形式由分解到整体的概念性推进。这就是我所说的线型。通常情况下这种教学体现的是教学思路清晰,节奏紧凑,给人感觉很流畅。如果教学设计不合理,就会产生脱节,队伍调动频繁甚至完不成教学的达成度。它体现一个教师思维的传统性,经常可以看见的教学一贯性,也就是说,很多体育教师在拿到教材时的第一反应顺序或者说是技术的还原。
2 折线型。这种设计可以理解为一个主题框架下的若干次延伸。它体现的是一个点向外延伸很多的触角。它的基本模式是:从一个技术或者技能开始,向其他方向的一种尝试,体现若干个联系(可能)等。比如快速跑教学。从快速跑的基本技术开始学习,然后利用跑的基本技术去完成:反应、灵敏、速度、耐力、追逐、接力、搬运、协同等等跑的形式。不断增加学生的心理体验,从而达成对快速跑学习的不断刺激。通常情况下显示一个教师的思维发散性。“条条大道通罗马”。教学驾驭好的话体现出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和实际运用结合巧妙,甚至贴近生活,学习具有实际运用效果。如果体现不好的话,就会给人感觉画蛇添足。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功不可没。
3 台阶型。简单的就可以理解为爬台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逐步提升学生学习难度或者境界,不断有层次上的变化。这种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是:跳一跳就够得到,不跳肯定够不到。若干个台阶已经形成,学生必须付出思考和努力,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比如教学中的基本技术学习----技能掌握--技能实践---技能拓展等方式。这种教学形式往往体现教学分层或者教学竞赛。所谓“望梅止渴”,让学生形成对比和挑战,激励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教学组织好的话,表现出学生都能“吃饱”,而且根据学生的学情体现学习的灵活性。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挑逗性”。表现不好的话,就会出现“该吃的没吃到,不该吃的也没吃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它体现一个教师思维的跳跃性。这种教学设计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行为和兴趣,在学习体育的同时加强学生学习方式的锻炼,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对于技能自动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pwd=3qam 提取码: 3qam
如何开展冬季体育课教学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但总体来说,各地的冬季较夏秋季而言天气变得北方寒冷、干燥、多风雪,南方湿冷,偶有下雪天气。在冬季,学生一般衣着比较臃肿,从室内来到室外上课,由于温差较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怕冷畏寒不愿活动的情绪。可是,如果学生能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非常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抗寒和预防疾病的能力,也能磨练意志品质。那么,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能够调动学生上冬季室外体育课的积极性?冬季室外体育课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009年12月3号19:30-20:00,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草根争鸣”第12期组织团队,如期召集了全国各地几百名一线体育教师,对此展开了广泛深入地讨论。
一、适合冬季室外体育课教学需要的运动项目
由于冬季低温和湿滑等气候条件对人体运动形成一定程度的安全威胁和心理负面影响。所以提前制定好冬季室外体育课教学计划。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我们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可以依据天气条件因势利导,选择和挖掘一些适合在学校冬季开展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或游戏,使冬季体育课教学能够继续引导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课学习和锻炼。项目有:
各种活动性小游戏:贴膏药、编花篮、老鹰捉小鸡、闯关,跳皮筋、各种跳绳、跳房子、划拳跳、竹竿舞,滚铁环、踢毽子、呼啦圈、飞盘、扔沙包、踩高跷、吹泡泡、骑单车、拔河、活力滑板、滑旱冰、连脚板、举重、抓尾巴等;
球类项目或游戏:(小)足球、雪地足球、篮球、软式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板羽球、三门球,健身操、搏击操、体操、橄榄球、手球、嗒嗒球、有音乐伴奏的集体舞、武术等;
民族特色项目:蹲斗、摔跤、斗牛、踏脚、顶肩,拔腰、斗鸡、挤油、跑“电树”、 角力、拨横河等;
与冰雪相关的运动项目或游戏: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扫雪、单腿犁、滑板、冰爬犁、拉雪撬、冰滑梯、速度滑冰、冰上保龄球、冰道滑远、冰壶、冰上曲棍球、抽冰尜、打陀螺等;
各种形式的身体素质练习或游戏:跑类如中长跑、越野跑、接力跑、(校园)定向运动、定距跑、往返跑、追逐跑比赛、快速的原地跑步,跳类如纵跳、收腹跳、剪刀跳、蛙跳、直膝跳等;力量类如各种俯卧撑、负重搬运、推小车、深蹲、仰卧起坐、两头起、背起、坐位体前屈等。
严格地说,大部分运动项目是没有季节之分的,只要教师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都能将冬季体育课上出精彩。
二、冬季体育课教学的实施
冬季体育课其实是在解决天气寒冷与如何抗寒安全地学习和锻炼之间的矛盾,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内热”安全地进行学习和锻炼。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首先是让学生们先动起来,然后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化、趣味化、比赛化的教学活动当中,使他们逐渐适应寒冷,让身心都“热”起来地积极练习,从而达到安全学习和锻炼的目的。
(一)热身准备活动
在冬季,人体的生理惰性相对其它季节更大,因此,热身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和时间要多些。如,教师组织学生热身跑等活动的速度要适当慢些、跑的距离和时间要适当延长些。选用各种形式的慢跑活动即能增加跑的趣味性,也是最有效的热身准备活动之一。准备活动最好在行进间做,可以避免学生原地站着挨冷受冻,运动量不足影响热身准备活动的效。慢跑后再组织做些行进间的关节肌肉活动操,可以继续克服学生身体的生理惰性,做好身体方面的准备。同时,行进间做热身准备活动,还可以使学生主动地熟悉和适应(有可能是冰冷湿滑的)场地,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当然,对学生作必要的思想动员也很重要。
准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切忌简单重复千篇一律无变化,要常换常新,加强趣味性和实效性。
准备活动的度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这既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之后的学习,又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的运动损伤安全事故。
(二)服装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着装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冬季体育卫生习惯。冬季上体育课穿着要适度,过多过少都不利于运动,根据需要及时增减衣物。
1.服装增减要适度。冬季学生着装一般较厚,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在做准备活时,不能过早脱外衣,待身体逐渐热了再减衣练习,这样做也有利于身体较快地热起来。
在运动中若出汗,也不要急于脱掉外衣或脱得太多,如,学生事先在羽绒服和毛衣之间穿一件外套。如果感觉身体太热,适当减少活动量即可降温,或者把羽绒服解开一些加快散热。即便需要脱掉羽绒服散热,里面有外套保暖方便运动。提醒学生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时,一定要及时穿上脱掉的衣物进行保暖。这样做既可以防止过多出汗,又不至于脱衣太多受风寒生病。
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常玩得满头大汗也不知道脱衣服,所以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指导他们增减衣物,尽可能减少他们受寒患病的机率。
冬天气温低,身体散热快,学生运动中若大量出汗后,要及时穿好外套加强保暖,或尽快进入温暖的室内休息,谨防受凉生病。针对这种情况,一些老师有比较合适的做法:在下课前5-8分钟,集合学生马上带回教室,让学生在温暖的室内自然落汗,并及时增减衣服,预防生病。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调整的这段时间组织学生适当放松和进行小结。也不影响学生上下节课。
2.在穿戴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教,给学生做出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到。时有学生带着围巾上课。围巾是很容易干扰运动的,且在被动拉扯后易勒住颈部、散开时易缠绕四肢、被脚踩到或飘起时遮挡视线……都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学生不适合戴围巾上体育课。教师要及时检查、提醒和纠正学生的着装情况,使他们尽可能地符合体育课的着装要求,防患于未然。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学生最好也不要将手套口罩耳套等这类御寒防护用品带着上体育课,“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锻炼耐受寒冷或炎热的能力本身就是体育课非常好的教育内容。如果天气条件确实不适合上室外体育课的话,教师一定也不要勉强,以防出现不必要的冻伤情况发生。
另外,有些学生穿着的冬季服装很不适合体育活动,如一些雪地靴或棉运动鞋在低温时鞋底会发硬,在有冰雪的路上行走有时会变得很滑,穿着它参加体育活动很容易滑倒。宽大、长款或厚重的棉服,严严实实地包裹住身体的同时,也限制下肢的活动范围,非常防碍运动。
运动中学生若大量出汗,一定不要迎风站着。目前很多学校无法满足学生运动出汗后换内衣的需要,加上学生下课后依然很兴奋或出现运动疲劳,都会影响学生上下节课。所以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努力把控好课的节奏和学生的运动量。
(三)呼吸方法
若寒冷的空气直接刺激咽喉、气管或支气管粘膜,易引起咳嗽等不适症状而诱发呼吸道疾病。所以在寒冷的冬季运动时,需要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用鼻吸气,用口呼气的方法,切不可用最直接吸气。需要大量呼吸时,可用舌尖顶住上腭,口鼻同时吸气和呼气。跑步时呼吸的节奏可以采用两(三)步一吸两(三)步一呼的方式。天气过于寒冷或大雾等空气污染严重时,禁止室外活动。
(四)见习生的保暖
寒冷的冬天切不可把见习生放置一边不闻不问。人长时间伫立在寒冷的环境中,很容易冻病。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工作或活动,或让他们回教室休息。
(五)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
由于冬季特殊的气候特点,室外体育课不适合纯动作技术学练的教学,适合合作性质的有氧、半有氧运动方面的教学。不能只为了满足学生玩的兴趣而忽略了必要的技、战术教学。应以动多静少、中小强度、运动量稍大的活动方式为主。如,依据天气情况灵活选择运动项目,正下雪时可以玩雪或学练雪地足球;天气稍暧和点时,可以学练篮、排球或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有条件的最好能学练冰雪运动项目,及时发现有潜力的人才进行系统训练和培养。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以比赛或集体游戏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加锻炼内容的积极性。如跳绳运动月、长跑运动月或毽球运动月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一些利于他们动起来的趣味小游戏,如老鹰捉小鸡或猫捉老鼠等学生百做不厌的追逐类游戏游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效果较好。在内容设计方面还可以涉及学生思维培养和开发的知识,如拓展类的活动项目等。
教师要注意避免强烈身体对抗的活动内容。对于不易调控的运动项目,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比赛的输赢,注重活动的参与、加强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努力提高身体活动的锻炼效果。
对于不常下雪的地区,一到下雪天,若是能够尽情地打雪仗,是学生们的最爱。可是每年都会由 于老师的好意,允许学生在体育课上打雪仗而发生学生被雪球砸伤、不小心滑倒摔伤或冻伤等伤害事故,或者不小心砸坏公私财物等事件,老师被学生善意地群“殴”追砸也是常有的事,造成很不好的从众效应,学校和老师常常处于两难境地。很多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直接采取一刀切的管理办法:下雪天体育课上只能堆雪人,不准打雪仗。甚至课外时间也被禁止打雪仗。出于安全考虑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有些学校一遇到有雪的天气,干脆停掉所有与体育有关的一切活动,体育课只能让学生们在教师内上自习或上室内理论课。如何在有雪的天气里上体育课,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探索实践,找到安全活动与学生锻炼共赢的方法。
(六)运动负荷的安排
由于受冬天气候寒冷的影响,体育课要考虑学生的运动负荷,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化。一般来说,冬季人们行动较笨拙,不适合进行对抗激烈或运动强度较大的,对身体灵敏性要求较高的无氧活动,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事故。运动强度以中小强度为主,运动量以中等或稍大的有氧运动较为适宜。教师要努力做到既能使学生达到适当的运动锻炼又不要出太多汗的目标。不因运动量太小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还感到寒冷;不因大运动量练习致使大量出汗却不能及时换内衣而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不因疲劳而影响学生上下节课。在冬季教学时,教师要随时调控学生的运动负荷,避免运动量过量或不足,或者运动强度过大或太小。
(七)重视学生防冻、防滑的安全教育
督促学生上体育课前穿好保暖衣物。运动后及时穿衣注意保暖,不要在冷风处长时间停留或坐在冻地上休息,以免受凉或冻伤。对暴露在外的手、脸、鼻、耳等远离心脏的部位,要经常搓、擦,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冻伤。视天气情况,可以适当允许学生上课时穿带上不妨碍活动的防寒护具,如帽子、护耳、手套等。教师尽量选择在背风,阳光直射的场地上活动。
少停多动,防受凉。冬季的体育课,运动量一般比其它季节要稍大些。准备活动后应及时转入主要内容的学习;教师的讲解示范要简明扼要,要努力落实精讲多练。讲解可以适时安排在不中断学生的练习中进行,避免讲解过于集中或重复;行进间的活动或游戏比原地学练定位操等活动或游戏要好;要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多练多活动;注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要让学生在寒冷中有较长时间的停练和等待,避免出现学生站着挨冷受冻的情况发生。另外,避免让学生接触金属类器械,防止受冷或冻伤。
提醒学生走路时要小心慢走,避免滑倒摔伤。注意自己和同学的安全。有时可能由于下雨、雪或融雪,造成场地有些湿滑,或者地表被冻得很硬、部分存有冻冰或积雪,使得场地变得坚硬光滑,教师在课上要尽量避开这种不利场地,选择在较松软的摩擦力较大的场地运动。课上要减少那些跨、绕、急停、急转或疾跑的活动,避免学生不慎滑倒受伤。事先在冰上撒点碎土沙子,能起到防滑作用。运动后要组织学生放松。发现学生有中途身体不适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置。
如果一定要组织学生在下雪天活动的话,课前对学生安全、规则意识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利用学生迫切想玩雪的心理,提前与学生协商制订“安全公约”和惩罚措施;教师要做好安全预案,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谨防学生过激、随意或冒失的行为,必要时及时警告或制止学生不当行为。下课前一定要及时进行总结,针对个别课上发生情况深入剖析,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在制订规则方面,第一次课比较耽误时间,但多次课后就可以简单明了地提出要求,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八)室内课
遇到较为恶劣的天气时,必须组织学生在室内上体育课。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冬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等。如保暖防冻伤、运动补水、运动防滑等。冬季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和身体的抵抗能力,预防流感,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自然的健康生态。引导学生积极走出教室,走上操场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在室内也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或进行某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总之,只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冬季气候特点,因人、因地、因时地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努力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各地都能将冬季室外体育课上出精彩,上出效果,上出特色。
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教案大全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初一体育与健康 (接力赛 )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为13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对接力跑运运比较喜爱,因此对本次课内容将会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但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并极易扩散,且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不长。
本班共50人,男生23人、女生27人,该班学生各方面素质比较好,同学间团结互助,班集体初步形成,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但与他人合作方式存在一定困难,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较好。但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采用有趣性的组织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主要内容为接力跑,选自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全一册内容。接力跑是由短跑和传接棒技术组成集体配合的径赛项目,它既能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又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在学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田径正式比赛的接力跑项目有男女4x100米接力,4x400米接力,它是由四人配合,各跑一段距离完成全程跑。学校中以4x100米接力运用练习的比较多。所以这一运动,特别受学生欢迎。接力跑的基本技术由传、接棒方法的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起跑方式采用蹲踞式起跑技术。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掌握上挑式传接棒技术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在初步掌握上挑式传接棒技术的基础上,能够比较协调的进行传接棒配合,发展学生的位移速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机智、互帮互学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互相配合,密切协作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重点:传、接棒技术
难点:掌握传、接棒时机。
六、教法设想
1.采用图片教学,配合师生互动演习,这样能够体现内容的直观性,学生领会意图快,容易接受。
2.分组练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多次和反复练习,达到熟练。
3.组织小组间接力赛,增加竞争性和娱乐性气氛。
易犯错误:
起动标志不准确;伸臂过早;传接棒不准。纠正方法:
初步确定起跑标志后,根据传接棒同学的具体情况,作具体的调整,可在起跑处放小纸团作为标志物;未听到到信号,一般不做伸臂接棒准备,熟练后可不采用信号;明确传接棒时机和方式,只有通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无误。
七、教学流程
接力跑教案
教
学
内
容
接力跑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掌握上挑式传接棒技术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在初步掌握上挑式传接棒技术的基础上,能够比较协调的进行传接棒配合,发展学生的位移速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机智、互帮互学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互相配合,密切协作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课堂常规
1、 教师提前到达,做好准备与检查工作
2、 接受体育委员报告,向学生问好
3、 宣布本课内容,学习目标
1、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向教师报告
2、 向教师问好
组织:四列横队
××××××
××××××
××××××
××××××
要求:精力集中;精神饱满;认真听讲;明白目标;做好安全检查。
队列队形练习:正反螺旋形走
游戏
徒手操
迎面接力跑
传接棒技术教学
学生自由练习传接棒技术
往返和圆周接力跑
理放松活动和本课小结
教师讲解正反螺旋形走的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口令指导学生练习,并随队伍的行进而移动。
教师提出组织形式和要求
观察并参与学生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各种练习。
教师观看学生练习,并能指出学生练习过程中的不足
教师提问:成功的接力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教师观看学生练习后进行提问并归纳总结:取决于正确的传接棒方式、强烈的竞争意识、同伴之间的密切配合和良好的体育道德
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传接棒技术
教师讲解示范传接棒的动作:立棒式、上挑式、下压式
学生自由组合或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各种传接棒方式的练习
教师巡回观看学生的练习,并能及时指出练习中的不足
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讲解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接力跑练习
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和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讲评,作出合理的评价
鼓励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
个别辅导和集体讲解相结合,观察练习及时反馈
1、 教师带领学生边听音乐边进行放松练习
2、 教师对本课内容恰当的评价,肯定学生成绩,指出以后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坚持经常性的练习
学生明确练习方法后随教师口令认真进行练习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自主练习:踢毽、跳绳、游戏等
学生由小组长带领,自由
练习
学生积极进行练习,并在中体会教师提出的问题
练习后回答教师的问题:同学之间要学会合作,配合好,传接棒技术要正确等
学生了解自己传接棒技术的不足,渴望学习正确的传接棒技术
观看教师的示范,了解正确的动作,知道传接棒技术和方法。
学生友伴结合或划分小组结合进行自由练习
互相讨论,互相纠正,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能及时纠正,发挥优生骨干作用,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水平选择不同的练习形式:往返接力跑或圆周接力跑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跑比赛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互评、总结,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动作准确性
学生能够进行合理的自评和互评,并能针对练习提出问题
1、 学生按教师要求做好放松练习,使自己的身心很快恢复到平静状态
2、 学生认真听讲,并能合理进行自我评价
在以后的练习中为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为完成目标而努力练习
组织:四列横队向右转走成一路纵队——最后走成四列横队
要求:队伍整齐,口号宏亮
组织:学生自由组合,在原地散开进行各种练习。
要求:主动参与,积极练习,体现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习
要求:充分活动开各个关节,防止意外伤害
组织:四路纵队面向站立
要求:练习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并能强调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组织:四列横队队两两相对
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正确领会动作要领。
组织:自由分组练习
要求:认真领会动作要领,团结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组织:按学生自己的运动水平进行练习、竞赛
要求:积极参加各项练习,传接棒动作正确,并能在快速跳动中完成动作,提高学生之间促进性水平。
场地器材
接力棒8根
标枪6根
1、 学生练习举浓厚,积极参与讨论,学习气氛浓烈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能鼓励、支持同伴
3、 学生在课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师生间的互助和反馈效果明显,学生在练习中学会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在接力跑比赛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健康向上的心态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提取码: rv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