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让儿童从小坚持体育锻炼有哪些好处?
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主要是通过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来达到这一目的,而且需要从小做起。留守儿童虽然不可能有父母直接督促,但是也有另面效应,在没有督促的情况下坚持体育锻炼,难能可贵。然而怎样才可能独立自我、持之以恒地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来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这就需要留守儿童懂得体育锻炼的好处。
第一,能强壮体魄。体育锻炼对身体内脏器官功能的增强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有好处。以心血管系统为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血液循环的速度就会加快,从而大大改善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机能,促使心肌运动增强,心壁增厚,心脏容积增加,有效地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又以运动系统为例,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骼、肌肉、关节三个组成部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加骨骼的负荷量,使关节活动更加灵活,韧带更加坚固,肌肉更加粗壮、结实、有力,使它的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活性都得到提高。再以新陈代谢系统为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体内能量消耗增加,代谢产物增多,排毒排汗量增大,更加有力地完善新陈代谢的功能。体内各系统的功能在体育锻炼的不断促进下,逐步适应环境,抵御疾病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人体的生长发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能增强思维能力。体育锻炼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是动的艺术。在体育锻炼中,一方面要边练边想,这是启发思维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心跳加快,向大脑提供更充裕的血液,有助于人的思维活动,对创造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大有裨益,阅读理解能力、书写复杂语句和连贯论证的能力均有显著改善;再一方面体育锻炼中各种各样的刺激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并要求大脑对之作出协调,促使大脑活动的兴奋和抑制的调控功能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脑神经活动的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改善了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这就大大地有利于整个思维能力的增强。
第三,能磨炼意志和毅力。儿童有个不足之处,一般做事缺乏自觉性和毅力,兴趣容易转移,遇到困难没有一往无前的精神,斗到底的意志也不坚强。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身边教育和督促,这个不足的表现更为强烈一些。但儿童又有个好动好玩的天性,大多数儿童都有体育锻炼的兴趣,持之以恒的持久性比较易为培养,加上体育锻炼需要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和不怕流血流汗的精神,对意志和毅力的磨炼起到其他训练无可替代的作用。有个女孩并无非凡的才能,但她从小有天天早跑的习惯,一直保持不间断。这种经过体育锻炼出来的意志和毅力转化到学习上,具有潜在推动力的作用。她像坚持体育锻炼那样,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基础上天天自我加做习题。这样的持久多练、多写,为她以后上大学连续攻读硕士、博士打下了牢固基础。她的中小学老师给她的总结,与其说是智能因素,倒不如说是把坚持体育锻炼出来的意志和毅力的因素应用到学习上。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对意志和毅力的磨炼作用不可低估。
既然体育锻炼有这么多好处,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就应当列入自己的生活日程。贵在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一上来就大运动量,反而欲速不达;要选择一些活动环境不断变化的体育项目,如球类和田径运动,因为这些项目一方面需要相当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有利于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达到了锻炼身体和磨炼意志毅力的目的。比如篮球运动,当对方挡住自己上前投篮,你必须瞬间判断对方的位置,来一个过人的假动作,才能赢得上篮机会。如果思维不敏捷,身体力量不足,就会造成失误。留守儿童一般都有条件参加打篮球、乒乓球、跑步、跳高、跳远等运动,这些体育运动对留守儿童来说除享有以上所述的好处外,至少还有玩得高兴起来可暂时忘记思念父母的伤痛。
孩子多运动的好处有哪些
一、提高运动精神和团队精神
在运动场上,孩子们能学会如何轮流上阵、如何等待轮候、如何在输掉比赛的时候不低头、如何对胜利的对手说声恭喜,学会传球,不把所有的荣耀都归给自己。
如今,学校会教孩子们,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成果就要学会团队协作——这是21世纪里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教给孩子的——而一支运动队就是孩子学习团队协作的艺术的最佳场所。
二、提升孩子的领导力
试想一下,除了在运动场上,孩子们在童年时期还有什么机会能够以健康、有效的方式领导其他孩子呢?这种机会并不多。
天生的领导者们需要有场合发挥他们的领导才能,而那些还没展现出领导力的孩子们则需要看到其他孩子(而非成年人)站在领导者的位置上。
他们需要摸索出他们想追随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希望像谁一样去领导他人。
而作为一支队伍的队长和领导者,最棒的一点就是他们的位置受到其他队员的认可,而这也是其他孩子所渴求的。
在成长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每个人都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站出来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什么时候去追随他人的领导——而在童年学习这堂课的最佳课堂,无疑就是运动场。
三、从失败中学习
是什么让孩子获得幸福感和取得成功?如果你熟读过有关文章,你会发现,排在前列的是“失败”和“同理心”。我说的失败可不是在考试中得个B,而是真正的失败——运动场上的输赢。
在运动场外,这一代的家长总是希望保护孩子们远离失败,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其他地方,从来不想孩子体会输的感觉。而这正造就了我们抱怨的一代人。
简单地说,孩子需要学会输,他们必须知道自己不总是最好的,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努力,并成长为一个更顽强的人。
请问儿童运动的好处是什么?
1、使身体长高
体育锻炼能增强孩子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孩子体格健壮。孩子能够长高,是由于全身骨骼的生长,尤其是长骨的生长,因为长骨两端的骺软骨部分是骨的生长点。由于体育运动,改善了血液循环,骨组织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同时,运动对骨骼起着一种机械刺激作用。所以,能促使骨骼生长加速,使孩子身高随之有所增长。
2、增加肌肉力量
能锻炼孩子四肢,增加肌肉力量,使肌肉逐渐变得丰满起来。如果在小儿各项动作发展之前加强腹肌、腰肌、背肌、四肢支撑力,及加强下肢肌肉力量的锻炼和进行一些条件反射的训练,使小儿通过这些触觉刺激和肌肉训练,在脑中枢建立联系,就可使小儿的动作变得灵敏,肌肉变得发达。
3、促进心肺功能
运动能促进心肺功能,使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强,心肌发达,收缩力加强。孩子在锻炼过程中,肌肉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于是呼吸器官需要加倍工作,久而久之,胸廓活动范围扩大,肺活量提高,肺内每分通气量(即每分钟的通气量)加大,增强了呼吸器官的功能,对防止呼吸道常见病有良好的作用。
4、增强胃肠能力
运动可使孩子胃肠蠕动增加,胃肠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增加,营养吸收完全,使孩子发育更好。厌食、拒食的孩子更需要运动。
5、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锻炼时,机体各部的协调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统一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在进行体格锻炼的同时,神经系统本身也经受锻炼和提高。如各种体操,可使婴儿从无秩序的动作,逐步形成和发展为分化的、有目的的、协调的动作,这是对神经系统良好的调节。
6、预防疾病
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接受日光、空气和水的沐浴,能逐步经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皮肤和呼吸道的粘膜不断受到锻炼,增强了其耐受力,大脑皮层也对冷和热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当自然因素发生变化时,孩子就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反应,使身体跟外界环境保持平衡,这样就不容易感冒,也不容易中暑。在户外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新鲜空气中的氧气,能促进新陈代谢,并有杀菌的作用。
7、促进智力发育
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人在活动时,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冲动传到大脑,从而促进大脑的功能,使大脑对动作反应更加灵敏。前几年的联邦德国一份报告说:学习游泳的婴儿长大后,其智力、独立能力和自信心都要比其他儿童强。从生理角度看,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脑的血流量,能供给脑细胞更多的养料和氧气。三岁前的营养对决定智能十分重要,而运动很有利于婴幼儿对营养的摄取,促进脑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对智力发展很有益处。
8、塑造儿童性格
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的锻炼、大脑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性格的锻炼。体育运动能克服某些不良行为,使儿童的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当孩子在澡盆里玩水,在跑着、笑着去追逐滚着的皮球,在阳光下接触大自然的时候,婴幼儿的情绪会十分快乐。这种良好的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运动还能培养孩子的毅力。幼小的孩子做一些动作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有时要克服各种困难,这就是很好的意志锻炼。运动后,孩子更有自信心和成功感。孩子会变得更加优秀、懂礼貌,与人相处较为主动平和。适当的运动对儿童人际关系发展有很大作用,使儿童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遵守规则的行为,适于日后的社会需要。对于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要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和各种游戏,与众多儿童接触,可改变其孤僻、忧郁的性格,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9、拥有良好体态
锻炼可防止儿童由于营养过剩而造成的肥胖。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的肌肉比较有力,关节比较灵活,脊背比较挺直,小腹比较扁平,腰肢比较纤细,体态良好,动作协调优美,对自己比较有信心。因而他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