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北京东冬奥会七大黑科技震惊外国人,你知道这七大黑科技分别是什么吗?
-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地在哪里?
- 3、冰墩墩外壳可以拆吗-冰墩墩的壳能脱吗
- 4、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之一首都体育馆修建于哪一年?
- 5、冬奥会场馆的设计亮点有哪些?
- 6、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都在哪些地点哪些场馆举行?
北京东冬奥会七大黑科技震惊外国人,你知道这七大黑科技分别是什么吗?
一大“黑科技”:无人化转播央视的首个手语AI主持人
二大“黑科技”:交通黑科技
由于本次冬奥会有三个赛区,为了让运动员和媒体可以方便、安全又顺利的到达其他赛区,我国为冬奥会“量身定制”了专属列车,在短时间之内修建了复兴号动车路线,其时速达到350公里。除此之外,该列车还实现了区间自动运行,也就是高铁列车无人驾驶技术。除此之外,列车中还有5G技术,为了保持在隧道中也能有良好俄通信信号,我国的科研团队用了一年的时间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环境中进行了一年的实验,所研发的5G技术可以适应各种极端的环境。列车上还具备全球唯一的高清移动演播室,主持人在高速移动中也可以对赛事进行播报。
三大“黑科技”:基建黑科技
为了打造高科技绿色环保的场馆,本次北京冬奥会用的6个场馆都形成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科技,19个场馆都是用的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有很多的建筑都是在原有建筑上进行改造,但是并不是简单的“变魔术”,而是在原有使用功能之上加入新功能。首都的体育馆将会进行三十次场地的转换,例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首个实现冰水转化的场馆,实现了水立方到冰立方的可持续使用的转换。除此之外,冰壶赛道的场馆也将会假设在水池上。
四大“黑科技”:机器人餐厅
令外国运动员感到感叹的就是拥有大概120个机器人的机器人餐厅,在这里没有厨师也没有服务员,全透明的厨房中“机器人大厨”在24小时中为数千人有序的提供餐食。外国媒体看到不禁感叹:想要超过得用三十年!
五大“黑科技”:运动员装备
除了有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运动员羽绒服,还有自带记忆的冰壶刷,这种冰壶刷可以记录下来运动员的各项指标,可以为教练选拔运动员提供参考数据,也可以作为运动员可以不断提高成绩的参考。除此之外,冬奥村更是给运动员们配备了“有记忆功能的床”,不仅舒适而且还有按摩功能和“叫醒服务”。
六大“黑科技”:用雪自由
作为举办冬奥会,顺利进行冰雪项目的基础,我国虽然起步较晚,相关技术又被外国垄断,但是由于我国科研团队的不断努力,此次冬奥会我国实现了真正的“用雪自由”,冰状雪的技术赛道制作技术被我国的科研团队所攻克。
七大“黑科技”:防疫黑科技
在新冠疫情的大环境下,防疫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我国的“科学防疫政策”也不是说说而已。此次冬奥会我国采取了大量的“黑科技”防疫设备,数百台的机器人为此次的防疫做出了重大贡献。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地在哪里?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地在以下地区:
1、北京赛区场馆:共举办包括滑冰(含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在内的3个大项5个分项的所有冰上项目比赛,北京赛区一共有5座竞赛场馆,分别是水立方、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国家速滑馆。
2、北京延庆赛区:将举行雪橇、雪车和滑雪大项中的高山滑雪项目,这里将有两个竞赛场馆,分别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3、张家口赛区场馆:张家口市崇礼区将举办跳台滑雪、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北欧两项、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项目的比赛,将新建改建五个比赛场地,分别是北欧中心越野滑雪场、北欧中心跳台滑雪场、冬季两项中心、云顶滑雪公园场地A和B。
4、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场馆:2016年2月,北京冬奥会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25个场馆详细规划公布。根据规划,国家体育场(鸟巢)成为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场馆。
冰墩墩外壳可以拆吗-冰墩墩的壳能脱吗
; 冰墩墩是比较受欢迎的一个吉祥物,也是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很多人都会喜欢冰墩墩,尤其是年轻人。冰墩墩的设计是很有创意的,它的外面会有一层透明的壳子,这个主要来源于冰糖葫芦的外表,这个外壳一般是可以拆开的,但是拆开后组装会比较难。
冰墩墩外壳可以拆吗
一般都是可以拆开的,但是拆开之后比较难组装,不建议私自拆卸组装。
把冰墩墩从壳子里拆出来之后,还是可以塞进去。工人在制造的时候都是分开制造的,就是我们也经常把它拿出来签名什么的,再塞回去。除非你是硬壳,拆不出来,否则不可能塞不回去。
一个冰墩墩从生产到出厂再到消费者的手中,需要经历若干个程序。先是布料的加工,然后硅胶外壳的生产,之后内胆再和外壳进行组装,组装完之后进行包装、贴防伪标、装箱,再通过物流送到消费者的手上。
对于很多消费者提出拆掉冰墩墩硅胶外壳之后很难装上去的问题,连海安表示,这并非质量问题。冰墩墩的外壳需要由专业、熟练的工人利用工具进行组装,所以他提醒消费者最好不要拆掉冰墩墩外壳。
冰墩墩为什么有层壳
这层晶莹剔透的外壳的设计灵感出自老北京冰糖葫芦的糖壳!
糖葫芦的创意又几经修改,加入了中国辨识度极高的珍稀动物熊猫,更加突出了中国文化特色,为了让被冰壳裹着的熊猫,与冬奥会产生联系,广美设计团队与冬奥组委专家,又在设计中加入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元素。注意看,“冰墩墩”现在的壳在它脸上的开口,是一圈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的彩色光环。
这次修改后,“冰墩墩”的科技感、未来感一下出来了,在北京冬奥组委的解读中,这只糖葫芦熊猫,还是只“宇航熊猫”,围绕冰晶外壳和流动线条带来的速度感,设计团队把代表互联网时代的,5G概念加入其中,把熊猫头部装饰的彩色光环,打造成可以赋能的能量环,让“宇航熊猫”的形象更加饱满。
冰墩墩的寓意
冰墩墩代表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冰墩墩”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冰墩墩”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
冰墩墩是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的特点。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熊猫头部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熊猫整体造型像航天员,是一位来自未来的冰雪运动专家,寓意现代科技和冰雪运动的结合。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通过吉祥物的发布,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发展成果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之一首都体育馆修建于哪一年?
首都体育馆是1966年6月1日动工,1968年10月正式交付使用。面积约为三万多平方米,是北京重要的体育文化活动场所之一。
首都体育馆建成之后举办过多次国际大赛和大型活动,承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体育比赛就是1990年的亚运会。
50多年间,首都体育馆经历了3次较大规模的改造。
首都体育馆是一个综合性体育馆,可以进行球类、冰上比赛和大型文体活动。比赛场内的地板是可以移动的,移动走之后,防水结冰可进行滑冰、冰球、花样滑冰等冰上体育比赛。
为了适应各种体育项目,特别是国际比赛,首都体育馆在1985年对比赛管的灯光、音响、计时计分进行了更新改造。电子计时计分设备是国内先进的体育馆用大屏幕显示装置。通过这套设备能将体育比赛中的各种信息迅速显示出来。
第一次改造是为了1990年的亚运会。
第二次改造是为了2008年奥运会。首都体育馆进行了奥运工程改造。奥运会期间首都体育馆将作为排球主赛场场馆。经过历时一年半的改造,面积达到了54707平方米,设观众席17500个。此次改扩建给首都体育馆增添了新的生命力,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主赛场,为首都体育馆的历史上增加了光辉的一页。
第三次改造则是2018年,首都体育馆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进行的改造。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首都体育馆这座老体育馆将再度华丽转换身份,承担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重要比赛任务。2018年底前开始改造。根据改造方案,首都体育馆的外观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内部将通过最新的声光电技术实现“最美的冰”的理念。更环保、更舒适、更具科技感,实现最现代化的音响和视频系统,运用了天幕、环屏、端屏等最新技术;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改造恒温恒湿系统和空调新风系统,满足比赛的环境和防疫要求。
走过53年历史的首都体育馆,它不但可以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和短道速划赛时营造梦幻的竞赛体验,也为赛后吸引群众性冰雪运动体验提供优异的运动氛围和观众视觉引导。现在的首都体育馆更现代、更环保、更具科技感。
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后,首都体育馆除了可承接各项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冰上项目赛事外,还将作为全民冰雪运动普及和推广基地,定期向公众开放。
冬奥会场馆的设计亮点有哪些?
冬奥会场馆的设计亮点有:
1、所有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北京冬奥会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其他现有室内场馆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其中绿建三星标准,可覆盖国际LEED金奖标准。
2、所有场馆使用绿色能源
2020年底,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即电力均来自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为此,北京冬奥会将成为百年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的奥运会。
3、场馆建设带动工业遗址再复兴
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还带动了首钢园区的整体复兴。首钢有着百年的历史,随着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的入驻和滑雪大跳台的建成,带动了园区的整体发展。
4、场馆设计融入中国元素
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昵称是“雪飞天”,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昵称是“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昵称是“雪如意”等。
5、冰上场馆采用环保先进的制冷技术
北京冬奥会将使用8座冰上场馆、10块冰面,除首体花样滑冰训练馆因冰面未改造而沿用原有制冷系统外,其他7座场馆9块冰面,均使用了环保型制冷剂。
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首体短道速滑训练馆以及五棵松冰球训练馆4个场馆,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该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也是最节能的制冷技术,这在冬奥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都在哪些地点哪些场馆举行?
引言: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2月4日开幕以来,不仅各项赛事精彩纷呈、扣人心弦,奥运村内环保舒适的美丽场馆和设施也赢得了奥委会和外国运动员的一致好评,甚至有人将其比作天堂。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北京、延庆、张家口设有场馆,共25个场馆,其中竞赛场馆12个,非竞赛场馆13个。在25个场馆中,10个是现有的,6个是计划中的,4个是冬奥会场馆,5个是临时的。所有新场馆都将达到国际绿色建筑评估和认证的LEED标准。
一、北京赛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
由建筑公司Populous设计的椭圆形国家速滑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唯一一个专门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建造的新场馆。项目原址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射箭场和曲棍球场的临时场地。速滑馆的造型由22条优雅夜光的“丝带”组成,线条感极强。400米长的滑道上有12000个座位,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听到“每次冰刀滑过冰面的声音”,因此被称为“冰带”。国家速滑博物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设计,冰面面积达12000平方米,平时可接待2000多人,同时开展冰球、花样滑冰等所有冰上运动。北京冬奥会最独特的场馆设计属于首钢跳台滑雪,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也是为冬奥会新建的场馆之一。组织者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的大跳台。该场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张莉教授设计。
二、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据悉,延庆赛区被誉为“最美赛区”,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填补了国内空白。赛区定位于“山林场馆,生态赛区”的理念。体育设施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让一流的冬奥场馆融入小海坨自然景观。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位于北京延庆区西北部,将作为雪车和雪橇的比赛场地。作为冬奥会设计难度最高的新建比赛场馆之一,赛道分为54个制冷机组,全长1975米,垂直落差超过121米。由16个不同角度和倾斜度的弯道组成,场馆辅助用房按照功能分散有序地布置在赛道周围。由中国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延庆西北部的小海坨山区。它由七条滑雪道组成,最大垂直落差为900米。冬奥会后将继续使用该场馆,可容纳5000个座位,3500个站立座位。赛道规划设计:高山滑雪项目主要有速降、回转、全能等项目,一般可分为速度类项目和技术类项目两大类。
三、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
张家口赛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太子城及周边地区,规划面积约12.03k㎡,分为云顶滑雪公园、古杨树体育场群和太子城冰雪小镇。古杨树场馆群是历届冬奥会最集中的雪上运动场馆群。环形空中步道“冰玉环”连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等主要建筑。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由体育场部分、场地区和技术楼组成。赛道全长8.7公里,沿山体自然地形而建。体育场技术楼地上4层,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冬季两项是越野滑雪和射击的结合。场馆设计按照顶级赛事的要求,以运动员为中心,规划紧凑独立的流线,设置充足且高度配备的辅助空间,满足运动员赛前、赛中、赛后全过程的需求。同时,尽量增加观众视线的覆盖面。技术楼建筑风格整洁、简洁、大方,内隔墙采用可移动、可拆卸的轻质隔墙系统,便于赛后功能转换。
四、总结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遗产。2022年,这里将再次成为冬奥会的核心区域。冬奥会25个场馆中有7个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国家体育场(鸟巢)将举办冬奥会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举办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国家体育馆将举办男子冰球和雪橇冰球比赛,五棵松体育中心将举办女子冰球比赛,首都体育馆将举办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将举办速度滑冰比赛。北京奥运村将容纳226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