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柔道运动是怎么起源的?
柔道诞生于日本,为日本人民所喜爱。它在日本开展得极其广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日本战国时期到德川时代(公元十五世纪一十六世纪)。一直把柔道称为柔术或体术。现在所用的柔道这个一名词,是由“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简化而来的。
柔道的历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复杂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传说是:在垂仁天皇时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人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他们的格斗是用搏击和角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此后,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术,发展成为现在的相扑运动;另一些人总结了格斗中搏击方面的经验,发展成为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这种体育运动形式。另一种说法是:柔术起源于我国唐代拳术,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体术、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竞技项目的总称。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学过武术的陈元斌于十七世纪上半叶东渡日本,在江户城南国正寺,传授中国武术,致使柔术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从此流派也日益繁多。
在柔术的流派中,据记载,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年)六月创始的竹内流派;接着在丰臣末期(约1590年)兴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时代(1623年)以后,又出现了梦想流派、制刚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当流派、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蕴酿时期(939~1466)
日本国从公元939年平将门的反叛开始。再经1056年阿倍赖的叛乱及1086年清原武士的叛乱,一直到1192年镰仓政府成立。在此时期是日本国的封建时期,也是封建武人的政治开始,日本武士道随着封建武人的政治完成,因而开始孕育发达了起来。日本武士道就是在这种以战争为职业的武士社会里、发展出来的特殊实践道德,到了镰仓政府时代,他的实行德目方面,已经有了大体的确定。其德目道德、信仰,都是武士们从实际战争中磨练出来的,并不是很高深理论。其主要的精神德目有;忠孝、武勇、信义、名誉、礼仪、质朴、廉洁等七项。这也是后来柔道的创立所依循的精神所在。根据史学上的记述,此期我国儒家思想已介入日本的社会,基于历史文化的交流作用,不免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力量,因此这些信条基本上几乎与我国儒家思想接近。
柔道运动的精神观念根基,即取自武士道精神优点,所延续过来而加以发展。所以柔道训练非常讲究,修身的生活行为教育,养身重于养术的道德观念,就像礼节的表现,道场坐位的区分,辈份上下秩序的画分等,皆充分表现出秩序、规律、法则、伦理道德,以及生活规律之教育,柔道的演化过程,在蕴酿时期属日本国的封建时期,在封建体度的模式下,其规范、法则较易孕育而生,因此在此期的发展主要是奠定武士道的生活精神。
拓荒时期(1467~1637)
到了公元1467年应仁之乱,日本国从此以后天下大乱,开始进入了所谓“战国时代”,由于战争乱象促使柔术“体”,自然而然随着混乱形成自卫需求,产生了各自为阵各个不一的流派。也因在这种战乱时代,为了要求达到胜利,因此在道德行为是最容易沦丧的环境,此时的武术也就只重于胜利。
此时期的武术称“体术”,后来改称为“柔”,或称“柔术”,这时的柔道虽然尚未定名成立,但已有了柔术之武术,只是尚未较有系统组织代表,从“古事记”的“比力”与“日本书记”中,均记载了野见宿弥以“捔力”杀了当麻蹴速的故事,显示柔术与相扑存在的实情,证明此时已有柔术的存在,柔道是后来才由柔术提升而定名的,而柔术的更早期则称为体术。
关于柔术流派的起源,乃有不同的说法;其一为平安时代受奖励在宫中举行节会的相扑,逐渐形成具有仪式,娱乐性的竞技比赛,进而由江户时代的劝进相扑,发展为近代相扑。其二为自平安朝末期至源平战国时代,各国短兵相接的战事频繁,武士上战场杀敌势必有必备的技术与体力,于是在平时便展开实战性,格斗技术的研究与练习,进而形成有体系的组织,此为柔术流派的形成。
有关各流派最早的记录,首见于1532年(天文元年)竹内中务大夫久盛创始的竹内派,到了德川初期,又出现荒木派、三浦流、梦想派、矶贝流、制刚派、关口新心派、福野流,到幕府末期更萌生涉川派、起倒流、杨心派、扳心派、天神真杨派,诸多流派中,其中三浦流、矶贝流、福野流三派即为陈元斌之门徒。
柔道的拓荒时期,在此期,属日本国的战国时代,因此格斗技自然而然形成各自为阵的局面,各个区域均各自发展创造,造就各流派的产生,柔道的成长演进,也再此一时期由“体术”演进为“柔”。
扎根时期(1638~1877)
公元1638年陈氏(陈元赟)在日本江户(今之东京)麻布“镇国寺”,公开传授中国传统武术(包括中国摔角、擒拿、拳术),日本人称为“柔术”,当时日本的战斗技术受中国武术所影响,因此开始起了全盘的变化,使原本以体术之称的格斗武术,改以“柔术”称之。
陈元赟号既白,浙江杭州人,生于(1587~1672)年,即明万历15年~康熙11年间,原在福建少林寺学艺,擅常少林拳术,亦精通擒拿、摔角等武术,是一位颇有名望的武术家,其人文武双全、能诗亦善书法、又能自制陶器世称元赟烧。陈元赟前往日本前后有三次,他是在第二次公元1638年(明崇祯11年)日本宽和15年,到了日本后于日本麻布“镇国寺”庙中,公开传授中国武术。第三次至日本是公元1659年(清顺治16年、日本万治二年),这是他最后一次离开故国,相传陈氏娶日本少女为妻,其子名为“源太郎”,公元1672年(清康熙11年)六月九日病发,享年八十五岁(体育大辞典)。
陈氏第二次到日本时,他曾授艺给三位日本浪人,即福野七郎右卫门正胜、三浦与次右卫门义正、矶贝次郎左卫门等三人,再由他们三位各自立派,分别传授门徒,演成“三浦流派”、“福野流派”、“矶贝流派”,发展至德川末期,共有五十一个流派,也奠定了柔术发展之基础,柔道的根源即扎根于此时,此亦为中国武术流入日本后扎根之源迄。此期的柔术发展,由于我国陈元赟的介入,促使日本的“体术”,与中国传统武术(包括中国摔角、擒拿、拳术)起了结合,柔术在日本德川时代,盛行了有二百多年时间。柔道的发展至此时期是武术结合期,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规范架构,称为扎根时期。
柔道起源于中国,为什么却盛行于日本?
柔道起源于中国,也许在中国并没有那样发扬光大,但在日本,柔道却很盛行。因为在日本人眼中,柔道是一种很值得流传的运动技能,他们这么多年研究柔道,他们也把柔道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首先,柔道之所以在日本盛行,是因为日本人看重柔道有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特点。因为日本人的身高比较矮小,而柔道是比较灵活的,学习柔道需要身体比较敏捷,比较灵活,比较有力量,而日本人的身体恰恰符合。日本人也想要学习一种防身的力量,所以就选取了柔道这种非常适合他们身高跟体型的运动。这项运动也非常考验技巧,而不是考验力量。
其次,柔道虽然起源于中国,但却在日本被发扬光大,也是因为日本在很早的时候就吸取了柔道的优点,然后结合其他运动特点,发扬了柔道,而且日本也非常重视柔道的发展,甚至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专门比赛。但在中国,却没有专门去重视这项运动,也是因为中国的运动项目有很多,可选择的空间有很大。
最后,柔道在日本盛行是因为日本人都崇尚习武,却没有自身的武学体系,只能发展其他运动技能,比如柔道。而中国有更加厉害的武术。中国武术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也已经比较成熟。而柔道跟武术相比较,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而柔道的流行,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柔道一开始也是起源于武术,由武术发展为摔跤,柔道等等。
柔道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却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流传到了日本,而且日本本国人对柔道非常感兴趣,依靠这些人对柔道的兴趣,所以才让柔道在日本发扬光大,也盛行至今。
为什么日本今年奥运会设置那么多柔道?
因为柔道是日本人喜欢的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
日本的高中生每周要上1小时柔道课,几乎每所大学都有柔道部,对大学生进行柔道训练,选拔出有前途的运动员。
主要优势:
1956年5月,第一次世界柔道比赛在东京举行,日本柔道开始走向世界。1964年起,柔道被列为奥运会的项目之一。柔道国际性的赛事经常在世界各地举行。每年一度的日本柔道大赛,吸引了众多国民的注意。如今,柔道不仅在日本普及,而且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已流行。
为什么说日本是柔道王国?
日本柔道
柔道是日本人喜欢的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日本的高中生每周要上1小时柔道课,几乎每所大学都有柔道部,对大学生进行柔道训练,选拔出有前途的运动员。1956年5月,第一次世界柔道比赛在东京举行,日本柔道开始走向世界。1964年起,柔道被列为奥运会的项目之一。柔道国际性的赛事经常在世界各地举行。
每年一度的日本柔道大赛,吸引了众多国民的注意。如今,柔道不仅在日本普及,而且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已流行。
柔道是从古老的柔术发展起来的。柔术是一种近距离短兵相接的格斗求生之道,它与中国的拳术关系十分密切。明末,中国学者、著名的武术家陈元霞旅居日本时,将拳术传到日本并融入日本的柔术。
柔术是在失去武器时的一种绝好的格斗术。18世纪江户时代柔术盛极一时,成了武士的必修课,而且发展成10个派别。当时的角力穿上全副武装互抓对方,这与现代柔道原貌有些类似。19世纪明治维新后,日本仿效西方,柔道也就江河日下。
1877年,日本兵库县的教育家嘉纳治五郎由于身体虚弱,出于强身,投拜于柔术名师门下,研修并吸收多贫柔术派别的精华, 揉合出一种新的徒手格斗术。1882年,身怀绝技的嘉纳治五郎,在东京创立了柔道讲道馆,由此开创了柔道的历史,惠纳也被称为“柔道之父”。他结合体格锻炼技术和格斗技术,将柔术提升为一种运动。这种柔道的真话是:“体育、修心、护己”,他把单纯武打的柔术改革成“修身养性”的身心功法。嘉纳指出:“精力善用和自他共荣,则是精力善用为车、为先,启他共荣为从、为后。”自他共荣,是以苦练达到最高境界的柔道语言。
1902年,鲁迅东渡扶桑求学时,他曾在嘉纳创办的东京宏文学院补习日语,入学后为了健身,鲁迅加入了柔道学习斑。1982年日本《鲁迅之会会报》—9刊载了“周树人的柔道誓约书”。现在,柔道也是一种在西方盛行的日本武术,由于它强调摔角和擒拿,所以成了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皆宜的防身术,得到人们普通喜爱。
柔道比赛分为无差别、体重别、段级别、年龄别4种,比赛时两名身穿柔道服、赤脚徒手的选手,在特定的比赛场的席子中央进行。双方立定敬礼,主裁判在场内一宣布比赛开始,两名选手便扭作一团,以把对手摔倒或让对方背着地达30秒为胜者,也有拿住对手肘关节或绞住对手的颈部迫使他认输。两名副裁判在赛场的对角线站立,协助主裁判工作。比赛时间为3—10分,凡危险性大, 易伤害对手的动作,均被禁止使用。
柔道分10段,段级是嘉纳制定的,根据各自的技术水平、资 历、著作和对柔道的贡献而定。段的级别以系在腰问的段带颜色区别。初段到5段为黑色,6—8段为红白两色,9—10段为红色。女子柔道手的段带正中镶有白色横线。低于段的称“级”,1—3级用 茶色,4—5级用白色,无级别的初学者所系的腰带是深兰色。
柔道是日本独特的武道,着重自我健身和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
日本擅长哪几种体育项目?
日本擅长的体育项目:
1、柔道。
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
2、相扑。
尊为日本“国技”的相扑,是日本人特别喜欢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比赛时近乎全裸的两个大胖子在直径4.55米的圆形“土表”上,扭在一起,进行角逐。巨人相撞,极富戏剧性。
在日本,相扑运动是高雅的事业,运动员要具备纯真、热心、胸怀宽广的素质以及诚实果敢、谦虚的修养。
3、棒球。
在美国、日本尤为盛行,被称为“国球”。其也是一种团体球类运动,法定比赛人数最少为9人,其近似的运动项目为垒球。棒球球员分为攻、守两方,利用球棒和手套,在一个扇形的棒球场里进行比赛。
4、足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足球水平突飞猛进,自1992年日本亚洲杯夺冠后,日本队又在2000年黎巴嫩亚洲杯、2004年中国亚洲杯和2011年卡塔尔亚洲杯中共四次夺得冠军,是亚洲杯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代表队。
日本队曾六次征战世界杯,最佳战绩是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2010年南非世界杯和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中进入十六强。
5、乒乓球。
日本夺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1952年到1959年,在49项次世界冠军中,日本队夺得24次项次,占47%。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六十年代,中国乒乓球技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运动的优势由日本转移到中国。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百科-乒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国家男子足球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百科-棒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