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人体运动时能源供应系统有哪三个
- 2、人体运动时的三大供能系统是什么?
- 3、结合运动实践,试述运动时三大供能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 4、人在运动时能量供应主要来源哪三大系统
- 5、人体运动的能力供能系统是什么百度百科
- 6、人体运动时的三大供能系统是什么?
人体运动时能源供应系统有哪三个
人体运动时的三大供能系统是: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 。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通常是指ATP和磷酸肌酸(CP)组成的系统,由于二者的化学结构都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故称为磷酸原系统。
乳酸能系统具有供能速度快和不需要氧气的特点,但是由于酵解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乳酸是一种强酸,它的积累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平衡从而造成机体疲劳。
扩展资料
运动时,肝脏的糖异生作用加强,将运动时增多的代谢物质如甘油、乳酸、丙酮酸、ɑ-氨基酸等转变成糖。运动时血糖经糖异生作用所产生的量大约占10~20%,多数仍经肝糖元分解产生。
耐力训练可使肌糖元储备量增加,肌细胞氧化酶活性增高,运动时对糖的利用产生节省化现象,肌糖元合成酶、分解酶活性增高,运动时肌糖元分解供能和运动后恢复能力加速,骨骼肌的心肌型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增高,运动时氧化乳酸供能的能力提高,使骨骼肌清除乳酸的作用提高。
人体运动时的三大供能系统是什么?
人体运动时的供能系统,依其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ATP—CP(磷酸原)系统、无氧糖酵解(乳酸)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
鉴于微网系统的复杂性,无论是研究其与大电网相互作用的机理,还是在各种扰动下的复杂动态行为,无论是其保护与控制问题。
还是其规划设计问题,都需要强有力的仿真手段,需要构建兼容微网分析的配电系统仿真实验平台。研究微网及含微网配电系统的能量优化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创造条件。
充电模式与换电模式:
电动汽车的能源供给模式需要更多考虑自己特殊的国情,详细分析了各种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的优缺点,但是电动汽车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却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模式。国家电网提出了“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建设运营模式。
国务院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描述了充电设施的发展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和商业运营模式,而对电池更换模式只是提出了要探索“电池租赁、充换电服务等商业运营模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供能
结合运动实践,试述运动时三大供能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1、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系统又称非乳酸能系统)
人体运动开始时主要是由磷酸原系统供能,即所有的能量都由ATP和CP供给。这一供能过程十分迅速,而且不需要氧气,也不会产生乳酸。
人体肌肉中ATP的含量很少,依靠肌肉内的ATP供能做功只能维持不到1s,需要不停的合成ATP才能满足肌肉长时间收缩的需要;CP是由肌酸合成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存在于肌浆中,其含量是ATP的数倍,当ATP分解释放能量后,C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放能迅速合成ATP。
2、乳酸能供能系统
当人体肌肉快速运动持续较长时间(8~10s)后,磷酸原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已不能及时提供补充ATP,于是动用肌糖原进行无氧酵解供能,该能量由ADP接受,合成ATP。这一系统供能不需氧,但产生乳酸堆积,乳酸的堆积可导致疲劳。
人体乳酸能系统供能的最大持续时间约30~40s。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优劣主要与速度耐力有关。
中距离跑主要需要速度耐力,100m、200m跑的后程能力及不少球类运动也需要速度耐力。要发展的乳酸能供能系统的能力,最适宜的手段是全速(或接近全速)跑30~60s,间歇2~3min。这种手段能使血乳酸达到最高水平,能锻炼和提高对血乳酸的耐受力,提高乳酸能供能系统的能力。
3、有氧供能系统
有氧供能是指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体内的糖(葡萄糖及肌糖原)和脂肪被有氧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该能量供ADP再合成ATP。
有氧供能能力主要和人体心肺功能有关,有氧供能是耐力素质的基础。长距离跑等耐力项目需要有氧供能系统供能,不少球类运动也需要有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有氧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主要采用较长时间的中等或较低强度的匀速跑,或较长距离的中速间歇训练等。
扩展资料:
在从事任何一种体育运动时,几乎没有可能是仅属于一种供能系统供能,多数情况下是3个供能系统均参与供能,仅是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各自系统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
如持续10s以内的最大强度运动几乎完全依靠无氧供能(主要是磷酸原系统和乳酸无氧酵解供能);持续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的运动,以有氧供能占主导地位;而在800m跑中则以乳酸供能为主,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比例相差不大。
人在运动时能量供应主要来源哪三大系统
1、消化系统2、血液循环系统3、呼吸系统
最原始的营养物质及能量物质(糖、脂肪)来自消化系统的吸收,吸收的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他微量元素,吸收之后一部分用于生命运动,一部分贮藏,在运动时,首先消耗的是血液中的糖分,如果不够用,人体会分解贮藏的一部分糖,若再不够用,会分解脂肪,在不够用就会分解蛋白质,人的肌肉就是蛋白质,所以看看周围的人为什么人有胖瘦,与他们的饮食与运动有关,(非运动减肥者不如期内)所以多运动会有助于保持合理的体型!
人体运动的能力供能系统是什么百度百科
人体运动时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分别是:
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运作的原理:
(1) 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 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3) 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 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人体运动时的三大供能系统是什么?
人体三大供能系统:
1-磷酸原系统
ATP和CP组成的供能系统。ATP以最大功率输出供能可维持约2秒;CP以最大功率输出供能可维持约3-5倍于ATP。剧烈运动时CP含量迅速下降,但ATP变化不大。其特点是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等物质。短跑、跳跃、举重只能依靠此系统。
2-乳酸能系统
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其最大供能速率或输出功率为29.3 J·kg-1·s-1,供能持续时间为33s左右。由于最终产物是乳酸,故称乳酸能系统。其特点是,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不需要氧,产生乳酸。由于该系统产生乳酸,并扩散进入血液,所以,血乳酸水平是衡量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最常用指标。乳酸是一种强酸,在体内聚积过多,超过了机体缓冲及耐受能力时,会破坏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态,进而又会限制糖的无氧酵解,直接影响ATP的再合成,导致机体疲劳。乳酸能系统供能的意义在于保证磷酸原系统最大供能后仍能维持数十秒快速供能,以应付机体的需要。该系统是1min以内要求高功率输出运动的供能基础。如400m跑、100m游泳等。专门的无氧训练可有效提高该系统的供能能力。
3-有氧氧化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从理论上分析,体内贮存的有氧氧化燃料,特别是脂肪是不会耗尽的,故该系统供能的最大容量可认为无限大。其特点是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慢,需要氧的参与,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据计算,该系统的最大供能速率或输出功率为15 J·kg-1·s-1,该系统是进行长时间耐力活动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