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要在体育运动前做准备活动?
中小学生的心脏功能还比较弱,进行较激烈的运动前必须要做好准备活动。这是因为人体从安静状态转入剧烈的运动状态,需要一个动员和适应的过程,好像汽车、火车刚开始不能开得很快一样。准备活动的作用在于使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促进心脏和肺功能逐渐加强,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得到改善,新陈代谢旺盛,以便更加适应运动时的生理需要;准备活动还能使肌肉、关节的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弹性。这样能够预防运动损伤。
准备活动有两种:一种是一般性活动,像跑步、踢腿、弯腰等,中小学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一般会教授一套准备活动操,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会,运动前仔细做好;另一种是专项活动,像打篮球前先练投篮、运球,赛跑前先慢跑一段,游泳前要在陆地上练习划臂蹬腿等。冬天天冷,场地硬,人体的肌肉关节不活软,血液流通相对缓慢,准备活动时间应长一些,以身上微热而不出汗为宜,切莫不做准备活动就投身到剧烈的运动中去。
为什么在进行体育运动前要做准备运动?
我想大家都知道机械要做工前,最好能先热机后再做工,如此对于机械运作顺利及寿命的延长,具有极重要的功效。而人体的运动需要全身各个部位多种功能的配合,才能达到运动的目地,犹如机械是由许多零件组合运作而成一样,所以运动前必须做些热身运动,就如同机械要先热机一般。热身运动(Warm-up)又称准备运动,前者因生理反应而得名,后者则属一般性概念。热身运动,是某些全身活动的组合;在主要身体活动之前,以较轻的活动量,先行活动肢体,为随后更为强烈的身体活动做准备,目的在于提高随后激烈运动的效率。
热身运动的生理效果
从生理学的立场看,热身运动的效果如下:
1. 热身运动可增加肌肉收缩时的速度和力量。
2. 热身运动可改善肌肉协调能力。
3. 热身运动可预防或减少肌肉、肌腱韧带的伤害。
4. 在耐力性运动项目,热身运动可以加速「再生气(second wind)」的出现。
5. 热身运动可以改善肌肉的黏滞性。
6. 血红素和肌蛋白结合和释放氧的能力增强。
7. 代谢过程改善。
8. 血管壁阻力减少。
9. 神经感觉受纳器的敏感度和神经传导速度可因体温适当地提升而获得改善。
10. 体温上升,可以刺激血管扩张,使活动部位的局部血流增加;血液的流速和流量随肌肉温度上升而增加,能源的供输和代谢物的排除,因而改善。
热身运动的心理效果
俗语说「有备而无患」,我想这大概是为什么有许多人会认为热身运动的心理效果,更甚于生理效果。在1954年,Malareki观察运动员如能「想象」做过热身,则运动成绩获得进步。另外一个例子,在1961年,Massey等人进行一项有关心理的有趣研究—受试者从事热身运动,但随后又加以催眠,使他们忘记刚刚做过了热身运动,结果显示,运动能力皆未获得改善。由此可见做「热身运动」,可使运动者产生心理的作用而影响运动成绩的表现,此外运动者也会较具信心,同时可避免运动伤害的产生。
热身运动与伤害预防
冰冷的肌肉中,肌血流不佳,但经热身运动后,肌血流增加,可改善肌肉黏滞性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而肌腱、韧带和其它结缔组织的伸展性也随之提升,这对一些特别需要关节活动的项目至为重要。热身运动后,因体温升高,可改善身体的「柔软性」。伸展运动应在热身运动后实施,以获得最佳效果,因为在体温相当低的情况下,结缔组织一旦过度伸展,极可能发生伤害;在合宜的时机实施伸展运动,可减少因肌肉伸展而引起的伤害。
热身运动的适当强度
热身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必须因个人体能情况而异,也必须因项目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体温调节系统的反应效率较佳,因此这些人需要较长、较激烈的热身运动份量,才能达到热身的效果。但是热身的强度太强可能反而因过度疲劳以致弄巧成拙。在寒冬时热身运动应增加。且为了维持上升的体温,必需依赖衣物保温。相反的在夏天里或长距离项目,太多的「热身」效果,可能因直肠温过度上升会影响运动能力,反而得不偿失。根据研究结果,直肠温上升2℃,似乎即可达热身效果。但在运动场上不易检视直肠温度,所以我们应用其它的方式来衡量。一般来说,身体微微出汗,便可以结束热身运动,也可用心跳次数做为热身运动结束的标准[比安静时心跳增加60-80次/分]。大致上热身运动进行的时间在十至四十分钟左右,依据年龄、竞技或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体质差异、季节及气温不同,热身运动所需的时间也会不同。
总之,热身运动是我们做任何运动之前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步骤,至于选择何种方式的热身运动会因人、项目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说来,热身运动方式以选择该项目相近的运动为佳,至于要选择何种方式?也因个人的喜好而有所不同,如慢跑、舞蹈、球类及其它特殊的方式。但我们不要忘了,要先暖身再做伸展操。最后再做些与运动项目相关的活动,如冲刺、跨栏、试掷及其它相关项目的活动。如此才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运动,得到健康的成果,而不致于败兴而归—未得健康的身体,反得运动伤害回来。
参考:;DocId=1162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需要做准备活动,体育锻炼前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
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应该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这已成为每个参加锻炼者应具备的常识。然而,许多锻炼者对准备活动的机理和要求却了解甚少,因此,尽管在运动前做了一些准备活动,运动时仍会有创伤发生。
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做准备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做准备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动创伤发生的概率。从运动生理的意义上讲,准备活动能提高人体体温,消除肌肉、韧带的粘滞性,使肌肉柔顺, 韧带伸展性加强,关节活动幅度加大,易于运动时的伸展和收缩,也使运动时的协调性明显提高。另外,准备活动不仅使人体运动系统进入工作状态,还能使内脏系统和神经系统也进入工作状态,更好的利于运动。因此说体育锻炼前做准备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准备活动呢?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大体上应包括一般性练习和专门性练习两部分。一般性准备活动包括走、跑、跳、徒手操等,活动部位较全面,从颈、躯千、臂、腿直到脚,练习时应柔和细致。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而采用的一些练习,其作用是使大脑皮层对某一项运动或某一技能产生特有的适宜兴奋性。
准备活动量的大小和时间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一般是冬季时间较长,夏季时间较短,强度以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准,心率、血压都应比安静时增强为宜,运动到四肢关节灵活,身体轻松,有跃跃欲试的感觉为好。
我们在日常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一要做准备活动,这样的话,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受伤,而且还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