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省政府体育场馆建设(国家体育场建设)

本文目录一览:

十四五期间,全国再添千余体育公园,哪些地方有望建设?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在“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同时推进“互联网+社区体育”。这对于全民健身的推进无疑是一个利好的趋势,国家越来越重视老百姓的健康问题,那么到底有哪些地区或者空间适合建设体育公园呢,一起来看看!

对中西部地区加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新建几个几个重要体育中心、几处体育主题公园,在西部建设平赛结合的标准化健身绿道,创造多元包容、富有亲和力的集聚体育运动和文化休闲的公共健身休闲空间,方便大家的休闲健身和绿色出行。

全国范围内,在有条件的楼宇园区的屋顶、室内外建设篮球场、足球场,配置健身器材,增加楼宇园区公共设施配套,为白领在工作日健身提供便利。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性、趣味性、大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推广楼宇体育、园区体育有效做法,支持线上体育消费和运动分享,吸引在职人群主动参与。支持社区利用区域内各类场所,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团队作用,组织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并提供健康指导。 

从城市更新角度对全国建设时间久远的体育公园实施整体改造,优化体育功能,提升在全市服务水平。指导公共体育场馆围绕开放、赛事、培训三大主体功能,提升场地综合利用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水平。考虑不同人群需求,保障每周累计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全民健身日免费开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发推广普及程度高、有基础、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培育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

在这个全民健身的时代,国家积极建设体育公园是一项惠民廉政的做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举措能够落实,每个人都能够在家门口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激情与快感,好身材的的梦想终会成真。

曾经河南省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的省体育中心,现在怎么样了?

河南省体育中心的规模是很大的,它是为了第九届全省运动会而修建的。它的占地面积很大,它是一个可容纳近5万人的体育中心。而且那里的配套设施是很齐全的。它的中心绿化面积甚至达到25万多平方米。而且它周围的设计都是特别漂亮的,大气又雅致。

河南省体育中心是为了省运动会而生,很多建设都是为了迎合比赛的要求,所以结束比赛后它的不足就显露出来了。这个体育场原本是为体育比赛服务的,所以它的功能很单一,规模很大、标准也是很高的。它的建筑面积特别大,但是赛后经营开发的困难就成了问题,它不能满足现阶段城市居民的多样化,同时也不能满足多层次的体育消费需求。

这个场馆的建筑投资就很大,所以它的收费也是特别高的,因此它的使用率不高。如果压低价格向群众开放体育馆,那么就会导致自己不赚钱还赔钱,这更是入不敷出。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体育场的实际使用率是特别的低的。所以其实这个体育场现在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是很差的。现在省政府已经把体育场馆规划在离市中心较远的开发区了,这样来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为前期的不重视,导致现在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但其实这些问题也是有方法解决的。只要改革管理体制,实现多种管理模式并存 的管理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就很容易了。还要积极对外开阔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带动经济改变现状。

国家体育场的建设历史

“鸟巢”,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

在开放中实现公开、公正、公平

2002年10月25日。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委会授权,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面向全球征集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建筑概念设计方案。

国家体育场是第一个进入建筑设计程序的北京奥运场馆设施。据北京市规划委介绍,国家体育场建筑概念设计竞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资格预审;第二阶段为正式竞赛。截止到2002年11月20日,竞赛办公室共收到44家著名设计单位提供的有效资格预审文件,经过严格的资格预审,最终确定了14家设计单位进入正式的方案竞赛,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瑞士、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2003年3月18日,最终参与竞赛的全球13家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建筑设计公司及设计联合体,将他们理想中的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壮丽构想送抵北京。13个设计方案中,境内方案2个、境外方案8个、中外合作方案3个。

在随后的方案评审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和荷兰建筑大师库哈斯等13名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审、反复比较、认真筛选,经过两轮无记名投票,选举出3个优秀方案,分别是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韦斯特设计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联合体设计完成的“鸟巢”方案、由中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独立设计的“浮空开启屋面”方案、由日本株式会社佐藤综合计划与中国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的“天空体育场冰雪世界”方案。为征求公众意见,竞赛组织单位又将全部13个设计方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公开展出。“鸟巢”名列第一,表现出观众与评委在相当程度上的认同。经决策部门认真研究,“鸟巢”最终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最终实施方案。

满足奥运需求,重视“后奥运开发”

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整个建筑通过迪士尼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

在探索中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

作为社会公益项目,过去体育场馆建设一般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营,出现亏损则由财政补贴。这导致许多体育设施在建成后往往成为政府财政补贴长期甩不掉的“包袱”。北京决心“换脑筋”。面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建设,北京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奥运项目建设和运营运作模式。考虑到国家体育场投资额度大,赛后营运成本高等特点,为吸引投资商,北京市开出了相当优惠的条件,除国资公司代表政府投资58%外,在土地转让、拆迁等方面也都给予了相当优惠的政策。 国家体育场工程按PPP(Private + Public + Partnership)模式建设,是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共同组建的项目公司,主要负责国家体育场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中信联合体出资42%,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政府给予58%的资金支持。中信联合体同时拥有赛后30年的特许经营权。

与美国等在场馆赞助方面有成熟经验的国家来比较,体育场馆赞助在中国一直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借着奥运会的东风,中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场馆赞助市场的成长。国家体育场通过开发专业高效的赞助平台,吸引大量有实力的潜在客户参与到国家体育场的建设与运营,在为体育场的发展带来无限活力的同时也使赞助商能够通过国家体育场这个窗口展示自己优质的产品和企业形象。 建设开工时间:2003年12月24日

顺利完工时间:2008年3月

国家体育场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规划设计方案;

2002年07月02日:收到89个规划设计方案;

2003年01月至2月:确定5名国家体育场项目合格申请人进入招标第二阶段;

2003年03月19-25日:评审委员会投票“鸟巢”方案压倒性胜出;

2003年12月24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各项开工准备工作就绪,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

2004年02月:国家体育场百根基础桩完成,“鸟巢”工程开始实质性结构建设;

2004年07月30日:奥运场馆的安全性、经济性问题成为焦点,7月30日“鸟巢”全面停工;

2004年08月31日: “鸟巢”取消可开启屋顶 方案调整风格不变;

2004年8月: “鸟巢”公布效果图;

2004年12月:北京2008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复工;

2005年05月09日:“ 鸟巢”国家体育场零层施工;

2005年06月15日:“鸟巢”国家体育场一层施工

2005年09月14日:“鸟巢”国家体育场二层施工

2005年10月21日: “ 鸟巢”国家体育场四层施工

2005年10月28日:“鸟巢”首件钢构件吊装仪式

2005年11月15日:混凝土主体结构提前封顶比预期时间提前了一个月。

2006年01月:混疑土结构施工完成,主钢结构柱脚已全部安装完毕,开始进行屋面钢结构安装案

2006年04月-05月:IOC委员考查鸟巢工地。

2006年08月26日-31日:鸟巢钢结构合龙焊接,整个“鸟巢”的钢结构将浑然一体。

2006年09月17日: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在经历两年多的建设后,于9月17日完成了钢结构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整体卸载。

江苏省运会场馆的建设原则

市委市政府坚持“合理布局、功能齐全、赛建民用”原则。

在场馆设施建设方面,先后投入45亿元,新改建场馆18个,构建起“17+1”赛事场馆布局。

市体育中心田径场等8个项目已经完工,市体育公园“一场三馆”、兴化水上运动中心等8个项目按序时推进,年底前,所有赛事场馆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同时,市本级建设4个左右、县级建设一至两个体育公园,将之打造成全民健身示范工程,让省运会真正成为提升群众健康、增进人民福祉的体育盛会。

  • 评论列表:
  •  北槐树雾
     发布于 2022-07-11 01:17:37  回复该评论
  • 2个、境外方案8个、中外合作方案3个。在随后的方案评审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和荷兰建筑大师库哈斯等13名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审、反复比较、认真筛选,经过两轮无记名投票,选举出3个优秀方案,分别是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韦斯特设计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组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