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有有关于校体育艺术节的广播稿吗?最好不要与别人重复,今天要,帮一下忙吧 呜呜呜呜呜。。。。。。。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校第十届校园文体艺术节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关注、大力支持下,现已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即将落下帷幕。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为本届艺术节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师生及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向获奖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校园文体艺术节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浓缩,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彰显,更是全体师生魅力展现的一个平台。本届文体艺术节,正值举国同庆建国 60 周年之际, 师生积极参与,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用画笔描绘了自己的理想豪情; 用拼搏展示了自己的青春风采。体现了“团结拼搏,增强体质,多才多艺,发展特长”这一 主题 。进一步推进了我校的素质教育,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了“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
虽然 艺术节的 时间很短,不足以让我们挥洒激情,尽情展示青春,更不足以让历史铭记。但一天半的时间可以记载一种精神,传承一种动力。 我真诚希望全体师生把拼搏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团结的风尚,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让生命的激情在学习和工作中燃烧,让青春的旋律在学习和工作中舞蹈,在课堂上演绎智慧的华章,用我们勤劳的双手 创造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优秀业绩!
同学们,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即将落下帷幕,但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却永远为你们敞开。希望同学们不断努力,用文化和艺术健全人格,提升思想境界;用青春和智慧、活力和激情,再创和谐美好...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在岁末迎新之际,我校首届文体艺术节将于今天落下帷幕。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特别令人欣赏的是不少同学能将课堂知识和课外文体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许多亮丽的风景。
本次艺术节,共有127人次分获各奖项。在此,我向这些获奖同学表示祝贺,我也衷心的祝贺参与本届艺术节的所有选手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我更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整个艺术节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本次艺术节我们有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激活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同学们强烈地意识到了艺术节不单纯是一次才艺展示,更是自己得以锻炼的一个大好机会。
二是激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因为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通过艺术节,我们欣慰地看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点,并且尽全力在竞争和选拔中取胜。
三是激活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人不是孤立的,我们都生存在群体之中,人的能力的发挥必须借助群体的力量。本届艺术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艺术节,师生们的团队合作及协作意识明显的提高了。
我还要代表学校感谢各科室和全体班主任的密切配合,你们辛勤的工作是艺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在这里,我想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本届艺术节不仅向全体师生展示了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同时更使我们感到了作为十七中人的骄傲和自豪,它把我校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相信每一位十七中人,尤其是各位同学一定会在这个新的台阶上继续开拓进取,努力拼搏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向各位来宾、各位教职工和全体同学致以新年的问候!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校首届艺术节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筹备,在今天的集中展示和表演中,我们达外师生以独特的方式、独有的魅力给所有与会的领导和来宾以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感动,我们以我们的智慧、雄心和能力赢得全体来宾的赞誉和尊重!在此,我要对同学们的精彩表现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我要再次对在今天全县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县“十佳”少先队员王利同学和被评为县“优秀辅导员”的冯颖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老师们、同学们:首届艺术节有筹备组的精心组织,各项活动才得以顺利开展;有各位班主任、辅导老师的认真指导,各个活动才这样精彩连连;有各位同学的踊跃参与,艺术节才取得了圆满成功!有众多志愿者的默默奉献,我们的艺术节才这样完美无瑕!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为本届艺术节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
今天晚上的演出,既是我校首届艺术节闭幕式的一台主戏,更是我们七、八年级的弟弟妹妹们真诚奉献给我们初三同学的一个特别的礼物!是我们达外全体老师及七八年级同学对我们初三同学——初三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中考出征前的一次盛情加油、是对你们临战前的一次盛大壮行!在此,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学校考虑到我们初三的同学中考在即,绝不能分散你们的精力,所以,今年的艺术节没有让你们参与,加之出席今天的开幕式活动领导、来宾人数众多,演出场地又嫌狭小,所以没有让你们参加今天的开幕式,我相信我们初三的同学能理解学校的初衷和良苦用心。但是,好戏在后头,精彩在今晚仍将继续!
从本届艺术节已经开展的一些活动我们已经发现:同学们创办的小报多姿多彩,文艺演出高潮迭起,英语演讲生动精彩。尽管准备时间仓促,但奉献给所有观众的却是出出的精彩好戏、道道的文艺大餐,各项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展现了我们达外师生过人的素养和才华,展示了同学们不凡的智慧和潜能,展示出了我们达外独具的风格、魅力和品位!同学们在参与艺术节活动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画、唱、舞、想等多种感官并用的体验,启迪了灵性、挖掘了潜力、增长了才干、积累了经验,从而真正达到了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的目标。尤其重要的是:本届艺术节激活了同学们的三大意识。一是激活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同学们强烈地意识到了艺术节是自己锻炼的一个大好机会,为了争取这个机会,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充分地表现。这说明,同学们不仅爱自己,也更爱班级和学校了。未来的社会需要有表现自己能力的人,我们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同学们来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二是激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因为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通过艺术节,我们欣慰地看到好多同学已经认识到了这点,并且尽全力去参加去争取。参与和过程就是充实、提高自己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提高自己竞争力的过程。三是激活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通过艺术节,通过协作表演,通过大合唱,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明显提高了。总之,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种艺术节各项活动,展现了各自的艺术才华,使我们的校园充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以后,我们每年都将举办一次艺术节,我们将把它打造成达外响当当的品牌!我们将把它作为学校的文化传统一直保留下去!
老师们、同学们:有了校园文化,就有了深厚的文明底蕴;有了校园艺术,就有了灵动的精神升华。文化艺术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艺术节的开展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展示我校办学特色和艺术教育成果,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表现。本届艺术节在今晚演出活动结束后,即将落下帷幕,精彩的展示需要平时大量的积累和磨练,只有厚积底蕴而后才会薄发;机会永远是给准备好的人准备的。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明确发展目标,描绘美好未来,刻苦学习,苦练本领,增强艺术底蕴,体验亮丽人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用激情投入文化艺术活动,用青春热血拥抱我们的校园生活,用勤奋和智慧点燃未来的人生。请大家带着对艺术节的美好记忆,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当中。让我们的理想在艺术的天空中翱翔,让我们的青春释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学校明天更加辉煌!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初三的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我们的节日,在大家的脸上,我读到了喜悦。就在今天,我们团聚在笑语欢腾的远望影剧院,将共同分享本届艺术节的成果,共同迎接2008年的到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艺术节组委会向为艺术节顺利开展而付出辛勤努力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为今天将为我们呈上精彩节目的演职人员,我们的学生、老师和远望影剧院的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神女女娲看见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得很苦、很累。于是她采天籁之音,集自然之色,使人们愉悦,快乐。所以,艺术成了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启迪着我们的才智和灵性,陶冶着我们真善美的情操。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堂里的同学们严谨而专注,那是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艺术节上的同学们展示着自己的才艺和特长,那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动诠释。
在本次艺术节上,同学们出色的表演给校园生活增添了亮色,为校园营造了一种昂扬向上、快乐清新的氛围,给三年的初中学习带来了回味。
今天的汇报演出是艺术节上同学们精彩节目的再现和整合,再加上老师的加盟,相信大家一定热切地期盼着,那就让我们用最好的心情,用最好的表现,在音乐声中,在曼妙舞姿里亲近艺术,享受艺术吧!
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本届艺术节的圆满成功!并预祝今天的汇报演出圆满成功
肇庆一中校史
千年名郡端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离广州仅一小时车程。肇庆市第一中学是端州城区一所公立老牌名校,其前身是宋朝名相包拯当年在端州创办的星岩书院,始创于1041年。历代以来,一中都以严谨和谐的校风、骄人的办学成绩享誉社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历史。肇庆市第一中学是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肇庆市德育名校、肇庆市文明单位、先进集体。肇庆市一中成为了西江学子向往的学府。 [编辑本段]基础条件 肇庆市第一中学以其精致的校园环境令人称羡,这里有气势非凡的教学大楼,有功能齐全的科学楼和教学综合楼,有设施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有整洁的塑胶跑道和运动场,有环境优美的生物园、地理园,整个校园掩映在枝繁叶茂的绿树花丛中,进入一中就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花园。
肇庆市第一中学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现有1000兆校园网络工程,多媒体网络管理系统现已进入到每一间教师办公室,全校教师使用手提电脑上课,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平台进入每一间教室。科学楼各实验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器材、高档电脑、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生物标本室的生物标本品种多样。还有乐器齐全的音乐室,可容纳150人同时上课的多功能电教室,还有现代化的语音室、历史地理室、电脑室,一应俱全。在图书馆,有陈列几百种报刊杂志的阅览室,有藏书十多万册的书库,多功能电子阅览室已投入使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肇庆市第一中学注重把现代气息和传统教育融为一体,积极进行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绿色教育,营造出一个健康向上、优雅而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形成本校独有的校园文化。 [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师资队伍,肇庆市第一中学的师资队伍可以称得上卓尔不凡。 这支队伍既有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又有平均水平较高的整体优势。全校169名教职员工中,高级教师75人,中、高级教师比例居全市各校之冠,在职研究生3人,7人参加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有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9人,学历、职称达标率100%。全校教师平均年龄36岁,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张映红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一大批教师分别被评为省、市、区级的优秀教师。 2008年,学校从西南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引进十几名硕士研究生来充实师资力量,给学校的师资队伍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新的活力。 [编辑本段]教学科研 肇庆市第一中学增强教学科研意识,创设良好的科研兴校氛围,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著书立说,积极开展“科科有课题,人人都参与,年年出成果,人人有论文”工作,构建名校——名师——名学生工程。近几年该校教师在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 肇庆市第一中学有着全区第一个由竞争上岗产生的领导班子,他们团结务实,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带领着一中人实现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编辑本段]办学模式 肇庆市第一中学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立特行的办学思路,以开放性作为自己办学模式,因地制宜,确立以“学会生活、和谐发展、崇尚高雅、善于创新”为教学目标。 肇庆市第一中学加强与社区和家庭的广泛联系,学科教学以探究式学习模式为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性学习成效显著,学生撰写的《七星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论文被选定为广东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为提高学校办学层次,一中以承担国家重点教育科研课题“355”为切入口倡导教育研究。2003年至2005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第十八届至第二十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优秀科技实践项目一等奖,这是全市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学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成立了合唱团、舞蹈队、管乐队、文学社等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文艺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各年级开办奥赛班,聘请专家教授开设讲座,一批品学兼优、特长显著的好苗正茁壮成长。 肇庆市第一中学具有严谨的校风,有完善的“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德育管理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健康心理形成,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校实行德育“三全”(全员、全面、全程)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的关爱,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编辑本段]校园生活 学校组织由学生自己编辑、主持的广播站的精彩节目,校园小记者在捕捉校园新闻。广播站、记者站、文学社、舞蹈队、合唱团、书画美术社等学生社团都定期开展活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每年金秋,学校就会举办富有特色的“体育艺术节”,表演各种别具特色的节目:各项田赛径赛、校园英文歌手大赛、校园故事能手、中学生形象大赛、铜管乐演奏、合唱比赛、书画摄影比赛,精彩节目纷呈,新创意不断涌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体艺节”成为了一中开展课外活动的“名牌产品”。 另外,一中还举行各种科技比赛,邀请校外专家到校进行学术报告,让同学们在中学阶段就接触现代科技的最前沿,树立培养攀登科学高峰的理想,锻炼了能力。 [编辑本段]骄人成绩 学生的成功是一所学校最大的成功,一中能享誉社会、令人向往,正是因为她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肇庆精英,圆了无数西江学子的成功之梦。 连续多年,市一中高考上线人数年年攀升。2001年共有292人考生上省线,地理单科平均分全市第一,沈童、黄浩任同学夺得全省地理状元,沈童同学考取北京大学。2003年谢兴年同学取得高考总分全市第一名,杨翠同学考取北京大学。2005年梁嘉荣同学以高考总分857分夺得全市应届生第一名。欧永泳同学以900分的优异成绩夺得2006年高考综合科全省状元。总分800分以上2人:欧永泳819,梁文华818创一中历史新高。生物、地理两个学科平均分居全市第一。综合科、语文、英语平均分居全市第二。
中考连续多年保持了上重点线人数、高分层人数、单科成绩均居在全市前列的好势头。2001年有210人上重点中学线,政治、化学、物理等学科平均分居全市第一,有4人进入全市前10名,欧锡乾、蔡立同学排全市第一、二名;2005年刘婷同学取得省课改实验区肇庆市考区中考状元,4人总分进入全市前10名。一中当之无愧成为全区初中的领头羊。
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初中各学科竞赛一直占据全市半壁江山;高中的数理化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历年有多人获全国一等奖;体育艺术竞赛也争得一面又一面奖牌。由70人组成的学校管乐队,2002年参加在广州举行的亚太地区管乐协会第12届年会广州国际管乐节和第三届澳门管乐节,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学校合唱团继2004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获得优秀合唱团奖后,2005年代表肇庆市参加“星海之声”广东省第七届“百歌颂中华”合唱大赛,获得铜奖。 [编辑本段]发展前景 肇庆市第一中学有着令人向往的美好前景。市区两级政府明确提出要把一中办成省内“五个一流”名校(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学生、一流质量)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据此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该校教育现代化” 的三年发展规划,精心构建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校风建设、校园信息化、教育科研、名校——名师——名学生六大工程,为把一中办成省示范性学校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市一中将继续实行开放式办学模式,实行六年一贯制的中学教育,使初中、高中融为一体,教育专家认为,连贯稳定的学习环境、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学业的进步。为更好地培养出崇尚高雅、善于创新的学生,在打好学科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加强体育、艺术、外语和信息教育,设立特长班,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和有特长的学生。一中将不断提高本校初中毕业生进入重点高中的比例以及高中毕业生进入重点院校和本科院校的比例,两个比例都力争达到80%以上,确保有一批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全国名校。
目前,学校将在端州城区兴建新校区。新校区规划占地208亩,建筑面积81000平方米,将按照信息化、现代化的标准和示范性高中的要求把新校区建成可容纳60个班3000名学生,力争早日成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怎么样?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由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西南大学与重庆利昂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创办。2003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
学院地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办学地重庆市合川区草街镇,占地面积约2100亩,校园绿荫环绕、宁静清幽。截止目前,学院建筑总面积达4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5723.84万元,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大礼堂、音乐演奏厅、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形体房、闭路电视台、广播调频台、网络信息中心、学生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拥有教学用计算机3557台、钢琴219架,以及电子编辑实验室、电工实验室、实验仪器网络实验室、电算化实验室、汽车实训基地、电脑音乐制作室、数码钢琴、非线性编辑教学室、影视节目演播制作中心、播音主持语音教学实验室、影视制作录音棚等专业教学设备设施,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座位15283个,图书馆各类藏书173.9万册。
学院有教师总数902人,其中专任教师868人,外聘教师34人,自有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6.2%;生师比18.8:1;教师队伍中具有副教授、教授职称的285人,占教师总数的31.56%;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37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08%;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 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学科带头人1名,重庆市优秀教师3名。
学院依托西南大学的办学优势,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理工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天籁影视艺术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和少数民族预科部,设有31个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涵盖八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913人,其中,本科学生11119人、专科学生4065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729人,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独立学院。
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对修完规定课程、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由国家教育部批准电子注册的“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有关规定,颁发“西南大学”学士学位证书(从2012年起颁发“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学士学位证书)。根据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教委有关规定,品学兼优的专科学生经考试合格,可升入重庆市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继续学习。
学院建校10年来,在重庆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西南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体教职员工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办学特色初显,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果,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围绕“办什么样的育才学院、怎样办好育才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这一核心问题,学院提出了“以人为本、教学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定位上,学院把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管理规范、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民办高校”;学院类型定位为:教学型普通高校;学科发展定位为:以文学、经济学、管理学为重点,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和有创新精神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学院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即:(1)坚持质量强校,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学院把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采取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大教学投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实现培养目标。(2)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成人成才。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3)坚持与经济社会形成良好互动,增强学院社会服务功能。根据市场需求,学院适时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增设专业方向,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4)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初步形成了以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3个学科为重点,法学、工学、理学、农学、教育学等8个一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格局,办学特色、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初步凸显。
目前,学院已经有7届本科学生、8届专科学生圆满毕业,走向社会。我院本科毕业生在完全执行西南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的情况下,近几年学士学位授予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考研率最高达10%,本专科毕业学生综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学院坚持“全面发展、注重技能与特长培养”的育人理念,注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从2006年以来,我院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三年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的联合表彰,被命名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近年来,学院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以上体育、艺术比赛,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几年来,学院各项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在重庆市教委组织的市高校“管理年”活动评比中,我院被评为二等奖,是全市唯一获此荣誉的独立学院。2007年和2008年,在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编著的《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中,学院均位居全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列。在2009年新浪网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的独立学院”评选中我院名列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