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简述中国体育旅游发展概况
一、体育旅游研究概况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它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也不同于单一的体育健身活动,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也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既有产业特征,也有拉动关联产业发展潜力的作用,又有集体育竞技与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性。在业界,旅行社重视海外大型体育赛事观战市场的开拓;户外运动(旅游)俱乐部则注重本土区域性市场的开拓;近年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等团体,也组织了一些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都先后推广体育旅游,致力将体育活动由精英运动向大众活动的方向转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致力于推广国内外体育旅游成功的案例研究,同时,不少民众将目光投向了奥运旅游。
二、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从旅游发达的国家看,体育旅游的兴盛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体育部门始终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竞技体育方面,而忽视了大众体育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我国体育产业明显呈快速扩展之势。1992年至1997年全国居民的文化体育消费指数年平均增长率达5.1% ;1997年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位于13项常用基本生活消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6位,居于子女教育、电器、住房、书报、高档服装之后;仅以桂林市为例,目前,全市年均体育消费额已达4.7亿元人民币。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良性增长推动了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了多种体育旅游产品,有较著名的青藏高原登山、黄河漂流、东北滑雪、湖北赛龙舟、郑州少林武术、内蒙古看那达慕大会等。国家旅游局将2001年定位“中国体育健身游”年,共推出6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和11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线路,让国内外游客在其中充分感受中国体育旅游产品的魅力。
1.我国体育旅游的特点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游活动方案》囊括了我国目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体育旅游产品,可以看作我国体育旅游的一个缩影。根据上述《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游活动方案》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地域分布特点如下:就专项旅游路线而言,西部地区显然占有绝对优势,以43项占了总计82条路线中的50%强;东、中部以25.6%和22%远远落后西部。在体育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方面,东部地区则显然走在前面,在2001年共计有30项大型节庆祝活动入围,占全部64项活动的46.9%;西部地区为31.3%;中部地区以21.9%位居第三。就这两类的整体数量而言,我国西部体育旅游产品分布最广泛,以63项产品,占全国总数43.2%的比例位居第一;其次为东部地区,51项产品,占全国总数的34.9%;中部地区只有32项产品入围,仅占全国总数的21.9%。总之,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在地域分布上已形成了分布广泛,东、中、西部地区都有分布;东部地区以节庆体育旅游产品为主,西部地区以专项线路体育旅游产品为主的格局。
2.体育旅游的特征
(1)参与性
旅游者可以参加一些有普遍意义的、集娱乐性和易学性于一身的体育活动项目,如登山、徒步旅游等,可以使旅游者在健身强体的同时,个人的需求欲望得到满足。
(2)观光性
观看奥运会、世界杯、NBA等大型赛事旅游以及欣赏各类体育表演,可使旅游者感到力与美的结合,感受到运动的激情,运动的快乐,从而陶冶情操。
(3)民族性
某些体育旅游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中华民族的武术、传统养生保健术,还有少数民族的表演节目,这些可以使旅游者享受到地方性十足的体育旅游活动。
(4)技能性
对于一些技术性很强的体育旅游项目,如射箭、高尔夫球等,则需要旅游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只有掌握了运动技能,才能真正体味到体育旅游的乐趣所在。
帮我找篇对XXX旅游目的地的调研报告
被采访——中国游客旅游目的
W自从2002年你们做旅游生意以来一直就不是很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是不是你们的服务不好?
D 每次你接团结束。客人都非常满意。
比如:
石景山….。。。。。。。。。。。。.处
房山。。。。。。。。。。。。。。所
朝阳。。。。。。。。。。。。。。场
北京。。。。。。。。。。。。。。公司
北京。。。。。。。。。。。。。。管理公司
中国。。。。。。。。。。。。。。。部
都得到了客人的高度赞赏。而且成为了我们的长期顾客。
W 是不是你们的宣传不到位?
我看到报纸上有很多旅游广告,你们是如何宣传你的业务呢?
D 我们尝试过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网络推广,但效果甚微。
W 你们和其他旅行社的销售方式有什么区别呢?
D 从本质上看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做旅游广告
W 那为什么很多旅行社有很多的客人,你们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呢?
D 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些旅行社在大量的报纸上,网络上做广告,用很低的价格招来游客。他们中国旅游的主流。
W什么是中国旅游的主流?
D 我们理解就是常规团。
比如:北京4晚5日游,华东7日游,海南5日游等等。大家常在报纸上看到的“中国游客线路”。常规线路
W “中国游客线路”?
就是参加常规团的吗?有没有所谓的非常规的呢?
D 其实非常规团有很多市场。
只是没有被中国游客重视起来,比如:体育旅游。人文旅游,历史景观考察等带有专项目的的旅游。
W 带有专项项目的旅游?
我还是不太明白,您能具体的在解释一下吗?
D 旅行家Tom Wilson 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目的的旅行------是失败的旅行”
也就是说,人的出行应该是带有目的性的,比如我本次出行的目的是多拍一些风景照片。同时购买一些当地的土特产。
比如:我的出行是以收藏玉器为主要目的。在所有的旅行当中,“收藏”将贯穿着整个旅行计划。而中国人现在的旅游目的地在基本停留在关山看水和到过这里为主要目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出行之前要有带有目的做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了解目的地的历史文化气候是非常必要的。
W 那我们的此行应该提前多长时间做准备呢?
D 提前时间越长越好。旅游业发达国家的游客准备的时间非常充分
中国游客目前就存在准备不足的这个提问。有时是毫无准备或者说是不会准备
远途外出的旅行竟然可以提前几天决定,甚至提前几个小时!
这与旅游发达国家的游客相比是差的很多的。
我曾几十次与美国旅行社合作。
他们的旅游计划都是在提前至少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我现在可以知道明年某月某日是在什么地方。这样对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极大的好处。
而中国人为什么都不这样安排呢?呵呵,这也可以算上是一种旅游特色吧!
W 据您的看法中国人的旅游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D 首先:旅游公司必须从速克服掉拉客进店。导游拿回扣和旅行社与导游索要“人头费”的做法。让参加旅行团的客人有一个自由的购物空间和环境。
W 我能插一句吗?
您的一番说法让我晕了。我知道导游拉客人进回扣商店,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旅游常识了,那为什么这种旅游市场依然存在呢?
D 这是由于这个市场依然有这种需求。
有个说法,有什么样的游客就有什么样的旅游市场。
因为旅行社与众多当地的旅游商店的协议,只要将游客带进来,不管购物与否都会按照不同的比列给旅游公司提成。那么更多的进店就更多的拿到回佣或提成。自然地旅游价格就低了。外加团体购物、就餐、住宿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打折和优惠。造成我们有时在报纸上看到的价格是让人无法相信和理解的。这就是低价旅游的原因。价格低了很多游客的眼睛就亮了,有的游客不考虑具体乃容只看价格、价格、价格
W 这样会给旅游业和给游客带来什么好处和坏处吗?
D 我的个人看法是好坏各半的,
其优点:出行者购买旅游机会比较便宜。这样让很多旅行社,旅游餐厅、旅游商店、酒店找到活路,也有带动地方旅游也发展的推动作用
很多游客由于被带进旅游商店而买到高价的商品而悔恨参加了旅行社的旅游,抱怨旅行社
游客真正的旅游时间不充足,而更多的时间都在购物上。
游客和旅行社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产生矛盾是经常的事。
W 今后中国的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D 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他牵扯到旅游人的素质的提高,国家政策的调整和中国宏观上对旅游业的态度。
W 就对游客参团旅游的形势您有什么看法呢?
D 中国人的旅游是发展中的旅游人的素质在提高不管是参加国内的还是国际的旅游,中国游客开始学会分析了,能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交通方式、住宿条件、餐饮情况;但缺乏对旅游细节的理解,旅行社与游客之间签订的协议(行程部分)缺乏严禁的细节,比如此计划要进入多少个旅游商店?每个商店大约停留的时间?酒店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当地用车是什么样的?每个景点的停留时间、餐费标准?
中国游客开始会回自由旅行了,比如,有很多比较年轻的游客厌倦了旅行社的组团方式开始自驾旅游,采取自由行的旅游方式不单是小集体的形式的而且是团体自由行,旅行社只负责游客的某一想服务,比如单独订票服务,或订房服务。
导游目的性的旅游开始发起,比如钓鱼旅游,收藏旅游、购房旅游等等。
所以我们的旅行社要学会“跟着感觉走”根据现行的旅游者设计相应的旅游计划,抓住相应的人群和商机。
W谢谢您的宝贵时间我们今后还会向您请教相关旅游问题,我们可以高课题形式的,可吗,如果可以我们会想上级反应
D 当然何以,欢迎你们及时地对中国旅游业的真实报道。
体育和旅游的关系
体育产业是极具增长潜力的产业,旅游产业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总体来看,休闲是时间的视角,即工作之余闲暇时间的安排;旅游是空间的视角,即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异地,陶冶身心的一种行为;体育是活动方式的视角,即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竞争要素的身体运动。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与文化、农业、信息等相关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化,形成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这其中,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作为“十三五”时期需大力发展的五大幸福产业的两个重要产业类别,通过产业融合所形成的体育旅游业态,成为当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热点和焦点。
从产业角度来看,“旅游+体育”模式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就是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寻找开发体育旅游的切入点,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过程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可以概括为旅游者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探险、体育购物、体育观赏、体育考古、体育会议、体育保健及康复等内容。“体育+旅游”模式是指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即充分利用体育竞赛、表演或节庆活动,扩大宣传,提高组织规格,吸引更多的观摩者,以提高举办地的对外影响和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在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城市管理和规划,尤其是要加强举办地旅游景点的规划与建设。
根据体育旅游相关组织公布的信息,全球体育旅游市场规模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印发的 《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1.5万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上升。体育旅游需求的旺盛,既是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进步的表现,也是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的最好证明。越来越多百姓参与健身体验型旅游,必将促进体育和旅游的深入融合,带动体育旅游快速发展。
从休闲的角度看,体育旅游是居民将一部分闲暇时间用于前往异地从事身体运动;从旅游的角度看,体育旅游主要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旅游产品;从体育的角度看,体育旅游大体与时下热门的户外运动所包含的内容一致。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体育业界和旅游业界的关注。
体育与旅游关系密切,体育与旅游的共荣共兴并非生拉硬扯,而是现实的需要。
其一,体育、旅游都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说过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更多是国家号召的话,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民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体育已经成为我国民众生活内容中的重要选项。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体育和旅游对应的主要是社会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中高层次需要。这也就意味着,经济社会越发展,体育和旅游发展潜力越大。
其二,体育、旅游都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扩内需、促消费的任务更为迫切。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去产能、去库存之后如何培育经济新动能和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是各级党委政府经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体育和旅游对应着新兴消费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体育和旅游都不同程度存在经济不景气时销量上升的“口红效应”。因此,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中,二者的分量自然会不断加重。
其三,体育、旅游都是体验经济和幸福产业。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的充裕,体育和旅游都是丰富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必将在体验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未来随着小康社会进程建设的加快,旅游和体育也无疑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这样,面向未来,促进体育和旅游两大产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共同产业特征
在现有食、住、行、游、购、娱6大旅游基本消费要素基础上,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也充分体现出商、养、学、闲、情、奇的旅游产业新需求的消费特征。
“商”是指以高尔夫、网球、海钓等中高端运动俱乐部为依托的体育商务旅游;“养”是指以体育健身、运动处方等为依托的体育养生旅游;
“学”是指以高尔夫、潜水、马术、滑雪等运动项目的培训、户外拓展训练为依托的体育研学旅游;
“闲”是指以水类、球类、骑行类、冰雪类、走跑类等运动休闲为依托的体育度假旅游,是体育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主体;
“情”是指球迷们以对某个体育明星或著名职业运动俱乐部的深厚感情,从而前往赛事举办地现场观赛,是一种“粉丝情感”充分宣泄的体育赛事旅游;
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体育旅游有什么发展趋势?
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 绿维创景 -认为是很可观的,体育休闲旅游是现代旅游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体育休闲旅游产品都已有日益丰富和成熟,吸引大量体育旅游爱好者。而随着休闲泛化逐渐延伸到体育领域,休闲旅游、体育运动和时尚、文化以及当地特色物质文化资源逐渐融合,营造出运动性、趣味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交融的休闲氛围。体育休闲正受到来自国内外、各阶层的欢迎。自行车旅游、骑马或骑骆驼游、登山、攀岩、徒步沙漠探险、野外生存训练、峡谷漂流、乘热气球或滑翔伞、滑冰、滑雪、滑草等时尚运动休闲项目方兴未艾;各类体育赛事、体育文化节庆活动牵动亿万人的关注。旅游景区主体场地不同,适合开发的体育休闲项目也有所区别,为使得体育休闲项目归类清晰,我们按照草原、森林、沙漠戈壁、海滩、湖泊、河流、峡谷、岩洞、山川、湿地、公园、田野、室内、乡村、城市等多种不同主体场地进行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