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在体育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运动创伤有哪些?应如何预防?
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滑囊炎、腱鞘炎腱鞘(又称腱滑液鞘)、骨骺损伤、髌骨劳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运动性损伤知识
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必要的运动性损伤知识。
体育运动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损伤后,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二)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
(1)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
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就开始参加正式训练或比赛活动,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没有充分动员起来,肌肉伸缩能力欠佳,力量不能很好发挥,动作不协调,容易受伤。
(2)准备活动的量过大
身体已经出现疲劳,当进入正式运动时,身体机能不是处于良好状态,而是有所下降,此时容易发生动作失误而致伤。
(3)准备活动的强度安排不当
开始做准备活动时,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功能活动的规律,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
(4)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正式运动的内容结合得不好
准备活动内容安排不当,与运动项目的基本内容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机能发挥得不好,容易受伤 。
(5)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
准备活动所产生的生理作用已经减弱或消失,相当于准备活动不充分。
忽视放松活动
运动后认真放松,能使人从运动到停止运动之间有一个缓冲、整理的过程。放松活动可以使紧张的肌肉逐渐放松,过速的脉搏逐渐减慢,恢复正常,升高的血压逐渐降至正常,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平静。
由于没有足够和正确的放松活动,因训练而产生的肌肉僵硬和酸痛等得不到及时的消除,逐渐积累而发展成肌肉损伤。这是导致运动创伤,特别是劳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训练水平不够
专项技术训练不够,动作要领掌握不好,技术动作不熟练或有错误。
违反身体结构、机能特点引起运动创伤。
意志品质训练及战略战术训练培养不够引起运动创伤在运动实践中也可见到 。
(四)运动技术动作的错误
不遵循人体解剖学规律,违背人体解剖学特点、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出现运动技术动作的错误,产生运动性损伤。
(五)运动负荷过大
运动负荷的安排超过了锻炼者可承受的生理负担量,特别是局部负担过大,容易引起微细损伤,日积月累逐渐发展为劳损。
(六)运动、训练者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运动性损伤。
休息不好、过度训练,或疲劳未完成消除时,人的力量、精确度和协调能力均显著下降,即使是技术熟练的运动员,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发生运动技术上的错误,引起运动创伤。
(七)组织方法和管理不当
在教学训练中,没有遵守循序渐进和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
在训练过程中组织安排不当,尤其在进行器械训练时,缺乏必要的保护,导致运动创伤的发生。
比赛日程安排不当,比赛中临时变更比赛项目或时间,减弱了准备活动的效果。如在马拉松比赛时,开始较晚,选择了过硬的公路或天气炎热时进行等,都能导致运动创伤的发生。
(八)体育道德修养不够
体育道德修养不够,不遵守比赛规则,动作粗野,故意犯规。
(九)场地、器材设备、服装不符合要求
场地器材不符合卫生要求,场地太硬或太软,器械固定不良、质量不好,或器械的大小、重量与运动者的年龄、性别不适应,服装和保护器具不符合运动要求等,都可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十)不良气候的影响
气温过高,易疲劳、中暑、虚脱
气温过低,易冻伤、肌肉拉伤
锻炼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人体各部位都有其自身的解剖弱点,而各项健身运动,体育锻炼项目的技术要求不同,人体在适应这种技术要求的过程中,受各种各样的条件、环境的影响,运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损伤。了解并重视引起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有着积极的意义。
整理了一下,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运动性损伤知识
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必要的运动性损伤知识。体育运动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损伤后,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2、未做热身活动或者热身不够
热身活动又称运动前准备活动。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就开始正式活动,身体各系统不能适应突然增加的运动量,不能协调肌肉的收缩,从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失去保护肢体、关节的功能,易致运动损伤。因为良好的肌肉力量是预防关节部位损伤的重要因素。
3、训练水平不足
身体素质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战略战术训练以及心理品质培训不足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此外,对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培养和训练不够,运动员缺少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胜不骄、败不馁,自控能力的品质,也是致伤的原因之一。
4、缺乏科学健身指导
缺乏科学健身指导包含二个方面意义:一是正常健身的方式、强度、时间等,应根据年龄、性别等选择运动项目,并遵循科学健身的原则,如“最佳心律”、“有氧训练”等。二是指有一定身体疾患人员的运动、健身指导,有较严重的内科疾患的人员应在医师指导下,选用相应的“运动处方”起到治疗和健身的目的,避免加重原有疾患,或因身体技能降低引致的意外损伤。
5、未佩戴护具或穿戴运动服装
运动服装和护具依据人体生物力学特征结合专项运动的特点,较好地保护人体解剖的薄弱部分,增强下肢的弹跳力,已经成为现代健身运动的必备物品。服装、关节护具在防止现代健身运动、体育训练损伤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应大力倡导在专项健身、运动项目中穿戴专项运动服装、鞋袜,并佩戴必要的护具。
6、违背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要遵循以下原则: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项目的运动员都要区别对待;获得某一种素质或学完一个动作之后,还要不断巩固;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对预防伤害有重大意义。
7、训练、竞赛组织不当
训练、竞赛组织不当导致损伤的原因可以概括为:缺乏医务监督,或运动员、教练员不重视医生的意见,带病或过度疲劳训练和参加比赛;违背训练原则;缺乏必要的保护,常见的情况是教练员保护方法不当或未给予保护,脱保过早,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前未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竞赛组织安排不当,比赛路线的选择或项目次序安排不当;场地器材、保护服装的损坏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等等。
8、运动竞技状态不佳
运动员疲劳、患病、心理状态不佳等都可以导致损伤。尤其是运动员疲劳或过度疲劳时,其力量、精确度和共济功能均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机体反应力迟钝。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运动技术上的错误或创伤。为了防止创伤的发生,必须禁止剧烈运动后,接着进行技术复杂和要求精确的动作。运动员好表现自己,好奇心大,好胜心强,忘乎所以,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性,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运动,也易发生损伤。
9、气候因素不佳
光线不足,气温过高或过低,雨雪后地面湿滑等原因,都可能引起损伤。在气温过高时运动,可能会发生中暑,气温过低有可能发生冻伤。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之,运动损伤最重要在于预防,彻底杜绝以上主要原因,才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
体育锻炼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关于体育锻炼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1、体育活动前的预防:
思想上要重视、检查场地、摆放好器械设备、穿戴合适的运动服装。
2、体育课中的预防:
要做好准备活动、掌握知觉过程,产生意识预见、要严肃认真,并组织严密。
适度合理的选择运动方式,对于较强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等这类项目运动中,要注意上肢的力度,不要过分用力,并保持相对的紧张度,以防外来的突然性暴力动作,同时保持低重心,加固根底也是很好的自我保护方法。
扩展资料:
关于运动损伤的预防:
锻炼给大家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身体变好,精神面貌不一样了,身材窈窕了……但由之而来的运动创伤病人也是越来越多,比较严重的比如膝关节半月板撕裂、交叉韧带断裂、肩肌腱断裂等。
杨渝平提醒,如果你打算开始一项长期坚持的运动,应当先对身体条件有一个评估。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器官的运动功能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肌肉松弛、韧带较硬,中枢神经、内脏系统功能较低下,如果急于进行激烈和不当的运动,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平时不运动的人开始运动需要循序渐进,比如开始一段时间先做一些动作缓和的运动,锻炼的强度也应该稍小一些,给身体提供一个缓冲和适应的过程,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的节奏。
运动前做好热身,如牵拉韧带,放松肌肉,充分活动关节等等;在室外运动时穿保暖、透汗的衣服,这样逐渐把身体调整到适合运动的状态。
随着秋季的来临,可以多进行室内的运动项目,比如羽毛球、乒乓球、体能训练、瑜伽、舞蹈等。但随着马拉松热的兴起,以及我国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成功,长跑、滑雪、滑冰等室外运动项目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科学健身防止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