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读博士?
- 2、哪些人适合读博士
- 3、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34博士毕业是不是太老了?
- 4、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
- 5、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大家能谈谈读博的要求吗
- 6、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
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读博士?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抛开智力这一个门槛,我认为有3个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1. 非常、非常、非常强大的内心,重要的事情说3遍。读博士的人,必须具备忍受孤独,心无旁骛、淡泊名利的心理素质。如果想着读博士是为了以后能找一份起点更高,工资待遇更好的工作,这样的人,就不用浪费时间去体会清汤寡水的博士生活了,拿着硕士研究生的文凭已经可以混得很好了。
2. 超乎常人的创造力。这点只有想要读博士的人自己心里清楚,自己有没有具备从0到1的创造力,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历就能大概判断出来。当然了,也可以请教自己的博士生导师,这些过来人会给你很好的建议。
3. 掌握某一个领域系统的专业知识架构。读博士要系统、完全地掌握一个科研领域的知识架构,只有先继承先辈的理论成果,才可能有自己创新的科研成果,这个就叫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地看书、找资料、做实验的过程,没有人告诉你答案,你要自己探索未知的答案。
搞科研毕竟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选择这个领域,需要非常慎重。如果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为了家族的面子,为了跟朋友攀比,为了光宗耀祖,哪怕是为了其中任何一个理由,那已经失去读博士的初心了,就不要再挣扎了,早点进社会找个好点的工作,早点挣钱发财,也同样能够达到以上所有的目的。
读博搞科研,是一种精神追求,就像唐三藏去往西天拜佛求经一样,前期需要默默地付出。等你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山顶之后,那种豁然开朗的心境,那种一眼万里的眼界,会让你终身受益。
哪些人适合读博士
1、高智商的人不适合读博士。首先声明,这不是对博士生一族的贬低,希望不要因此而得出“傻博士”的推论。一般来说,能读到博士的人,并不是说明他在智商上胜过周围的人,而是说明他是最适合长期学习的人,也是最勤奋刻苦的一类读书人,这一点恰恰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毕竟具备这种能力是难能可贵的,国家的科研事业需要这样的人。总体上,能读博士的人,只要具备一般的智商水平即可,即使是中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里的博士生,也只需具备中等以上的智商。大部分高智商的人,在大学毕业以后,不是去公司工作,就是出国了,很少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的。既然这是群体行为,肯定有其合理性,对于高智商者,不可以对此视而不见。2、高估博士学位价值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有钱、有车、有房,谁都想,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实现。如果指望一个博士学位就能换来“腰缠万贯”,那就算是打错了算盘,赶快打消这个念头,人生短暂,上错了船可就不好玩了,俗话说“贼船好上难下”,这个道理应该懂得的。博士毕业,进高校教书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不是高校待遇好,而是情非得已。在今天的中国,有几个公司需要博士?要博士就要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收益。但是,有几个公司能提供这样的空间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呢?小公司用不起也没必要用,大公司要用也不多。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不是有那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吗?不错,登记注册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国公司已经为数不少,但是,有几家是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说,大都是外国专利技术的代理收费者。就算有几家堪称“民族骄傲”的名企,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博士群体而言,也是“僧多粥少”,不想饿死,除了进高校,别无他路。高校工作相对稳定轻松,但是薪水却和大公司有天壤之别。加上现在已经没有分房制度,房价又天天涨,博士刚毕业又没有什么积蓄,收入又低,还得面临组建家庭的艰巨任务,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感叹:如果当初不读博士,恐怕现在已经是“五子登科”了吧。是啊,看看身边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哪个不比自己境遇好呢?3、家庭条件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不适合”,而不是“不要”。有这种观点的人,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前几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言人不就阐述了他的“教育消费论”吗?为什么说家庭条件不好就不适合读博士呢?我并没有对普通百姓的歧视(我也是贫农家庭出身),而是就事论事。我并不想剥夺任何人受博士教育的权利,只是想指出,享受这种权利需要付出高昂代价。当一个人读到博士时,如果不是已经工作几年,正常年龄应该在26岁左右,博士毕业就应该在30岁左右,在这个阶段,自己的父母应该是开始渐渐需要子女供养的时候,尤其对于家庭贫困的人,一般都是父母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平时都是省吃俭用,有个头疼脑热的病,都是能挺则挺,不打针不吃药,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供子女上学,希望子女有朝一日能有出息,尽快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读博士期间,虽然可以自食其力,不靠父母,但是很少能再多些钱给父母用的。日盼夜盘,好不容易盼到博士毕业,可是又马上面临买房成家,这笔花费不小,没有三四年的积蓄,连房子的首付都解决不了。这时候,还指望能给父母多少钱呢?就算给父母钱,眼看着子女还没有安定下来,做父母的能舍得花吗?到最后,还不是一分一分攒着给子女用。做子女的,孝道都没尽到,还读那么高的书有甚用。4、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又跳了一个,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已经跳了一个”,似乎,很多校园里生活的人对“跳楼”现象已经“习以为常”了。毕竟,一次又一次“跳楼”事件对神经的反复刺激已经降低了人们对它的敏感度。除了一句“太可惜了”,还能多说些什么呢?面对现实生活巨大压力,生活下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勇气,一死以求解脱,虽然辜负了亲人,却是最对得起自己的。想读博士的人,思想的确准备好了吗?做学术,就要忍受寂寞,狭小的交际圈再也不能带给你大学的浪漫生活;身份更是尴尬,既不能当自己是老师,在老师的眼里你永远是学生,也不能当自己是学生,在大部分学生的眼里,你就是老师,是大人了。如果读博士之前还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另一半,那就要做好四年继续光棍的准备,根据经验,在读博士期间找到对象的概率不大,基本可以死了这条心。没有那生命的另一半,你能承受住极大的生理压抑吗?如果自己可以解决,上帝还造出和你异性的人做什么。每当和自己的老同学聚会时,看着人家又是购房又是买车,有的都已经当爹当妈了,你还在读博士,你看着能不眼红心热吗?由嫉妒心产生的强烈压抑感,相信每个人都有深刻体验。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可是论文迟迟不发,你不急谁还帮你急啊。5、反对教育产业化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前文已经讲过,读博士的最后出路大都是留高校。读博士的人反对教育产业化,那就是拿绳子勒自己的脖子,断自己的后路,砸自己的饭碗。谁都可以喊反对教育产业化,就是读博士的人不能够喊,你如果反对教育产业化,那以后你的工资怎么涨,你的现代化公大楼怎么盖,你的小汽车还要不要,你以为这些钱从哪里来啊,看看国家每年的教育财政的那点投入,再看看各个高校的大肆扩张建设和高校学费疯狂暴涨,难道你还看不出端倪吗?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34博士毕业是不是太老了?
我本人就是在读博士。我觉得适合读博士(我指的是脱产读哈,在职读博没什么坏处,只有好处的)的人,应该具有以下条件:
1.不愁找工作的。
这是当前就业环境下的首选。考了博,找到个工作应该没问题,但是,要找到个好工作(大城市→高收入单位→有前景的部门),最关键的还是靠人脉关系而非博士的名气。如果是因为硕士毕业时“没关系”,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被迫萌生考博意愿,尤其是现在的人际关系依然平平的话,那就要慎重了,因为博士毕业时有很大概率还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2.有明确的深造意愿。
读博士的目的,是有机会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才(不是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那是本科生的要求),那么,可以考虑读博士。而不是混个文凭、名气出来,因为社会对博士的要求是很苛刻的,不容易像本科生那么浑水摸鱼。用人单位一般对博士采取的都是随来随迎,1对1的专才面试,那些面试人员都是单位上的专家,几个问答下来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博士一般都有较高的底薪(我所在的行业是10万),使得单位在录用时会格外谨慎,因为要衡量给你的工资与你给单位的回报之间,是否协调。如果读博了,却在学术上无所建树,那么耽误的是自己。
3.性格上面不是很会“来事”
正常情况下,比起本科毕业就工作,考博毕竟要耽误6年的工作时间,这期间先工作6年的同学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尤其是人际关系,已经到了播种→收获的时节了,而你才从头开始。也许博士的起点要稍微高一些,但是能否高过别人这6年的付出呢?一个博士年轻、有才华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顶头上司和你一样年轻,你把他“耗”到挪位置了,你的机会可能也所剩无几了。(我是赞同“学而优则仕”这个观点的,当一个专家没什么意思,还是要挂个“长”字。)
所以说,如果你的性格是属于比较会“来事”的,那么考研读博士只会耽误你的发展,在单位混个6年,很可能已经是科长了;反之,如果不是很会来事(笼统说就是偏内向),那么年经就工作,可能6年间也没什么建树,还是先读博,至少博士再工作的起点较高,而且,6年后的自己(正常情况下应该28岁博士毕业),比起22岁的自己,又多了很多阅历、理论基础,这时成熟些、精专些再工作,也许会事半功倍。
4.其他因素。
比如,家庭条件允许,有一定的经济支撑,不用在读博期间为自己和家人的经济来源发愁。
另外,我说的是“适合"考博的情况,我们班有很多年龄大于30岁、脱产考博的同学,是因为夫妻两地分居,想通过考博、进站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情况属于“被迫”考博,无论前路是否光明,都要硬着头皮上,这个不属于“适合”的范畴。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
聪明勤奋,长相好,读博过程中一要有女朋友,否则毕业了,3o多了,错过了大好青春,挣再多钱又有何用?聪明勤奋,长相好,读博过程中一要有女朋友,否则毕业了,3o多了,错过了大好青春,挣再多钱又有何用?聪明勤奋,长相好,读博过程中一要有女朋友,否则毕业了,3o多了,错过了大好青春,挣再多钱又有何用?聪明勤奋,长相好,读博过程中一要有女朋友,否则毕业了,3o多了,错过了大好青春,挣再多钱又有何用?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大家能谈谈读博的要求吗
认识的博士们家里是老师的比例蛮高. 做生意的偏少. 家庭环境当然对人有影响, 这个倒没什么可说的.
但关于家庭境况好坏对选择“该不该读博”时的影响觉得真是很重要. 很多人进博士前都缺少思考的. 身边已经有无数的例子进入了才发现跳进了火坑, 每天过的生不如死痛苦无比压力巨大, 抱着"博士毕业了待遇会更好"入学熬完三五年发现还是在跟硕士生一起抢饭碗.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
读博士需要什么?高智商就不要说了,还要有高的情商。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高处能胜寒,或者寂寞的时候依然美丽着。但凡读到博士的人,总是一些人群中的佼佼者。要么是绝顶聪明,要么是极端有毅力,要么就是非常灵活,总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适合读博士的人常常具有如下特点:
1、上进心强。
读博士过程中,是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凶险旅程。对于上进心强的人,遇强则更强。如果你能有一颗“不把难题解决,誓不罢休”的心,那么请加入博士行列吧。
2、语言组织能力强。
记得苏步青老师说过,“没有一定语言组织能力的人,很难做好科研”。没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写不好一篇小论文,也就无法谈博士大论文了。如果一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强,至少有成为优秀博士的潜质。
3、发现新事物能力强。
有时,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做的不好,而是抓住“问题”的能力不强。有些新的重要的线索摆在面前,有些人就是“视而不见”。如果一个人发现新事物的能力较强,那么你将成为一名优秀的的博士。
最后,博士不是在科学网上夸夸其谈就能毕业的,他需要一个人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钻研。
如果一个博士能够做到:坐在办公室想问题,走在回家的路上还在想问题,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在梦见这些问题,那他迟早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