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国内首个全透明气膜体育馆在太原落地,其中有哪些科研技术?
2021年1月25日,精博德维首个研发的新品,全透明气膜体育馆在太原落地。该体育馆建成仅用时一天时间。体育馆内部包含了一片标准的网球场。体育上的建成莫过于博德维的研发。其中功劳最大的就是博德维的透明膜材为博德维ClearStrong ®PVDF膜材,和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改变的可移动EC风机与备用电池 。气膜体育馆相对比传统的体育馆。免去了大量的人工人力和繁杂土建工程等,此次这次全透明气膜体育馆比原先正常的气膜体育馆更简便,需要的材料也只有:透明膜材、纤维绳索、可移动EC风机与备用电池 。简单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次使用的透明材料“93% ClearStrong ®透明膜材 ”,是这次工程的一大功臣,这种博德维ClearStrong ®PVDF膜材拥有93%的透光率 ,并且这种膜还具有强度高、抗紫外线和防火的特点 ,并且材质是军用防弹级纤维织物,可以阻挡住95%的紫外线,让你在运动中也可以放心皮肤晒伤问题,并且阻燃材质也是B1级的,保证安全,可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下正常使用,整个全透明气膜体育馆保障了安全坚固,就算是刮风下雪下雨,里面都能照常进行运动,保证可以酣畅淋漓的运动。
并且这次还运用了比以往传统的气膜体育场更方便的可移动的EC风机和备用电池,这种可移动的EC风机和备用电池比传统的气膜体育场更加方便,打破了这个关键地方的固定后,随之就会变随着其他一切都变得更容易“移动”,所以采用了这种可移动的EC风机和备用电池会让全透明气膜体育馆的搭建和搬迁变得很容易,备用电池因为不是外接电源,所以就不需要再另找外接电路,告别了有限的束缚,让全透明气膜体育馆保持出一个独立的状态,这样的独立性也对全透明气膜体育馆整体的“移动”作出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社会,提倡了“全民健身”的口号,在这种时代,这样的全透明气膜体育馆,对现在场地少、季节性强、消耗大等特点,作出了重大改革。对“全民健身”的深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阳泉十大最好玩的景点 阳泉好玩的地方在哪里 阳泉好
阳泉历史悠久,珍宝荟萃。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就有远古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春秋时,今盂县为仇犹国。战国属赵、三国属魏,境内险关要塞闻名于世,一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中,固关是著名的先秦九塞之一,太行第五陉,名列京西四大名关,有小八达岭之美称。
全市现存2400余件历代文物,1300余处文化遗址。娘子关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率军驻守之处,乱流开河寺有北魏所建摩崖石窟,林里关王庙始建于北宋,是古建筑之瑰宝,瓷窑坡和柏井瓷窑遗址均在世界陶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境内平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而冠山是平定称重的象征,宋、元、明、清均在此地设立书院,集儒、释、道于一山,是历代文人学者隐居治学之地。
狮脑山森林公园
固 关
“北望雁门千里近,长城锁断万峰青”
固关是京西四大名关之一,是内长城重要的关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吕氏春秋》所指“天下九塞”之一。
还有平定县的娘子关瀑布!和关王庙!在盂县还有藏山和玉华洞以及文字祠和万花洞!
盂县温泉疗养院 阳泉市盂县梁家寨(距市区110公里)
阳泉市盂县温泉疗养院位于县城北梁家寨平安村。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疗养院临河而建,依山傍水,空气新鲜。院内园林结构布局,绿草如茵,河流两岸奇峰怪石,山环水绕,山水相融。盂县温泉有“高温氡水甲天下,名誉中国第一泉”之美称。其水医疗价值很高,对心血管、运动系统疾病、妇科疾病、新陈代谢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
平定药林寺森林公园
地 址:阳泉市平定县张庄镇国营林场(距市区30公里)
阳泉市平定药林寺位于平定县城南二十公里,是平定县境内的一处省级森林公园。
药林寺山势陡峭、沟壑深邃,山路迤逦,苍松翠柏,满山遍野鲜花簇拥,气候凉爽宜人。200多公顷的森林面积,郁郁丛丛。春来翠绿如染,夏时气候清爽,秋季色彩纷呈,红叶似火,冬季银装素裹,青松独秀,是一处集休养、避暑、观光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园内有上自元代,下至明清的建筑群,还有我国解放初期,秦基伟司令员领导建设的太行第二卫生材料厂旧址,以及美、英、法、黎巴嫩、挪威五国于1918年兴建的异国避暑别墅遗址,药林寺奇峰听景观一线天可与西湖的一线天媲美,毫不逊色。山中的森林景观:云霞雾淞,翠山红叶,林海松涛,绮花瑶草,绿衣争士,谷壑藏龙等和绮丽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极大的丰富了该公园的景观资源。
冠 山
地 址:阳泉市平定县冠山镇(距市区12公里)
冠山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城西4公里,阳泉以南12公里,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森林公园。冠山危岩若削,松柏参天,文物古迹众多,是宋元以来享誉三晋的一座历史名山。平定古称“文献名邦”。冠山即为平定文化的重要象征。冠山自古以“文”称重,又以书院为中心,宋元以来,就有“高岭书院”、“崇古冠山书院”、“槐音书院”等多种名讳和遗址,培育了近代名动京华的才女石评梅等杰出人才。山以人名,文以山兴。神灵毓秀的冠山招引来清初大思想家傅山,清代著名学者张佩芳的著名地理学家张穆前来游历讲学,留下了许多石刻和传说,令后人观瞻称颂。
银 园 山 庄
地 址:阳泉市平坦镇官沟村(位于阳泉市西5公里处)
“银元山庄”由张家大院、花果山、天然矿泉水等景观组成,其中的张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400年的历史。张家大院地上、地下建筑面积分别为2万多平方米。整体院落依山而建在50米的石崖上,上下共有10层建筑,11个院落组成。院中有院,窑中有窑,房上有房,地道相通。从底层到顶层,分上巷和下巷两级通道,上巷有三级式四合院,下巷有七级式四合院。全部建筑坐西朝东,依山傍水。大院四周苍松唐槐,北有观音庙古遗址和三百米松树岭,远看松涛滚滚,泉水长流,令人心旷神怡。宏伟壮观。独特别致的建筑有如优卧在半山腰上的一条巨龙,被行内专家誉为山西的“布达拉宫”。
介绍一下山西阳泉呀!!~~
阳泉是山西省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中心,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面积4452平方公里,市区桃河横贯,境内山川叠翠,矿藏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素有“煤铁之乡”的称誉。现辖城、矿、郊三区和平定县、盂县。
历史渊源
昔日阳泉市区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泽润一方,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阳泉市历史悠久,地处“三晋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末期,赵简子为适应军事争雄的需要,在今市区修筑“平坦城”,屯集粮草,驻兵把守,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曾在此设州,管辖寿阳、盂县、石艾、乐平等县,是古阳泉历史上第一次升为州级建制。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此设置平定军,发兵太原。1905年,正太铁路在阳泉设站。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一批采掘、冶炼企业相继成立,使阳泉站为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随后,以阳泉站为中心,聚集行商坐贾,逐步成为山西东部地区和连结晋冀两省的商品集散地。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正式建制为阳泉市。
历史沿革
清末,现今的市中心还是一片荒滩,自1903年石太铁路通车后,煤、铁、硫磺等工业随之兴起,至1936年才形成一个有三万余人的小集镇,属平定管辖。一九五一年改建为市,由省直辖。
1949年设阳泉工矿区,属榆次专区。 1951年阳泉工矿区改设阳泉市,由省直辖。 1958年阳泉市划归晋中专署领导。 1961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 1970年阳泉市划归晋中地区领导。 1972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1969年1月,正式设立城区、郊区,1970年1月设立矿区。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平定县、盂县划归阳泉市。
全市辖城、郊、矿三个区和盂县、平定两个县,计13镇44乡和12个街道办事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按当时行政区划):阳泉市 1273126 城区 164288 矿区 217592 郊区 273437 平定县 323633 盂县 294176
地理资源
阳泉物产资源丰富,黑(煤)、白(铝矾土)、黄(硫铁矿)被誉为阳泉“三宝”。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共52种,其中开采价值较大的有32种,尤其是阳泉的煤、铝矾土、硫铁矿以其储藏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而驰名国内外。阳泉煤田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储量127亿吨。煤炭质地优良,灰粉小,炭化程度高,每公斤发热量达7000大卡左右。铝矾土和耐火粘土储量达数十亿吨,矿石品位高,杂质少,结构严密,耐火度高达1750度,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硫铁矿分布面积49平方公里,储量25亿吨,具有含硫品位高,加工省燃料(含炭质),易碎不粘炉等特点。建材资源更是遍及全市,业已同“黑、白、黄”一起,成为阳泉的四大优势资源。阳泉盛产玉米、谷子、小麦、高梁等农作物和200余种中药材。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核桃、花椒、蜂蜜、冻兔肉等,平定的黄瓜干和砂货、铁货饮誉中外,古有“黄瓜干上贡品,龙字砂锅悦帝心”的美称。
风景名胜
阳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丽宜人,古迹名胜闻名遐迩。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赵简子修建古城遗址,汉淮阴侯韩信驻军遗址,唐代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的遗址等。在平定境内南部的东浮山,相传女娲在此筑灶炼石补天,使整个东浮山的石头呈褐红色,投入水中后浮而不沉,至今遗灶尚存,还有明代陆深《浮山遗灶记》的碑文。市北60公里的藏山,相传春秋时代晋国赵氏孤儿曾藏匿于此,有藏孤洞的传说,藏山之名即演绎于此。除此,阳泉还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遗风的林里关帝庙正殿,金元以来的古建筑群体等不少古文化遗址。还有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平定武装起义的遗址,以及1940年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主战场——狮脑山遗址。此外还有许多古刹庙宇、石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迹。具有医疗价值的梁家寨温泉、药林寺以及娘子关瀑布,北方罕见的大型钟乳岩溶洞奇观——莲花洞、五华洞等,令人流连忘返。阳泉还是晋冀两省旅游区的连接点,从阳泉到太原晋祠、佛教圣地五台山、革命圣地西柏坡、左权八路军总部旧址和黄崖洞、井陉苍岩山、正定大佛寺和大观园,均很便利。
阳泉文化悠久,古有“三晋文化数二定”(平定、定襄)之说,历史上曾有“文献名邦”之美称。阳泉历代重教兴学崇尚文化。据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舍,元代惟吕公冠山书院在山西及华北名声显赫。明清两代相继建立名贤书院、高岑书院、怀音书院、崇尚书院。明代的乔宇,清代的窦瑸、张穆,近代史上的石评梅都是阳泉文化的杰出代表。
城市建设
“飙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这是我国当代伟大诗人郭沫若1965年夜宿阳泉时,留下的光辉诗篇。如今30年已经过去了,阳泉变得更加风采多姿,气象万千。桃河从市中心穿过,宽阔的桃河大桥连接着市区南北,南山公园,依山而建;桃河公园,湖光潋滟。经过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阳泉城市道路整洁、宽阔。“东水西调”使阳泉市日供水能力达23万吨,昔日郭沫若游览娘子关时留下的“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的想象变成了现实。城市居民煤气化普及率达60%以上,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居民住宅面积的46%。经过旧城改造,阳泉市兴建了兴隆、赛鱼、四季春三大集贸市场,新建了阳泉百货大楼,兴隆百货大楼以及阳泉宾馆、物资大厦、工商大厦、展览馆、青少年宫、体育馆、阳泉火车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新建了彩色音乐喷泉、水上世界等一大批游乐场所。今天的山城,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宽阔,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夜幕降临,路灯、彩灯、霓虹灯交相辉映,大街小巷灯火辉煌,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交通通讯
阳泉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晋东的交通枢纽。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复线——石太线横穿市区,东接京广线,西连同蒲线,南连阳涉线,境内设有10个车站,分射出32条支线或专用线。公路交通形成了横贯东西,纵穿南北,干支交错,布局合理,以城市为中心向两县三区辐射的公路网。东去河北,西到太原,南到长治,北上五台,四通八达。山西省第一条高等级出省公路——太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京深高速公路、京津唐高速公路相互贯通,大大改善了阳泉的投资环境,东出西进十分便利。目前的阳泉市,县县通柏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辆。公路交通正向着宽路基、大吨位、高速度的方向发展。邮电通讯发展迅速,阳泉在山西省第一家实现了程控联网,到1994年程控电话装机总量已达40000门,实现了国内国际直拨。无线寻呼、磁卡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通讯设施迅速普及,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通讯条件。
工业体系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阳泉已初步形成以能源为基础,冶金、化工、机械、建材为支柱,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阳泉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所产无烟煤质量优、规格全,其年产量的70%销往全国各地及欧洲和日本、美国。年产原煤400万吨,并与洗选、热电联供“三同步”的贵石沟矿井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矿井。建设中的阳泉矿务局三矿新井,设施能力为年产原煤900万吨,建成后将名列亚洲矿井之首。随着能源基地的建设,阳泉电力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已建和再建的电力装机容量可达200多万千瓦。冶金工业在巩固传统产品的同时,已形成钢铁、制管、电解铝、耐火材料四大主导产品。阳泉钢铁公司是冶金部的重点铁合金企业,阳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较大规模的电解铝生产企业,耐火产品品种全、质量优、档次高,是全国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产品畅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化学工业从矿山采掘到深加工,正在形成硫铁矿、煤化工、钙化工、橡胶、火药等多种化工产品链,阳泉硫酸是华北及中原地区的主要供应地。
商业流通
阳泉是晋东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国营商业为主体,集体和个体商业为补充的流通体制逐步形成,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山西省十大商场之一的阳泉百货大楼及阳泉矿区百货大楼、人民商场、兴隆百货大楼是阳泉市较大的购物中心。粮油果品、小商品、蔬菜批发市场遍布全市,有力促进了阳泉商业的蓬勃发展和晋东各县的经济繁荣。阳泉有装饰典雅的阳泉宾馆、迎宾饭店、沙江酒家、物资宾馆、建设宾馆、望月楼酒家等较大饮食服务单位百余家,具有较高的接待服务能力。近年来,本地及全国各地传统风味食品、西餐又得到了恢复、引进和发展。阳泉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已先后与英国的切斯菲尔德市,美国纽约州华伦市,以及国内的镇江、淄博、潍坊、德阳等15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省级技术开发区——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1984年以来,阳泉市已兴办三资企业53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对外贸易在扩大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目前,出口商品已达十大类50余个品种。
科教文卫体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已连续四年高考达线率居全省第一。拥有4所高等院校和5所中等专业学校。科技战线成绩喜人。1986年以来全市共有85项科研及星火技术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现有专业剧团6个,各种文化活动场所遍及城乡。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阳泉现有医疗机构370多个,拥有床位5916张,已连续6年被山西省命名为爱国卫生红旗城市。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阳泉体育场所达500多个,新建的多功能阳泉体育馆还多次接待了国内外大型比赛。
煤城面貌新,发展无止境。阳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将以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创造新的业绩,把阳泉建设成更加繁荣、更加美丽的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