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 2、中国体育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哪些人做出了重大贡献
- 3、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是怎样的?
- 4、中国体育的发展史是怎样的?什么人做出了重大贡献
- 5、我国运动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哪些人做出了重大贡献?
- 6、北京奥运会11周年,十一年里我国体育事业都有哪些翻天覆地的发展?
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刚刚成立,就组织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体育的号召。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我国体育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随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相继成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大力加强,体育得到广泛普及和显著提高,逐渐摆脱了旧中国体育的落后面貌。
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受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由于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内少数势力顽固坚持反华立场,我国于1958年被迫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文革”期间,体育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文革”结束后,体育事业走上正确发展道路,发生深刻变革。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0年,我国首次组队参加冬季奥运会。1984年,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次组队参加夏季奥运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交往,已成为国际体坛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共有259人在世界和亚洲体育组织担任409个职务,任秘书长以上职务的230个,先后有34人获得奥林匹克勋章。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体育在管理体制、群众体育管理制度、训练和竞赛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探索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体育战线不断深化对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开创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使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为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体育成就:
1956年6月7日,上海陕西南路体育馆,中苏举重友谊比赛中,20岁的广东小伙子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挺举,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纪录。中国从此开始了向着世界体育顶峰的迈进。
1959年4月5日,从香港回到祖国大陆、年仅21岁的运动员容国团,在前联邦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奋力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1959年9月13日,国力蒸蒸日上的中国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近8000名运动员汇聚在一起,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
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颠。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登上了海拔8848.1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地从珠峰北路攀上顶峰。
1981年11月16日,已经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上6战6胜的中国队,迎来了最后的对手日本队。大贩体育馆里日本观众的助威声震耳欲聋,中国队沉着应战,终于以不败的战绩,赢得了中国三大球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后,中国女排屡战屡胜,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
1984年7月,中国派出强大阵容来到美国洛杉矾,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7月29日,比赛刚开始,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就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的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夺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这不仅是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将金牌佩戴在许海峰胸前时,激动地宣布:“这是中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一天。”中国取得了奥运金牌榜上“零”的突破。
中国体育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哪些人做出了重大贡献
“伟大的历程,辉煌的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展出,自9月23日启动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在这个“刚刚拜访”中,不仅有国家大事、重大事件、大国大事,还有家庭大事、小事、日常生活——很多属于“中国人”的亮点和历史瞬间都可以重现。
中国改革新闻与改革网专门推出了“在成果展中寻找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变革印记”专栏。通过记者的镜头和笔,我们可以和大家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立、富裕到强大的大跃进,以及人民命运的变化和生活的变化。
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伟大的历程,辉煌的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即将闭幕。到目前为止,游客人数已经超过300万。这个成果展采取年表的形式,带领观众沿着刚刚参观的路线,回顾和感知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其中与体育相关的历史成果15项,包括近30张照片、9个体育视频、19件展品,深受观众青睐。
从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中国体育事业七十载辉煌之路“北京欢迎你,为你创造新世界”一段熟悉的旋律在刚刚到来的参观中响起,引起了许多参观者的共鸣。“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再一次被听到,依然如火如荼。
虽然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了12年,但当时的盛况依然历历在目。一位曾在北京奥运会做过电视转播工作的观众,在展板前与中国改革新闻和改革网记者交谈。“有些经历我一生只有一次。我很高兴我参与并见证了。”
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是怎样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育运动才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党和政府重视体育工作,把增强人民的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首要任务。1949年,新中国刚刚诞生,就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1952年成立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此后,各级体委机构也建立起来。教育部门、共青团、工会和部队都成立了体育机构,到80年代,还成立了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中国伤残人体育协会、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中国龙舟协会、中国轮滑协会、中国钓鱼协会、中国信鸽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并恢复和新建了火车头、前卫、银鹰、煤矿、林业、石油、农民、水利、电力和建筑工程公司等15个全国性行业体育协会,从组织上加强对各行各业体育工作的领导。近几年来,由于体育运动的广泛普及和世界体育环境的发展,中国也兴起了体育热潮,各种群众性体育组织层出不穷,最近,北京又成立了奥星促进会。
1949年,中国人民-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列入了"提倡国民体育"的内容,从法律的高度指出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同年11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公布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简单易行,是适合于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活动,四十多年来,广播体操不断改进和发展,更加科学和通用,已公布-广播体操七套。对于少年和儿童的日常体育训练,国家和政府也高度重视,截止到1985年为止,少年儿童广播体操已公布十套,国家体委还编制过纺织工人操、煤矿工人操、钢铁工人操等,在全国推行,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编制出多种生产操,根据不同的病情编出保健操。尤其是为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还编制出眼睛保健操。
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国家体委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批录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活动的通知》,通知"正式规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时间中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并"提倡早操和球类等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这一年,还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在全国施行,这一制度在六十年代改称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三十多年来,已有二亿多人达到各级标准,促进了广大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环境。
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在全国人民中,首先在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青年中,广泛地开展体育运动,以增强人民体质"。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体育工作中,应贯彻执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步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1960年,党中央在《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由于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的一贯重视,倡导,鼓励,群众体育运动更加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并从中国地广人多,各地情况不同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总结出业余、自愿、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形势,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更大的进步。1979年,国家体委提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工作,重点抓好学校体育,积极开展工农体育活动,大力加强少年儿童的业余训练"。十几年来,群众体育和业余训练得到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发展到二万多项,参加训练的学生200多万人,工农体育也蓬勃开展,社会办体育的热潮正在兴起,既有国家办,又有各部门、各行业和集体个人办,社会团体、集体和个人资助体育,修场地,建学校,搞竞赛的情况都有。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也投资运动支持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现在,从城市到乡村,男女老幼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伤残人也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活动内容既有近代体育,又有民族传统体育、家庭体育、体育旅游,医疗体育等新生事物,群众体育的路子越走越宽,体育运动的质量不断提高。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充分肯定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此时35年来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指出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加强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体育运动,逐步摸索出一条中国式的体育发展道路,创造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更加认识到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和财力支持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国家体委多次召开体育工作会议,研讨中国体育现状、发展方向,主张广泛开展同世界各国运动员的技术交流。
党和国家的重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使中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愈来愈高,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正逐步挤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
近代体育项目从十五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在城市和学校里逐步开展起来,随之竞赛活动也日益兴起。本世纪初,一些城市开始举办运动会,国际体育竞赛也有所开展。在旧中国,国内规模较大的竞赛活动,有1910年至1948年间先后举办的七届全国运动会。有影响的地区性运动会有1913年至1934年先后举行的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和1923年至1936年举行的共六届华中运动会。此外,参加的国际性体育比赛主要有1913年至1934年举行的总共十届远东运动会。1932年至1948年先后共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但由于运动技术落后,运动成绩长期处于低水平。根据1936年至1948年的统计,田径项目总共只打破过八项全国纪录,绝大多数项目的全国纪录只相当于新中国二、-运动员的水平,同西方体育强国相比其差距显而易见,在国际性比赛中也仅在远东运动会上取得过一些名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其中包括29个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现在已经成立了50多个单项运动协会,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了各种条件。早在1954年,旧中国的游泳纪录就已全部被刷新,绝大部分田径项目的纪录也被刷新。从1959年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以来,到1993年已举办七届全运会。截止目前,在历届全运会上,我国运动员30多次打破田径、游泳、射击、举重、射箭、跳伞、航空模型等项目的世界纪录,打破全国纪录达两千多次。此外,近几年来,还创办了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也于1991年在南宁举行。
中国的国际体育交往也日益频繁,早在1989年,中国就已加入74个国际体育组织和38个亚洲体育组织,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八千多次体育交往,共达十多万人次。其中参加的综合性运动会除奥运会以外,还有1963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有4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在这届运动会上,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实力,共获66枚金牌,56枚银牌,46枚铜牌,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都列在首位,并有13人17次打破162项全国纪录,两人2次打破两次世界纪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74年起参加了5届亚洲地
中国体育的发展史是怎样的?什么人做出了重大贡献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促进中国体育发展的直接诱因。新中国体育事业起步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央政府就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就把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摆上了。
国家体育方针政策的提出是中国体育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央批准国家体委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批录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些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时代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刚刚成立,就组织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体育的号召。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我国体育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随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相继成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大力加强,体育得到广泛普及和显著提高,逐渐摆脱了旧中国体育的落后面貌。
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受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后来体育战线不断深化对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开创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使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为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很多人都对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李宁不仅给我们的体育带来了很大的助益,而且他的牌子还销往各地。还有刘翔他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
我国运动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哪些人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运动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哪些人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的运动发展也是非常艰难的,从以前的东亚病夫到现在的体育强国,我国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个人认为,许海峰、李宁、邓亚萍这几个运动员在80-90年代在中国体育史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是第一次派300多人去参加奥运比赛,许海峰在射击比赛中获得冠军,这个冠军拿下了中国奥运史第一个金牌,打响了中国奥运健儿在奥运会的夺牌的第一枪,这一块金牌代表了太多太多,中国人民也可以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
李宁,可以说是20世纪非常出色的运动员,职业生涯获得14次世界冠军,被誉为体操王子,由于他的优秀表现,让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
邓亚萍,可以说是一代人的偶像,他代表着一种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邓亚萍为了心中的梦想,刻苦训练,面对失败与困难,永不服输,虽然邓亚萍的个子比较矮小,但是她通过不断地训练,弥补了自身条件的不足,这种精神值的我们所有人学习,就连奥运会主席萨马兰奇都非常佩服邓亚萍不服输的精神,这是奥运精神,勇于拼搏的精神。
进入到21世纪,小巨人姚明2003年通过NBA选秀以状元的身份来到休斯敦火箭队,使篮球这项运动更好地在中国推广,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姚明领衔的中国男篮对阵美国男篮,虽然在实力上有着非常大的劣势,但是中国队在比赛中赛出了自己的风格 ,没有被强大的美国队打到,而是展现了了中国精神,中国气质。这是其中几位为中国体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希望他们继续加油。为我们国家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奥运会11周年,十一年里我国体育事业都有哪些翻天覆地的发展?
转眼间,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了11周年,在这11周年中,我们受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在很多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有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零八年奥运会之后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硬件设施,正因为有了这些硬件设施,很多基础的体育都有了相应的发展,因为有了场地,有了这些设施,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这些体育项目。有的项目在之前根本是没有场地,或者场地很少,但是由于奥运会之后就有了很多场地,首先无论是哪个体育项目,我们在总体的场地上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二个我们就要说的是我们的国人体育的意识,从零八年奥运会之后,中国就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健身狂潮,无论是暴走,跑步,健身房里健身还是一些广场舞,这都是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切切实实的好处,因为只有大家意识到自己健康的重要性,才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才能更加促进了我国其他方面的发展,这都是非常好的。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就是某些体育项目,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第一个就是游泳,在零八年奥运会之前,游泳可以说并不是中国的强项,但是经过08年奥运会之后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体育的家长越来越多,从事体育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就选拔出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游泳人才,比如说孙杨、傅园慧,这都是我国比较优秀的游泳人才,第二个我要说的项目就是篮球,篮球本来也算是中国的强项,但是在零八年奥运会之后,因为有了姚明这一些球星的原因,很多家长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的同时篮球这个体育职业。
从以上可以看出,奥运会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在体育项目方面,更在人们的意识,还有基础场馆的设施方面,更有了深长足的进步和改观。可以说,在很多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