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河南60岁和70岁以上老人,农村户口有什么补助福利政策没有
河南60岁和70岁以上老人,农村户口有优待证等补助福利政策,9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
以南阳市为例:
各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开放。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
在南阳市城市社区建设中,重点安排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的活动场地、器材。
提倡体育机构为老年人体育健身提供咨询、服务和指导。
提倡全市所有公共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日”、“重阳节”等日子对老年人免费有序开放。
在各级公共体育场馆健身锻炼时,南阳市老年人凭“老年人优待证”,所有项目均享受不低于50%的优惠。
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对本市户籍9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津贴标准为:90到99岁(含90岁)老人每人每月给予60元高龄津贴,100岁以上(含100岁)老人每人每月给予300元高龄津贴。
扩展资料
南阳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扩大了优待范围,提高了优待标准。
该意见涉及全市22家相关部门,从政务服务、卫生保健、交通出行、商业服务、文体休闲、维权服务6个方面共39项老年优待项目,为老年人在医、食、住、用、行、娱等方面提供更加优待、优惠和便利服务。
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在保障特困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优先照顾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老年人。
参考资料来源:南阳市政府——向高龄老人发放津贴 100岁以上每月300元
老河口过重阳节的习俗
习俗有
一、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二、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三、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四、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五、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六、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重阳节期间,足力健有没有优惠?
在重阳节期间,朱利建是没有任何的优惠政策的。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