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东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 2、残奥会的影响力超越体育本身,残奥会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 3、为什么有时体育活动会超越体育本身,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 4、什么是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 5、摘桃 不管有没有我,要把女排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 6、中国体育史上的十大超巨,你知道什么?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1 、中西体育的差别********
将体育视为一种文化,这本身就是体育研究的一大独特视角,它摆脱了以往 “以教育观体育”的思维羁束,开辟了多层次、多方位研究体育的先河。中西体育比较研究的不断深化就反映了这一点。
以往对于中西体育差别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以文化三层次理论为基本思路,对中西体育的思想理论层面进行比较。
有文认为,中西体育在哲学思想、医学基础、审美观念方面有显著差异。中国传统体育植根于“天人合一”、阴阳、八卦、五行理论等之中,而西方体育在西方哲学重外在、分析,重与自然的斗争等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中医整体观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及自然界的和谐,带有某种经验、直觉、模糊的性质,西方体育是科学实验、解剖学、生理学、现代医学等的综合运用;中国传统体育重节奏、韵律、神韵、内涵、和谐美,重朦胧、抽象、含蓄美,西方体育阳刚的力量、速度之美,重外在、形体美。
二是对中西体育进行体育性质的整体比较。
如李力研认为以中国传统体育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是哲学体育,其实质是对宇宙的把握;西方体育则是一种物理体育,其实质是对生命的展现。
********2 中西体育的趋同********
东方体育和西方体育都是人类共同的体育文化,是人类互相交往的结果。作为东方体育的代表,中国传统体育是黄河、长江文明孕育出来的,西方现代体育则是不列巅、美利坚等文化的产物,是古代希腊和意大利罗马体育文化发展的结果。
目前,世界文化在互相开放和交往中日益趋同,中西体育也日渐走向融合。 中国传统体育在封建制度中存在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形成相对独立和隔绝的体育文化,封闭性、伦理性、民俗性、宗教性、军事性较强。西方现代体育是适应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存在并发展的,呈现出竞技性、普遍化、个性化、娱乐化等发展趋向。这两种不同时代中产生和发展的体育在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后逐渐消除了隔阂。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体育在被动与主动、自觉与不自觉中开始了与西方体育的冲突与交融。
如今,西方的田径、游泳、足球等项目已成为中国体育的主要内容,西方体育中的平等竞争等观念也已日渐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体育(包括中国传统体育)。一部中国近现代体育史,实际上就是中西体育互拒互斥、互渗互融的历史。中国传统武术吸取了西方体育竞赛方式,形成了散手竞技,气功引入了现代科学理论,龙舟、风筝等赋予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这些中国传统项目成为中西皆宜的竞赛和活动方式,它逐渐得到西方人的接受和认可。这表明了中西体育逐步契合的趋势。 有研究者指出,以奥林匹克主义为主的西方体育观念“和平与友谊”、“平等地公平地竞争”、“体育为大众”、“重要的在于参与”等逐渐为中国传统体育所吸收。而中国传统体育中的伦理道德观、健康长寿观、自然养生观、形神相关论、动静相关论、人天相关观等构成的整体体育观也被西方体育不同程度地接受;中西体育在运动形式、方法与手段上也不断趋同,西方的摔跤、举重、拳击被中国接受,网球、橄榄球也被引入。
----------------------------------------------------------
西方体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它是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以竞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与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以及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相适应,从而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激烈竞争的风格。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便是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产物。它的基本概念或范畴,如尊重、和平、友谊、团结、公平、人的全面发展都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这些观念代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它是一个超越体育范畴,影响波及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
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对现代社会中精神颓废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厌倦。而东方体育中强调“养生修性”,练养结合,动静平衡的体育思想,对西方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和养生方法中寻求出路。
人类对仅追求胜负与狂热刺激的西方体育竞技日感不满,人们需要更多层面的身心体验和更深邃的高情感活动。东方体育具有注重肉体和精神统一的文化价值特征,在缓解高科技带给人类的不良影响方面,具有划时代的功能效应,成为满足人类精神需求,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高情感体育活动。
东方的传统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涵着人体生命科学的丰富内容,对指导人类的保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奥林匹克运动文化风靡世界的今天,东方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悄然升起。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冲撞与融合,必然导致新一轮人体生命科学的革命,其最终结果必将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归宿。
-----------------------------------------------------------------
东方体育文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融养生健体、道德教育、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在西方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影响下,东方体育文化不再是封闭环境里的自足体,而是在同西方体育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汇流中迅速发展。
西方社会的经济、文化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历史条件和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使西方体育文化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竞争激进的风格。西方体育文化发展的直接结果产生了奥林匹克运动。同时,东方体育文化中有价值成分,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接受。
世界体育的发展史表明,世界体育首先产生于东方而不是西方。
在公元前5千年古代的东方就开始向文明社会过渡,产生于这个历史时期的东方体育,不仅对后来的西方体育,而且对整个世界体育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而在东方体育已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人类社会并得到了充分发展的时候,即公元前11—9世纪,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地处南欧的古希腊,罗马都还处在稚气的神话时代,其体育自然也才刚刚起步,经过公元前8—5世纪的创造和发展,西方才形成了不同于东方体育并具有鲜明西方色彩的体育类型。至此,西方体育才初步形成。世界体育也因此进入了一个由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体育交相辉映,平行而不同步发展的新阶段。
公元2—10世纪,东方的亚洲和北非的多数国家相继进入封建社会,东方体育在良好的社会条件下继续保持其兴盛发达的状况,并越来越趋向于成熟。此时的西方体育,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较之同一时期的东方体育远为落后和贫乏。
但是,从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从而使西方体育开始进入一个伟大的转折时期,西方体育逐渐摆脱落后状态,并从战争和宗教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现象。
以儒家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和以新教伦理为核心的西方文化,是两股不同的文化源流,显然,东西方体育文化必须带有各自核心文化的色彩和特征。同时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逐渐意识到近代体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格与体格的具体价值。
2、1 东方体育文化 以中国、日本、印度、朝鲜等亚洲国家为代表的东方体育,都由于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条件下,而使他们在古代所形成的兴旺发达的状况在近代未得到进一步充分的发展,从而使东方体育进入了一个停滞和哀落的时期,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方社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缩小了在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上与西方的差距,中国、朝鲜、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文化和科技上的高速发展,使以亚洲诸国为代表的东方体育在与奥林匹克运动为核心的西方体育的相互交汇,融合中得到迅速发展。就中国而言,经过世代的传承,擅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质;形成了以养身健体、道德培养为主要目的,并高度吻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由这种文化所锻造的民族性格的体育形态:形成了一个结构稳定,区别于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体育形态的独立体育文化体系。鸦片战争后,西方体育相继传入中国,从而使东西方体育文化相互交汇和融合,并逐步形成了一种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相互迁移和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新格局。
2、2 西方体育文化
西方现代体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十分重视对青年的身体训练,公元前300多年前教育家柏拉图在他的身心调和论的教育设计中,规划了各种年龄体育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第二阶段(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教育家洛克首先提出了“三育学说”,即把教育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并强调“健全之精神,富于健全之身体”。第三阶段(十九世纪产生革命后),当时德国体操盛行,与此同时,美国球类运动,法国体育也都迅速发展起来。其主要内容有田径、体操、举重以及各种球类运动等。这些运动特别强调肌肉锻炼和体格健壮。研究表明,西方体育文化的特征,是和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以及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有关,从而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竞争激进的风格。19世纪末,西方体育文化发展的直接结果产生了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终于成为一个超越体育范畴,影响和波及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同时,西方社会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对现代社会中缺乏运动以及精神颓废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厌倦,因而对竭力想摆脱这种状况的西方人来说,东方体育中的许多体育思想和运动方式,对他们来说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3、3 能力培养体育教育的中心环节
东方体育文化强调“内意识”的养生健体能力,西方体育文化强调练“外形”而改善人体“内环境”的能力,我们应将这两种不同的能力培养和教育融为一体,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健身锻炼能力、竞技和竞争能力、自立和应变能力、娱乐消遣能力,还应从学生的精神面貌,意志和品格中去探索其内在涵义都更为深刻的内容和实质,能力培养必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的习惯,体现“因才施教,全面育人”的内涵,从而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为培养和塑造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青年一代打下了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残奥会的影响力超越体育本身,残奥会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残奥会的影响力超越体育本身,残奥会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1、让我们的残疾人员能够更好的展示自己,是展现我们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彰显和对运动的精神和意志的赞颂的精神:通过举办残奥会,让我们的社会形成普遍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风气,让残疾人与健全人能够平等生活在一起。在我们的残奥会赛场,几乎每个残奥选手的背后,都有一个励志故事。苍天不公,遗传缺陷、疾病事故让残疾伴随着人类。但苍天又是公平的,它轰然关上一道门,却又悄悄打开一扇窗。
2、是展现我们的坚强、永不放弃生活的进取精神:我们的残奥选手透过这扇窗,看到蓝天,沐浴阳光,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们透过这扇窗,找到了新的世界,新的梦想,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体育世界的强者,成为万众喝彩的英雄,成为民族和亲人的骄傲。残奥选手用一次次艰难的跳跃、一次次激情的冲刺定格为一个个具体而感人的瞬间。
3、是展现他们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精神:我们的残疾运动员因种种不幸造成身体某个部位的终身伤残,但他们在训练中和赛场上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比健全人运动员更多;他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更让人期待,获得奖牌的“含金量”更令人敬佩,让奥林匹克精神更神圣、更精彩。限于身体条件,残奥会的成绩自然无法与奥运会相争,但是这些运动员一样抛洒汗水、一样释放生命的激情,深深感染着肢体健全的人们,激励着人们为他们喝彩、为他们呐喊、甚至为他们疯狂。在残奥会之外的工作中,众多优秀的残疾人挥洒才华,绽放智慧,做出了超越普通健康者的工作成绩,让无数的人为人类的执着与勇气自豪,为人类的才智和力量震撼。
为什么有时体育活动会超越体育本身,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因为自信。
打篮球讲究的团队合作,任何团队游戏的需要团结一心。单带需要你有足够的信心才可以。
打篮球指的是进行篮球运动。篮球是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正规篮球比赛中,双方各有5名队员上场,在规定时间内得分多的队伍获胜。篮球运动具有对抗性、集体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健身性。
什么是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1.体育精神意味着不放弃,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体育精神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在即将失败的时候,会坚持超越自己,实现理想。体育精神就是提倡和谐与奋斗,对我们大有裨益。它能让我们更加关注体育,让体育的精神深入人心,让我们的身体素质更好,让我们更加积极向上。
2.体育精神可以增强我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对我们的身体发育也有帮助。如果情况很好,也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甚至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它可以促进我们的体育理想,反映社会现状,理解体育的价值,激发我们的体育精神并促进我们的团结感。
3.对人的作用是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人的体质,通过体育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体育精神是体育整体面貌、层次、公正、开放、特色、凝聚力、感染力、感染力的体现,是体育理想、信念、情操、知识、道德、审美水平的象征,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体育精神在体育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规定了体育文化模式的选择。作为一种主动意识,体育精神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是一种心理资源。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孕育出来的一种意识形态。
体育精神是超越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奥运会是体育精神的代名词,国旗上的五环象征着五大洲,展现了世界大团结的精神。奥运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强调努力进取的精神。体育精神是中国几代体育人的精神凝结和结晶,是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灵魂基石,不仅是体育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
摘桃 不管有没有我,要把女排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里约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而以中国女排为代表的中国奥运军团展现的为国争光的拼搏奋斗精神,依然久久激荡在国人心头。当女排精神超越体育层面,成为鼓舞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当“里约奥运会内地奥运精英代表团”访问香港,市民们在酒店门口高喊“中国女排”……女排精神,成为一种豪情的抒发、志气的高扬、自信的挥洒。
“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总书记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的讲话,道出了女排精神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回望那个国门初开、奋力追赶的时代,中国女排用“五连冠”的佳绩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激励国人以强大自信投身现代化建设,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穿越历史的回响,砥砺奋进的力量,正是“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使命感,激励中华儿女不断谱写时代壮歌,也让女排精神成为凝心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国体育史上的十大超巨,你知道什么?
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成绩,是国家软实力体现的重要部分。
除了凝聚世人,促进友谊之外,竞技性很强的体育也是战场。
体育的成绩,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表达自我,赢得尊重与地位的途径。
风起云涌,中国能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之内,从体育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的体育强国,少不了无数好男儿在训练场上付出的汗水。
那么,综合项目的受欢迎程度、运动员本人的成就和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推动力,又有哪10位男性运动员,在中国体育史上的T1梯队,堪称“超巨”呢?
10、易建联
除了姚明之外,易建联可能是中国在男子大球项目上最出色的那一位。
易建联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幸运在于有王治郅、姚明等前人开路,易建联的美职篮之路在早期非常顺利。
不幸的是,易建联个人技艺的巅峰,撞上的正好是国家男篮最低谷的人才衰竭期。
大厦将崩之时,一直只有易建联在苦苦支撑,他是中国男篮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核心,也是面对困难最多的核心。
无数的起与落,捧及踩,都不曾让易建联迷失篮球的初心,舍弃过对国家荣誉的使命感。
尽管,易建联没有凭一己之力给中国球迷制造过很大的惊喜,但是从十五年的国手路下来,笔者认为易建联够得上伟大二字的门槛。
9、丁俊晖
13次排名赛冠军、2次PTC分站赛冠军、1次温布利大师赛冠军,6次单杆147、第一位登顶世界第一的亚洲球手&第一位杀入世锦赛决赛的亚洲球手,入选斯诺克名人堂。
丁俊晖,是中国体育史上最富盛名的“神童”式人物,同时也是多年以来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上的对外名片。
自2005年,“丁俊晖镟风”刮起后,台球运动在旧有认知上的“痞气”很大程度得以消除。同时,有更多的孩子开始选择了考验细腻与脑力的斯诺克作为打发时间的爱好。世界斯诺克比赛中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
精湛的围球技术、华丽的杆法、神乎其技的走位。
丁俊晖用他的成绩与技术向世界证明,在这一项起源于西洋的绅士运动中,中小学子同样能做世界标准。
8、林丹
在羽毛球这个项目里,绰号“超级丹”的林丹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人。
他的统治力有多强,哪怕是齐名的李宗伟,在林丹面前的胜率也不过三成。
拉吊突击一绝、爆发力极强,网前小技术也无可挑剔,林丹不存在技术死角,能真正击败这位王者的东西只有岁月而已。
迅雷一样的扣杀,夸张的大角度突击劈吊是林丹的招牌动作。这一种变速突击打法,更是几乎已一人之力直接加速了羽毛球项目完成了又一次新的技术创新与迭代。
个人影响力上,个性张扬的林丹同样也是名片式的中国运动员,蜚声国际。
7、刘翔
两次因伤退赛,绝对不能定义给刘翔那依然称得上伟大的田径生涯打上“失败”的烙印。
在黑人称霸的短途田径项目,出现了一位包揽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纪录的黄种人,这是何其难得?
指责他隐瞒伤势,两次在奥运会退赛的人,又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在天纵之才的背后,刘翔又有多少只有自己知道的训练血汗史,属于自己的“高处不胜寒”呢?
2004雅典奥运上,“翔飞人”110米夺魁后高举国旗、旱地拔葱的画面,每一次看都会感受到热血澎湃与思绪触动。
哪怕在舆论的骑劫最兴盛的时候,笔者也依然鉴定地认为“翔飞人”永远会是田径史上留名的“第九道奇迹”,也是“中国速度”在世界上的奇迹。
6、刘国梁
球员时代的刘国梁,开直拍横打技术之先河,并成为了中国男子乒乓球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得主。
总教练时代的刘国梁,成就也极高,金牌满营、有口皆碑,对于国球稳定且辉煌的成绩有极大的贡献。
技艺层面的完美理解,大师所为。对于乒乓球运动发展规律的理解,宗师所为。
在笔者心中,这个曾被外媒调侃“不懂球的胖子”的男人,恰恰是世界上最懂乒乓球的人。
5、聂卫平
巅峰时期的聂卫平棋力何如?棋圣的封号一出,质疑之声就该绝耳。
聂老的棋风,也具备浓烈的个人特色:布局磅礴、方向感与杀机并存,中盘与和子异常强大。
撇开棋力与棋风。
作为棋手,聂老对于围棋的贡献是空前的,个人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体育的层面。
八十年代,中日围棋擂台赛举世瞩目。当时绰号还是叫“聂镟风”的聂卫平连任数届中国队主将,多次力挽狂澜,连斩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在内的多位日本超一流棋手,为中国队的连胜立下奇功。
在那个时代的中国,聂卫平称得上是“英雄式“的人物,或者说是中国最早的文体界“全民偶像”。
受聂卫平的风采影响,国内掀起了学围棋的热潮,常昊、周鹤洋、罗洗河等一流棋手也正是因为这样而走上学围棋的道路。
4、孙杨
孙杨,是中国体育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叶,是现象级别的运动员。
截止到目前,中国游泳男队共在世界大赛上收获18次冠军,孙杨参与创造了14次之多。
刘翔打破了黑人在田径短途项目跨栏的垄断,孙杨则是直接制霸了由白人长期垄断的游泳中长途自由泳项目。
实现自由泳中长距离大满贯、奥运5金在手的孙杨,即使只算当前成就,都已经足与波波夫、菲尔普斯、罗切特这些超巨级别的选手相提并论。
打破常规+过于强大,为孙杨惹来了不少跳梁小丑。只是以霍顿为首的这些“反孙杨”运动员,在实力上并不能称得上是孙杨对抗的目标。
因为,孙杨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世界纪录。
3、李宁
在17年的体操生涯中,“体操王子”李宁一共获得了14个世界冠军、106枚国内外体操比赛金牌。
1982年的体操世界杯,李宁一人夺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获单杠、自由体操、跳马、鞍马、吊环和全能6项冠军,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
在1984的奥运上,李宁夺下三金二银一铜,为当届奥运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
丝毫不带奶腻的帅气、青稚却刚毅的脸庞,配上嘴角上翘10度的招牌微笑,李宁是80一代少女心中的最佳偶像。
基础无比扎实之外,李宁的创造力十足。“吊环李宁摆上”、“吊环李宁正吊”、“鞍马李宁交叉”和“双杠李宁大回环”这些国际体操联合会收录的命名独创动作,正是见证。
三十年后,再提李宁。
年轻人首先想到的不会再是那位风度翩翩的玉面王子,而是“国潮”的代表,是那一家产值在全球前列的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公司。
通过运动实现自我,李宁活出了新高度;让改变发生,一切皆有可能。
2、刘长春
中国体育史是一部群星闪耀的编年史,最初在国际上留名的那一页,是由刘长春所编写。
榜单内其余所有的男性运动员,背后都有强大的国家做支撑、专业的团队做保障、数以亿计的人民来支持。
这颗最初的体育孤星,是不折不扣的孤胆英雄。
1932年,为了粉碎伪满想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美梦,中国奥会急电要求傲娇会通融报名,选送刘长春参与第十一届奥运会。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从上海启程乘邮船去美国参加奥运会,在他身边的只有中国体育代表团教练宋君复。
经过整整21天的海上长途航行,刘长春于7月29日下午4时抵达洛杉矶。
3个星期海上漂浮,缺乏优良的运动员补给,体力已经不支的刘长春放弃了400米的项目,并于7月31日出战100米、200米项目,在预赛便遭淘汰。
比赛结束之后,刘长春与宋君复早已耗尽路费、身无一物。若非当地侨民的解囊资助,两人能否回到上海也是难说。
回到国内的刘长春,在一年后的全国运动会上,以10秒7和22秒这两个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成绩破全国纪录获得冠军。
1936年,刘长春再渡重洋,同样是因为海浪颠簸、恢复不及时便在预赛惨遭淘汰。只是这一次的奥运,刘长春的身边站了足足68位来自中华的同伴。
刘长春,一个不应该被忘记的伟大名字。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一段有深刻意义的民族故事。
一代飞人刘长春在1983年驾鹤西去,终年74岁。
距刘长春之子刘鸿图透露,老人生前的遗愿有两个:一是中国人能在奥运会夺金奖,中国的国旗、国歌可以造奥林匹克的运动场传向全世界;二是,有朝一日,中国能在本土举办一次奥运会。
这两个愿望,也都实现了。
11年前,在家门口的奥运盛世画面,相信大部分体育迷仍历历在目。
35年前,许海峰打响第一枪,中国实现零的突破。中国第一面奥运金牌的获得地,正是刘长春参加奥运的地方——洛杉矶。
1、姚明
姚明是中国最具影响力且最知名的中国运动员,没有之一。
无论是品格还是球技,球员时代的姚明都无可挑剔,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纪念堂就是最佳的见证。
场上之外,姚明在场外的影响力是现象级的,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提升了中国篮球在世界范围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姚明的意义,同样是超越了体育本身。球员身份之外,姚明是多年以来增进了中外之间的体育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以运动员的身份入选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就是这观点的最佳佐证。
然而,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当桥梁的姚明,同样能当坚固的长城。
运动员时代,姚明多次带领中国球队参加了包括北京奥运会在内的世界性大赛。为取得过优异的奥运成绩,姚明不惜赌上自己未来的运动生涯。退役后,姚明积极投身于中国篮球事业的建设中去。为了竞选篮协主席,姚明不惜推掉所有的商业合同,这是何其的热爱与纯粹。
在中国篮球青黄断档的黑暗期,在莫雷事件的发酵后,篮协主席姚明肩膀上的压力有多大?笔者实在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