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体育中贯彻安全性原则(体育运动的安全原则)

本文目录一览:

我们在体育锻炼时,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体育锻炼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参与者安排锻炼计划、选择锻炼内容、运用锻炼方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以下四项原则,是人们在体育锻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为锻炼者达到理想效果而提供科学指导。

1、 自觉积极原则

自觉热情原则是指体育锻炼者有明确的健身目标,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有意识、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体育锻炼是一个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克服各种困难。同时,我们也应该有一定的作息制度作为保障,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有效。如何提高体育锻炼的主动性?(1) 阐明“生命在于体育”的科学真理:确立正确的锻炼目的,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自觉需要,激发锻炼的主动性,调动锻炼的积极性。(2) 培养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倾向。当一个人对一项体育活动感兴趣时,他会对这项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整合他的身心。

二、适宜负荷、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自然发展和适应的基本规律,从不同的主客观现实中合理安排锻炼负荷,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提高锻炼水平。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体机能的变化。负荷是否合适对运动效果有很大影响。运动负荷量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功能状态和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承载能力。因此,体育锻炼应循序渐进,随时调整运动负荷,逐步提高运动水平。如何贯彻渐进原则?(1)体育锻炼应该避免渴望成功。我们必须根据锻炼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运动负荷的大小,并尽我们所能,尤其要注意运动后疲劳的缓解。(2)运动负荷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开始体育锻炼或中断体育锻炼后恢复锻炼时,强度要小,时间要短,密度要适当。(3)注意增加人体已经适应的运动负荷,以保持身体素质提高的趋势。一般来说,在逐渐增加“量”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使其适应并感到快乐,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随时加强自我监督,密切关注身体机能不良反应。(4)在运动开始时,注意准备活动;运动后,做好放松和完成活动。(5)缺乏体育锻炼基础的人,或中断体育锻炼时间过长的人,不应参加激烈的竞赛活动。

三、持之以恒原则 

坚持原则意味着体育锻炼必须定期进行,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刺激身体。每一次刺激都会产生一定的动作痕迹,而持续的刺激会产生痕迹的积累。这种积累使身体结构和功能产生新的适应,体质将继续增强,运动技能的条件反射将继续加强。因此,体育锻炼取决于坚持。我们怎样才能坚持体育锻炼?(1) 根据个人能力,制定可实现的体育锻炼目标(不要太高),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可以长期坚持)。(2) 强化锻炼意识,把体育锻炼列为日常生活的内容,保证一定的锻炼时间,逐步养成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3) 体育锻炼的效果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锻炼间隔太长,效果就不明显。因此,每次锻炼都要坚持合理的锻炼间隔。

四、综合锻炼原则 

综合锻炼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实现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人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各部分的发展都遵循“用、废、退”的规律。体育锻炼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各系统、组织和器官协调发展,达到身体的相对完善和完美。我们如何做全面的锻炼?(1) 身心全面发展。我们应该注重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改善体形,改善身体机能,培养情绪,丰富文化生活。(2)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应尽可能多地考虑身体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它侧重于一些效果好、兴趣强的运动项目,辅以其他综合性运动项目。(3) 注意全身活动,不局限于局部区域。(4) 在综合锻炼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专业性、实用性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的安全性原则

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注意这些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2.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3.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4.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5.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体育教学中贯彻安全性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供选择,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去安排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实际,凭空想象,要周密考虑,合理安排,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2,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体育教师应针对上课内容及学生情况,去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步骤。要加强预见性,预见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的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早做准备,这样,就可以较好地去组织、驾驭课堂,有效地实施教学,有效地防范伤害事故发生。

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

由于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学生要分组展开做练习,教师根本顾不过来。因此,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小组长管理好自己的小组,有秩序的展开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好课堂常规。

学生参加体育课,都是在一种比较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他们生性好动、活泼可爱,因此,在课堂上容易张扬个性。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警示,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参加体育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认识到位了,自然和老师配合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5,注意场地、器材安全使用及场地的布置。

器材是上体育课的必备条件,能否保证这块安全,将直接影响课堂能否安全进行,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场地、器材,避免场地不整,有障碍物等隐患出现。上课前,教师要认真、仔细地检查器材,其实消除安全隐患。

6,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和正确对待已经发生的伤害事故。

我们总是在尽最大努力去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但实际工作中,伤害事故是难免要发生的。因此,我们就必须掌握一些急救方法,争取在第一时间给学生开展救治,阻止伤害事故进一步恶化,也消除一些负面影响。

体育教师应掌握中暑,脱臼、骨折、抽筋、扭伤等情况的急救方法,如果遇到也不要惊慌,首先开展急救,同时应尽快通知校医、学校等,采取合理、有效地处理措施。

扩展资料: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体育教学效果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体育教学的每一个构思和步骤,将直接影响学生成长。

一个对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身上的体现,不仅是外在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线条的流畅,骨骼的完善发育,内脏器官的健全,而且也包括整体的匀称、协调发展,并且是按照生长发育的先后有序而全面地发展。

体育教学内外合一的健身系统性,体现了身体发育的有序性和全面性。

1,有序性:表现在学生身体形态发展的“序”和身体主要器官发展的“序”。

2,全面性: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的过程,不仅具有使学生精力充沛、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且具有奠定终身体质基础、延年益寿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长期效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教学

人民网-谈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

  • 评论列表:
  •  冬马猫卆
     发布于 2022-07-02 06:54:17  回复该评论
  • )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应尽可能多地考虑身体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它侧重于一些效果好、兴趣强的运动项目,辅以其他综合性运动项目。(3) 注意全身活动,不局限于局部区域。(
  •  可难邶谌
     发布于 2022-07-01 19:42:17  回复该评论
  • 适宜负荷、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自然发展和适应的基本规律,从不同的主客观现实中合理安排锻炼负荷,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提高锻炼水平。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体机能的变化。负荷是否合适对运动效果有很大影响。运动
  •  辙弃离祭
     发布于 2022-07-01 22:05:09  回复该评论
  • 习。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4,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好课堂常规。学生参加体育课,都是在一种比较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他们生性好动、活泼可爱,因此,在课堂上容易张扬个性。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警示,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参加体育
  •  柔侣澄萌
     发布于 2022-07-02 05:11:50  回复该评论
  • 师要认真、仔细地检查器材,其实消除安全隐患。6,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和正确对待已经发生的伤害事故。我们总是在尽最大努力去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但实际工作中,伤害事故是难免要发生的。因此,我们就必须掌握一些急救方法,争取在第一时间给学生开展救治,阻止伤害事故进一步恶化,也消除一些负面影响。体育教师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