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成都大运会所有竞赛场馆已验收,本次大运会的防疫工作会如何做好?
成都大运会提前按下快进按钮后,与时间赛跑的大运会筹备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建设者,向世界展示了神奇的成都速度。场馆团队的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安排和协调好各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执行,要有拼搏的精神、饱满的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来迎接大运会的召开。
大运会重建工作已经启动,成都国家重点乒乓球学校已经建成。大运村位于成都大学,遵循“开放、融合、绿色、智慧”的规划设计理念,注重文化融合和深度共享,依托现有校园进行改造升级。大运村建设项目包括22栋新建单体建筑和26栋改建单体建筑,包括住宅、国际、运营和交通四个功能区。所有新建的单体项目都已封顶。两套代表团公寓已完工移交成都大学,宿舍、餐厅等改造项目全面启动。
大运会疫情防控一直是大运会筹备工作的重中之重。维护运动员、赛事和城市的安全始终是大运会的重要前提。疫情防控以疫苗接种为基础,以闭环管理为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方案编制,以确保成都市的安全。它涵盖48个方面,即入场、大运村、体育场馆、住宿、等方面,以及远程控制、疫苗接种、核酸检测、个人防护等。
每个客户群都制定了不同的防疫手册,明确了疫苗接种、闭环管理、新冠联络等原则。防疫手册从入境到出境都介绍了具体的防疫措施和相关事项,把运动员和参赛者的安全放在首位。相关防疫政策也已与国际体育联合会充分沟通,并将与国际体育联合会合作港口和各代表团负责维护大运会的防疫安全。
在北京冬奥会上,都采取了哪些防疫措施?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由此,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而疫情严重的当下,我们为什么还要让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来到中国,坚持举办冬奥会呢,这是因为这次冬奥会不仅仅是中国对自己防疫成功的自信,更重要的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实力、文明的需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
那么在全球新冠病毒肆虐,新型病毒层出不穷的当下,我们北京冬奥会又采取哪些政策,来确保运动员们的安全和冬奥会有序不紊的进行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北京冬奥会的疫情防控措施。
首先,运动员和其他人员在入境中国前应当全程接种经世界卫生组织或相关国际组织认可或相关国家/地区正式批准的疫苗,并且入境之后直接闭环管理。在闭环管理员中,运动员只能在冬奥会场馆内的场馆间活动、训练、和比赛。
当然,在全程封闭的冬奥会馆,也有很多的娱乐设施和美味的中国菜提供给参与者,这也提高参与者的幸福感。同时,冬奥会专用交通系统将在闭环中使用。
其次,除了运动员之外的一些政策之外,还有关于现场观众入场的政策,鉴于全球新冠肺炎肆虐的当下,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本次冬奥会暂不向海外的观众售票,只对符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的中国游客出售门票,具体的售票政策相关部门还在研究制定,后续将在适当时间公布。
本次冬奥会是继北京冬奥会之后又一次大型国际赛事,对于提高中国国家影响力,宣传中华文明有重要的意义,而此次的疫情防控也是重中之重,相信我们在会吸收两年了疫情防控的所有经验,向世人展示最完美的一次冬奥会。
严格防疫下,如何才能办好一场小而美的跑赛呢?
当国内的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全民健身的热情乘势而上,原本就异常火爆的路跑,自然成为大众重新投入运动怀抱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上海,每年伊始都会有一场在F1赛道的跑步活动,广受跑友好评。
“所有的措施和设置可能有所不便,但一切都是为了安全。”2021年1月1日,上海传统赛事Run The Track蒸蒸日上跑即将鸣枪,赛事总监王晓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赛事成本提高、人力消耗更大,“但所有防疫措施一定要按照最严格的标准。”
这就是如今中国路跑的大环境,不管是上海马拉松这样的“白金标”级别顶级赛事,还是像蒸蒸日上跑这样“小而美”的赛事,做好防疫并且展现出赛事的“品质和人情味”,将是路跑赛事在未来赢得跑友认可的关键环节。
上马的成功经验,让赛事更有信心
距离2021年的第一天还有一周时间,即将迎来“7岁生日”的蒸蒸日上跑照惯例要向跑者们发布赛事的相关信息。而在制作今年的赛事信息推送时,赛事主办方将比赛信息和装备领取这些内容排在了后面,打头的第一条是“防疫指南”。
当路跑赛事从今年秋季逐渐回归,防疫成了所有赛事的头等大事。
“从今年年中准备赛事计划时,我们就在考虑防疫了。”王晓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赛事的防疫方案从9月到11月就改了好几版,根据上海的防疫情况,赛事一直和嘉定区卫健委进行协调,并且最终确定以最高的防疫标准进行赛事布置和执行。
这也是今年国内路跑赛事在防疫上的一个缩影。
官方防疫通知。
11月下旬,就在今年全球唯一一场允许大众参赛者参加的“白金标”赛事上海马拉松鸣枪前,赛事负责人就曾经和澎湃新闻记者坦言,“赛事方案几经修改,从赛前到赛后设计了14个应对场景,就是为了保证比赛的安全。”
“我们确实也借鉴了上马的防疫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当上马提升了防疫级别之后,我们在11月再次进行了修改,将防疫标准提到最高。”
王晓芬举了几个调整的例子,比如要求所有站上赛场的跑者和工作人员都必须有核酸检测报告;赛事包领取和比赛入场都只设置“唯一入口”并且必须出示身份证件;赛事消杀按照最严格标准进行。
“上马的经验和成功,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赛事也有了更多信心。”
招商环境不太好,但防疫环境不能差
赛事防疫措施的愈发严格,其实也意味着办赛公司在人力和物力上投入的加大。
“大家其实也都知道,今年体育赛事整体大环境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招商和经营环境不会特别好。”王晓芬并没有明确提到赛事的招商情况,但对于像蒸蒸日上跑这样原本规模就不算非常大的路跑赛事,为防控疫情而缩减规模,赛事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自然也有所减小。
“一方面可能收入在减少,但是防疫这块的投入我们反而是加大了不少。”王晓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今年的赛事在预算上专门拨出一块放在了防疫上,为的就是保证防疫措施的完善。
“不只是成本上的增加,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工作量也都翻倍,但为了保证安全,这些都是必须做的事情。”
蒸蒸日上跑在防疫上的所有付出和努力,其实也是遵照中国田协今年在马拉松赛事和路跑赛事上的举办原则。
“中国田协采取分级分类、精准施策的办法,比如说在疫情防控低风险区逐步恢复马拉松赛事活动,中高风险区建议不开展。”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中国田径协会副秘书长水涛就表示,逐步恢复马拉松赛事的过程中,防疫的标准不能降低。
“根据办赛要求和整体的情况,我们对所有跑者都要求进行人脸识别和身份信息核对,这是对每一个人负责。”王晓芬强调,“所有的人都必须在我们的白名单里,才能进入赛场。”
在严格防疫中优化跑者体验
反复的体温检测、人脸识别和核酸检测,自然增加了跑者们参赛的流程,而对于像蒸蒸日上跑这样规模稍小、办赛年限也不算非常长的赛事而言,他们则要在保证防疫质量的同时,提高办赛的“人性化”和“吸引力”,以便在这个特殊时期得到更多跑者的认同。
正因如此,蒸蒸日上跑的赛事主办方也给大约6000名跑者提供了1000个免费进行核酸检测的机会。
用王晓芬的话说,“我们希望尽量降低大家的参赛成本,也算是给大家一个新年的福利。但是还有很多不足,没能给所有跑者都争取到免费核酸检测的机会。”
事实上,像蒸蒸日上跑这样为跑者提供免费核酸检测的赛事并非只有这一场——12月初的宁波东钱湖马拉松,赛事主办方也为4000名跑者提供了免费的核酸检测。
如何在严格的赛事防疫中保证路跑的服务质量,将会是所有赛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思考和不断提升的重要一环。
除了免费的核酸检测名额,蒸蒸日上跑也在尝试更多的服务——那就是允许一定数量的观赛亲友团进入赛场,增加跑者参赛的动力。
“毕竟这场比赛和其他比赛还有一个区别,那就是新年的第一场跑赛,大家肯定都希望和家人一起分享这个时刻。”
王晓芬这几年见证了赛事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规模一点点增大——去年,近万名跑者站上F1赛道,而在场边的观众席也迎来了接近4000名诸位亲友团,场面和气氛可谓相当热烈。
今年则由于疫情,赛事主办方只争取到了约200个名额,助威亲友也同样必须持核酸检测报告才能入场。
“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延续这种比较美好的传统,当然也是希望能够增加跑者的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