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4月18日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1025年——波列斯瓦夫一世加冕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波兰国王。
1604年——一场强度为里氏8.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美国旧金山,仅仅75秒,旧金山几乎一片瓦砾。
1906年——中国革命党和君主立宪派展开论战。
1906年——西南大学之源——川东师范学堂建立。4月18日为西南大学校庆日。
历史上的4月18日发生了什么?
2007年4月18日 日本长崎市长伊藤一长遭枪击身亡,享年61岁
1999年4月18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抗日英雄叶飞逝世
1949年4月18日 数学家费弗曼出生在美国华盛顿
1907年4月18日 芬兰数学家阿尔弗斯出生于赫尔辛基
2007年4月18日 零时起,全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
2004年4月18日 零时起,全国铁路正式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
1980年4月18日 台湾当局判决高雄事件当事人
1949年4月18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1918年4月18日 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创办新民学
1949年4月18日 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
1025年4月18日 波列斯瓦夫一世加冕为历史上第一位波兰国王
1906年4月18日 革命派与君主立宪派展开大论战
1927年4月18日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1942年4月18日 美国杜立德轰炸机编队首次空袭东京
1955年4月18日 爱因斯坦逝世
1959年4月18日 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
1978年4月18日 美国参议院批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
1980年4月18日 津巴布韦(罗得西亚)独立
1984年4月18日 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被炸
1986年4月18日 美国大力神火箭发射失败
1990年4月18日 上海开始全力开发浦东
1996年4月18日 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成立
1997年4月18日 何香凝美术馆在深圳开馆
1998年4月18日 秦超仁打破高空走钢丝吉尼斯世界纪录
1989年4月18日 我国与巴林建立外交关系
1980年4月18日 我国与津巴布韦建立外交关系
1955年4月18日 亚非万隆会议召开
1951年4月18日 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
1947年4月18日 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
1906年4月18日 旧金山大地震 千人丧生
1897年4月18日 第一次希土战争爆发
1885年4月18日 中日签订《天津条约》
四月十八号,历史上的今天
1906年4月18日
革命派与君主立宪派展开大论战
《民报》第三号号外发表《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的大论战,以《民报》的创
刊为发端。1905年1l月,《民报》创刊号即对保皇派进行批判。梁启超则从《新民丛
报》1906年1月出版的第73号起连续登载《开明专制论》和《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
命之得失》两篇文章,竭力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先实行“开明专制”,确立君主立
宪:反对土地国有,维护私有制度。革命派斗志正旺,予以迎头痛击。4月18日,《民报》第3号以号外形式公布了《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全面揭示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原则分歧。
1927年4月18日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组成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蒋介石、胡汉民、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邓泽如、陈果夫等在南京举行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并致电武汉:15日开四中全会。由于武汉方面执监委员未到.改为谈话会。
谈话会通过取消武汉国民党中央党部,成立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建都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取消武汉国民政府;取消跨党分子党籍等决议。
16日,蒋介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委员会与军事委员会联席会议。推选谭延恺为政治委员会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17日,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加派萧佛成、蔡元培、李石曾、邓泽如、何应钦、白崇禧、陈可钰、陈铭枢、贺耀组9人为政治会议委员;复推选胡汉民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18日,南京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成立典礼。蔡元培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受印。请在武汉的原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及原代理主席谭延恺来南京行使职权。成立典礼上举行了阅兵式。当日,发表《告国民革命军全体将士文》,要求“武装同志亦各以至诚为党国努力,受吴(稚晖)、蒋(介石)两同志之指导”。
接着发表《国民政府宣言》,声称:“在此国民革命急速进展与民众热烈盼望国民革命完成之时期中,政府谨遵总理遗志,接受多数同志之主张,依据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于四月十八日在南京开始办公。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均较武汉重要,定都以后,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民国之责任愈益重大。”并宣布“国民革命之方略”四条:“一曰使革命军愈与人民密切的结合;二曰造成廉洁之政府;三曰提倡保护国内之实业;四曰保障农工团体之利益并扶助其发展。”
1942年4月18日
美国杜立德轰炸机编队首次空袭东京
杜立德给日本送个信儿
1942年4月18日。美国空军的杜立德将军与他的同僚们驾机对日本首都东京和其他城市发动了一次闪电式的空袭。
此次空袭是在巴丹岛战役失败后进行的,虽然未给日方造成多大损失,但却提高了士气,在心理上取得的胜利是巨大的。杜立德率领的B-25型轰炸机是在威廉-哈尔西海军上将指挥的距日本海岸600英里的特混舰队的掩护下,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这次空袭任务危险性较大,飞机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然后参加进攻。
杜立德说,飞抵日本上空时,飞机飞得很低,“其中有架飞机甚至都看到了地面上正在进行的一场球赛”。
日本人还未反应过来,炸弹就已经落下来了。他们目前仍未搞清这次进攻是怎样发动的。罗斯福总统不会向他们提供任何线索。他说,他认为这些飞机是从香格里拉起飞的。
1951年4月18日
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
西欧部分国家为促成煤炭和钢铁工业一体化而成立的经济联合体。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欧洲煤钢联营计划”(即“舒曼计划”),建议愿将本国经济中的煤钢部门管理权委托给某一独立机构的国家成立煤钢共同市场。此后,法、西德、意、比、荷、卢等6个西欧国家开始在此计划基础上进行谈判。1951年4月18日上述6国在巴黎签订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标志着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至1954年,这些国家的煤、焦炭、钢、生铁等的贸易壁垒几乎完全消除。联营先后制订一系列共同规章,监督卡特尔和调整企业合并。其中央执行机构决定价格、规定生产限额并被援权对违反条约、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欧洲煤钢联营使“欧洲煤钢联营计划”得以实现,以后又发展为欧洲经济共同体。1967年,其部长理事会和委员会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对应机构合并。
1955年4月18日
亚非万隆会议召开
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
1955年4月18日--24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地区举行的没有殖民主义者参加的第一次历史盛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在大会发言,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各国普遍接受,为会议成功奠定了基础。亚非会议是亚非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55年4月18日
爱因斯坦逝世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尔姆镇。美籍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少时在慕尼黑受教育,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入瑞士籍。
1905年在物理学刊物上发表《分子尺度的新测定》论文,取得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发表的4篇重要论文《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变的探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和《物体惯量和能量的关系》,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点,1914年到柏林普鲁士科学院任职。1916年发表《广义相对论基础》,他的相对论理论为英国皇家学会科学考察队于1919年5月29日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所摄的日食照片和随后的计算所证实,使他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
由于他对光电定律和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爱因斯坦在他生前就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中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20世纪初的15年中,他提出一系列的科学理论;最先断言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对空间、时间和引力都赋予完整的新概念。他的相对论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并对科学和哲学作出革命性探索。他的质能方程E=mC平方表明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爱因斯坦的一生,在人类对宇宙认识的贡献上是无与匹敌的,已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1955年4月18日逝世。
爱因斯坦宣誓加入美国籍
1959年4月18日
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
1959年4月18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主持开幕式,周恩来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李富春、李先念、彭真也相应作了报告。大会批准了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会议通过了《关于西藏问题决议》。代表们完全同意国务院关于平定西藏叛乱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会议通过了《关于撤销司法部、监察部的决议》。
会议同意毛泽东不再担任国家主席的提议,选出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兼国防委员会主席,宋庆龄、董必武为副主席、朱德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根据刘少奇的提名,决定周恩来连任国务院总理。大会还选出谢觉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李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978年4月18日
《巴拿马运河条约》签订
美国参议院1978年4月18日批准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从而使美国强加给巴拿马的不平等的1903年《美巴条约》宣告废除。
历史上,巴拿马曾经是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个省。1903年11月3日,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而独立。15天后,签订了一个由美国占领运河区的《美巴条约》。次年,美国在运河区动工,1914年完工,1915年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国土中得到了一块殖民地。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公里,横切美洲大陆,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使两大洋沿岸航程缩短了一万多公里。19世纪末美国同西班牙作战时,美国停泊在西海岸的军舰,绕道南美洲,航行了60多天才到达加勒比海参战。运河通行后,船舰横越两大洋仅需8小时。
根据新条约规定,在2000年年底以前,巴拿马政府将逐步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和运河管辖权。
1980年4月18日
罗得西亚采用非洲名字津巴不韦
1980年4月18日,半夜,罗得西亚变成了独立国家津巴布韦。英国王子查尔斯向新当选的律巴布韦总统坎南-巴纳纳牧师呈交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署的准许殖民地独立的文献。当绿、黄、黑、红色相间的国旗代替了英国国旗的时侯,黑人们庆祝多年来为获得大多数人统治所进行的斗争的结束。仅在4个月前,英国才磋商停火,建立了一个临时殖民政府,准备大选。
前游击队领导人罗伯特-穆加贝所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获得了3月国会大选的多数票。他在任津巴布韦首届黑人多数政府总理的仪式上宣了誓。104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庆祝。前总理伊恩-D-史密斯早在1965年就声明开始独立于英国,而不是接受移交黑人统治的提议。穆加贝在今天的讲话中强调了津巴布韦黑人与白人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马拉松赛事历史 历史
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其距离为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但比赛都是用42.195公里)。这个比赛项目的起源要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
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
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在雅典东北30公里。其名源出腓尼基语marathus,意即“多茴香的”,因古代此地生长众多茴香树而得名。体育运动中的马拉松赛跑就得名于此[1] 。
发展
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Michel 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议,并定名为“马拉松”。比赛沿用当年菲迪皮茨所跑的路线,距离约为40公里200米。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成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才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1897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至2000年已举办了104届,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马拉松在公路上举行,可采用起、终点在同一地点的往返路线或起、终点不在同一地点的单程路线。比赛时,沿途必须摆放标有已跑距离的公里牌,并要每隔5公里设一个饮料站提供饮料,两个饮料站之间设一个用水站,提供饮水或用水。赛前需经身体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报名参加比赛。
由于马拉松比赛一般在室外进行,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在2004年1月1日前马拉松一直使用世界最好成绩,没有世界记录。2004年1月1日,国际田联宣布了一项新决定:包括马拉松在内的公路赛跑和竞走项目将告别只有世界最好成绩的时代,开始拥有世界纪录。
国际田联宣布这个决定后,英国长跑女将拉德克利夫被正式认定为女子10公里、20公里和马拉松三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而波兰人科热日尼奥夫斯基则是男子50公里竞走的第一个世界纪录拥有者。
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建设历史
建造过程
1958年9月5日,北京工体项目被正式确定为首都工人阶级向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工程。随即,建设者们用11个月零13天的时间将工体项目工程全部建设完成。1959年9月13日,一座巨大的椭圆型建筑,在当时北京东郊的一片大苇坑上拔地而起,成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能容纳7万观众的北京工人体育场。
1986年为承办四年后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工人体育场进行了历时3年的大规模改建工程。改建后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已成为中国具有国际水准的体育比赛场地。
2006年4月18日起,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工人体育场奥运改扩建工程对体育场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的体育场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成为可容纳观众坐席62000人规模的奥运会足球比赛场,场内设施完全满足奥运会足球比赛技术标准要求。拥有24个看台,可容纳71112名观众的大型场馆。体育场开辟了能容纳4支球队的高标准休息室,室内设有更衣室、淋浴室、卫生间等设备。4个休息室每间都有100平方米;两个裁判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测中心、医务室和国际体育组织特派员工作间。新建的新闻中心,内设同声传译设备。在二楼邻近主席台的右侧看台上,开辟了400个文字记者坐席,每个记者座位下都附有电源和电话插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