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南安水头镇明超酒店对面有啥项目
小城镇也有大梦想 水头沿海区域生态新城区崛起
核心揭示:建设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我市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紧扣时代脉搏,频频落下“点睛之笔”。为中心城市构筑“卫星城”、“二次开发”闲置土地、重点扶持示范村……一扇城乡交融的大门正在打开。
被列入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以来,南安水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9月30日,水头市民中心、中小企业营运中心、五里桥文化公园、明超大酒店二期等项目同时奠基。
水头市民中心、中小企业营运中心是“水头新城”的先行工程。其中水头市民中心由入口广场、中心广场以及东西两侧的绿地组成,是水头人未来一个休闲、娱乐、交流、沟通的好场所,春节前将完成广场土方成形和部分下埋管道施工,春节后进行绿化和广场硬化工序。中小企业营运中心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轴、六组团”的布局,是泉州南翼总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建筑群,其功能主要是商务办公、产品展示、信息交流、研发设计等。据悉,“水头新城”位于水头镇南部,濒临安海湾,定位为水头镇沿海区域生态新城区,将建设行政中心、中小企业营运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学校、医院、金融、体育、酒店、市民广场、市政景观大道等设施,形成一个集行政、办公、文化、金融、医疗、娱乐、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组团。
五里桥文化公园的建设将使五里桥这座古桥焕发新生机,构建和谐生态人居环境。该公园是一个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生态湿地为主要特征的风景名胜公园,规划结构为“一轴贯东西,一环串八区”,已完成bt招商,规划设计方案也已获批复,现已清理淤泥、垃圾6万多立方米。10月份将全面施工,年底完成局部景点建设。
按五星级酒店标准兴建的弘超大酒店将为水头的城镇品位加分。弘超大酒店即明超大酒店二期,总投资6亿元,将建成集商务、旅游、会议接待、中西餐饮、娱乐休闲、住宿于一体的豪华大型酒店,于2013年1月30日投入使用。
泉州工程职业学院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
泉州工程职业学院是公办的。
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Quanzhou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于2013年11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举办方为南安市大型国有集团企业泉州市南翼港区有限公司,是一所全日制非营利性职业院校。
据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355.37亩,总建筑面积298.74亩。学校设有四个系,开设12个专科专业。学校既有聘自企业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也有自聘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
学校概况:
办学以来,学校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润校”的办学思路,围绕国家经济转型、企业产业升级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不断夯实办学基础,深化产教融合,塑造专业品牌。学校董事会成员具有深厚的办学情怀,致力于培养国家和社会亟需的实用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坐落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著名侨乡南安市,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校区现有占地面积355.37亩,总建筑面积298.74亩,已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实验室、实训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公寓等,教学设施设备完善,较好地满足师生教学生活需要。
学校将继续加大投入,按照一流校园标准和5000在校生规模开展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医疗、学习和生活条件,形成主辅校区功能突出、实践研发基地定位明确的校园功能布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泉州工程职业学院
南安市南翼实验中学是公办还是私立?
您好,你的问题,我之前好像也遇到过,以下是我原来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你,若有错误,还望见谅!83中是公办中学早在1963年就建校了,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如有帮助请采纳,祝生活愉快!谢谢!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规划
从国际宏观态势分析,2010年以来由美国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全球性流动性泛滥,这种流动性泛滥使得我国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资产市场风险不断增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由此进入所谓“高汇率、高物价”时代,此种情形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的走势。具体到开发区而言,长期以来已形成的主要依靠生产要素驱动和外向型驱动的增长方式带来严峻的挑战,加大开发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压力。 从国内周边地区发展态势分析,作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委、省政府全力建设的平潭综合改革试验区已成为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的桥头堡和接受台湾高端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对不断深化交流的泉(州)台(湾)产业合作产生较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境以及海峡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的获批,厦门经济特区不仅在地域上与泉州实现无缝对接,而且得以在更大发展空间上优化重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主导优势产业,加之开发区与邻近的鲤城、晋江、石狮、南安等地长期存在的同质化低水平价格竞争,开发区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更为严峻。周边态势的新变化对开发区发展提出新要求:
1、要加快转型升级,即必须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延伸,率先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突围”,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重塑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2、要推动增容扩区,利用国家级开发区的品牌效应开展飞地园区建设,突破空间规模狭小、土地资源短缺的限制,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2009年启动的官桥园区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挑战和机遇并存。开发区也面临一些难得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泉州市将加快推动环泉州湾中心城区和南翼新城建设,而清濛园区与官桥园区又均处于中间枢纽地带,战略地位突出。开发区应科学谋划,主动融入,敢于作为,力争在全市的城市和产业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1、工业用地不足。清濛园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土地已开发95%以上,区内企业严重受制于发展空间不足。部分企业因发展空间受限而不得不选择外迁,部分改制企业因项目用地不足影响了规模的快速扩张,进而影响了上市进程。另一方面,新建的官桥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融资、安征迁、体制机制等方面困难较多。
2、现有产业类别过多。清濛园区汇聚了纺织服装、体育用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工艺礼品等六大支柱产业,支柱产业过多,致使每个产业的规模不够大,这不但分散了园区的资源,也限制了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更进一步地,园区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扶持力度较弱,发展滞后,限制园区企业的发展。
3、中高层人才引入难。开发区现有生活配套基本上以企业为单位进行,缺乏服务于中高档消费群体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加之区内缺乏同等级的交流沟通,滞后于技术和时尚前沿,导致中高级人才“难引进、难留住”。
4、管理权限下放不够。管委会在许多方面尚不具备独立的审批权,土地证、产权证等各项证照手续的办理需要层层审批,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相比于其他同类的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授权级别过低,在地区协调、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都难以达到应有的质量和效益。 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突出三大目标、实现五项提升。
1、突出三大目标
●致力打造泉州市产业升级服务中心
●致力打造泉州市产业人才聚集高地
●致力打造泉州市产业创新试验平台
2、实现五项提升
●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优势特色产业的集聚区
●全面提升城市配套能力,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区
●全面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国有资产运作的试验区
●全面提升统筹发展能力,建设社会管理服务的示范区 到2015年,主要预期指标是:
1、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1)实现工业总产值510亿元,年均增长13%;力争达到557.2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0年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06.4亿元,年均增长13%;力争达到553.4亿元,年均增长15%。单位土地工业产值40.8亿元/平方公里,力争达到44.6亿元/平方公里。
(2)财政总收入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2.5%;力争达到22.2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0年财政收入翻一番。其中单位土地财政收入1.6亿元/平方公里,力争达到1.8亿元/平方公里。
(3)“十二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金额100亿元。
(4)年出口商品总值达7.1亿美元(按海关统计口径),年均增长10%。
(5)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0%左右(按财政收入统计口径)。
2、主要科技发展指标
(6)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7)规模以上企业宽带接入率达到100%。
3、主要社会发展指标
(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低于泉州市同期水平的5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
(9)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到清洁生产企业水平,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达到100%。
(10)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