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中国教育报道》“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巡礼”的观后感或者视频
“阳光体育”,唤醒学生的体育梦想 ――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崇明体育教育巡礼
内容摘要: 阳光伙伴,让学生团结一心共同拼搏; 阳光伙伴,让学生懂得坚韧; 阳光伙伴,让学生学会合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实验小学近年来在市级、国家级比赛中屡获殊荣:在上海市阳光伙伴集体体育竞赛阳光伙伴集体跑比赛中, 2007年荣获第6名,2008年、 2009年连续获得一等奖,今年获二等奖。
快乐的农民工学生 ――长兴小学
精彩的健美操 ――西门小学
齐心协力! ――实验中学
一群追赶阳光的孩子 ――实验小学
凌云赛场 斗志昂扬 ――东门小学
发球! ――东门中学
阳光下与竹竿一起跳动 ――明珠小学
日前,从北京传来喜讯:崇明县荣获由教育部授予的“阳光体育先进县”称号,成为上海18个区县中获得该光荣称号的3个区县之一。崇明缘何能够获此殊荣?崇明独有“阳光体育”花样经。
每天锻炼一小时 体制机制保落实
近年来,崇明县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中小学的广泛开展。县委、县政府从硬件设施抓起,支持发动各学校大力改善体育设施条件,并专门成立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组委会,形成常态长效化的阳光体育管理机制。同时根据 “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 ”的阳光体育活动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目前,全县41所中学、 34所小学基本做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确保每周 “三课两操两活动”。另外,还设立学生课外体育兴趣活动时间制,双休日安排不少于半天的时间;寒暑假期间,每周安排2个半天的时间;学校组织教师辅导各种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同时,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成立篮球、乒乓、绳毽等各类有助于学生开发智能和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团队,让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活动内容。在此基础上,崇明县每年举行以 “阳光体育”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学生校园运动会,让学生们纷纷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每年均能有序、规范、成功、圆满地举办县级中小学乒乓球比赛、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生足球赛、中小学健美操比赛、 “千校万班”乒乓球赛、中小学篮球赛等10项16次的中小学生 “阳光体育”比赛,参与率达到100%,全年累计参与人数突破10万。
2006年起,教育局将原来一赛一奖的竞赛奖励办法改为 “参赛记分、名次记分、输送记分、年终考核,一并奖励”的积分奖励办法,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学校参赛热情和锦标意识。 2007年初,崇明县教育局在体卫艺科工作会议上修订和完善了 《崇明县阳光体育运动积分奖励办法》,并由崇明县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名发文,成为崇明县的一项创新性的体育工作制度。
《崇明县阳光体育运动积分奖励办法》的实施对于促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007 、 2008和2009年上半年举行的县田径运动会,参赛人数从2007年前的 500多名激增到千余名,增长近100%。
阳光体育齐参与 设施设备作保障
在基本做到学生在校每天体锻一小时的基础上,崇明县要求各校在双休日期间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学校活动场所。在寒暑假期间由学校负责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阳光体育运动,如去年暑假,实验小学、东门小学、西门小学等学校对学生作了“人人运动,学会游泳”专题讲座,并对游泳爱好者进行了实践教学,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城桥中学、扬子中学、东门中学等70多所中小学校的运动场除了面向学生开放,还免费向社会开放。目前90%以上的学校具备开放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条件,能全天候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该县各中小学均已拥有塑胶运动场地,为在不良气候条件下开展体育活动,奠定了场地基础。教育局为中小学体育设施设备建设先后投入资金近2亿元。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县教师进修学校等校外教育机构和体育俱乐部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注重提高活动效益,为青少年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激励机制创新化 师资结构渐优化
前些年,包括体育卫生教师在内的教师外流现象比较严重,为了确保师资数量的同时优化队伍结构。一方面,崇明县充分发挥在体育运动方面有一技之长的非专业教师的作用,并采取学历培训和专项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对这批教师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制订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体育教师加盟崇明体育教师队伍,仅2007年至2009年,就引进了20余名体育教师。在小学超编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仍能服从事业发展需要为庙镇小学、陈家镇小学、港沿小学等多所学校引进年轻体育教师。
在体育教师职称评定、晋级奖励、培训培养等制度建设方面,坚持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的原则,以此调动和保护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崇明县把每年开展体育教师教学评比、论文评比、教研组评比作为抓手,深入开展课程建设和“主动、有效”课堂的建设。近三年来,一大批优秀体育教师脱颖而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体育研究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09年起,着手建立中小学体质健康数据库,并邀请体育专家对学校开出 “体锻处方”,提高体育课的针对性。
阳光体育显活力 一校一品花满园
堡镇小学、港西小学、正大中学的乒乓球项目,多次获得市团体前三名;实验中学的田径队,获2008年市学生运动会初中甲组团体第二名;长兴小学的手球,获2010年市小学生手球联赛女子团体第二;登瀛中学的花样跳绳,获2008、 2009年市阳光体育大联赛一等奖;登瀛小学的绳毽,曾获得市五连冠的好成绩;西门小学的健美操,获得上海市小学生运动会健身操、市校园韵律操、奇奇运动会韵律操比赛一等奖等殊荣;明珠小学的竹竿舞,荣获2009年上海市“阳光体育特色项目创意大赛一等奖”……在崇明,一校一品,百花齐放。各校品牌的形成,从整体上提高了学校体育的水平。
“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唤醒了全岛学生心中对体育的梦想,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同时打造了具有崇明县地域特色的精品项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运动尖子,为崇明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在2007年初召开的上海市体育工作会议上,该县获得上海市学生体育大联赛 “区长杯”奖项,同时被授予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上海市群众性阳光体育运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从2007年起到2009年,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优秀组织奖。这期间,还获得世界特奥会崇明赛区组织奖、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展示评比一等奖等重大奖项。
崇明中学:板球“绅士”
日前,崇明中学板球队在2010年全国板球锦标赛上海分区赛获中学女子组第一名,2010年全国板球锦标赛总决赛第三名。这支新组建的女子板球队伍一出手,便崭露头角。
崇明中学确立了“巩固田径,健美操传统优势项目,开发板球、射箭新兴项目”的目标。2009年5月,在上海市板球协会的支持下,引进了素有 “绅士运动”之称的板球运动,组建了校女子板球队。23名队员来自学校的新疆部,学校选派2名体育教师重点负责板球队的训练,并聘请了外籍教练定期指导。板球队的组建,很好地引导了崇明中学“体教结合”实践的进一步开展。学校进而以此为契机,奉行“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理念,将板球运动作为学校体育特色之一,并拟将射箭运动纳入学校体育特色建设项目。
城桥中学:体教结合 铺就成才路
崇明县城桥中学创建于1978年,是崇明唯一一所体教结合的基地学校,一所拥有田径、自行车两个试办二线队和乒乓球、射箭、皮划艇等多个运动项目的体育特色学校。
长期以来,城桥中学坚持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道路,为莘莘学子铺就了一条个人成才、报效祖国的金色大道。学校把体育特长生独立编班,从文化课的课程体系、教材教法和课后习题都作了精心设计和二次开发。保证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时间和专业训练时间,从而解决了竞技体育所要求的训练时间问题。此外,在文化学习上充分考虑到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基础,以学定教,量体裁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该校不仅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不少学生还凭借体育特长,顺利考进高校深造,学生的个性获得有效发展。
学校先后获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全国贯彻 《学校体育工作先进条例》优秀学校、上海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北京2008奥运会残奥会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为解决运动员的生源问题,城桥中学还向下延伸体育教育,现有三所初中、二所小学的田径、乒乓基地学校,在周一至周五指派各运动队的教练到对口的中小学基地学校进行训练指导,双休日和寒暑假把发现的 “好苗子”再集中起来训练,形成了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 “一条龙”立体化训练网络。
实验小学:阳光伙伴 与荣誉同行
2007年以来, “阳光伙伴”成为崇明县实验小学体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阳光伙伴”这一集体项目体现着队员们协作意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阳光般的精神,体现了学生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学校以此为载体,全面提升学校的体育工作的品质,让学校的教育注入阳光的色彩。
阳光伙伴,让学生团结一心共同拼搏; 阳光伙伴,让学生懂得坚韧; 阳光伙伴,让学生学会合作。每天早上6:30,阳光伙伴的小队员集合在小小的操场上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下午3: 30后又聚集在一起进行绑腿跑的练习。汗水一次次湿润了学生的衣衫,跌倒了,爬起来继续;手、腿磨破了皮,咬牙顶住,泪水中孩子们学会了坚强。在 “一、二,一、二”的整齐步伐里体会着团队意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实验小学近年来在市级、国家级比赛中屡获殊荣:在上海市阳光伙伴集体体育竞赛阳光伙伴集体跑比赛中, 2007年荣获第6名,2008年、 2009年连续获得一等奖,今年获二等奖。 2008年还在阳光伙伴全国少年集体体育竞赛获得第10名。
登瀛中学:活力操场魅力花绳
跳踢是学校体育的传统项目,跳长绳更是该校的 “拳头”产品,学校在多年的市、县跳踢比赛中迭创佳绩。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把绳类运动项目引入日常体育健身活动。要求人人有绳子――每人一根短绳;班班有绳队――每班建立长绳队和短绳队各一支;课课有绳影――每次体育课学生必须把绳子带入课堂。
花样跳绳更有 “花头”。它扬弃了传统跳绳的枯燥与乏味,同时汇融舞蹈、体操、武术、杂技、音乐等现代元素精粹,形成花式繁多、新颖别致、动感十足的运动项目。在音乐的伴奏下,队形随之变化。不同的跳绳技术编排成系列花样绳舞、花样繁多、层出不穷、吸引眼球、高潮迭起。
学校的长绳运动是学校的特色项目,在全市乃至全国取得一定声誉。学校连续九年蝉联上海市长绳运动的冠军; 2007年8月,学校长绳队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展示大会获 “优秀奖”;2007年11月14日,学校成功举行了以“绳类阳光体育活动”为主题的市级展示研讨活动。中考体育考试100%的学生选择跳绳项目,平均成绩几乎满分,其他体能测试也名列前茅。校园呈现出一派蓬勃的生机。
明珠小学:舞蹈与健美操整合
自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三年多来,崇明县明珠小学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并自主编制了一项融合舞蹈与健美操的阳光体育特色课程――竹竿舞。明珠小学自主编排的“竹竿舞”曾荣获上海市“阳光体育特色项目创意大赛一等奖”。
作为根据校本课程《竹韵》创编的一项体育活动,明珠小学提出了“人人会敲竿、人人会跳竹竿舞”的基本要求,各班配备老师专门负责强化训练,每周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竹竿舞”训练、比赛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与竹竿一起舞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享受快乐。
“竹竿舞”让学生的体质在快乐中增强。不少同学说,经常跳后不但感冒咳嗽没有了,上课的时候精力更加充沛了,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不害怕了。 “竹竿舞”还有利于师生、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凝聚力得到不断增强,竹韵文化也在运动中深化。
阳光体育包括哪些运动?
1、广播操。
广播体操是一项广为人知,练习者众多的体育运动。广播体操是一种徒手操,不用器械,只要有限的场地就可以开展,通常跟随广播进行锻炼,也可以用口令指挥节奏。
2、跑步。
跑步是日常方便的一种体育锻炼方法,是有氧呼吸的有效运动方式。在运动上的定义是一种步伐,双脚不会同一时间踫到地面。
3、健身操。
健美操是融体操、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追求人体健康与美的运动项目,因此,健美操具有体育、舞蹈、音乐、美育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
4、跳皮筋。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80年代。
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
5、打球。
泛指现今各种用手打的球类运动。通常指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打球时动作突然、快速、准确、有力。动作小,下手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光体育运动
如何落实小学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
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11]2号)要求,促进我区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特制定《城区教育局关于落实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有效落实“两课、两操、两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使我区青少年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目的是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在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强健体魄、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我保护与动手实践能力。其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各学校实际进行,做到既有规定项目,又有学校特色,同时,所开展的各种运动项目应达到一定的运动密度和强度,真正起到运动效果的作用。
二、活动主题
快乐运动 健康成长
三、实施对象
全区各学校的在校学生
四、活动时间安排
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由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活动时间组成。具体时间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40分钟或45分钟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必须组织1课时的课外体育活动)及眼保健操,共为70分钟左右的体育活动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1、大课间:学校应在每天上午第一、第二节课之间安排30分钟的课间操,即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2、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
3、课外体育活动:各学校应组织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1课时的体育活动。即小学各年级在确保体育课时外,还必须组织每个班级每周开展2次课外体育活动;
4、眼保健操:各学校应在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
五、活动内容安排
具体内容如下:
1、早操的活动内容:第一、二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或自编操、集体跑操等,以集体跑操为主;
2、大课间活动内容:校园集体舞、第一、二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武术健身操、分班级特色体育活动(各校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体育、艺术2+1”项目的要求,做到班班有特色项目,如武术操、抖空竹、器械操、健身操、球操、流星球、独轮车等项目)等,其中校园集体舞、武术健身操为必须开展的项目;
3、体育课内容:按照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4、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锻炼身体、达标争优”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篮球、排球、足球、踢毽子、跳绳、仰卧起坐、形体向上、掷实心球、投沙包、立定跳远、短跑、中长跑等各种达标活动,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竞赛及“快乐体育活动”。
六、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落实“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工作的领导。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团队、体育教研组长、后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监督和检查。
(二)明确工作责任制,各学校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从时间、空间、内容上作出具体、细致、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明确落实责任人,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保障机制,确保活动时间上课表、组织人员有落实、活动内容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安全及医务监督有保证,确保“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有效落实。
(三)学校结合实际,对本校“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安排及具体工作方案作出全面部署,确保从今年秋季开学后学校“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全面实施。各校要在保证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合理运动负荷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和活动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会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充分运用“快乐活动日”平台,组织开展班级间、学校间的阳光体育大联赛活动。同时,各校要将制定的方案上报备案,并在本校公示栏等显著位置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家长、学生的监督,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坚决落实。
(四)加大对落实“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经费投入。学校加大对落实“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经费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保证开展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施的需要。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废旧利用,大力加强快乐体育园地建设,克服唯器材论,切实保证“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开展。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
(五)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调研制度。制定中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对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提高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和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六)完善学校体育督导评估和表彰机制。加强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制定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实施细则和具体指标,定期组织专项督导并予以公告;建立“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及“两课两操两活动”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制度。对无故挤占体育课、不落实“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要求的学校,将予以处理。
(七)本《方案》制定的落实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规定,是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在认真落实本《方案》规定的体育活动内容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运动会、体育节、艺术节及其他各种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学校每年召开春、秋季运动会,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坚持体育中考制度,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