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上海体育学院里都有什么专业啊
- 2、列举一个上海体育学院的王牌专业?
- 3、我是一名大二工科生,却想在以后从事体育新闻方面的工作或者职业裁判之类。大学应怎么度过,提高自己?
- 4、上海体育学院怎么样?
- 5、上海体育学院的特色专业有哪些
- 6、如何推广空竹,两千字以内
上海体育学院里都有什么专业啊
学院下设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运动训练 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竞技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专项运动理论和技能,具有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能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以及运动训练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运动心理学、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训练学、训练课组织与实施、 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专项体能、技战术训练;组织教学训练方法;竞赛组织与裁判)
师资力量:系现有专任教师76名,其中教授9名,国家级教练员1名;副教授30名,讲师33名,助教4名。拥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22名;拥有国际级裁判11人,国家级裁判19人。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交费标准: 5000 元 / 年,住宿费 1200 元 / 年
武术学院、
一、武术套路专业方向
二、武术技击专业方向
三、传统养生与民间体育专业方向
体育人文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人文学院成立于2007年,由原新闻系、体育社会学系合并而成。现设有新闻系、外语系、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和实验中心。新闻系设有新闻教研室,广电教研室;外语系设有公共外语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设有体育理论教研室、上海市体育人文重点学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实验中心包括大型体育活动现场主持模拟教学实验室、视觉设计实验室、电视节目编辑实验室、演播室、摄影实验室、英语情景教学实验室、语音室等11个实验室。
体育人文学院设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和英国语言文学(体育英语方向)两个本科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授予点、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授予点、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研究生授予点。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7人,在校本科生近700人,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100人。
运动科学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由我国著名的运动解剖学家张汇兰教授在五十年代初创立。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己发展成为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学科特色明显,实验条件先进,研究水平突出,成果显著,在国内同领域中领先,在国际上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学科1978年在体育界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1980年在体育界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又被评为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现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5年又获得应用心理学、运动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2009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
运动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12月, 由原体育保健康复系和原基础部下属部分教研室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组建而成。目前下设五个教研室:运动医学教研室、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运动生理学教研室、运动生物化学与营养学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一个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包含:运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心、运动技能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民体质研究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教辅人员7人, 学科教师中有教授15名,副教授24名,讲师6名。 2009年,“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荣誉称号,科学研究对教学工作的促进得到充分体现并获得了社会的承认。
运动科学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共有本科学生429人。 二个硕士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现有硕士研究生102人,二个博士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工程,现有博士研究生47人。设有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前后有5名博士后科研人员在本院工作。
运动科学系除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外,还承担全院体育生物科学课程教学任务。
运动科学学院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上海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确立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满足体育事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1992年开始在全院各专业中选拔学生试办体育管理班,1995年面向全国招收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2001年体育管理专业更名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经营管理方向),2003年增设市场营销(体育市场营销方向)本科专业,2005年开始招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体育信息管理方向)本科专业。多年来,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中设立竞技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2个专业方向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005年在体育学一级学科中增列《体育赛事运作》硕士点。
经济管理学院下设体育管理科学、体育经济、计算机与统计、信息管理四个教研室,拥有专任教师34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2名;博士7名,硕士15名。目前经济管理学院在校本科生440名,硕士生50余名,博士生7名。近年来,我院教师在科研上取得一系列成果,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与组织管理》、《健身娱乐业服务功能及标准化》、《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资源一体化开发》、《职业体育俱乐部利益群体的矛盾与调节机制》;国家体育总局课题《我国体育赛事融资现状与对策》、《我国竞技体育俱乐部公开发行股票的研究》、《长三角地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十一五”我国体育产业规划》等;获得7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出版了20多本专著,如《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博彩概论》、《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与实务》、《体育公共关系》、《体育经纪人实务》、《体育广告策略》、《公关语言艺术》、《企业策划思路与个案》、《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等。为了密切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与上海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国际赛车研究中心》;与上海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共建了《上海体育彩票研究中心》,并成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的挂靠单位,为我国体育管理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及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改革趋势,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外部环境。经济管理学院正借助上海体育学院的社会影响,以“体育赛事运作”为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参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与体育行政机构,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社会团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培养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使经济管理学院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跃上新台阶。
体育休闲系
体育休闲系简介
体育休闲系成立于2007年7月,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承担社会体育专业、舞蹈编导专业(体育舞蹈方向)和休闲体育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工作。2009年招收社会体育指导方向的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5人,2010年起招收休闲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体育休闲系以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积极参与和引领全民健身需要、创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推广了健身花样跳绳等一批有特色的项目,并先后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佳绩。2009年获各级科研立项共24项,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19篇,完成学术著作与教材2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43次。
继续教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1960年,是我国第一家创办体育类成人高等教育的院校,原称成人教育部,2006年5月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继续教育学院办学思想端正,教学管理规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体育院校成人教育评估历来居全国前列。曾为各省市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本、专科毕业生。国家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奥运会女子十米气步枪冠军杜丽的教练员王跃舫、原国家女足优秀运动员水庆霞、国家足球队教练高洪波、原上海男排主教练沈富麟、奥运举重冠军石智勇等都是我院函授毕业生。
继续教育学院是上海体育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下设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育培训等4个岗位。
目前,我院学历教育设有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两个专业均有高起专和专升本两个层次,学习形式都采用函授的方式,学制均为3年。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属于社会招生,考生须参加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统一入学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在7、8月间,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0月份;运动训练专业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单独招生考试,符合条件的考生须参加全国成人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单独统一考试,报名时间一般亦为7、8月间,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1月份。
继续教育学院在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主要承担岗位培训和部分短期培训任务。目前常设的主要培训班有亚足联/中国足协C级和B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羽毛球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武术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以及部分省(市)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等。
同时,继续教育学院依托上海体育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现代化场馆资源,不定期的开设各类体育技能培训班,对广大青少年和体育爱好者、社区全民健身骨干进行非学历体育专业技能培训。
1所附属竞技体校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创建于1980年,是一所全日制体育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目前,主要开设田径、击剑、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武术、橄榄球等运动项目。
多年来,学校坚持“亦读亦训”办学方针;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不仅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文化教育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医科保障、硬件及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展。而且还培养出一批文化基础强、理论素养好、竞技水平高的竞技体育人才。自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起,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先后有7名运动员(9人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其中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盛泽田在25届、26届、27届奥运会上,连夺三届奥运会铜牌,改写了中国摔跤项目在奥运会上无奖牌的历史;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焦华锋勇夺古典式摔跤55公斤级金牌;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高淑英在2000年到2007年间八破亚洲纪录,2006年获得世界杯田径比赛铜牌、多哈亚运会冠军,被誉为亚洲女子撑竿跳高第一人;举重运动员李艳霞(82.5kg级)、周美红(70kg级)、万妮(83kg级)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6年获得世界举重锦标赛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击剑运动员谭丽于2003年和2004年两次获得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女子重剑冠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拳击运动员邹市明获得48kg级金牌、盛江获得古典式摔跤60kg级第五名;女子拳击运动员张琴、武术世界冠军陈蓓、尤邦孟、石旭飞、刘泽东、赵光勇、段韩松、孙会、吴钞来、韦剑等运动员,也在各类国际、国内比赛中屡创佳绩。
在新形势下,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将继续发扬“努力学习、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学校精神,加强科学训练、科学管理,为我国的“奥运争光计划”作出了不懈努力。
列举一个上海体育学院的王牌专业?
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就是该学校的王牌专业。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著名学者和著名教练、裁判,包括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际体育组织高级官员、国家运动队资深教练等。
学校近年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历年来培养了一批国际知名教练员,如施之皓、孙海平、陈忠和、王跃舫、孙荔安、沈富麟、马良行等。
学校跻身SCI/SSCI“双学科库”前十,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率先引入国际体育组织立项建设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建成全国首家高校体育主题书店;率先建立体育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蕴瑞学苑”。
深化“体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与国际手联和国际田联分别共建国际手球学院和国际田联特训认证中心;与中国篮协、中国田协、中国羽协、中国体操协会和中国铁人三项协会分别共建篮球学院、马拉松学院、羽毛球学院、体操学院和铁人三项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上海体育学院——学校简介
我是一名大二工科生,却想在以后从事体育新闻方面的工作或者职业裁判之类。大学应怎么度过,提高自己?
你现在大几了 大一的话应该可以转专业的 要是大二大三的话就建议加入学校校报 可以体验一下编辑啊 记者啊什么的 但是毕竟是业余的 要是真的很喜欢有这个兴趣 就应该多关注一下 多了解一下 你的专业太偏了 要是想从事你喜欢的工作你可以看看招聘工作上有什么要求 根据要求完善自己
上海体育学院怎么样?
上海体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11月8日,由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原名华东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现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2002年10月16日,由原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组建成立新上海体育学院,实现了强强合作,优势互补,集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新的办学模式。五十余年来,经过上体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升。迄今为止,学院体育学科专业齐全,已拥有体育学科下属全部二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对外交流、办学条件、运动水平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曾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和证书,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组建后的上海体育学院共有教职工近1400多名,专职教师400多名,其中教授30多名,副教授110余名,其他系列高级职称人员20余名,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60多名;国际级裁判、国家级裁判百余名,属国内师资力量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体育院校之一。学院现有各类在藉学生6000余名,其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4000名;研究生25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2000余名。学院占地80多万平方米,拥有较完备的教学、训练、科研等设施。五十年来,上海体育学院依托教学、训练、科研方面的整体优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数万名各类体育专门人才
上海体育学院的特色专业有哪些
上海体育学院建于1952年11月8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上海体育学院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现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面向全国招生。2002年10月,由原上海体育学院、上海运动技术学院、上海体育科研所合并重组的新上海体育学院正式成立。学院主要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新闻、体育英语、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体育产业管 理、体育市场营销、体育心理、社会体育及体育科研等各种规格、多层次的体育专门人才。 上海体育学院坐落在上海的东北角,与上海浦东新区仅一江之隔,交通便利。校园景色秀丽,古建筑的办公大楼雄伟壮观。校园占地面积670余亩,校舍的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八幢新建的学生公寓,极好的学生住宿条件,给校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学院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室内外训练场馆20余个,其中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上海体院综合馆和新教学大楼为教学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院图书馆藏书30万册。有中、英、日、俄等语种的体育期刊和专业资料。学院出版的《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中国教练员杂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拥有众多的读者,享有良好的声誉。学院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一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二系、武术系、体育新闻系、运动科学系、体育社会学系、体育管理系、成人教育部、研究生部和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我院部委级重点学科有:运动解剖学(含运动生物力学)、学校体育学、体操、武术、足球和重竞技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近4000名。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400余名。教职工近1000名,其中教授40余名,博士生导师20多名,副教授100余名。国际级裁判员17名,国家级裁判员100余名,属国内师资力量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体育院校之一。学院同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体育界、教育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学院还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招收了相当数量的研究生,今年开始在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学院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择业的竞争力,从一九九六年起已全面实行了学分制。在校期间还设立了优秀大学生奖学金。学院拨专款设立了帮困助学基金,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各种渠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将给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带来勃勃生机,我们热烈地欢迎有志于体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报考上海体育学院,共同为体育事业的腾飞再谱新章
如何推广空竹,两千字以内
采访对象:杨小凤,博士,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体育休闲与艺术专业教师。主要从事社会体育和民间体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城市体育和民间体育文化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心得。上海市精品课程《民间体育实践指导》主讲教师,上海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民间体育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课程负责人,上海社区体育服务配送项目空竹教练,著有《城市民间体育文化发展研究》。所带上海体育学院花样跳绳队享誉全国,所带民间体育专项课程是上海体育学院特色课程。上海市教师培训市级共享课程《民间体育游戏组织与实践》的主讲教师。
作者:吴旭 上海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 硕士研究生
问:杨老师能不能跟我们先聊一聊空竹是怎么回事?
杨:空竹在我们国家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古代是宫廷妃子们玩的,特别的文雅,特别的有趣。而且,在传统的庙会上都有空竹。空竹有一个名称叫“风葫芦”,像哑铃一样是葫芦形的,所以叫“风葫芦”。葫芦在民间的谐音叫做“福”和“禄”。所以抖空竹又叫“抖福禄”,你把空竹抖起来呢,人家就会说:哎呦,你发达啦,福禄抖起来啦。所以民间很喜欢抖空竹,因为它能够给人带来很吉祥的暗示。现在,空竹在杂技团还是有的,而且在国际杂技节上都有的。空竹专业化的传承是在杂技团,不是在民间。
问:空竹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杨:我们国家03年“非典”之前呢,大家是为了吃饱肚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在埋头苦干。03年“非典”以后,引起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人们就开始寻找身边自己能玩的项目,空竹才发展起来。我去访谈过很多人,问他们为什么去会接触到空竹?他们是这么说的:小的时候在庙会上看到过表演,有体验过,但是没有自己的空竹。因为过去的空竹是竹子做的,很容易坏,而且很贵,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能买得起这些玩具了才来玩。刚才我不是跟你讲过空竹很贵嘛,哈哈,过去的空竹是竹子做的,用功很细,而且他会响,呜呜呜的响,抖得速度越快,它会越响。
问:为什么现在只是很多老年人在玩空竹?
杨:是因为中国老年人是有时间的,而且你会看到大妈们喜欢跳广场舞,大叔们喜欢玩空竹,也因为空竹有趣。对,还有技巧。空竹分为单轮和双轮的。刚刚你看到的是双轮的空竹,单轮的空竹它有1000多种玩法(技术方法)。双轮的也有4、500种玩的技术动作。所以老百姓很喜欢玩,百玩不厌,常玩常新。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男性以前爱打麻将、玩电脑,后来颈椎病或者中风去医院,他们要进行康复的时候就玩空竹。也有一种说法就是“多进公园就少进医院”,所以就去公园里玩这个东西。目前,我们国内比较流行的还是在公园里面,主要是中老年人玩。
问:听您说台湾和国外空竹传承和发展的比较好,他们是怎么玩的?
杨:上周,我们请来马来西亚的一个空竹工作室来交流,有一些台湾人到马来西亚去传承空竹,他们已经传承了20年了,所以说他们的技术现在还是很完善的。包括台湾也是,台湾从1983年开始就传承空竹,他们认为这是中华民俗。台湾的空竹技术也是很不错的。现在,马来西亚、台湾、还有德国,包括韩国、日本等等,很多玩家都是把空竹当做极限运动在玩。就像玩溜溜球,玩的非常快,反应也要更快。而空竹稍微大一点,但是他也是很练反应的,所以它可以称为是一个“极限运动”。它以前是杂技玩的,包括现在很多中老年人,也是认为空竹有很多技巧才去玩的。所以说空竹有很多的技巧性,如果没有人教的话,是很难去学会它,里面的小动作特别多,很多人看视频学的时候要一帧一帧的看,才知道他做了什么动作。所以说空竹一定要有人教,如果没有人教,自己去悟可能学的非常慢。
问:国内现在发展的如何?
杨:现在台湾和马来西亚全都是中小学生在普及,现在,在国内也有很大的改善,北京有“北京空竹协会”,他们在中小学也是普遍的去推广。在国内最早搞起来的可能还算是“保定空竹节”,他们从2003年“非典”的时候就开始搞了。像北京、天津空竹都算是老玩意儿了。2006年,把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专门做了一个空竹博物馆。
问:我们上海是怎么搞的呢?
杨:上海南京东路有一个叫“弄堂游戏”,弄堂游戏里面有“九子游戏”(注:九子游戏分别为:打弹子、滚圈子、踢毽子、盯核子、造房子、拉铃子、刮片子、掼结子、抽陀子,此外有时还有套圈子、跳筋子)。九子游戏里面就有一个叫“扯铃子”就是抖空竹,其实空竹在北方有很多种叫法,大概有几十种叫法,各个地方叫法不一样。空竹,有两个名称,一个叫“抖空竹”,一个叫“扯铃”,那么抖的动作和扯的动作的发力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叫的名称也不一样。目前,上海现在也是老年人发展的比中小学生快,上海40多个公园都有自己的空竹队。像上海的“老年人体育协会”、“上海老顽童扯铃俱乐部”,再比如“浦新杯”“塘桥杯”都有扯铃比赛的。扯铃协会每年都会举办全国的邀请赛,就是上海邀请全国的高手过来比赛,每年有这么一次。上海有一个复兴公园,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的周六,所有上海的高手都去那里交流。
问:上海在中小学这一块发展的如何?
杨:上海中小学这一块呢,我们正在推,咱们体院是最早发起来的。有一些是咱们体院毕业的学生到中小学做老师了,他们带起来的,还有个别学校呢也在做,是因为他们想发展特色,他们请老艺人到他们学校里去。但是这些相对来说,普及面还是非常小的。我们很希望他能够往中小学校去推,因为中小学生玩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很多人就认为这是老年人玩的,你怎么会让小朋友玩呢?其实不是的,在国外,在台湾和马来西亚,他们都是小朋友玩的,我们是因为现在老师不会,没有师资。所以说我们在小学没有推广的很好。
中小学校现在有几个学校也是玩得比较好的,比如说上海师专附小;惠南第五中学;四川南路小学;刘行新华实验学校;大宁国际小学;体院附小;卢湾中学;黄浦区回民幼儿园;上海市储能中学,应该是学校老师很喜欢空竹,也在学校开展起来,而且,在黄浦区青少年科技中心、青少年宫也在开展,每个周六都有免费的义务教学,小朋友喜欢到那里去。他那里叫“教你玩”俱乐部,教你玩空竹、玩轮滑、玩溜溜球、玩魔方等等。
问:玩空竹对青少年身体有什么好处呢?
杨:空竹这个项目非常培养小朋友们的专注力,他时刻要观察他的空竹,而且眼手配合,对小孩子灵敏性提高、注意力集中都特别好,而且对小孩子的右大脑发展特别好,因为很多动作是需要左手协作的。
我们有个学生在学校里做了一个课题,就是“关于空竹对青少年视力的研究”,因为空竹走到哪里,眼睛都要进行跟踪,可以发展他的视力,空竹也是一个全身性的运动,虽然说是手上拿两个杆子,但在身体的各个空间都可以做动作,在胯下,体前、体后、体侧左右、包括上空,他都可以去发展的,很能培养一个人的空间能力,应该说这个项目是非常好的。就是说他技巧性比较强,他需要老师去推。
问:制约空竹在中小学推广的原因有哪些?
杨: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公园里老年人玩的,那个单轮的,因为单轮他是平着飞的,很容易甩出去砸伤人,非常的危险。因为这个危险性,所以它也走不到校园里面去。我们现在用的就是改进后的安全铃。安全铃就是哑铃形的,我们现在玩都是一个垂直空间的,基本上都是在一个空间,有所防备,安全性提高了。我们现在也非常希望成立上海空竹协会,着力地推动这些学校去发展,尤其是高校。
马来西亚搞了20多年了,他们到上海发现,与马来西亚最大的区别就是上海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在玩,马来西亚都是小孩子在玩,当然这是他们不停推广的结果。我们现在推广的力度还不够。
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在玩电子游戏,在写作业,可能出来玩的时间非常少,家长也会有所选择,他们会选择一些中考项目,比如说游泳、篮球,小朋友再喜欢玩空竹,家长功利心在里面也不会让他们去学习,不会受他们的欢迎。但是作为才艺这块,还是被个别家长所认可的。比如有一个小朋友,他之前是学乐器的,当时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表演,主持人就问他还有没有别的才艺,他说我会空竹,但是我会的不多,结果主持人一看只有他会空竹,别人都不会,于是专门就给他列了一个节目,那个家长特别开心,其实家长也希望小朋友有与众不同的才艺。像昨天那个小朋友,他会了一个招式,他马上就跑过来问我:“老师,还有什么新招式,还有什么新招式,我想给同学们展示新招式。”所以说如果有人教的话,我想小朋友都会喜欢的。
问:上海体育学院空竹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困境在哪里?
杨:我们上海体育学院2002年就开始了空竹教学,当时社会体育有四个方向:时尚休闲类、户外类、民间类、还有一个是健身类。那么民间类的,我们当时就是学空竹,那个时候我还不会,就请了一个老师傅过来教,那个老师傅抖那个单轮的竹子做的空竹,教了一个月我都没学会。因为那个时候空竹轴是死的,是定轴的,学的时候起步特别慢,所以让人觉得特别难。而现在,我们的器材改进了,我们现在的口号就是“一分钟学会”。一分钟能够让你入门,能够体会到快乐。然后花样还是要靠你自己的掌握,要去练的,但是就不觉得那么难了,以前就单一个起势,我就学了一个月。所以说现在的器材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当然也普及得非常快。
上海体育学院在2012年的时候社会体育专业设立专项了,以前我们是什么都学,一学期有32学时或者48学时都没有说学时很长,那么,我们成立专项以后呢,每学期都有96学时的课是在学习,我们学生的空竹水平也是进步的非常快的。目前来说,我们有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呢,他们就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比如体院附小,去年就有招了几个学生帮他们发展跳绳,空竹等校外的兴趣班,学生很喜欢。
我们体育学院有一个空竹队伍,当然现在这个队伍也在保持,我们会活跃在各个活动中,像我们系的元旦晚会等。它其实和跳绳一样是个表演项目,它不仅仅是个健身项目,它有很多的技巧性,像玩魔术一样,可能玩溜溜球它很想小,你看不到很多,它的视觉效果不是很好。但是空竹比较大,它的轨迹比较容易看清楚。而且现在有夜光空竹、有长线空竹,还有一线多,比如说一根线里面两个、三个空竹,然后也可以多人玩一个空竹,有一个非常好的表演效果。
我们现在也正在成立上海体育学院的院队,希望成立一个高水平的队伍出去到处表演。我们现在也是面临一个困境吧,学生来这里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不像舞蹈、篮球、表演都有一定的基础,空竹他们就从来没有见过,都是零基础开始。但是他们掌握的非常快,这也是我们非常有信心的地方,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够成为高水平的队伍,能够出去传播这项运动。
问:上海其他高校的情况如何?
杨:上海其他高校,据我所知有一个电力学院,他们是请外面的老师傅来教的,发展他们大学生的俱乐部。但是据我所知效果可能并不好,因为老年人他是自己玩,自己摸索的,他不懂教学这套体系,所以说学生学起来很慢,而且学的花样也不太多。还有一个学校就是城建学院。他们学校是学生社团,有舞龙、有龙舟、还有玩空竹的,有几个学生还是玩的不错的。目前空竹老师还是非常的稀缺。
现在,上海有一个叫“跳踢比赛”——跳绳踢毽子比赛,还有一个“阳光大联赛”,每年都有,我也曾经提议过,希望这些搞空竹的学校一起去展示,但是他们觉得空竹还是会有一些危险,空竹作为一个表演项目还是有点不可控。
问:有没有更加适合青少年玩的空竹器材?
杨:目前来说,我认为现在的器材还很不完备,现在的器材的重量适合我们普通大人玩,对于小朋友我还是希望空竹再轻一点,现在小朋友玩的杆子的线,就脚踩地到自己的胸口那么长,或者从左手的虎口到右手的虎口,根据小朋友们的身高来确定它的线,线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调整它。但是,目前空竹呢,我也看到市场上有一些卖儿童铃的,适合小朋友玩的铃,但是那些质量都很差。对于空竹这个器材,那我认为它虽然进化了,过去很容易摔坏、很贵,但是对小朋友这块我觉得器材还有待于开发。
不见得要学国外的器材,我觉得国外也没有做小朋友的器材,他们教小朋友的课程时间会拉的非常长,小朋友不很复杂的东西,其实就在玩的话,他慢慢会去适应它。我看他们在幼儿园里面推广的器材也是大人用的空竹。我认为目前来说小孩子从小学开始推广,他们接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觉得空竹的器材还需要再进化。
问:最后一个问题,顺便问一下,您认为空竹有市场前景吗?
杨:哈哈,我认为青少年空竹这块市场还没有开发,除了学校里面需要师资培训以外,青少年俱乐部像跳绳一样也需要师资。小朋友身体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空竹动作练习对他们也可以是一个阶段性的。国外有很多空竹俱乐部,常年有小朋友在空竹俱乐部里面学习和展示,我觉得我们家长将来对这一块很重视的话,把空竹作为一个小朋友的才艺这块来学习的话也是非常好的,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有市场前景的项目。
上海有一些俱乐部在盯着这个项目,比如说像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的乐娃青少年俱乐部、天行健健身中心,还比如说悦动也在盯这个项目。但是他们还没开始,他们是希望像跳绳一样广受推广,但是他们也缺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