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体育教学论毛振明第三版答案(体育教学论毛振明第三版 试题)

本文目录一览: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三基”指的是?

摘 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第四节中提出了“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清晰可量化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困难的目标,这个目标困扰了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至今未能有效达成。当体育运动(sports)变成了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后,其文化属性、参与义务、内容特点、训练周期、时间地点、学习集体形式和规模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运动技能有效习得背后原因。具有“学生在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上可以进行比较长时间的专项化学习”特征的“走班制教学”是在现行课程体系下有效实现“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有效课程模式。从小学开始进行“走班制教学”应不会导致对学生形成身心伤害的“过度早期专业化训练”;如果做好体验性的事先学习,三年级学生应可以正确选择自己的项目;“走班制教学”应不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全面发展;“走班制教学”应不会限制学生多种爱好,其终身体育也不会因此变窄;“走班制教学”不但不会影响体育教师的“一专多能”,反而会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第六章的“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第四节中,把青少年列为促进体育活动开展的重点人群,提出了要通过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的要求和(1)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2)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3)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4)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等5个十分清晰的可量化的目标。

这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明确的要求,也是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呼唤,本系列文章将对这些学校体育相关目标进行多视角和新视角的剖析,以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和施策为着眼点,探讨可行有效的施策思路与方案,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现做出理论的贡献。

1“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百年困境

自从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体育课为大中小学正课至今已有115年历史,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就是体育课要完成什么任务,要教会学生什么?富国强兵时代很清楚,用兵操锻炼身体,保国保种;民族战争时期很清楚,练好身体,好打日本;贫困时代也清楚,休养生息为主,健康第一,功课第二;祖国建设时代更清楚,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但一直不清楚的是体育课要教会什么运动技能,为什么要教,要教到什么程度?时至今天,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外语等明确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明确了《考纲》,明确了12年的教学进度、有了试题库和命题专家库,而体育却迎来毕业生们“我们上了12年的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的漫天抱怨。学生什么技能都没掌握,无疑就难有科学文明的终身体育锻炼,学生什么技能都没掌握,无疑就难有健全的生活志向和兴趣,学生什么技能都没掌握,无疑就难有健康的生活内容;学生什么技能都没掌握,无疑就没有健康的中国。

通过具有1260学时的12年的体育课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看似一个极为简单的目标和任务,但却一个极为困难的课程理论问题和教学实施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解放后历年的《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者们,也难坏了历届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更是困惑了所有的体育课程改革者。关于这一点我们从2007年以来国家颁布各种学校体育的文件中就可以看出;每次文件都会提出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目标,不断次次提,而且要求逐步下降,从7号文件“两项以上”到53号文件的“至少两项”,再到27号文件的“一至两项”,再到此次《“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基本实现一项以上”。可见这个目标有多重要,也可见这个目标有多难达到。7号文件的“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目标是落空了,那么《“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基本实现一项以上”的目标又如何确保得以实现呢?

表1

表述各个重要体育文件中

对“运动技能掌握”的目标

文件

文件时间

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7号文件)

2007年5月

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53号文件)

2012年10月

每个学生都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7号文件)

2016年4月

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年10月

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2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实现“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 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诸多难度

为什么很多人通过各种锻炼的过程,如跟师傅练,在体校练、在俱乐部练、跟着私人教练、跟着朋友练等等,都可以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甚至可以成为运动员,但是为什么在有12年的长度,有1260学时体育课教学中实现“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为什么会这么难呢?除了根本没上或没有上足体育课这种失去前提的情况除外,笔者认为阻碍学生在体育课掌握运动技能的深层次原因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体育运动变成了体育教育

当一个词意是“离开工作”的体育运动(sports)变成了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以后,其“自主的”、“远离功利”的特征不复存在,学校是社会组织,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其中的“体育运动”变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课程”,于是其sports以及习得过程就随之产生了本质的变化。

训练过程变成了教学过程

虽然,体育运动(sports)和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都是青少年的运动技能习得过程,但在有关时间和时间周期的特征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表2

体育运动习得过程

与体育教育习得过程的区别

体育运动(sports)的习得过程

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的习得过程

体育运动的习得过程是每个单位时间按训练要求(一般不少于2-3小时的训练过程)的、按运动技能训练需要设定单位时间重复次数(一般是每天的重复练习)的、按照比赛周期进行的年度训练(一般具有春训、冬训和赛前集训的过程)的习得过程。

体育教育的习得过程是每个单位时间是按智力学科学习规律设定(与语文数学一样的50分钟小时的习得过程)的、按照课程计划比例和课表设定重复次数(一般是每周2-3节课)的、按照学期和年度周期进行上课(不考虑体育的春训冬训)的习得过程。

专项取向选择变成了全面发展取向

青少年在从事sports时都是依据个人爱好和身体特点进行某个项目的相当深入的学习,涉猎不会太广,术业有专攻,就一个学生而言在一段时间例是围绕着一个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和训练的;而当体育运动(sports)变成了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时,学生则必须是依据国家需要进行身体的全面锻炼,按照大纲进行众多运动项目的学习(大纲时代,每个学生1年大约会接触到65.5个运动项目),体育课程目标是宽泛的“体育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体育课变成了“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假教学,不明确“全面性”、“多样性”的要求实际上导致体育教学内容繁杂性和体育课程的无效性。

个性化选择取向变成了并不科学的“全体性”要求

体育运动(sports)本身是个性化很强的文化活动,千万的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他们自由地自主地从事着sports,而在体育教育时,它已成为国家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全体学生都要按照大纲和学校的课表,该上足球上足球,该上田径上田径,愿意上也得上也得上,不愿意上也得上。其实这种全体学生都学足球这样的事情未必科学。

由等质的小群体(team)变成了异质的大班级(class)

体育运动(sports)是在某个运动项目的小群体(team)中进行训练的,人数因项目而定,而变成了体育教育后,这个小群体则变成了异质的大集体(班级,class)。在小群体中可以有更多的练习量、运动量、更多的练习方法种类和更多的因材施教,而在30-50人的班级教学中就只能是更多的整齐划一和20-30%的练习密度了。

流行时尚的运动变成了“百年不变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运动(sports)是充满创意的、具有很强时尚性、流行性的文化活动,充满了流动性。但是到了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它变成了“铁打营盘”的育人课程,已经容不得那么多的创意和流动,更不可以时尚和流行为原则,因此体育课的技能会显得陈旧和固化了不少。

专项化的运动场地变成了“万能型”的体育操场

体育运动(sports)是专项化的,篮球场就是篮球场,需要地板,足球场就是足球场,需要草坪,羽毛球需要室内、游泳需要泳池、冰球需要冰面;但是到了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它必须选择“最大公约数”的万能场地,于是,万能的场地形成专业化技能就平添了许多困难。

如此,当体育运动(sports)迅速地变成了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以后,其文化属性、参与义务、内容特点、训练周期、时间地点、集体形式和集体规模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最大的变化还是sports的“连续较长时期的专项化训练过程”变成了“断片的较短时间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这个根本性的变化,加上体育课程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失当,就造成了体育课程的追求“大而全”,形成了体育课程内容日益呈现出“繁、浅、枯、旧”的格局,繁杂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又形成了体育教学“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局面。就是在“繁、浅、枯、旧”的教学内容体系下,体育教师变成了什么都教“一点点”的“万金油”,而在“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管教不管会”的教学中,造成“学生学了12年什么都没有学会”的严重后果。这也就是为什么“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变得这么难的原因所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什么把这个目标的实现放在那么远的原因所在。

3创建可以实现“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体育走班制教学

“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基本概念要素

所谓“走班制教学”就是:同一年级的体育课排在同一时间,上课时打破行政班按学生的自选运动项目进行教学的形式。在年级内打破班级进行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体育走班制教学”具有以下基本形式和特征,需要以下基本条件和难度各自不同的工作:

教学因素

形式

条件

工作难度

上课形式

同一年级的课排在同一时间,上课时打破行政班,按学生的自选项目进行教学。

例:1000人的小学校(每年级170人左右)具有5个左右特色项目,每个项目每个班35人左右。

中下等

难度

开始年级

小学3年级开始,初中1年级下半学期开始,高中1年级上学期开始。

小学1-2年级、中学1年级上半学期,学生上以全面锻炼身体和体验运动项目的“公共普修课”,为走班课做准备。

低等

难度

体育教师

每个体育教师凝练1-2个项目专长,挂牌由学生选择,按专项上课。

有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武术、体育舞蹈、网球、跳绳的教师精湛技术;田径、排球等教师在定向、软垒、腰旗橄榄、跳绳等新兴项目上进行拓展。

依各校情况难度不一

学生选择

学生提出1-2个选项志愿,由学校根据初选情况进行调整后确定项目。

(1)所有学生对挂牌的体育选修项目有了解;(2)学生选项的偏项情况不太严重;(3)学生对老师的调整比较配合。

中下等

难度

场地要求

根据学校锁定的项目进行一定程度的场地专业化改造(如道场、舞蹈房的改造)。

学校的场地设施基本对应选修课的运动项目(同一时间满足1个班的35人上课),所差部分可以通过微调解决。

依各校情况难度不一

考评形式

各个教师根据专项的特点和要求,编订各自的技能等级和考核项目进行考核。

(1)所选项目的难度层次基本可以区分;(2)各项目的最终技能达成度比较明晰;(3)体育教师具有相应评价能力。

中等

难度

统一要求

各个专项教学都必须贯彻统一的德育品行要求,锻炼的要求和安全的要求等。

(1)学校和教师对发展学生体能的任务很清楚;(2)学校对体育课上培养品德行为的要求很具体;(3)体育课堂常规和运动负荷要求严格、具体。

中上等

难度

举例说明

某个有总数1000名,各年级160-180名学生不等的小学校。该校有5名体育教师,专项分别是田径1人、足球一人、篮球两人(其中一人练过乒乓球)、跆拳道1人。学校根据场地、教师、器材、体育传统和地方体育特色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了自己的“走班制”的教学形式:

1、2年级以“体育趣味课课练”、“少儿基本体操”的锻炼课程+小足球、小篮球、跆拳道、跳绳和乒乓球等体验项目为主。

从3年级开始,学校主要根据体育教师的特长开设了足球、篮球、跆拳道、跳绳(田径教师进修后的项目特长)和乒乓球为特色项目的“一校五品”的“走班制教学”。该校三年级经过调整后,确定30%的学生(53人、2个班)学习篮球、15%的学生(28人,一个班)学习足球、25%的学生(35人,一个班)学习跳绳、15%的学生(25名学生一个班)学习乒乓球、15%的学生(26人,一个班)学习跆拳道,每个学生都在各自青睐的项目开始学习。三年级下学期开学时,学校根据个别学生的要求,在项目上进行了微调。

4、5年级以后走班制教学非常稳定。该学校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各自较好地掌握了足球、篮球、跆拳道、跳绳和乒乓球的技能,并为他们在未来的初中的“走班制”和高中的模块化教学奠定了选择项目能力基础。该校也形成了“一校五品”的体育课程特色,研发了5套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该校体育教师也在各自的运动项目方面成为当地的教学专家、裁判专家。

“走班制教学”在确保“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方面的特效

由于“走班制教学”具有“学生在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上可以进行比较长时间的专项化学习”的特征,因此可以打破“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管教不管会”的无效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可以说。要实现“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目标和形成学校的体育“一校多品,一生一长”方面有着特殊的实效性。

4推进“体育走班制教学”面临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走班制教学与专业化训练

从小学开始走班制会不会形成过早的专业化训练本文认为:不会。首先要区别什么是“过早的专业化训练”和“早期专业化训练”。“过早的专业化训练”是指明显违反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伤害了学生的身心的专业化训练,其实这样的体育训练的实例并不多,就连我们隐约感觉有这个倾向的杂技、竞技体操、跳水可能都会被受到教练员甚至是运动员的否定,而幼儿学钢琴练小提琴可能也不算,倒是逼幼儿学奥数背唐诗之类的做法有这个嫌疑。而“早期专业化训练”则是应该肯定的,世间赞美的“童子功”和从邓小平的“足球从娃娃抓起”到习主席的“坚持从娃娃抓起”都在要求体育的早期化训练,更何况从小学三年级(9岁左右),再开始运动的专项化学习(还不是训练)都不能算是过早了。

学生选择项目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有没有正确选择项目的能力?本文认为:可以。儿童对运动项目的爱好指向是比较早期化的,至少比音乐、语文等要早。如果我们在小学1、2年级做好了相关运动项目的体验性学习和知识性学习,加上体育教师在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的科学建议,再请学生家长参与一下意见,那么三年级的学生是可以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的。

走班制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走班制教学会不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全面发展?本文认为:不会。首先我们常说的体育全面发展是指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指学生在众多运动项目上的全面发展,因为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也很少见到从小精通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武术、乒乓球那样的孩子,但是见过太多的什么都玩过一点最后什么都不精的孩子。何况任何体育项目中都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发展学生基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如果有的项目偏向某些能力发展,那么我们就要通过补短板的方式来加强能力的全面发展。

走班制教学与学生的爱好

走班制教学会不会限制学生多种爱好,使其终身体育变窄?本文认为:也不会。首先终身体育并不需要很宽的运动选择,很多“铁杆体育”人一辈子就热爱1-2个项目,而且真正热爱体育的人,往往并不是“随遇而安”,遇到什么玩什么,而是积极创造条件去从事他们所钟爱的运动。其次,曾经深入的体育学习和较好的技能都会产生“迁移”效应,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后更好地习得其他运动项目,而简单的学习是不会有“迁移”效应的,应该说早期的专项性学习是有利于为终身体育打下宽厚基础的,这在乔丹的高尔夫水平上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例子很多。

走班制教学与体育教师的能力

走班制教学会不会影响体育教师的“一专多能”?本文认为:更不会。首先,“一专多能”提出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体育教师胜任体育教学,一专是指要有运动专长,有运动专长就是为了教深教透,为什么数学老师不说一专多能,语文老师不要求一专多能?这说明了体育的特点和特殊需要,是在“什么都教”的体育环境下,体育教师被磨成了“无专万能”的“万金油体育教师”;其次,如果“走班制教学”会激励教师回到自己的“主项”上,可以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第三,缺乏专项特长的老师会在针对“走班制教学改革”的后期培训中学到一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如软垒、腰旗橄榄球、定向运动、花式跳绳等能较快入门的技能,促进体育教师“一专多能”专业素质的形成。

5结论

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是一个极为困难的课程理论问题和教学实施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体育课程与教学多年,至今未能有效解决,但它关系到终身体育的达成和“健康中国”的实现。

当体育运动(sports)变成了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后,其文化属性、参与义务、内容特点、训练周期、时间地点、学习集体形式和规模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连续较长时期的专项化训练过程”变成了“断片的较短时间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这是造成“学生学了12年什么都没有学会”的内在原因。

具有“学生在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上可以进行比较长时间的专项化学习”特征的“走班制教学”可以打破“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管教不管会”的无效体育课程教学。在实现“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方面具有特殊的实效。

从小学开始走班制不会形成对学生形成身心伤害的“过度的早期专业化训练”;如果做好有体验性的事先学习,三年级学生应可以正确选择项目;走班制教学不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全面发展;走班制教学应不会限制学生多种爱好,其终身体育也不会因此变窄;走班制教学不但不会影响体育教师的“一专多能”,反而会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10.

[2] 张之洞. 奏定学堂章程[M]. 1903.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7,5.

[4]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012,10.

[5]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2016,4.

[6] 毛振明. 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二) 解决运动技能有效性问题的关键——体育课程教材排列理论的构建[J]. 中国学校体育, 2011(2).

[7] 毛振明. 遐想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与“无效”[J]. 体育教学, 2015,35(1):4-5.

来源:此文章已于2018年2月发表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作者:毛振明

— END —

想问你些问题,我的QQ是460802865,谢谢了

一、培养目标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教育硕士与现行的教育学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规格不同,各有侧重。该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要懂得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在本科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并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报考条件

2007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三、招生专业(方向)、考试方式及科目(详见下表)

1、2010年我校在以下18个专业(方向)共招生150名。

序号

招生专业(方向)

考试科目

1

教育管理

英语(论坛)、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

2

现代教育技术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数据结构或教育技术学(考试时,请考生自行选做)

3

小学教育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

4

心理健康教育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学校心理辅导

5

科学与技术教育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科学课程教学论

6

学科教学(思政)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哲学、经济学部分)

7

学科教学(语文)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汉语与写作

8

学科教学(英语)

英二、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英语

9

学科教学(历史)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

10

学科教学(数学)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

11

学科教学(物理)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部分)

12

学科教学(化学)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普通化学

13

学科教学(生物)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普通生物学

14

学科教学(地理)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地理

15

学科教学(音乐)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学

16

学科教学(体育)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

17

学科教学(美术)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美术概论

18

学前教育

英语、教育学、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

2、考试方式: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

初试为全国联考,考试时间:2010年10月30、31日

初试考试科目:英语(不考听力)、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前三门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第四门由我校自行命题。

英语依据《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英二依据《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英语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心理学依据《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教育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专业基础课考试由我校组织命题与评卷,考试与全国联考同时进行,参考书目附后。

复试时间约在2011年3月,具体时间请关注我校研究生(论坛) 教育网上的通知。政治理论课考试在复试时进行。

3、考试地点:见准考证。

四、录取、培养及学位授予

1、录取: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含面试),并结合考生的工作业绩,择优录取。所有被录取的考生在入学前,学校将再次核实其报考资格、本科毕业证书和有效身份证原件。

2、培养:录取为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于2011年春季入校学习。学员纳入我校正规研究生培养序列。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至四年,学习方式为在校脱产学习一年。西安市学员实行在职兼读,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双休日和平时的两个单元。课程学习结束后,回原单位一边工作一边完成论文。

3、学位授予:对课程考试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陕西师范大学将授予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4、考生被录取后,其人事关系、工资及医疗福利待遇由原单位负责,学习结束后回原单位工作。

5、培养费:文科7500元/年;理科8000元/年。

五、报名

1、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必须都参加,报名才有效。

具体报名程序请查看我校研究生教育网上的相关通知。

2、我校不接收未进行网报的考生进行现场报名。

3、报考我校的外省市考生先进行资格自审,确定自己是否具有报考资格,如不满足相关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即使报名参加了考试,学校也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我校在录取前对外地考生的资格进行审核。

4、考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诚实守信。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不予录取。

5、报名费: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收取。

六、陕西师范大学研招办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9—85310346

传 真:029—85310349

联 系 人:程 蕾 任 平

联系地址: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710062

七、其他

1、教育硕士专业基础课参考书目

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系电话

欢迎报考陕西师范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教育硕士专业基础课参考书目

专业(方向)

专业基础课参考书目

教育管理

司晓宏:《教育管理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现代教育技术

严蔚敏:《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

1、尹俊华等编写:《教育技术导论》(第二版),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

2、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小学教育

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心理健康教育

1、张文新主编:《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2、吴增强主编:《学校心理辅导通论》,上海科技出版社

科学与技术教育

周青主编:《科学课程教学论》,科学出版社

学科教学(思政)

1、张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孟宪俊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学科教学(语文)

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2、黄伯荣主编:《现代汉语》,甘肃人民出版社

学科教学(英语)

1、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一、二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张培基主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出版社

学科教学(历史)

1、李侃:《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四版

2、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校出版社1988年版

学科教学(数学)

1、华东师大数学系编:《数学分析》,高教出版社

2、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高教出版社

学科教学(物理)

马文蔚主编:《物理学》(力学、电磁学部分),(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科教学(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等编:《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学科教学(生物)

吴相钰主编:《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科教学(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华东师大出版社

学科教学(音乐)

1、曹理主编:《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郁文武、谢嘉幸主编:《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科教学(体育)

毛振明主编:《体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

学科教学(美术)

王宏建等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前教育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莘塍镇一中 吴万义 【摘要】:在新课程下的今天,关注教材的传授、动作的完成,关心教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钻研技术教学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有些不同的认识。突出的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对问题的漠视,而关心的是体育教学对健康的重视。问题是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教学就不能和健康同时存在吗?如果能同时存在,那么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给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呢?【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合理选择 【正文】:新一轮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开始以后,持续了20多年的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加活跃了起来。这是因为新课标的贯彻和落实,要求有新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填充,于是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得到了提倡和重视,并被热情地予以实践。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被称之为“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当属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等。这些新的“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应该说,这一改革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改善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这些“现代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启发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活跃了体育教学的形式。但是,当前的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不恰当地使用“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上,也表现在片面地否定过去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上。同时也由于受他人和自己的理解偏差的影响,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最令人担心的是学生学习和练习运动技术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课的运动负荷也越来越小了。对此,许多体育教师都感到困惑,也有他们不同的看法。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个问题呢?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体育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的问题进行一下讨论。一、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 教学方法在定义上确实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下的定义。在教学中也确实存在着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但是我认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不同的。学生的学法直接受制于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他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所采取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是以传习操作性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过程,它具有沟通或连接教与学、对体育教学内容加工、对知识技能和品德转化、激发学习动机等重要作用。毛振明在《体育教学论》中指出: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层次。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特性:1、目的性。任何体育教学方法都是为完成教学而存在的,他有别与教学中的其他的方法。体育教学方法应是为了“教会”而存在的一类方法。2、双边性。教学方法与教师和学生都有密切联系,教学方法中存在着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内在联系。好的教学方法必须是、也必然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完美结合。现在提倡学法研究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区分那些是教法那些是学法,而是于在研究教法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3、系统性。体育教学方法是个系统。4、层次性。关于教学方法的解释用了许多不同的词汇,如“措施”“方法”“手段”“活动方式”“工作方式”等等,因此可以判断教学方法是有层次性的。5、可学性和不可学性。“可学性”是指教法中的技术和手段的方面,是可学的。“不可学性”是指教法中与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有关的方面。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几种形式(1)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以目标为主线,围绕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设立三级目标体系(2)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对象的年龄特征,为本教学课或课的某一部分设立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教学,从而达到实现课的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3)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把同一个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难易程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分层次进行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难度,在完成较容易的一个练习后,可进行高一层难度的练习。(4)信息教学法 信息教学法是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多媒体的音响、影像、文字、图表、图象来提高教学效果。(5)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在体育课教学中,设置—‘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快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达到课的最佳效果,实现课的预计目标。(6)注重个性教学法 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特征和教材特点,开展具有启发性、引导性、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学生看似荒唐的想法、说法、做法,不要简单地否认,要加以引导启发,激发他们的想象与思维,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7)创新教学法 所谓创新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教材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提供创新和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的才智、个性得到充分发挥。(8)游戏化教学法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并不少见,但在这里所说的游戏化教学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把体育教材或教学内容游戏化,融人更多的趣味性、娱乐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技术和技能,形成交往和合作的意识及行为。(9)师生互动教学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师生互动,采用这种教学法时教师融人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互交流,相互探讨,形成师生互动的热烈场面,这样的教学法不但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还能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教师的情、教师的爱、教师的可尊可敬。四、选择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我个人认为教学方法的运用目的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人们在某种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首先要在优选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上下功夫。前者指的是合理选择已有的教学方法,后者是指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一)注意理解教学目标的要求。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我们应该清楚的了解教学目标是什么,再去思考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去完成目标。(二)注意有效性。我们在思考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时还要考虑实效性,要考虑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三)注意适宜性。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适宜本水平阶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注意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让课显得生动丰富,更重要的是它会不断的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教学方法的变换中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五、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一)体育教师对各种体育教学方法有个全面的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谈不上选择的。了解体育教学方法不能只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方法,还应该了解体育知识 传授的方法、发展个性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等。只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才能根据体育教学的不同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二)要从多中选优。 各种体育教学方法都有其长处和短处,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同时又没有一种体育教学方法是能的。因此,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应在对体育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根据体育教学的不同情况,从中选择那些最能发挥其独特性能的方法。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这个意思。为了便于从多中选优,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建立自己的教学方法“仓库”,把各种体育教学方法按照其不同的性能编成系列(例如可编成卡片),把性能相同或近似的编成一类,需要时可从中选取。(三)通过比较,从中选优。 不同的方法可以实现相同的目标。对于实现同一目标,应用哪一种方法更好些,这就需要对相应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择优。比较可从每一小类(或每一类)教法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发展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所可能发挥作用的大小,以及此类教法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最适宜于解决什么任务,上什么教材最适用,符合什么样的学生,以及它对教师的要求和对物质条件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被,逐级筛选,最后作出决定。六、如何合理地选择体育教学方法(一)要明确目的 现代教学方法一般是以“发扬教学民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和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性提高”为主要目的的。因此,只有理性地去分析为什么要改,应该改什么,我们才可能知道今天应该怎样去选用体育教学方法。 (二)要明确教学对象 我们所说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一个大概念,是面对所有学生来说的。在具体运用某一个教学方法时,却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是面对具体学生的。因此我们在评价和运用某一个教学方法之前,必须考虑它是以哪个年级的学生为教学对象。因为同一教法面对不同的学生时,就会有不同的评价,用错了对象,好的教法也会变成不好。例如,对初中高年级学生运用“故事化教学”就不行,同样对初中低年级学生使用“探究学习”也难以收到好的学习效果。(三)要明确所适用的教材 对不同体育教材的教学,有其相适应的,甚至是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什么方法都可以运用的。例如,“探究性教学法”和“发现式教学法”就比较适用于有一定深度、原理性比较强的教材,而不适用于那些浅显的介绍性和锻炼性教材;“情景性教学法”主要适用于锻炼性教材和表现类教材;“游戏教学法”和“比赛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比较枯燥的锻炼性教材;“领会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某些球类教材;而“分解教学法”则多用于体操教材等。如果我们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充分考虑教材的特性,那就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明确运用时的限制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毫无限制的,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滥用。例如,游戏教学法在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教材的乐趣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是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就是这个好方法如果使用无度,整堂课都做游戏,效果也不见得就好,甚至可能会使体育课变得主次颠倒、喧宾夺主和幼稚化。同样如果我们堂堂课都在搞探究性教学,教学效率也不一定高,甚至可能把体育课上成了科研课。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处理好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处理好身体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处理好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是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确保“健康第一”思想在体育课程中改革中的贯彻和落实。小结: 综上所述,是我对体育教学中如何选择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的一点认识。但由于现实的客观条件不同,如个体身体素质的差异,场地条件不一,男、女生的差异,班级之间的差异,教材内容的交叉等,这些都是随时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灵活机动,对已确定的方法适时加以调整和补充.但必须要明确,这些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指在不违背原方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条件对所选择的方法增添舍弃、变换等,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 .湖北教育出版社[2] 毛振明. 《体育教学论》[3] 毛振明 《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研究案例》[4]体育与健康(7-9年级)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体育教学论的概念

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因素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老师、学生、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综上就是体育教学论的概念,给分!

吉首大学体院学院研究生

吉首大学体院学院研究生加试的科目有体育学理论、体育心理学、竞赛组织体育管理学、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社会学。参考教材有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体育综合考试大纲及指南》(最新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

2.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卢元镇.《体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 杨文轩,杨霆.《体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季浏.《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吉首大学(Jishou University),简称吉大,于1958年由周恩来总理批复成立,学校地跨湘西州吉首市和张家界市永定区,是目前湖南唯一一所校区地跨两州市的综合类大学,也是湘鄂渝黔边区唯一一所拥有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

吉首大学是湖南历史悠久的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湖南风景最美的大学之一。学校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历经数代吉大人的努力,成为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中国服务外包校企联盟”(CSSEA)大学。2012年,成功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大学,入列国家重点大学。

  • 评论列表:
  •  只酷两仪
     发布于 2022-07-01 02:52:07  回复该评论
  • 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主要参考文献[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10.[2] 张之洞. 奏定学堂章程[M
  •  假欢路岷
     发布于 2022-06-30 18:35:28  回复该评论
  • 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师生互动,采用这种教学法时教师融人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互交流,相互探讨,形成师生互动的热烈场面,这样的教学法不但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还能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教师的情、教师的爱、教师的可尊可敬。四、选择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  痴妓二囍
     发布于 2022-06-30 20:23:25  回复该评论
  • 别体育运动(sports)的习得过程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的习得过程体育运动的习得过程是每个单位时间按训练要求(一般不少于2-3小时的训练过程)的、按运动技能训练需要设定单位时间重复次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