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那个年代开始有篮球这项运动!
- 2、有关某一项体育运动的资料。 随便一项就行 啊。。。。各位不要吝啬!
- 3、介绍篮球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几个阶段
-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举办目的是?
- 5、拳击运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那个年代开始有篮球这项运动!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是在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帅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在寒冷的冬季,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 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8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将篮网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均无统一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计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伊朗),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二十一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30年代以前的篮球运动处于传播和推广时期,技术和战术尚处于初级阶段。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赛推动着篮球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动作、战术组织和训练方法逐渐走上了合理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道路。从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观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m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但此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s和干扰球规则。 60年代是高度、技术和速度同步发展时期,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人为主”、“以区域为主”的观念,而是“以球为主”,使防守具有集体性、积极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70年代是高度、技术、速度相结合、相统一并持续发展的阶段,世界强队的身高增长到惊人的程度。参加第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队员,身高2m以上的,多达48人。前苏联队平均身高2.O2m,前南斯拉夫队平均身高1.99m,美国队平均身高1.98m。这些高大队员既有高度,又有速度,能里能外,技术全面,充分体现了“大个队员小个化”的特点。70年代的篮球运动把高度、技术、速度、身体、意志、战术诸多因素融为一体,在比赛中展开高速度、高强度的全面对抗。快攻成为各队进攻中首先采用的锐利武器。高空优势体现在篮下的争夺,篮板球的争抢在篮圈水平面之上,投篮技术中出现了空中换手投篮,各种单、双手扣篮。高超的技巧表现在传球、运球动作熟练,运用自如。投篮命中率高达50%以上,比分迅速提高,和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全部59场比赛中,有30场一个队得分超过100分。 80年代篮球运动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对抗,女子向男子化方向发展。其表现为高度与速度齐备,进攻、防守、篮板球三者并重,身体、智力、斗志和技术结合统一,技术全面而有特长突出的明星队员在队内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关某一项体育运动的资料。 随便一项就行 啊。。。。各位不要吝啬!
沙滩排球是一项在世界广受欢迎的沙滩运动。由于沙滩排球比赛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比较少,同时比赛的时候又能充分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水,因此,这项运动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由于观众踊跃,收看转播的人较多,因此促进了沙滩排球的商业化的发展。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又同时促进了职业化的发展,职业化又加速了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水平的提高,会使比赛更加精彩,从而又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沙滩排球的发展已形成良性循环。良性的循环将对这一项目的发展与提高,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目前,世界沙滩排球运动,开展最普及、竞技水平最高的当属巴西和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德国等国家近几年进步也很快。
包含项目
男子沙滩排球
女子沙滩排球
美国加利福尼亚,1927年开始传入欧洲,在当时是法国“裸体主义者”的活动项目之一;20世纪30年代,两人制沙滩排球赛出现;20世纪40年代,由官方组织的两人制比赛出现,那时的比赛,一般没有奖金。选手们一场比赛下来,可能只收到一桶可乐做为奖励;20世纪50-60年代,沙滩排球成为了美国加州海滩上,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并且和流行音乐一起,开始进一步的发展。从70年代开始,广告、奖金等商业因素,介入了沙滩排球比赛。沙滩排球规则也逐步建立,4人制、3人制、2人制代替了6人制,绳子代替了划线,逐渐演变成一种竞技体育运动,并深得人们的喜爱。
1986年,第一次国际性沙滩排球比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该运动在一批优秀巴西选手的带领下,进一步职业化、商业化。
1987年2月,第1届世界沙滩排球锦标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南郊的海滩举行,来自7个国家的4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美国选手史密斯和斯多克鲁斯夺得冠军,获奖6千美元。
1992年,国际排联(FIVB)成立了沙滩排球部,1993年在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代表大会上,沙滩排球被确定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1996年,亚特兰大的海滨上,举行了第一次奥运会沙滩排球比赛。
1998年,国际排联经协商,设立了挑战赛、卫星赛和业余赛,做为国际巡回赛以外的重要赛事。
竞赛规则
沙滩排球比赛是一项每队由2人组成的两队在由球网分开的沙地上进行比赛的运动。
比赛的目的是将球击过球网,使其落在对方场区内,并阻止对方达到同一目的。每队可击球3次将球击回对方场区(包括拦网触球)。
比赛是由发球队员击球,球越过球网飞向对方场区开始的。比赛应连续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一队不能合法地将球击回对方场区为止。
沙滩排球比赛采用三局二胜制,胜二局的队赢得比赛的胜利。
在沙滩排球比赛中,一个队胜1球可以得1分(每球得分制)。接发球队胜1球时得1分,同时获得发球权。
每次换发球时,发球队员必须轮换。每局比赛(决胜局除外)先得21分并至少领先对方2分的队胜一局。当比分为20∶20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2分(22∶20、23∶21)为止。决胜局先得15分并至少领先对方2分的队获胜。
沙滩排球规则与排球规则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之处:
(1)在沙滩排球比赛中,每队只有两名运动员参赛,不能多也不能少。因此每队的两名队员需要自始至终参加比赛,没有换人,也不允许更改运动员。
(2)在沙滩排球比赛中,队员可以站在本场区的任何位置,因此在发球时没有位置错误。
(3)在沙滩排球比赛中,队员张开手用手指“吊球”,将球直接击到对方场区为犯规,但允许用手指戳或指关节击球。
(4)在沙滩排球比赛中,队员用上手传球轨迹不垂直于双肩连线完成进攻性击球为犯规。
(5)如果在网上双方队员同时击球,允许“持球”,比赛继续进行。
(6)在沙滩排球比赛中,受伤队员可以请求获得5分钟的受伤暂停时间,但每名队员在每场比赛中只有一次机会。
(7)在沙滩排球比赛中,每当比赛双方比分累积达7分(第一、二局)、5分(第三局)或7分、5分的倍数时,双方将马上交换比赛场区。
(8)沙滩排球比赛每局每队最多可请求1次暂停,每次暂停时间为30秒。第一局和第二局比赛,当双方比分累积为21分时,有1次30秒钟的技术暂停。
比赛场馆
沙滩排球比赛将于2008年8月9日~22日在北京朝阳公园沙滩排球场举行。
场地设施
沙滩排球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比赛场区为16米×8米的长方形。场地边线外和端线外的无障碍区至少宽5米,最多6米,比赛场地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高12.5米。比赛场地的地面是水平的沙滩,沙滩必须至少40厘米深,其中没有石块、壳类及其它可能造成运动员损伤的杂物。比赛场区上所有的界线宽为5~8厘米,界线与沙滩的颜色需有明显的区别,并且由抗拉力材料的带子构成。
沙滩排球比赛的球网设在场地中央中心线的垂直上空,高度为男子2.43米,女子2.24米。球网长8.50米,宽1米(±3厘米),网眼直径10厘米。球网上有两条宽5~8厘米(与边线同宽)、长1米的彩色带子为标志带,分别系在球网的两端,垂直于边线。标志杆是有韧性的两根杆子,长1.80米,直径10毫米,由玻璃纤维或类似质料制成。两根标志杆分别设置在标志带的外沿、球网的两侧。
沙滩排球比赛所使用的球是由柔软和不吸水的材料制成外壳(皮革、人造皮革或类似材料),以适合室外条件,即使在下雨时也能进行比赛。球内装橡胶或类似质料制成的球胆,颜色是黄色、白色、橙色、粉红色等明亮的浅色。球的圆周为66~68厘米,重量为260~280克,气压为0.175~0.225千克/平方厘米。
观赛礼仪
在阳光、沙滩、碧水、蓝天下观赛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欣赏沙滩排球比赛,观众除了关注比赛的输赢、金牌的归属之外,更应该享受整个比赛的过程,享受自然、人体、运动美所带来的愉悦。观众可以大声地为每一个好球喝彩,在阳光、沙滩之间充分释放自己的好心情。
晴朗的天气适宜比赛,但观众在观看沙滩排球比赛前应适当抹上一些防晒霜以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墨镜、饮料是观赛必不可少的,可以在灿烂阳光下保持清晰的视野和及时补充水分。但为了不影响周围的观众,不提倡撑开遮阳伞。
介绍篮球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几个阶段
篮球运动在我国的传播、普及、发展、提高受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便于了解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通常可以按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后的社会变迁,篮球运动及其技、战术在中国的发展和重大国内外竞赛活动、事件等综合(或分别)将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分成3个时期,7个不同阶段。
1、1895-1948年为第一时期:传播缓慢普及时期,期间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895--1918年的初始传播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1919--1936年的缓慢推广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1937-1948年的局部普及阶段;
2、1949-1995年为第二时期:有限推广、停滞困惑、复苏发展时期,期间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49--1965年的普及、发展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1966--1978年的徘徊、困惑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1979-1995年的复苏、提高阶段;
3、1996年至今为第三时期:即中国篮球运动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进入总结经验、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攀登的新阶段。
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时期(1895-1948年)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篮球运动传入中国以后,未能得到当局的重视和有组织地传播、普及,基本处于自流的状态。但由于篮球运动特有的趣味性和健身性仍深受青少年学生自发的喜爱。经过近十年的传播,篮球运动才逐渐成为20世纪初大、中学校的主要体育活动并从学校传入社会,如:当时天津市的南开学校、高等工业学校、省立一中等;北京市的清华学校、汇文学校、协和书院等;上海市的圣约翰、南洋、沪江大学等;南京市的金陵、东南大学等;苏州市的东吴大学等。到1910年旧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会上篮球被列为男子表演项目,1914年的第二届全运会上被列为男子正式竞赛项目,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上被列为女子正式竞赛项目。此后逐渐也在社会上活跃起来,如在华北等地区性的运动上篮球也最先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男子参加了10次远东运动会篮球比赛,在1921年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获得了一次冠军。另外,在1936年和1948年曾派队参加了第11届和第14届奥运会篮球赛,都未能进入决赛,但这些对外交往一定程度上,对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作用,并在1936年奥运会期间加入了国际篮球联合会,篮球运动再我国被更多人关注,社会篮球竞赛也较过去活跃。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在革命根据地由于边区政府重视开展体育活动,篮球运动更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八路军将士的喜爱。当时特别引人注目,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是1938年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和政委关向应亲自组建的“战斗篮球队”,以及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以东北干部为主组成的“东干篮球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宗旨明确、纪律严明、斗志顽强、技术朴实、打法泼辣、体能良好,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人优良道德品质和战斗风格,给根据地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影响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篮球运动在这些地区的普及和提高,而且成为当今我国部队篮球队的优良传统。我国“八一”男子篮球队长时间保持国内榜首地位,与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密切相关。其中不少人员有的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部门的高级干部,有的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领导者,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及篮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在同一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伪占领区,因受政局的影响,篮球活动处于起伏停滞状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篮球运动有所活跃,特别是社会篮球竞赛活动较前频繁,天津、北京、上海以及东北地区涌现出不少新球队,给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群众性篮球运动的大普及、运动技术的迅速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时期(1949----1996)
在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前夕举行的解放区运动会上,篮球运动就列项参赛,新中国成立后由京津两地大学生组队参加了匈牙利举行的第1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获第10名。此后,我国篮球运动进入了空前的普及、发展和提高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部集篮球竞赛、社会群众性篮球活动、学校篮球教学、篮球科研与篮球基础理论为一体的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
为了加速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初始在北京成立了中央体训班篮球队。为了学习前苏联经验、加强国际交往,1950年12月24日,世界强队苏联队访问了我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昌、沈阳、哈尔滨等八个城市,进行了33场比赛,对比之下充分暴露了我国篮球竞技水平的落后状态。为了摆脱这一状态,我国主管理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速组建专门队伍,学习先进经验、先进打法,更新束缚自己的传统观点,并积极参加国际比赛,短期后成效显著,战胜了不少欧洲的强队,黄柏龄等优秀运动员的技艺表演在中国篮球历史上写下了光辉记事。不久各大地区都组建了篮球集训队,篮球运动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第三时期:CBA十年
1995年,篮球界在国家体委“坚持正确方向,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深化改革,发展体育事业”的精神指导下,坚持“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改革方针.抓住了外商注资的机遇,与国际管理集团等外资合作,在1996年在举办全国甲级队联赛的同时,举办了由前卫体协、吉林、北京体师(现首都体院)、上海交大等8个省市、部队、学校组队参加的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当时称CNBA职业联赛 ,这是我国职业化联赛的开端,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不久因故暂停。此后,中国篮协决定进一步对竞赛制度进行改革,并以全国男篮甲级联赛赛制为突破口,以产业化、职业化主导向,开始加速篮球竞赛 体制改革的进程。1997年,国家体委成立了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在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把传统的甲级联赛正式命名改为CBA职业联赛。通过至今9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篮球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初步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CBA联赛的进行,吸引了众多篮球爱好者和社会的关注,新秀姚明、王治郅、巴特和刘玉栋、孙军等人的出色表现,扩大了社会化、人文化和科技化篮球的影响。而巨大的潜在的篮球市场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为他们提供了有利的商机,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篮球运动加快职业化、产业化的新进程,CBA甲A、甲B联赛赛事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树立形象、体现实力、拓展市场的新舞台。在赛制改革的引导下,众多篮球俱乐部纷纷建立,一种适应篮球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俱乐部管理体制已成雏形。篮球学校、训练中心、培训班等社会办篮球的形式开始出现,例如,1998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在企业资助下组织了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对活跃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生活,在学生中普及篮球运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举办目的是?
目的:检阅自己的力量,向敌人作总示威
1933年5月31日,成立不久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组织了“第一届五卅赤色体育运动会”。
这是苏区首次大规模、全局性的综合运动会。运动会共有来自红一、三、五军团,中央机关,江西、福建各县市的运动员160多人参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体育运动会的相关资料:
运动会设主席团,由博古、邓颖超、王盛荣、项英、张爱萍、何长工、杨尚昆等7人组成,毛泽东、张闻天、邓颖超等人则亲自参加了裁判工作。
全部比赛结束后,还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此外,这届运动会后诞生了共和国的第一个正式体育组织——赤色体育运动委员会,即现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雏形。
委员之一、后来的开国上将张爱萍在运动会总结会上发言说,比赛不是为了胜负,而是为了锻炼铁的筋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体育运动会
拳击运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就有许多有关拳击的记载。在古代奥运中,拳击运动就已经是比赛项目之一。到第三届在圣路易斯举行的现代夏季奥运会,男子拳击正式被列入比赛项目。
现代拳击运动始于英国,公元十七世纪末,拳击在英国复兴起来。公元十八世纪初在英国出现了有奖的拳击比赛。约翰·布劳顿于公元一七四三年八月十六日针对拳击比赛的混乱局面,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击规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拳击运动比赛规则,并被命名为“布劳顿规则”。规则主要规定不准打击已倒地者和不准打击腰部以下任何部位。同时,布劳顿又在一七四七年设计了拳击手套,发明了第一种软皮手套以保护脸部皮肤。后来布劳顿还在伦敦建造了一所大型竞技场,作为专门教授拳击和组织拳赛的中心。由于布劳顿对近代拳击运动的开展做出了贡献,为拳击运动提出了新的方向;同时对拳击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后人称他为“拳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