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队列动作要领及训练方法
一、队列练习
(一)原地队列动作
1、常用队列动作
(1)立正
口令:立正!
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2)稍息
口令:稍息!
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是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稍息过久,可自行换脚,动作同前。
(3)看齐
向右(左)看齐的口令:向右(左)看——齐!
要领:排头(或排尾)不动,其他人员向右(左)转头,眼睛看右(左)邻人腮部,并通视全线。后列人员向前对正、看齐。
向中看齐的口令:以某人为基准,向中看——齐!
要领:当教师指定“以某人为准”时,基准学生左手握拳高举(体育课不持器械时,可举右手),听到“向中看——齐”的口令后,将手放下,其他学生按照向右(左)看齐的要领实施。
看齐时,左右间隔(指两肘间的间隙)为10厘米(约以拳),前后距离为75厘米(约一臂之长)。看齐完毕则发“向前——看!”的口令,听到口令后,立即将头转正,恢复立正姿势。
(4)报数
口令:报数!
要领:横队从右至左(纵队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宏亮的声音转头(纵队向左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数列横队时,后列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名”。数路纵队时,右路最后一名报“全到”或“缺×名”。
(5)踏步
体育课,如何调整队列队形(附常见口令及具体调整方法)
口令:踏步——走!
要领: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下落时,前脚掌先落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齐步或跑步行进。听到“立定”口令,左、右脚各踏一步成立正姿势。做原地跑步时,口令是:“原地跑步——走!”
(6)集合(横队、纵队)
口令:成某列横队——集合!或成某路纵队——集合!
要领:集合时,教师应先发出预告或信号,如“全体(或某组)注意”,然后站在预定队形的中央前,面向预定队形成立正姿势,下达“成某队——集合”的口令。学生听到预告或信号,原地面向教师成立正姿势;听到口令,迅速跑向集合地点(凡是在教师后侧的人员,均应从教师右侧绕过)。横队集合时,第一列排头站在教师的左前方。纵队集合时,第一路排头站在教师的右前方。其他学生以排头为准,按指示队形迅速依次排列起来,自行对正、看齐。
求高中体育课队列队形的教案!
一、课的内容:
省编教材高中二年级篮球中的反弹传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课确定,反弹传接球为主教材,耐久跑为辅教材。二、教材分析:
篮球反弹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接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传、接球时影响个体间联系的整体配合的重要纽带,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选择运球、传接球的能力及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重点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难点是传接球的准确性、成功率。
耐久跑共4个课次,本科为第3课次,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为第4课次的起草野跑作好准备。三、学情分析:
本科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40名男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反弹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70%以上学生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反弹传接球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五、教法设想:
1、反弹传接球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较的过程中得出反弹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耐久跑采用图形跑的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3、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4、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六、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保健能力。七、教学流程:热身→运球进场、球操(音乐伴奏)
∣
↓ →教:提问、要求、巡视
主教材 ∣
(反弹传接球)→
∣ ∣
∣ →学:听、练、论、创、演。
↓
辅教材 →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讲评练习。
(耐久跑) → ∣
∣
∣ →学:图形跑练、定时跑练、反馈评价。
↓
整理 ———→ 放松(音乐)、小结、作业。
↓
下课 ———→ 回收器材。八、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1%,练习强度中等偏上,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提取码: bfkh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使用队列队形?
1根据教学内容和组织方法选用有利于示范、讲解和练习的队形
2队形变化的衔接要流畅自然
3要根据人数,分组具体确定
4要根据场地与设施的多少与位置合理选用
5要与注意自然环境的配合,如光照、风向、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