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消极比赛”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消极比赛?
根据官方的解释,消极比赛的含义如下:
指竞技比赛中,对战一方或双方为了特定目的而违背求胜原则的行为,是一种利用规则策略性的不道德行为
也就是说,如果在日常的比赛或者竞争中,不管是对手还是自己队员为了输掉比赛还是礼让对手,做出的一些故意犯规或者丢分的现象,一旦被裁判和观众发现,都是算作是消极比赛。
而消极比赛在很多竞技体育中都有看到过,不管是足球,篮球,羽毛球,还是乒乓球等运动中,运动员因为情绪或者对手的原因,会选择这样一种行为来对待比赛。
在世界性的运动比赛中,也有消极比赛的案例,比如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中,羽毛球比赛中中国队为了让另一队队员出线,不想与自己的队友成为对手,在和韩国队的比赛中决定消极比赛;而对面的韩国队也是为了让自己出局,避免下一场比赛和自己同国家的队友一起比赛,也是在这场比赛中消极比赛。两个队在比赛中频频出现一些故意丢分,和非常规的操作,导致失误频频,引起了观众和裁判的不满,最后导致了这几名运动员的取消比赛资格,这对他们运动生涯中是记上了黑色的一笔。
我们知道,在比赛和体育竞技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实力,去和对手进行公平的较量才是对于比赛和运动最基本的尊重。体育也是竞争,一旦你失去了好胜心和求胜心,那么这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这种恶劣的行为在任何比赛中都是不被允许的,而对于运动员来说,这种消极比赛的态度是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一旦被发现,除了取消比赛的资格,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都会失去掉很多的机会,更是对喜爱自己的粉丝的不负责。本质上说,消极比赛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柔道判罚标准
这个东西要说起来太多了,我只能摘抄一部分,供你参考。
从柔道新规则的消极判罚引发的训练思路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际柔道联盟裁判规则修订部分》中,关于消极判罚主要内容的阐述,说明理解和掌握新规则的重要性,分析规则指明的训练方向。
关键词:柔道精神;消极;训练方向
1.前言
规则就是比赛的法律,它指明了在比赛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怎样做,不可以怎样做。在柔道竞赛规则的禁止事项中把处罚分为四类,分别是:指导、注意、警告、取消比赛资格,同时规定处罚不能累计,已受过处罚的一方,如再受处罚时,其处罚至少比原来已受到的处罚加重一级。这就是说:一个柔道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违反柔道竞赛规则中的禁止事项最多四次将被取消比赛资格,输掉这场比赛。所以要成为一个优秀运动员必须深入学习与理解规则精神,从中领会并明确其训练方向。
2.研究方法:
2.1观察法、分析法、座谈法。
2.2数据统计法。
3.分析与讨论:
3.1柔道的精神
柔道的精神是“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练习柔道的目的在于通过攻防练习来锻炼身体修养精神,陶冶情操,领会最有效地使用身心之力的大道,进而使之应用于各种场合,有益于世界,有益于人类。培养人尊重他人,但决不会屈服于任何一方的,哪怕是那么小小的压力。让人永远进取向上,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大家携手共同向前发展。这就是真正的柔道所提倡的精神。
3.2消极处罚
消极的字面含义是起反面作用的,不求进取的,与积极相对。在1997年版《柔道竞赛规则》中对消极的定义是:消极是指比赛的一方或双方在20秒至30秒持续无真正的进攻意图和进攻动作。一般情况下10秒至15秒不进攻就处罚。随着两次对规则的修改,对消极的判罚更加严厉,更具体的把消极的处罚分为两种:一种受时间限制;一种不受时间限制。中心思想是消极指无真正的进攻意图和进攻动作。为了便于理解,现在把消极处罚的主要内容阐述与分析如下:
3.2.1不受时限的处罚
3.2.1.1在站立姿势时,将对方袖口拧绞抓握;抓握对方的袖子末端,并呈勾扣状;手枪式抓握对方袖口;用双手抓握对方袖口末端,压脱对方抓握自己的衣襟。主要目的是控制对方的手臂无法抓握与发力。
3.2.1.2 第二次绕头没有立即施技进攻。若绕头马上使用技术进攻多少次都不罚,绕头后不进攻,目的是防守或造成对方抓同侧衣襟要受到处罚。
3.2.1.3 使用背负投自己跪地,而对方站立,或使用抱腿自己直接爬在地下,目的是害怕对方进攻自己先虚假进攻或想拖入寝技,在其施技过程中对手没有防守和反攻动作而没有给对手的重心造成任何危险,要受到处罚。
3.2.1.4 手指插进对方的袖口或裤脚口;绞技中绞对方的嘴;用手、手臂、脚或腿触及对方的脸部。出现以上情况只要施技者发力就罚,不发力一带而过不罚。
3.2.1.5 故意弄乱柔道服,或用嘴咬柔道服;用腰带的末端或柔道服上衣缠绕对方身体的任何部位。目的是阻挠对方抓握发力,便于自己控制。如把柔道带子解开,底襟抽出来,上衣向后打开,袖子向上撸起来等都要直接受到处罚。
3.2.1.6 对手进攻向后逃。多出现于得分领先比赛快要结束时,不让对方抓握进攻而利用步法远离对手。
3.2.2 受时限的处罚(限时3秒至5秒)
3.2.2.1故意不与对方交手的各种行为,或逃避对手的抓握等妨碍、阻挠动作。如用手护住自己的衣襟,不让对方抓握;相互推手,不交手,不去抓握对方,也不让对方抓握;手指交叉抓握,不让对方解开等。
3.2.2.2 非正常的抓握。新规则以人体的上下为纵轴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份,右手抓对方的左侧前或后部分,左手抓对方的右侧前或后部分属于正常抓握,否则为非正常抓握。非正常抓握必须在3秒至5秒钟内进攻。否则给予指导处罚。但大腰等手法可适当放宽一些,主要看抓非正常把位的目的是为了进攻还是防守,为进攻时手臂向回拉,臂是弯曲的不罚。为防守时臂伸直向出顶对方,要受到处罚。
3.2.2.3 多次无意义的抓、抱对方的脚和腿,没有给对方造成危险。
3.2.2.4极端的防守姿势。如两手抓握对方腰带、底襟、裤子等,两臂伸直、低头、哈腰、撅屁股,要受到处罚。
3.3产生消极的原因
3.3.1心理原因
主要有畏惧对手不敢进攻一味防守,进攻中怕被对方反攻而发力不全技术不到位,为了不让对方抓握有利把位而采用的一些手段,得分领先时为了保胜利果实一味防守,虚假进攻,逃避比赛等。
3.2.2 技术原因
对规则中的禁止事项不知道或理解不深,使用禁止动作或无效的技术动作等。
3.4处罚与比赛结果
1999年中国队员参加57场国际柔道比赛受罚消极7次占12%,外国队员57场比赛受罚消极28次占49%。说明我们对规则的理解比国外更进一步,取得了优势。2000年参加32场国际比赛中国队员受罚29次,外国队员受罚28次,说明外国队员在这方面以引起了注意,更积极主动了 我们需要更上一层楼。在14场冠军争夺赛中有7场是靠处罚决定胜负的。在2000年奥运会上中国队员的受罚在世界上最低,在比赛结束判定胜负时中国队员90%被判胜利,其中我国运动员袁华和唐琳在各自级别的冠军争夺战中,都是在比赛结束双方战平时,因进攻的积极性和有效次数多于对手而在判定时荣获冠军。说明谁对规则理解的深,谁更积极主动的进攻,谁获胜的机率就增大。
我国的优秀运动员在这方面做的较好,而我国的一般队员和我省的青少年运动员在这方面认识很浅,因消极而受罚的概率很高,被取消比赛资格的场次很多。其中在今年的省运会男甲60公斤级决赛中阳泉的张建明因连续使用无效背负投消极而被罚下场。说明我们的队员对消极的认识不深,技术不全面,应变能力不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4.结论
4.1 从消极处罚的条款可以看出,柔道的发展提倡要有好的手法,抓有利的把位。我们有好多队员“只动手不抓手”,很长时间没有抓有利的把位,抓住合适的把位不进攻,这些都要受到处罚。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加强一抓把就马上使用技术和连续使用技术的练习,做到抢手快、抢手的同时进攻快、第一次进攻与第二次进攻的连接快、攻守转换快、调动对方快、应变快、投技接寝技快。技术的发展向全面性、多样化的技术方向发展,“绝招”,的含义也由单一的技术变成熟练应用一套或几套技术动作的组合,既是有个人特点的战术套路或绝招,其意义也是从抢手开始,成为调动对手的手段,为自己创造施技的时机,到合理的使技的整个动态的过程,换句话说,过去那种静止毫无对抗地单个动作地重复训练,已经不适应柔道技术飞快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培养运动员形成有自己特点的技术较全面、多样化的进攻体系,是我们提高竞技水平,创造优异成绩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向。
⒋2 加强柔道精神和战术意识的培养,不管在比赛中得分领先还是落后,只要比赛没有结束,就要积极主动的进攻,争取更好的成绩。得分领先一点,就想保持到最后比赛结束而消极防守,违背柔道的精神,就要受到处罚。在高水平、高对抗的竞技柔道比赛中,同等的条件,同等的环境,双方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除了积极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技术外,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的培养和建立积极的思维(包括调整个人心态)在现代柔道运动的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所谓战术意识它包括: 会抢手、会争手、会进攻、会偷袭、会控制、会变化、会佯攻、会利用规则、会抓时机,这一重要的九会战术意识内容是我们在训练中必须贯彻进去的。
4.3 比赛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必须熟记规则,领会规则的精神实质,在比赛中才能不受处罚或少受处罚。同时利用其处罚的原则制造对手被处罚的机会,使自己把握比赛的主动权。 BR 为了使柔道项目更具魅力,为了电视转播的需要,使比赛更具观赏性,更精彩激烈以此吸引观众。新规则的主要精神是消极判罚从严,提倡积极的柔道精神,反对消极的比赛作风,使平局减少,小分减少。要求向全面进攻,快速进攻,不停顿的进攻这方面发展。它为我们指明了柔道训练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 1997年版《柔道竞赛规则》
[2] 1998年与2000年《国际柔道联盟裁判规则修订部分》
消极比赛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消极比赛,指为了避开提前与本方队友在淘汰赛中相遇,而选择在小组赛中故意输球,从而为夺取更大胜利创造有利条件。长期以来这是困扰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一种丑恶的诱惑。2012年8月1日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中国队女双比赛于洋、王晓理组合因“消极比赛”被取消的奥运参赛资格。
什么是消极比赛?
消极比赛,指为了避开提前与本方队友在淘汰赛中相遇,而选择在小组赛中故意输球,从而为夺取更大胜利创造有利条件。长期以来这是困扰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一种丑恶的诱惑。2012年8月1日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中国队女双比赛于洋、王晓理组合因"消极比赛"被取消的奥运参赛资格。
产生原因
1.比赛中,当一方领先另一方很大比分的时候,失败一方因为没有可能再赢回来而不认真比赛的
2.比赛中,因为外界原因,
比如:对裁判执法的不满;队员对教练、俱乐部甚至球迷不满而不认真打比赛的都称为消极比赛
3.在小组赛中,因为已经提前出线,为保存实力而消极比赛。
4.在小组赛中,已经提前出线的情况下,为了避开下一轮强劲对手、提前遭遇本国对手等因素,选择性消极比赛,以此来选择下一轮的对手。
产生影响
由于双方在场上失误频频,击球不是出界就是下网,比赛时温布利体育馆内嘘声四起。与往常比赛结束时不同,本场比赛之后观众没有送上掌声,而是震耳的嘘声。
作为女双世界冠军,于洋/王晓理在这场比赛中多次出现击球下网、出界的低级失误,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不满,因此才有了嘘声不断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