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研究
为了使小学体育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体育课上得更生动活泼、有实效,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娱乐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同学们在游戏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性的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新的规则,以及不断创造新的游戏,提高体育游戏的功能,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完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方面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我想谈谈关于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一、游戏中渗透德育教育
每个游戏差不多都是集体活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时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分工合作中各尽其责,在活动中都体现出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每次活动中,学生都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负重接力”游戏,可以使学生掌握所授技能和搬运的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奔跑、灵活和协调的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认真锻炼、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的品质。在游戏中,教师要使学生懂得是与非、胜与负、诚实与虚假、遵守规则与违反规则等道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游戏中表现出诚实、勇敢、顽强和胜不骄败不馁等好的思想品质。
二、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传统的身体素质练习动作难度小、负荷大,素质练习,比较简单,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练、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则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的效果。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
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动量较大,运用游戏进行练习,学生情绪较高,兴奋性强,但兴奋性过强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练习中,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三、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无论什么游戏,都必须具备学生、场地、器材、规则等条件。如何合理的使用游戏,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去选择体育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组织游戏教学要注意以下原则:
1、体育游戏应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之间,这时期的他们可谓是不知疲倦的年龄。多动、喜欢无约束、纪律性缺乏。对于这些特点,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书本教法是没有多大的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要求转变成游戏方式,也就是说用游戏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标。
如:在以往50米跑教学中,学生对50米跑感到枯燥无味。练习中表现出百般无奈,感觉十分疲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我采用了“人球比赛”的游戏后,效果就不同了。用球作为学生的比赛对象,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容易培养兴趣并能持久。
篮球运球教学时,可以用运球追赶比赛,让一个球性较好的学生在前面运球,其他同学运球追赶,追赶上的加小组的得分。这样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心理,又满足他们的集体好胜心。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2、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体育游戏是为体育课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随便使用体育游戏,而置教学内容不顾,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如:在快速跑教学中,使用了20米的迎面接力;在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使用了“迎面行进间传球接力”的体育游戏。
3、体育游戏要结合实际,便于教学
有些时候,学生的上课的主动性不强,只知道一味的去玩,我们在编排游戏时,应该注意到班级的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这一游戏是否结合实际,便于教学。如果要快速跑时,让他们毫无范围的乱跑,要发号施令时就非常的困难,甚至教学的效果也就体现不出了。我们要让他们在不乱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他们,使得他们的积极性高涨,活跃课堂氛围,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体育游戏应为多方面服务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学生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因此,在整理活动中,游戏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在游戏的具体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用和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带有智力竞赛的游戏。还可以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游戏化动作。如“器材快速归位”、“组字”、“摆图案”等游戏,既有利于组织,又进行了整理活动,并包含了育人因素,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具有一定的“兴趣保留”结束体育课,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其它课程的学习。
总之,游戏教学是小学重点教材之一,它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我们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于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7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怎样有效运用体育游戏
游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3.5.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的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体操,就想使身体各关节活动完成。其实不然,不管讲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不但不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同时这些游戏不仅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还能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短跑项目课的游戏准备活动,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的游戏,建议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运用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灵、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把学生的兴奋点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地控制和调整学生的运动负荷。
3.5.2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能有效地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项目。可是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让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地跑步,这样学生就跑出了厌烦与恐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降低难度、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异,使学生充分体现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形成的“泛化”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只能在学生相对熟练地完成动作,在提高动作“自动化”建立动力定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游戏拓展练习。
3.5.3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如能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都比较兴奋,积极性都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的发生。
3.5.4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心率有效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游戏应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用且游戏动作相对间隔时间要长。主要以看、听、说,肢体放松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入于练习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有效恢复的目的。
3.6游戏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方法
3.6.1创造良好的游戏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投入。创造良好的气氛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游戏教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再辅以电教手段的应用,更能使课堂气氛充满生机。如游戏“救护伤员”、“支援前线”中,可用录音机播放冲杀声,枪炮声以及胜利时的欢呼声来进一步活跃气氛,使活动中的学生寓情于景,仿佛自己也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再加上老师及时地表扬与鼓励,学生顽强的斗志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3.6.2正确对待胜负,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人的情感具有影响行为或活动的调节功能。体育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行为的积极性,培养克服消极心理状态的能力。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自我期望和目标追求太高,然而一旦碰到难题和挫折,即陷入焦虑、惭愧和困惑的状态,从而丧失应有的自信和勇气,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学生,往往害怕失败而不敢竞争。体育游戏不管是内容、形式、规则、要求、情节还是游戏的竞赛性及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征,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在游戏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胜利者,都有机会充分展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当然,在游戏中有时会受到对手或竞争目标所施加的压力,但同时这也刺激了游戏参与者自己的行为强度,有利于提高其行为的积极性,培养其锐意进取、顽强向上的自立精神,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以及追求生活的勇气。
3.6.3灵活组织形式,完成游戏任务,磨砺学习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游戏活动固然趣味性很浓,学生乐意接受,但许多游戏本身都有承担一定的负荷,再加上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要学生善始善终完成游戏任务,老师必须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在游戏活动的组织工作中要避免简单的重复,要让学生不断地产生新鲜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定学习信念,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从而达到磨砺学习意志的目的。
3.6.4强化体育教育对个性心理品质的积极影响
无论是以游戏为主的体育课,还是以游戏为辅的体育课,均要简化教学程序,即教的程序减少,练与动的时间增加。教的程序少了,内容要相对丰富,就能保证课的生命力。不断的活动使大脑中枢、视听运动、语言等各中枢兴奋与抑制相互转化、相互沟通,直接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中,激励学生全方位的锻炼,有利于趋向个性发展,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帮助、暗示,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得以良好的表现,从而逐步达到塑造学生优良品质的教学目标。
3.6.5强调体育游戏的群体,要求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体育游戏是一种群体化的活动。游戏群体是学生借以学习生活知识和技能,并能得到个性及整个社会性发展最有效的社会群体。体育游戏组织者要在游戏活动中及时总结并不断渗透,强化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个人“自由体”与整体“协作体”关系的意识,提倡个人的成功在集体成功之中。这样的游戏群体有利于增强团结意识,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媒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学生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合群需要和能动的合群能力。在人的发展之中,这种“合群性”驱使其踊跃地介入各种群体活动。只有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之中,他们更容易和伙伴之间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才更能意识到自我,发现自我。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4、 结论
本文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入手,对体育游戏的作用及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特点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方法及对策。希望能起到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作用,进而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现在人们对于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重视的方面不止是知识的传授,还有增强体质的体育教育活动。近几年,体育老师也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很多年轻人选择从事体育教育活动。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采取“互动游戏”教学方法
人们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下,与人交流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采用“互动游戏”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团体游戏的方式,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互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利用每个人的力量进行问题解决。还要学会在集体“互动”游戏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其他的人可以认同的能力。这种体育教学通常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教学方法。
采用“音乐游戏”教学方法
所有领域的教学活动都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领域都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体育教学活动同样可以与音乐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同学们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体育老师可以在边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边播放音乐。也给体育教学活动增添了一份色彩。
利用节奏明显的音乐,进行体育动作的创编。使同学们可以有更多的积极性参与体育活动。营造了一个欢快,放松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进行体育锻炼活动。使他们不再厌倦上体育课。
体育游戏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在本篇文章中大致先讲这些。不管体育老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让同学们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当然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吸引到同学们,增加他们锻炼身体的兴趣。
如何利用体育游戏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利用体育游戏提高体育课的价值
游戏是体育课中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如何在体育课上运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效率,这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
体育课中游戏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游戏经常在教学中使用,时间长了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厌烦,从而产生抵触情绪;2、学生人数多,游戏时间短。大部分学校每班人数都在四五十人左右,而在教学中游戏练习的时间一般都在十分钟左右,在练习时间短,人数多的情况下进行游戏练习,必然造成练习密度小,学生身体各器官机能得不到充分的活动,导致游戏效率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3、游戏器材不足或缺乏,使得很多实用性强,锻炼价值高的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无法法进行。
针对上述原因,体育课上必须依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游戏利用率。
一、进行游戏改编,减少重复使用。要想减少游戏的重复使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对原有游戏进行改编。
现实中完全创编的游戏并不多,而较多的则是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变化,并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发展。如发展速度的游戏,可用接力跑的方法进行,接力跑时可传接力棒或藤圈,实心球、小垫子等轻器材。还可以用跳绳接力的游戏。又如娱乐性游戏“击鼓传花”,改编后可用于课的准备部分和各种球类项目教学中。其方法是用篮球、排球、足球、小皮球或实心球代替花,传球方法可用单(双)手抵手传球、高抬腿传球、胯下传球和绕身传球等;用哨声代替击鼓,哨响球停,在游戏的内容上还可增加哨停时持球者沿圆圈的逆时针追逐,一圈内被追上者为游戏失败者。
游戏的改编不仅仅限于游戏的内容和方法,也可对游戏名称和队形进行改编。如将“开火车比赛”游戏的名称改为“集体夺红旗”游戏,在游戏的终点线插几面红旗,火车到达终点以先夺到红旗的队为胜队,游戏队形由原来四路纵队的长方形改为圆形,火车可朝圆心或圆外方向开。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原有游戏进行改编、变化,使得游戏更具有实用性,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利用率。
二、提高游戏的实用性,加大练习的密度与强度。
在游戏教学中常出现少数游戏者练习,多数游戏者处于等待练习状态,特别是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来说,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如“二不成三”、“贴膏药”和各种接力等游戏。要改变这种状态,可采用以下方法:1、丰富游戏内容。有些游戏在内容上过于单调,而且练习密度和强度又小。如快接高抛球游戏,游戏者在静止状态下听信号接球,虽然然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游戏的内容单调,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小,气氛沉闷,游戏效果差。若在游戏时给圆圈上的游戏者增加一些行进间动作,如走、慢跑、小步跑、高抬腿跑和行进间体操等,不仅能调节游戏气氛,活动学生身体,同时又能提高游戏的练习密度和强度,使游戏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2、增加游戏分组。游戏分组能提高游戏参与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游戏参与者多,分组少,不仅降低了游戏练习密度和强度,而且打击了游戏参与者的积极性。如各种接力游戏,通常分为四组,五十人的班级,每组十几人,这不仅练习密度小,同时也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完成。因此在进行各种接力游戏时,应根据学生人数、课的时间增加分组,使游戏教学在较短时间内收到最佳的效果。
游戏也可以根据课的结构,需要进行不同的游戏,比如在课的结束部分,可以运用一些模仿性的游戏来进行放松活动,例如,仿飘雪花的动作游戏,太极拳起式动作,模仿柳树摆动的游戏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放松的目的。
三、灵活运用游戏器材,提高游戏效率。游戏器材是保证游戏教学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必要条件。在游戏教学中,灵活运用游戏器材是提高游戏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如篮球、排球、足球、实心球等,不仅可用在传、掷、滚的游戏中,也可用作接力跑和曲线跑游戏中的标志物,还可当成投掷和争抢游戏的目标。又如负重跑接力游戏,可用米袋装实心球、废弃的小汽车和摩托车外胎作负重物。实践证明,灵活运用游戏器材,能有效地提高游戏的利用率。
体育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形式,体育课中如何提高游戏的效率,这要靠体育教师认真的去研究和思考,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游戏的内容,正确地运用游戏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及创新的能力,是游戏教学应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