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跨栏技术要领
- 2、跨栏动作要领是什么?
- 3、跨栏可以锻炼幼儿什么能力
跨栏技术要领
跨栏动作的要领是:
1、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要注意起跨的步点,技术好的用七步,向我们技术不好的就用八步了;
2、过栏技术,起跨攻栏(距离要在两米左右)腾空过栏(身体尽量下压,尽量挨着栏过去)下栏(起跨腿主动摆正、下压、身体尽量下压、向前探);
3、栏间跑技术,最好用三步跑;
4、最后的冲刺
重心一定要向前,攻栏腿和收栏腿也要注意,还有就是节奏很重要。步大的栏间三步,小的四步,换攻栏腿。
跨栏跑技术性,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环节,针对运动员在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接受现代跨栏技术的理论概念。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访问有关田径运动教学的网站。通过直观法,对跨栏技术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加深运动员对技术的理解。跨栏技术的核心是跨栏步,它决定了跨栏成绩的快慢。跨栏步是由摆动腿攻栏,起跨腿提拉过栏和下栏着地组成。通过反复地观摩及分析,加强并提高了运动员的认识理解和接受能力。
(2)强调“摆动腿”。运动员在起跨腿踏上起跨点开始的一刹那,摆动腿就进入了攻栏摆动阶段。一直到摆动腿落地才完成了摆动腿的使命。摆动腿攻栏是否充分积极,落地是否快速都直接影响着跨栏步,故多做摆动腿的练习是提高跨栏技术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充分积极的摆动腿攻栏就没有快速的栏间跑
扩展资料:
一、跨栏:
跨栏跑是在一定距离内,跨过规定的高度和数量的栏架、技术性较强的短跑项目,属田径运动中径赛的一种。国际比赛男子为110米高栏,栏高106厘米,栏数10个;女子为100米低栏,栏高84厘米,栏数10个。
二、练习方法:
(1)跨栏坐:坐在地上做模仿过栏时腿部和手臂动作,以初步建立过栏时手、腿配合的技术概念,发展柔韧性。
(2)攻摆练习:模仿跨栏步上栏动作的练习,以学习掌握攻半时起跨腿充分蹬伸和摆动腿屈膝前摆高抬技术,提高积极攻栏意识。
(3)摆动腿过栏模仿练习(鞭打练习):摆动腿前摆高抬积极下压小腿前伸着地,以学习动腿模仿和过栏的动作。
(4)原地起跨腿提拉过栏练习:学习掌握起跨腿的过栏技术,提高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5)跨栏步模仿练习:在走步中模仿两腿的过栏动作,以强化过栏时上、下肢协调配合的完整技术。
(6)栏侧攻摆和提拉过栏练习:在走步中从栏侧完成过栏动作。
(7)栏间节奏跑模仿过栏练习:初步建立三步过栏和跑栏的概念。
(8)摆动腿过栏:学习摆动腿的攻栏,鞭拉过栏技术。
(9)放松跑过栏:以中等速度跑进从栏侧和栏上做完整跨栏动作,以掌握正确的过栏技术。
(10 ) 起跑6~8步过第一栏:学习起跑上第一栏及跨栏技术。
(11)起跑过3~5个栏:强化起跑上第一栏、过栏及栏间跑相合技术。
(12)缩短栏距跨栏跑:提高栏间跑频率和快速过栏、跨栏接的跑栏意识。
(13)重复跨栏跑:起跑过8~10个栏的重复训练,训练全过程技术和节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跨栏
跨栏动作要领是什么?
跨栏动作要领:
1、起跨前应保持较高的跑速,最后一步比前一步的步长小一点,也就是“栏前短步”。当起跨腿脚掌着地 时,摆动腿由体后向前摆动,大小腿在体后开始折叠,膝关节摆至超过腰部高度。两腿蹬摆配合完成起跨运动过程中上体随之加大前倾,摆动腿异侧臂往前上方摆出,另一臂屈肘摆至体侧,形成“攻栏姿势”。
2、腾空后身体重心沿着起跨所形成的腾空轨迹向前运行。起跨腿蹬离地面后,摆动腿大腿继续向前上方摆至膝关节超过栏架高度,小腿迅速前摆,当脚掌接近栏架时,摆动腿几乎伸直,脚尖微微上翘 。摆动腿的异侧肩臂一起伸向栏架上方 。上体加大前倾使头部接近或超过摆动腿的膝略高于踝。
3、摆动腿积极下压,起跨腿加速向前提拉,以髋为轴完成两腿剪绞动作,摆 动腿脚掌移过栏架的同时,起跨腿屈膝外展,小腿收紧抬平,脚尖勾起足跟靠臀,以膝领先 经腋下加速前拉,当脚掌过栏后,膝继续收紧向身体中线高抬,脚掌沿最短路线向前摆出, 身体成高抬腿跑的姿势,伸直下压的摆动腿在接触地面时,前脚掌做积极扒地动作。
跑跨技术动作在高速运动中更加完善的结合
跑跨技术动作在高速中完善结合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其核心是减少跨栏步的腾空时间与加快栏间跑的步频密切结合。
因此,跨栏步技术应与平跑技术更接近,在每个跨栏周期中,跨栏步的距离与栏间跑距离之比将比目前小(目前约占40%),即主要是缩短下栏着地点的距离。跨栏步转入栏间跑快而自然,栏间跑三步更加趋于均匀。后程与前程相比,技术稳定性将不断提高。
跨栏可以锻炼幼儿什么能力
跨栏是一种体育运动,运动员需要不断跳跃过前面放好的栏杆,然后向终点冲刺。当栏杆越高,就需要运动员越努力跳跃过去。这栏杆其实就是横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道难关与挫折。
孩子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也会遇到很多的栏杆,他也需要不断的跳跃跨过这些栏杆,当他越是努力跳过去,那么他越会有能力去面对之后的栏杆,跨越栏杆是可以激发孩子的能力,帮助他成长。
挫折教育对于孩子有什么好处?
1、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
作家渡边淳一,是最早提出钝感力的人,而钝感力我们可以理解为抗压力。孩子的抗压能力越强,就意味着孩子的一个情绪管控的能力越强,不容易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变得特别的不开心,生气。
孩子的抗压能力越强,他对幸福感的掌控就会越强。幸福感不单纯是通过物质换来的,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看待失败,这些都会影响到你的幸福感。
2、孩子能够更加的独立
独立是每个孩子迟早都需要拥有的东西,不能独立的孩子,他将无法很好的面对这个社会,不能独立的生存下来,在工作和生活上他就会一直碰壁,最后只能依靠父母来帮忙。而独立性强的孩子,在很多事情上他都不用找父母帮忙,自己就可以很好的解决。
透过“跨栏定律”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1、做“教练型”父母
父母不是保姆,没有义务,也不应该过度的爱护孩子,一旦父母不注重边界感,越过了界保护孩子,只会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蹶不振。教练型的父母,他们是不主动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给孩子提供引导,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就比如孩子遇到了争吵,不懂如何处理,父母可以给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孩子,等孩子自行去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去解决。
2、多与孩子沟通,及时帮助孩子
父母每天至少要抽出一小部分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静静的聆听孩子今天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是否有学到新知识。
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哪一天会惹到什么事情,总是会提心吊胆的。这其实就是父母没有足够关心和陪伴孩子所导致的,如果每天有定时的陪伴孩子,那么父母就会更加了解孩子,就不会过度的担心哪天会出什么事情。
3、允许孩子犯错
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只有犯了错,孩子才能真正的明白到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是不能随便做的,还有什么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