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贵师大有那些出名人
- 2、贵州师范学院体育专科怎么样?求详解!
- 3、安师大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哪个比较好
- 4、贵州师范大学怎么样?
- 5、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师资队伍
- 6、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的人员编制
贵师大有那些出名人
钱声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台长助理
黄剑,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教授
钟书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潘安华,全国模范教师,中学特级教师,贵州省管专家
郑重,全国优秀音乐教师,国家级音乐骨干教师,中学音乐特级教师
邰胜萍,国家级骨干教师,教育部“华夏园丁”获得者,特级教师
聂捷夫,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国家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
陈建华,中学“全国1000名杰出校长”,中学特级教师,省管专家
王正武,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功能食品与食品化学学科带头人
朱厚泽,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徐以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周焜光,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原副政委,桂林警备区政委,少将
蔡仲,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张笑一,全国优秀教师,省高校教学名师
李小平,“中国十佳乡村英语教师”
肖贤彩,原贵阳十九中校长、贵阳幼儿师范学校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
熊易农,一级文学编辑,贵州省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
吴如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孙子兵法研究专家
方友鑫,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苗月,峨眉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导演
刘纯斗,六盘水市第二中学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
夏光敏,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刘吉平,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蔡运龙,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章典,香港大学教授、哲学博士、博导
张卫刚,中国飞碟射击队双向项目主教练
王三运,甘肃省省委书记
刘鸿庥,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这些都是知名校友。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林树明
省管专家:蔡永生、熊康宁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管专家:伍鹏程
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谢晓尧
学校名师!
贵州师范学院体育专科怎么样?求详解!
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是贵州师范学院较年轻的学院之一,但该院的教师组成与其他学院有些差别。该院的教师队伍主要是来自贵州省内地方高校的精英,教学经历丰富。其他学院主要招聘博士、硕士学历教师。由于体育专业师资相较而言,对经验的要求多于对学历的要求。因此,我校体育学院在师资引入上积极在挖其他大学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上下功夫。我校体育学院院长张竞红就是我校从其他高校争取过来的高层次、高职称的老教师。
当然,能不能学到东西关键在学生自身的努力与否。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新生报到时间:9月5日之后,以学生录取通知书为准。
办学条件:
贵州师范学院前身贵州教育学院,在河滨公园对面。由于地处贵阳市中心,所以也吸引了很多高层次人才。2008年10月,该校乌当新校区建成,全校搬迁,并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现有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近20个。无论本科生还是专科生,都在乌当校区就读。乌当新校区坐落于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有56/76两路公交车经过。校园环境优美,学生住宿条件全贵阳市领先,全部6人间,上铺是床,床下是衣柜和电脑桌,每个寝室有两个厕所,一层楼还有一个公共厕所。寝室供应热水,由太阳能设备提供。
安师大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哪个比较好
周志俊。原因如下:
1、履历丰富,1974年安徽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留校任教,1994-1995年读北京体育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现被教育部聘为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第9、第10届政协委员;
2、教学能力强,1988年获省优秀体育教师、1992年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脾气好,与学生可以平等的进行交流。
贵州师范大学怎么样?
看到大家的回答我也来说几句,我觉得不能在贵州读大学,是不是很吓人,有人说腐败和经济发展有关系,那么教育和经济发展有没有关系呢,不知道,至少我遇到的很多大学的教授都把教育的所有问题推到经济上了,那要这样推,那么就不应该在贵州读大学了,因为贵州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向好,但是总量的确比不上东中部了。
以上调侃了,不过看到这个问题时间还算不是很晚,再加上这哈无聊,就作为一个过来人跟你说说,发现一个问题的确要比解决问题容易,但是有些时候问题也不容易发现。听说中国有很多好大学,可是跟我们贵州的小朋友只有5%的关系,大部分是考不上的。
实话告诉你,这间学校不怎么样,如果你读的还不错,可能也就那几个专业吧,再差的学校不也有它存在的道理不是?好了,废话不说了,以我的感受来说,这间学校给人的印象是管理模式的落后。比如:同样的住宿费用,财经大学的住宿条件和这间大学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精装修和赶工装修、暖气和什么都没有、热水自动化和一层一个暖水机房等等,男士无所谓了,去机房提桶水洗澡很轻松,女生就惨了。老师的行政楼暖气充足,冬天都热得不行,差点热休克了,学生就惨了,全部都是刚建好的宿舍楼,地板冷得让人发抖。特别是寒冷的冬天,花溪的冷空气让学习和生活都很难受;吃饭的问题,曾经我们多少次看着老师们吃香的喝辣的,我们只能是围着号称能同时容纳万人就餐的食堂吃胡嘴的黄油、恶心的蔬菜、四年的菜系;也贵,并不便宜,主要是原料不好浪费较多,但是学校要道德批判,他们要光盘行动。说实话不公平在这里体现得有点充分哦,这就是管理的落后吧。
最主要和最严重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问题,可能这个是全中国大学普遍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说一说这里的特殊情况。第一、大班教学,可能你在中学都没有读过这样的班级,大部分课是八、九十人上课,如果是公共课之类的可能三百人一起上,好点的专业可能稍微好点,但是据我了解,大部分是大班的。第二、老师上课第一件事是点名,你说八九十个人点个名就得十分钟,还上什么课,最过分的是一些大课的点名。老师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心实意上课,你说她不认真吧,人少的可怜她也讲,可是讲课质量不敢恭维,可能也是知道没有多少学生认真听,随便讲讲,已经恶性循环了。第三、上课就是演讲,学生代表讲,学生小组讲,以锻炼学生口才的名义甩甩手了。像马克思主义之类的课就是念书,没有她自己的东西,感觉就是学生和老师有很大的隔膜,你在台上念经,学生在下边默然注视着,学习风气不好。一节课出来如释重负形容这学校上课一点都不夸张,心理折磨太严重了。
这里值得指出的一个现象是大学的心理辅导,很多时候校园里边大肆宣扬心理辅导我就奇怪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书读得越多就越容易心理出问题需要看心理医生?其实心理问题不如说是对校园现实的不满,传统价值观在这里的产生了混乱:校园对错颠倒、虚假之风盛行、学习形式化,校园生活娱乐化,所以每当提到心理两个字时大家都是嗤之以鼻。大学的课其实挺多的,学生都不想上课,我的大学就喜欢上了一个老师的课,高等数学。有一种理论是大学靠自学,以此推卸教师的责任,这种观点你认同吗?我不认同,大学是和过去不一样,更多强调自主性思考,那难道就不要课堂和老师了吗,那我们还上课干嘛呢。不知怎么了,大家就是不听课,我也不听,讲着讲着有些教授就跑题了,她好像不愿意多讲,多讲容易出更大的纰漏。你又知道教学是引导性的,可是你说的都是条款啊,你引导什么了。有的更过分,照书念,你们是都去评职称了吗,是不是没有心思上课了。
人是一方面,课堂也是一个方面,大学有着许多课堂模式:实行有奖问答,不管对与不对,我们主要在乎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不能奖金钱,我们奖的都是和学习成绩相关的,比如奖平时学分,期末成绩加分等。有人说这样很好啊,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是一种公平,谁叫你不积极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完了,老师拿出一个本子,问回答问题的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哦,加两分。
中场休息,来,我们点下名,你妈,老师和学生捉迷藏,你以为我上课马上点,我点死你,学期三次没有平时成绩,五次期末不要想过。你们跟这几个同学说声,以后我的课不要来了,有些点名有规律,有些是没得的,有些会提前告诉你。大课没什么意思,就不讲了,你想一下,你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和老师周旋上,那还有什么精力去认真学习哦,以我的经验,在大学就是和老师周旋,和体制周旋。以上都是一些细节描写,没有多少理论东西。当然水平有限,没有说到重点,更多精彩有待知友发言。前段时间的回答被折叠了,修改后不知能不能过。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2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0人,博士4人、硕士33人;1人为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级裁判员1人,国家级裁判员12人,他们曾多次担任世界级、国际级、亚洲级以及国家级等重大国际国内比赛裁判工作。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专家Ian P Henry 教授、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专家Fan Hong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谭华教授等多位著名专家学者聘请为学院客座教授。学院经过35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力量雄厚、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普通在校本科生1151人,硕士研究生150人,附属体育中学学生150人。至今成为全区师资力量较好、学生规模较大的体育院系。
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的人员编制
部行政办公室主任:左 晖
教学教研室主任:陈晓梅、陈志敏、任廷锋、余章彪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控中心
主 任:刘 炜(兼)
副主任:谭永昌、龙庆菊
场地器材管理中心
主 任:王克新
副主任:吴 卫、张 松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心
主 任:余 兵(兼)
副主任:韩 伟、冉孟刚
教学科研科
负责人:邱 勇(兼)、吴绍奎、陈 梅
体管中心
主 任:汪克新
体育教育专业综合办公室
负责人:于贵和(兼)、罗丽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体育教学部现有在职教师59名,教学辅助人员5名,其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2.37%;国家级裁判员五名。这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我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我教学部一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以提高在职教师教学研究与学术水平;同时,充分利用贵州大学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平台,进一步引进国内外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以形成一支高水平创新型的专业教师梯队。
教授讲师名单 体育教学部教授名单 姓名 性别 毕业院校 从事专业 唐吉柿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刘 炜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腊安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晓梅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志敏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宋冬梅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王朝琼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炼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庆菊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以慧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罗云义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齐 心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冉孟刚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任三三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任廷锋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江 涛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小兵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梁 桦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光明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程明霞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冯 毅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保亚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 浩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 李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邱 勇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于贵和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余 兵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汪克新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裴 岚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胡晓梅 女 西安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讲师名单 姓名 性别 毕业院校 从事专业 陈 尉 男 体育教育训练学 查明艺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 宏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谭永昌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唐兴国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王贵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马武云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史小红 女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黄尚军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鞠 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 涛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丁景勋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高 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昌能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秀芳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筑全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朱应飞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朱兆庭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邹力佳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左 晖 男 贵阳师专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昊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褚三章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卫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喻 强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 多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文波 男 西安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富 燕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授、副教授简介
唐吉柿,男,1955年生,中国党员,贵州遵义市人。参加全国健美操教练培训,主编《体育与健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参编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体育与健康》。发表论文7篇:
1、试论体育的审美本质与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增刊),1996年.
2、市场经济下的体育美学思考[J].人大复印资料,1997(8).
3、心理测试仪对学生焦虑心理测试探讨[J].第一届全国学校体育科报会论文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4、试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审美功能与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4(1).
5、试论体育情报的保密特点及防范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刊),2003.
6、体育美学:一种生命现象的文化这些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2004(5).
7、自助式体操水平支撑成倒立练习器[J].国家实用型专刊,2000(4).
王凇瑞,男,辽宁本溪人,中共党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北京鹰之歌文化传播公司学术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刘炜, 男,贵州贵阳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部长,中国大学生足球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体育科学协会委员,贵州省学生体育协会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贵州省体育场馆协会副主席。今年来主编教材五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于贵和,男,土家族,河北顺平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副部长,贵州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专家组成员。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三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邱勇,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副部长。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六项。近几年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两部,参编教材两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余兵,男,壮族,1969年生,广西横县人。2002年参加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高校体育部主任培训班;2003年参加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党外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发表论文4篇:
1、铅球教学体会[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2(增).
2、浅谈贵州大学运动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3(3).
3、贵州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若干问题的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报,2003(9).
4、高校100米运动员业余训练的探讨[J].毕节师专报,2003(9).
陈晓梅,女,四川大竹人,中共党员。中国体育科学协会会员。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骨干”培训。荣获2005年贵州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优秀裁判员称号;获中国高校第八届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二等奖;西南区第九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优秀奖。发表论文5篇:
1、体育教学论与哲学和教育学[J].福建高校体育,1992(1).
2、发展髋踝关节力量与提高短跑速度[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4第3、4集.
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J].中国农业教育信息,1998教改专辑.
4、浅谈体育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J].贵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5、关于健康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0年(3).
宋冬梅,女,1963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 1991年6月至1992年8月,参加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1997年8月参加中国健美操协会“全国健美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2007年10月参加“贵州省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发表论文4篇:
1、 关于体育消费文化的思考[J].体育科学理论与实践,1999(3).
2、 试论体育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重要性[J].贵州大学学报,2002(3).
3、 浅谈健身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持续性发展[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4、 体育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途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2).
罗云义,女,彝族,1958年生,云南永仁县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3篇:
1、谈精讲多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
2、竞技体操之美学蕴涵论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4).
3、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J].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
梁桦,男,1967年生,重庆合川人。2002年至2004年在成都体育学院进修研究生课程;2001年参加中国足球协会裁判初级培训。1993年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第二届大学生足球赛优秀裁判员;199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四届体育科学论文会一等奖;199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六届体育科技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0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七届体育科学论文会三等奖;2003年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西区决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发表论文6篇:
1、浅谈头部在体操动作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1995(1).
2、艺术体操规则的演变与价值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
3、艺术体操的竞技化与艺术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
4、奥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J]. 贵州体育科技,2002(4).
5、影响高校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应用的因素及其对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3).
6、艺术体操技术动作的竞技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龙庆菊,女,苗族,1972年生,贵州省锦屏人。曾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三等奖,发表论文5篇:
1、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J].贵州体育科技,2003(1).
2、太极拳运动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论从,2004(2).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铜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4、软式排球在贵州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探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3).
5、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贵州大学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1).
张李,女,1961年生,贵州省赤水人,国家级裁判员。参加北京奥组委、体育总局田管中心“2008奥运会裁判培训”,发表论文8篇:
1、应当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量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7).
2、关于改进中长跑教学法的一点探索[J].贵州体育科技,1998(9).
3、对田径裁判员强化管理的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10).
4、电子表格在体育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4(12).
5、“一人为本”背景下的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增刊),2005(1).
6、对高校体育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体育教学研究,2006(6).
7、教师观念的变革与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06(10).
8、奥林匹克文化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07(4).
李小兵,男,1968年生,重庆合川人。发表论文7篇:
1、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J].贵州大学学报,2002(6).
2、高校体育考评初探[J].中国学校教育与科研,2002(6).
3、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J].贵州体育科技,2002(6).
4、试论体育教育对贫困地区学生创新能量的培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8).
5、毛泽东的体育观及其对我国体育教育方针的指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10).
6、利用弹道反射原理帮助大学生理解跳高运动的初速度和腾起角[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6).
7、跆拳道比赛运动员临场心理失态及调节[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8).
任三三,男,1958年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贵阳市人。发表论文7篇:
1、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你加大健康投入[J].中国高校教育与研究,1998(6).
2、健康、效益与体育产业[J].贵州体育科技,1998(6).
3、历史、人种、文化……观念与足球[J].贵州体育科技,1998(6).
4、互助力量在引体向上教学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报,1998(9).
5、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2).
6、互助力量练习法[J].现代教学研究,2004(9).
7、轮滑保护架[J].现代教学研究,2007(4).
冉孟刚,男,1965年生,贵州省望谟人,国家级裁判员。1999年荣获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九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二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九届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三等奖。发表论文5篇:
1、从终身体育思想试探21世纪体育教师的素质机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增).
2、对评价体育教学效果的理论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8(2).
3、对贵州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及训练与竞技水平的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1998(2).
4、浅谈体育运动与智力发展的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增).
5、高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增).
杨保亚,女,1955年生,贵州黔西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3篇:
1、贵州农学院体育专选课编班之我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增),1995(12).
2、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培养[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6(6)。
3、贵州农学院94级新生身体素质浅析[J].贵州体育科技,1996(3).
陈腊安,男,土家族,1953年生,贵州省德江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4篇:
1、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初探[J].贵州体育科技,1996.
2、大学生运动员心理特点及其管理[J].贵州大学学报,1996.
3、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贵州大学学报,1997.
4、优秀运动表象的实质及其培养[J].山东体育科技,1997.
吴炼,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贵州贵阳人。发表论文6篇:
1、浅谈意识在体育竞技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2003(2).
2、试论足球运动员战术艺术在竞赛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培养[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试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开设围棋项目的必要性[J].贵州体育科技2002(2).
4、略论足球技战术意识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3).
5、对改革现行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2(3).
6、论高校足球运动的地位、作用及价值取向[J].贵州大学学报,2002(增).
杨秀芳,女,土家族,1975年生,贵州德江人,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发表论文5篇:
1、对构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2(3).
2、试论贵州土家族傩堂武术的体育渊源及其开发保护[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
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隐性作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2).
4、普通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趋向[J].安顺学院学报,2007(6).
5、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民族心理的调适及其途径[J].贵州体育科技,2007(6).
杨昌能,男,侗族,贵州天柱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6篇:
1、贵州大学学生体育达标现状浅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10)。
2、浅谈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状况及发展对策[J].中外教育纵横,2005(4).
3、体育活动与亚健康[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9).
4、贵州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浅析[J].新教育论坛,2006(4).
5、浅谈高校体育在现代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7(6).
6、对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0).
汪克新,男,1963年生,江苏常州人。参加四川大学“现代体育理论专家”培训;北京大学“体育运动场馆的运营与管理”培训。发表论文3篇:
1、体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增),2002.
2、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量[J].贵州体育科技,2005(6).
3、试论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J].规则民族学院学报,2005(6).
任廷锋,男,土家族,1964年生,贵州德江人,民主促进会成员。《排球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主编,发表论文九篇:
1、试谈分类学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0(4).
2、简介体育教学或运动、比赛前的一组拉伸体操[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2).
3、条件练习法在学校排球教学训练中的作用和运用[J].铜仁师专学报,2000(3).
4、我校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1(3).
5、试论高校学生增强体质的准则和身体体质的测定方法[J].贵州体育科技,2002(3).
6、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贵州体育科技,2004(4).
7、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的救护教育[J].贵州体育科技,2006(3).
8、表象教学法在原地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
9、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越性和运动员的适用性[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6).
陈宏,女,贵州省大方县人,中共党员。2001-200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进修;2002年参加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培训。近几年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篇。
程明霞,女,1965年生,河南方城人。1997年参加大学生体育协会“全国高校田径教练员培训班”培训;2006及2008年分别参加省体育局“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培训班”、“‘科技西部行’全省教练员”培训。近来来,发表论文6篇:
1、对体育教学模式的讨论分析研究[J].中国高校教育与科研,1997(4).
2、论篮球全面技术与特长技术的重要性[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1997(7).
3、浅谈审美意识在观赏竞赛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1997(增).
4、谈体育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之结合[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8).
5、武术进入奥运的利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增).
6、情感教育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中的现实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2005(增).
龙光明,男,苗族,1955年1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苗族协会副秘书长,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体育理事会理事。
1997年4月,参加贵州省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研讨会,6月参加西南区农业院校第四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及体育课程研讨会,1999年3月参加全国农业院校体育部主任工作研讨会,12月参加全国农业院校体育部主任训练班,2001年7月参加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现代体育教育理论讲习班学习,2003年11月,参加北京大学高层人文体育论坛。发表论文4篇:
1、普通高校业余跳远训练的尝试[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3、4集(合刊),1994(4).
2、跳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4集,1995(4).
3、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方法[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3集,1996(3).
4、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第十期,199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