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新华社体育产业系列调研(新华社体育新闻稿)

本文目录一览:

疫情下体育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呢?

体育竞赛赛事的魅力主要体现在线下现场观赛这一特点,观赛的消费者可以亲临现场,去感受运动所带给人们的视觉盛宴。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各项体育赛事均延期或取消,这对体育竞赛表演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以CBA篮球联赛为例,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资金所带来的冲击,CBA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采取降薪举措,其中公司首席执行官(CEO)降薪35%,总监及以上级别人员分别降薪15%~30%。通过降薪措施,减轻了俱乐部的运营压力,即使如此,还是不能够完全缓解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影响。

无观众的封闭比赛让很多球迷和体育爱好者无法切实感受体育竞技的精彩氛围,极大程度地削减了CBA篮球赛事的影响力,也导致无法带动赛事相关的媒体、体彩、周边产品的消费,其中球队赞助商、参赛队员、文创衍生周边以及餐饮、住宿、娱乐等项目在短期内受到十分严峻的影响。取消或更换比赛地点的赛事会直接导致观赏性体育消费归零。

受疫情影响,CBA联赛也面临着外援无法回国参赛而需解约合同的困境,这对CBA联赛的经济发展和比赛的顺利推进都造成了阻碍。此外,我国大部分体育赛事都实行推迟举办的措施,这会造成短期内的赛事拥挤,导致过多的体育赛事积堆举办。

大量的赛事在一段时间内呈爆发式开展,不仅会对赛事的举办方造成额外负担,使赛事的正常运营和安全保证等方面资源紧缺,同时还会对体育竞赛表演业的未来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业在我国的体育产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影响了赛事的正常开展,同时也让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陷入“休克”状态。为了避免疫情的严重扩散,政府明令禁止大规模人员聚集现象的出现,绝大部分的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企业都面临着停业的困境,工厂不能按时开工,企业也无法将新品按时更新到市场。

特别是体育用品线下销售业务受到了重挫,由于疫情防控期间多方条件的限制,线下人工销售停滞,快递公司停工,致使企业积压过多的产品库存,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着极高的人力成本和企业运营的成本,国内很多的中小型体育用品公司都因此承受着业绩的负增长。

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调研报告提供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国近四分之三的体育用品企业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大概有五分之一的企业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虽然在疫情得到常态化控制后,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企业恢复正常运营状态,但多数企业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御性收缩战略,实行裁员减产,清仓甩货的措施,以此保证企业得以存活。

目前,我国的体育健身服务业在我国体育产业中占比较低,从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体育经济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存在失衡的现象,体育竞赛和健身服务等产业市场占比过低,仅占我国体育生产总值的21%,而作为体育产业大国的美国同期水平为57%,通过这一数据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目前体育消费主要集中于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实物消费为主,而体育产业的赛事及健身服务等核心产业消费偏低。

并且,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体育馆、健身房、体育相关培训机构、体育旅游项目等人群聚集性较强的运动场所都面临停业危机,停业意味着现金流不能够有效回收,盈利渠道受阻,企业将承担着昂贵的房租及人力成本,疫情的全面暴发使很多企业面临倒闭和破产的危机。

大部分体育服务业企业都采用裁员或降低员工工资的方式来使企业降低压力,这会使企业的专业人才流失。疫情得到常态化控制后,专业陪练人员的流失也会造成客户的满意度下降,客户会员的留存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都是什么呢?

深入分析经济建设视域下体育产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比较突出的就是一些地方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缺乏理念创新,经济发展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没有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体育产业的系统性、全面性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例如,有的地方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不注重科学设计,特别是没有将体育产业纳入经济体系当中,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始终无法有效提升。一些地方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而且还不断优化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同时在构建体育产业发展合力方面也缺少有效的措施。

从有利于经济建设的角度分析体育产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也包括一些地方不注重将体育产业融入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导致体育产业发展受限。例如,有些地方重视培养体育人才,但却不注重体育产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领域缺乏拓展。

有些地方体育产业发展体系缺乏优化和完善,特别是在构建战略发展体系、互动发展体系方面还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分析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发展现状,产业融合度不深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地方没有深刻认识到体育产业与经济建设的紧密联系,对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性、互动性、渗透性缺乏进一步探索研究。

对于提高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来说,需要将体育产业纳入市场化轨道,构建科学和完善的体育产业市场机制,但一些地方对此缺乏深入研究,导致体育产业市场机制不够灵活。有些地方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不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导向”意识不强,缺乏对市场的有效调查与分析。

如有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创新意识不足,或开展技术创新的力度不足,没有紧贴市场需求,在推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还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技术落实、标准化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到位,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品牌发展能力不强。深入分析体育产业市场机制不够灵活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尚未从“市场化”角度组织实施,特别是在打造市场环境、拓展市场主体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应进一步强化体育产业的支柱作用,但一些地方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还没有进一步强化体育产业的支柱作用,产业导向不够明确,政策支持力度相对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产业的科学、健康、快速发展。

例如,有的地方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还没有对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设计,相关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同时也没有将其纳入经济发展战略中,直接导致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内部和外部的有效支撑。

体育产业支柱作用有待加强,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对体育产业的战略制定和规划的重视度不足,对产品发展方向、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缺乏前瞻性规划研究,或者对体育产业发展动向、体育用品市场需求缺乏调研分析,进而影响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体育产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还包括体育产业竞争能力相对薄弱,特别是从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相关领域来看,国际竞争力还比较薄弱。例如,尽管我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较少,多数体育用品处于仿制、代工环节。

由于对产品缺少设计研发环节,导致体育用品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竞争力不强,品牌发展能力滞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我国体育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相对较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体育产业经济效应现存的问题与发展途径你认为有哪些?

    一、现存的问题

    1.体育市场主体不成熟,市场定位不准

    体育市场主体主要指体育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从供给方看,市场主体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组织形式不规范、经营方式落后、生产和经营的商品数量和品种单一营销手段和方式陈旧、市场反应速度慢以及创造需求的能力弱等方面。从需求方看市场主体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体育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消费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消费结构也不尽合理。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

    2.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

    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过度依赖体育产品制造占总产值的2B以上各个大类目在产业链中占比不合理主要产业一体育服务业发展劲头不足占体育产业比例总产值很低这些问题亟须解决。

 

    二、发展途径

   1.大力开发培育体育市场

    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体育市场,主要包括体育游泳、体育技术信息、体育广告、体育用品、体育无形资产经营、体育电视和电台转播权等。为了进一步发展完善这一市场,体育产业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理为主导,不断学习、借鉴国外成熟体育市场的经验,自觉运用价值规律,通过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经济杠杆,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体育资源,加快体育产业市场化、社会化、经营化、商业化进程,促进体育产业尽快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

    2.建立良好的行业市场环境,加强体育产业法制建设

    据相关资料表明,一个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得好坏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和比赛资源丰富程度紧密相关。但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与我们巨大的消费群体和丰富的赛事资源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更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我们要注重体育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目前从事体育工作的经营者大多缺少专业技术和经营技巧,各方面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

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展望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陈林祥 ,罗普磷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体育改革 的不断深化,体育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步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由于 我 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体育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国政府 对体育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体育产业将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 长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体育产业;现状;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An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and Expec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ports Industry

CHEN Lin-xiang,LUO Pu-Lin

(Wuhlan Physical Education In stitute,430079)

Adstract: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 y in Chin aduring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Chi na has gone through three different historical phases and has come in o the right d evelopment track gradually, Within the period of the rapid growth,people's income su bstantially increase,creat a big market demand for sport industry,the go ve rnment of china also gives many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sport industry.in orde r to its development,Sports industry, a new and expanding industry in China,will gradually become a new increasing point in national economy of china amd will has broad developmenf pro spe cts.

Key words:Sports industry;present situation;market demand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育产业结构的不断调 整,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地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的 第三个层次。1996年,中国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体育要走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道 路”。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也制定了《1995年至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使中国体 育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体育也正在由原有的事业福利型向产业公益型转变, 体育产业作为中国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 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 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中国改革开 放步伐的 不断加快,体育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得以重新认识,“体育产 业”一词也就随着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应运而生。从产业划分角度来看 ,体育产业原本是以体育服务为主要劳务产品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但是,从世界 各国 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的,很难对各产业之间进行具体的区分。 不少西方体育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在统计体育产业产值时都把与体育相关 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产值统计在内。因此,如果把体育产业仅仅界定为与体育服务产品 有关的产业,一则范围太窄,不能反映体育产业的实际范围;二 则难以与国际惯例接轨。现阶段,我们认为体育产业是一种“复合产业”,它包括与体育有 关的一切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即: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主 体 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第二 类为体育相关产业类,指为体育服务产品 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的各种产品。第三类是指体育部 门开展的,旨在弥补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经营活动。

1.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过程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至1991年。以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 ,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思想指导下,国家体委提出了体育社会化发展的方针,通过 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使过去由体委一家办转变为各行各业大家办,由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转向 以国家投资为主,向社会多方筹资的办法,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提出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 ”,“由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的要求。体育开始涉及场馆出租、土地转让、兴办公司等经 营创收活动。这一时期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和实践,大都停留在“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阶 段,体育只是充当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其产业地位和经济价值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 同。相应地,体育用品业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是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从事体育 服装、运动饮料、运动鞋等劳动密集型体育用品的生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生产规模较小 。

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至于1996年。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体育发展也逐渐转变为面向市场,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这一转变,首先 国家体委机构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所有运动项目管理职能从政府管理中分离出来,成立了20 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尤其是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协会实体化的进程,将足球运动推 向市场,与此相适应,各足球运动队都按照职业俱乐部组建的要求,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 营的市场主体,带动了中国足球产业的发展;其次,国家体委制定了《1995-2000年中国体 育产业发展纲要》和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在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明确了中国未来 15年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和目标,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措施,中央和 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办起了中国体育博览会,开放了体育竞赛市 场;此外,还发行了中国体育彩票,成立体育基金等。国家体委还在重庆市和长春市确定了 两个体育产业开发实验区,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突破单纯的创收增资的模式,开始走 向立体化的产业开发阶段,这一发展集中表现为三个转化:

首先是以开辟国内外商业性竞赛市场、引进外资开发体育场馆建设,发行体育彩票,使体育 开始由“搭台”的配角,向经营的主体转化。

其次是以出售体育竞赛的电视转播权、产品专利权、广告制作权与大众体育有偿服务为特征 ,使体育产业开始由有形资产的利用向无形资产的开发转化。

再次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以股份制方式开发经营体育产业为特征,使外部输出性赞助 开始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经营转化。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1998年2月25日,随着“中体产业”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 成功上市,使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在上市公司中,以体育产 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已达四家,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实行资本运作,将极大促进我国 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形成规模效益,规范体育分产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 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扶持,最终将使体育产业的发展摆脱政府的干预,形成以市场调 节为主的运行机制。

1.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体育产业是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体 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体育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体育产业的构成来看,体育产业是由本体产业、相关产业和其它产业所组成。在 体育产业发展初期,需要通过发展体育的相关产业和兴办其它产业来积累发展资金。由于体 育本体产业主要受政府调控,行业垄断性较强,其发展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关产业 中,主要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较迅猛,但 就体育用品产业的内部结构而言,我国体育用品从 整体来看,自主开发、设计能力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大都以来料加工 为主,还没有形成自主开发的主导性体育产品。在整个体育产业结构中,主体产业所占比重 较少,产业结构之间发展不协调。而要保持体育产业的持续、有效地发展,应确定体育产业 的合理结构,优先发展体育本体产业,通过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 。

1.2.2 体育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经济收入的增加,对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 部分项目在投资、引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钓鱼等 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导致恶性竞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广东省各地的高 尔夫球场已立项48个,现已建成27个,深圳仅保龄球场就已有34家,500多个球道,北京市 仅保龄球球道就已达2000道。在这些项目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与市场预 测 ,过高地估计了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企业过分追求短期超额利润, 导致部分企业服务质量差 ,社会效益不明显,经营业绩不佳。

1.2.3 体育产业法规不健全,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目前我国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 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 综合 性规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如体育产业经营的申办条件、经营条件、从 业人员的资格认证等。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体育产业实 践 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展望

从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成为该国 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由于体育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不仅能为社会创造大量的 就业机会,对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我们认 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2.1 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 产业的比重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最终要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成为我 国最具发潜力的产业。而体育产业中的本体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结 构和立法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不象某些产业的发展受到产业发展方向的限制,也不会受到 日益关注人类健康问题的环境组织和消费者组织的责难,而只会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和 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日益受到欢迎。随着中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和 具体实施,体育产业作为两个计划的重要组成,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各运动项目的发展 逐步朝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2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1996年到2000年,我国人均居民的收入水平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 中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由1990年的1387元增加到2000年的662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人年 均收入增长7.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58%,城镇居民恩 格尔系数已达40%,按联合国划分贫富标准,我国成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 转变。人均收入的变化将引起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即当家庭收入增加时,用于购买食物 的支出相对减少,用于衣服、住房、燃料等方面的支出变动不大,而用于教育、卫生、娱乐 、健身等方面的支出则显著增加。另外,由于我国家庭小型化,家庭劳务随科学技术的发展 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再加上社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和五天工作制的实施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 闲暇,这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人们 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无疑将扩大体育用品市场的范围,为体育产业的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中国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

市场需求主要是由具有一定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的消费者所决定。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增强,体育产业 将最具发展潜力。据安徽省对全省城镇1260名市民抽样调查,年人均体育消费为232元 , 占全年人均生活费的68%,以此推算,全国现有城镇居民约3亿,全国体育市场规模就可达70 0亿元,这还不包括占中国市场70%的中国广大农村体育产业市场。以健身器材为例,据 统计,北京市场的销售额近几年来几乎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已有生产体育器材 的厂家约120家,年产值约为4亿,如果我国12亿人口,3亿多家庭中有1/10的人口或每个家 庭配备1台健身器械,仅健身器械的年销售额至少可达到300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外部环境,通过调整行业布局,优化 资源配置,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转移到依靠本体产业的轨道上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对中小企业的改造,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我们认为,通过政府的大 力扶助和企业的不断努力,面对国内巨大的体育产业市场,中国体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 展。

作者单位:陈林祥 武汉体育学院 管理系,湖北 武汉 430079

罗普磷 西安体育学院 体育理论教研室,陕西 西安710068

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都有什么呢?

我国体育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低 但处于增长态势

随着中国竞赛等赛事数量的增加以及大众体育的兴起,体育场馆、体育彩票以及体育用品等主要下游产业逐渐增长,同时由于体育是人民物质生活发达后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初步统计,2020年体育产业市场规模达25750亿元,占国民经济2.53%,比重较低。

但从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及增长率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呈增长态势。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从2015年的1.7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近3万亿元。多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远高于同期GDP增速。

体育服务业细分种类多 占比第一

从体育产业的细分市场来看,包括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体育服务业分类较多,根据不同的服务类型可细分为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等。具体细分市场如下: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过去体育用品一直是我国体育产业最大的类别,2015年占比超过60%,是体育产业的主要支撑,但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和体育消费的不断增长,包括体育赛事运营、场馆运营、体育培训等类别的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统计2020年体育服务占比已达50%,超过体育用品成为体育产业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

“十四五”时期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2021年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工作提出四项具体目标和八项主要任务:计划明确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在政策支持推动下,我国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体育运动渐渐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37.2%。全民健身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体育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市场点评:大盘强势震荡,市场风格再平衡,操作上建议适度均衡配置

一、财经新闻精选

税务总局回应“给雇佣女职工较多的企业减税”:积极研究储备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在官网上公开的建议答复中表示,在继续落实好现有相关税收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围绕更好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合理减轻企业用工成本,该局将与财政部等部门密切协作,统筹考虑政策可操作性、不同企业间的税收公平等方面因素,积极研究相关储备政策措施。

 

重庆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力促五成企业设研发机构

8月4日讯,重庆市日前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的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重庆将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包括万亿元级电子信息、五千亿元级汽车、三千亿元级装备、六千亿元级材料、五千亿元级特色消费品、千亿元级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针对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重庆提出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健全制造业研发创新体系。到“十四五”末,重庆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将提升至2%,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提升至50%,开展研发活动的比例达65%,均较当前明显提升。

 

交通运输部:暂停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跨城公交、出租车、顺风车业务

8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李华强在发布会上表示,严格实施客运管控,全力防范疫情外溢。指导涉疫地区及时关闭进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的道路客运服务,暂停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跨城公交、出租车、顺风车业务。对于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公交和轨道交通线路,实施甩站、跨站运行。

 

三部门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提出到2023年,发展一批家电生产企业实施回收目标责任制的示范标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回收处理模式和经验做法,重点家电品种规范回收利用率明显提升,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市场主体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支持家电企业履行回收责任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

 

科技部网站刊文:饮酒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

科技部网站8月4日发文披露,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部分癌症和饮酒有关。文章称,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义的1类致癌物,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并且随着酒精消费量的增加,癌症数量将进一步上升。据科技部网站披露,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项建模研究中,部分内容涉及到饮酒对全球癌症的影响估计。该研究基于多个国家的酒精数据,包括调查和销售数据,对其进行建模,在排除了其他致癌因素,如吸烟、肥胖和性传播疾病后,研究人员得出了酒精致癌的结论。研究表明,2020年加拿大有7000例新癌症病例和较重的饮酒模式有关,其中包括24%的乳腺癌病例、20%的结肠癌病例、15%的直肠癌病例和13%的口腔癌和肝癌病例。

(投资顾问:林旭锐,执业证书号S0260615100004)

 

二、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大盘强势震荡,市场风格再平衡,操作上建议适度均衡配置

周三A股各大股指呈现震荡反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85%,报3477.22点,深证成指涨1.72%,报14990.11点,创业板指涨2.47%,报3563.13点。盘面观察,体育产业、半导体、电器设备等涨幅居前。酒店餐饮、保险、旅游相对跌幅靠前,行业板块出现轮动分化炒作。目前阶段看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经济维持弱复苏,市场整体维持震荡格局。短期市场风格并未明显切换,只是阶段性的风格再平衡。推行全面注册制,优质股永远是稀缺的,抱团不会消失只会转移;专注政策鼓励扶持的产业、高景气度行业、具备产品议价权的细分领域龙头。建议重点关注:半导体、电力设备、5G通讯、体育产业等。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宏观视点: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

事件: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计划》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来源:新华社

点评:《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预计相关健康体育产业将受益明显,建议可积极中长线关注布局。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电气设备行业:风光景气度走高,新型电力系统长期可期

事件:电气设备:国网公布下半年工作计划,新型电力系统渐加速,配套政策望逐步落地。据北极星电力网报道,7月14日国家电网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研讨会,会议上安排国网下半年工作任务,要求积极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来源:中信证券

点评:下半年,国网共涉及八个重点方面工作,并进一步强化要求服务“双碳“建设,电网发挥居中协调疏导作用,明确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与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是“一个问题,两个视角”。全年来看,国网相关建设计划预计将如期落地,同时“十四五“期间对用电侧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十四五”相关能源规划预计将逐渐出台,相关电力设备龙头有望不断受益,建议积极关注配置。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三、新股申购提示

正和生态申购代码707069,申购价格15.13元

 

四、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资讯产品-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 评论列表:
  •  美咩慵挽
     发布于 2022-06-28 13:20:32  回复该评论
  • 产业的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 产业的比重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最终要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成为我 国最具发潜力的产业。而体育产业中的本体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结 构和立法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不象某些产业的发展受到产业发展方向的限制,
  •  北槐戏侃
     发布于 2022-06-28 07:56:33  回复该评论
  • 化控制后,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企业恢复正常运营状态,但多数企业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御性收缩战略,实行裁员减产,清仓甩货的措施,以此保证企业得以存活。目前,我国的体育健身服务业在我国体育产业中占比较低,从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体育经济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  忿咬晴枙
     发布于 2022-06-28 07:54:00  回复该评论
  • 020066) 宏观视点: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事件: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计划》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全民健身国
  •  莣萳木落
     发布于 2022-06-28 13:56:02  回复该评论
  • 深刻认识到体育产业与经济建设的紧密联系,对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性、互动性、渗透性缺乏进一步探索研究。对于提高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来说,需要将体育产业纳入市场化轨道,构建科学和完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