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从厦门大学到体育中心怎么走?
体育中心:厦门体育中心兴建于1983年,位于湖滨北路东段,占地面积21公顷,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体委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初具规模。整个中心背山面湖,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香袭人,加之雕塑和建筑小品点缀,具有体育公园的特色。
体育部是干什么的(厦门大学)
学生会体育部简介如下:
体育部隶属于学生会,是学院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部门。体育部下属单位有院男、女子篮球队,院男子足球队。体育部是个锻炼人、培养人的部门,体育部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服务同学。在学院领导下,体育部成功举办了多届院运会,多次组织了各种球类比赛。院代表队在校运会、校足球赛、校乒乓球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体育部有效的组织的体育活动,给同学门更大的课余活动时间,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体育部选拔人才的要求:对体育有一定的了解,热爱体育,有负责心,对工作要认真负责。
关于厦门大学的以前或厦门大学的历史
厦门大学经私立厦门大学、国立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三个阶段,具体历史发展如下:
一、私立厦门大学
1919年8月,陈嘉庚在上海聘任全国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黄炎培、汪精卫、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复、黄琬、叶渊、邓萃英等10人为筹备员。
1919年10月召开私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会议推举邓萃英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郑贞文为教务长、何公敢为总务长。
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举行开校式,初创时为私立,设有师范(包括文、理科)、商学两部。
1921年7月4日,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继任厦门大学校长, 在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陆续增设工学、新闻、法学、医药等科系,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到民国19年(1930年)扩充为文、理、法、商、教育5个学院、21个系。
民国25年合并为文、理、商3个学院、9个系。学生由开始时的136人发展到300多人。
二、国立厦门大学
1937年7月1日,经陈嘉庚函请,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
1937年7月6日,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萨本栋博士任厦门大学校长。
1937年9月4日,由于日军侵犯厦门,学校迁鼓浪屿。
1945年9月1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
1946年6月1日,厦门大学校本部开始迁回厦门,长汀各界在体育场举行欢送大会,赠送大匾额一块,上刻“南方之强”四个大字。
1949年1月31日,前校长萨本栋在美国逝世,按其遗嘱将骨灰安葬在厦门大学校内。
三、厦门大学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厦门市军管会于10月20日委派军代表吴强、肖枫接管厦门大学,组建新的厦大党支部。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为厦门大学校长。
1951年,原省立福建农学院并入厦大,改成厦门大学农学院,原私立福建大学的政治、法律、经济三系并入厦大。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大调整。1952年院系调整前,厦门大学拥有7个学院。
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厦门大学只保留文理学院,成为文理科的综合性大学,并在52年之后陆续又有院系调出。
1958年7月,厦门大学下放归福建省管理。
1963年9月,经中央批准,厦门大学改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66~1970年,厦门大学停止招生5年。
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时有9个系,除保留1966年的8个系外,福建师范学院教育系迁回厦大开办。
1972年,厦门大学水产相关系调入厦门水产学院。
1981年11月26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9月12日,举办试办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大会。
1995年7月,厦门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
1996年,厦门大学成为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1997年4月,厦门大学“211工程”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审定立项建设。
2001年2月,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兴建。12月,首批获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4年,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2004年7月,厦门大学被增列为中管高校。
2005年底,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
2006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111计划”)首批立项名单;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10年,学校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国家”珠峰计划)。
2012年,教育部、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在北京签署《重点共建协议》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厦门大学。
2012年,学校成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分校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占地9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于2016年正式办学。
2012年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6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7月,入选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10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月,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大学签署共建厦门大学医学院协议。
2014年,学校牵头的两个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4月6日,学校整合航空系、机电工程系和自动化系等学科组建成立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2017年1月,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厦门大学成为首批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联合发文,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8所共建高校,厦门大学位列其中。8月,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正式批复。
2019年3月,学校整合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人口研究所、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人类学研究所组建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9月,厦门大学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理事单位。
扩展资料:
截至2019年3月,厦门大学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9个学院和15个研究院。
一、人文与艺术学部(文学部)
1、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2、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广告学系、传播学系。
3、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欧洲语言文学系、日本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
4、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音乐系、设计系。
5、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华文系。
6、厦门大学国际学院
二、社会科学学部(社科学部)
1、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统计系、财政系、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2、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企业管理系、管理科学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工商管理教育中心(MBA中心)、高级经理教育中心(EMBA项目)、财务学系、市场学系。
3、厦门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4、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联合教育中心、物流与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教育中心。
5、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公共管理系、社会学系、公共管理教育中心(MPA中心)。
6、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7、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8、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学公共教学部、教师教育部。
9、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
10、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11、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三、自然科学学部(理学部)
1、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数学系、概率与数理统计系。
2、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部分):物理学系、天文学系。
3、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理学部分):化学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化学生物学系。
四、工程技术学部(工学部)
1、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工学部分):物理学系、天文学系。
2、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学部分):化学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化学生物学系。3、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通信工程系、网络空间安全系。
4、厦门大学软件学院。
5、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材料系。
6、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土木工程系、城市规划系。
7、厦门大学能源学院。
8、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飞行器系、动力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仪器与电气系、自动化系。
9、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科学系、电子工程系。
五、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医学部)
1、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生物医学科学系、农业生物技术系。
2、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厦门大学药学院:药学系。
4、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护理学系、眼视光系。
六、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地学部)
1、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海洋化学与地球化学系、物理海洋学系、应用海洋物理与工程系、地质海洋学系。
2、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环境科学系、生态学系、环境与生态工程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学生会的部门介绍
1.提案事务秘书处:通过组织学生代表定期对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及其他机关部处的相关工作情况收集提案并予以审议通过的机构,是学生与各组织机构联系的纽带,对各组织机构的工作起到监督作用。。
2.办公室:作为学生会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学生会的日常事务工作,包括通知各部门相关事宜、加强各部门相互联系、协调各部门日常工作,负责管理学生会的文档、信件和公共财产,负责监督、核算学生会的财务报销情况。
3.组织部: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选拔、考核学生会成员,建立有利于学生会成员发展的良好平台;接受广大学生对学生会成员的监督、评价;完善学生会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培训体系,改革部门干事培养机制,为学生干部梯队的建设输送新鲜优良的血液。
4.学术部:组织学术性、知识性竞赛和学习交流活动(包括学术研究、专题讲座、辩论赛、学术交流活动等),努力营造校园学术氛围,协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风建设,促进学术气氛的形成,加强学生学习学术思想的交流。
5.实践部:旨在为广大学子提供实践交流的机会,积极打造厦大学生与社会交流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学习、沟通、决策、社交能力的舞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配合厦门大学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协助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
6.宣传部:作为校学生会的形象公关部门,是学生会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主要负责对学生会及其举办的活动进行品牌包装,配合其他部门完成好各类活动的前、中、后期宣传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涉及海报制作、视频剪辑和摄影采编等。与厦大经纬、网络部合作密切,积极引导健康和谐的校园舆论氛围。
7.《厦大经纬》:《厦大经纬》作为厦门大学学生会的会刊,在厦大校园内具有将广泛的影响力。目前,除了出版报纸和纸质杂志,《厦大经纬》旗下已形成《厦大经纬·纪事》《厦大经纬·南岛》《厦大经纬·TOUCH》三个电子杂志子品牌:《纪事》呈现丰富多元校园生活、《南岛》着力打造校园文艺精品读本、《TOUCH》树立校园时尚风向标。
8.生活权益部:作为维护学生权益、加强校生沟通的部门本着“倾听,理解,沟通”的理念,旨在通过“权益监督岗”、“3·15维权月”、“膳食委员会”三项主要工作以及“权益信箱”这一日常反馈平台,宣传维权理念,倡导通过合理渠道维护正当权益;积极听取同学意见,同时做好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互通。
9.自律督导部:负责来自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等校机关部处以及研究生会、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艺术团、各学院学生会等学生机构的各类海报和图片宣传品的审批工作;负责校级大型活动的检票工作,配合相关部门维持活动现场的秩序,做好活动安保工作;于督导部办公室设立失物招领处,负责校内失物招领的相关工作。负责厦大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规范和自我管理,通过健全的考核评定机制,对于学生宿舍安全和宿舍卫生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及时发现宿舍的安全问题并予以解决,全面考核宿舍的卫生情况并提出改善建议,促进我校学子自律能力的全面提升。
10.文娱部:以丰富厦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生活为宗旨,全面整合校园文艺资源,开展有益于同学们健康发展的各项文艺活动,浓厚校园文化气息;始终致力于为同学举办高水平的文艺活动,主要负责学生会品牌活动校园十大歌手赛和元旦通宵舞会的相关工作;通过举办平民化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广大学子的文化娱乐生活。
11.女生部:为我校广大女生发挥特长、展现风采提供广阔的舞台,体现厦大女生的独特气质和青春活力;为广大女生在生活和心理方面提供帮助,促进校园男女平等理念的传播以及男生女生之间友谊的发展,在同学的校园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体育部:全校开展各类型校级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部门,全面负责各项学生体育工作,协调各学院学生会体育部的相关工作,积极配合体育教学部的工作开展;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调动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3.外联部: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加强各大院校交流的纽带,负责协调我校学生会与各高校学生会之间的关系,是校学生会促进对外沟通,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窗口。外联部通过与校外的企业或公司合作,为校学生会举办的活动和竞赛提供资金保障;为同学们的校外活动和校外生活提供更广泛的平台,以实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的。
14.国际学生联络部·台港澳学生联络部:团结国际学生与港澳台学生、协助国际学生与港澳台学生在中国大陆的生活与学习并且促进海内外生的文化与学术交流,成为一个海内外生交流的平台以及意见的汇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