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人民大学体育馆建筑面积(中国人民大学占地面积多少平方米)

本文目录一览:

介绍下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馆

世纪馆,主要是可以打羽毛球,于要预定,非校内学生价格略高。另外人大还有游泳馆一个。

从人民大学到首都体育馆怎么走?

首都体育馆:首都体育馆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修建于1968年,面积约为54,600平方米,毗邻奥林匹克饭店。这座体育馆占地七公顷,总建筑面积四万平方米,东西长一百二十二米,南北宽一百零七米。馆内有一万八千个观众席,是北京市最大的现代化体育馆。 这座体育馆设有比赛大厅一个,练习馆三个,观众休息厅六个。比赛大厅的比赛场长八十八米,宽四十米。可进行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篮球、体操等多样比赛,比赛场内的地板可以移动撤走,放水结冰后,可进行滑冰、冰球、花式溜冰等冰上体育比赛。

中国人民大学占地面积是多少?

中国人民大学面积约为:学校占地面积696,462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10,459平方米。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

学院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为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39个学院(书院),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深圳研究院等。开设本科专业83个。有博士后流动站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436.7余万册。专任教师1951人。全日制在校生28501人,其中本科生11354人,硕士生11149人,博士生4792人,留学生1206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首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3月,学校下设有5个学部、26个教学单位(23个学院、3个研究院)、81个本科专业,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等。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95人,其中教授701人,副教授778人。学校有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二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教授和高教授。有19名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65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专家或主要成员,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先后有49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万人计划”入选者2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入选者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有6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5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9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硕士学位学科点186个(其中自主专业35个、交叉学科9个、专业学位22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25个(其中自主专业32个、交叉学科7个),其中,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8个,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中国前列。还拥有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5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4个。

在2012年中国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人大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类、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9个学科排名中国首位。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农林经济管理3个一级学科排名中国前列,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排名中国前列,中国史排名中国前列。

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物理学、考古学、世界史、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工程、农业推广、食品加工与安全、工商管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艺术

“双一流”建设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文艺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农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档案学

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农林经济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86]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农村发展管理

学术研究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中国高校首位。拥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23个跨学院研究机构、174个院属科研机构。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究基地、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清史研究所、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数据库与商务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微纳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人文北京”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北京社会建设研究基地

跨学院科研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政府统计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案例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与管理大数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金铁霖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

教学建设

一.本科生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阶段的课程结构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其他学习三大板块组成,分别占62.8%、27.9%和9.3%。其中,必修课分为全校共同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心理健康、大学汉语、大学英语、公共数学、计算机基础、国防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九大类:专业类课程、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原典选读类课程、人文艺术类课程、法政类课程、管理类课程、经济类课程、理工类课程、暑期学校课程。其他学习包括:原典读书笔记、学年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专业/毕业实习。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共有本科课程2993门,其中全校共同课74门,学科基础课605门,专业必修课763门,专业选修课964门,全校通选课571门。在全校通选课程中,包含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9门,原典选读类课程14门,暑期学校课程136门,人文艺术类课程235门,法政类课程53门,经济类课程54门,管理类课程51门,理工类课程19门。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对象为全校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计划”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经费,支持其开展社会调查与科学研究活动,实施内容包括下达至学校的国家级“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市级“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及为配合国家级创新项目和市级创新项目的开展而由学校自主设立的校级“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实践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重自主”为通识教育理念,初步形成具有人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注重开展研究型教学,强调专业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提倡学生读原著、读原典。加强实践性教学,倡导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在本科阶段,设置了若干跨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培养复合型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暑期学校自2009年起于每年的7月举办,为期四周。暑期学校的主要课程包括中国研究系列课程、学科前沿系列和学科通识系列课程及语言培训系列课程,课程全部使用英文授课。课程结束后,学校颁发结业证书。

                                 

二.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5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2个,北京市精品课程41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信息技术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不完全名单)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复旦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政治、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计算机、历史学、会计学、宗教学、财政学、统计学、档案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金融学、法学、新闻学、工商管理、中共党史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法制史、行政伦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新闻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史、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财务会计学、大学英语、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数字传播技术应用、财政学、国际税收、国际政治学概论、西方哲学智慧、社会学概论、档案学概论、财务管理学、数据库系统概论、管理学原理、国际金融、新闻评论、货币银行学、中国宪法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市场营销学、会计学、新闻编辑、民法学、企业战略管理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计算机科学概论、国际商务伦理、西方经济学、国际商事仲裁法、金融计量学、金融衍生工具、法律英语—美国法律制度

北京市“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财政金融专业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北京市特色专业:农村区域发展、历史学、财政学、档案学、法学、工商管理、国际政治、金融学、经济学、贸易经济、社会学、统计学

北京市精品课程:法律经济学、哲学素质培养、西方伦理思想史、行政伦理学、证券投资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作品教学、古代汉语、数字传播技术应用、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新闻理论、法理学、公共政策导论、外交学概论、国民经济核算、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人身保险、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税收、西方哲学智慧、中国法治史、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国际金融、新闻评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档案保护技术学、货币银行学、中国宪法学、刑法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新闻编辑、数据库系统概论、档案文献编纂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社会学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三.合作办学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教育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2022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意大利路易斯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开设全球首个“管理学三学士国际项目”,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文化意识的未来全球商务领袖。项目学制四年,授予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路易斯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以及乔治·华盛顿大学商业(或国际商务)学士学位。

杰出校友

中共十八大中,中国人民大学18名校友当选中央委员、9名校友当选中央候补委员、10名校友当选中央纪委委员,入选校友人数位居中国高校首位。

馆藏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藏以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为主,文理兼顾,纸本和数字资源协调并重。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共有藏书462.9万册, 其中,线装古籍(1911年以前)40余万册,民国时期(1911年至1949年)出版物10余万册,港台书、刊3万余册。电子图书18173GB。还设有人大文库,藏有人大学者和校友著作、研究生论文8万余册。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公开出版发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66种期刊和六大系列数据库产品,编辑的年度报刊资料索引是中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首个大学出版社,是中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

学术期刊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学术期刊16种,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115种,文摘卡系列刊14种,报刊资料索引系列刊7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1月创刊,双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是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刊物。曾两次获得中国期刊界的最高奖——中国期刊奖,并于2004年首批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2009年入选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评选的“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开设栏目:专题研究、经济学研究、哲学研究、应用伦理学研究、科技与社会、社会学研究、宗教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当代学术思潮评价等。

科研成果

自2004至2014年,学校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数量连续11年保持中国高校首位。自2010年起,学校共有32部学术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位居中国高校首位。

2016年,学校教授撰写的《社会偏好理论与社会合作机制研究》、《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制度金融学导论》、《后乡土中国》等3部学术专著入选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总数在中国高校中排名首位。

成果获奖

2015年,在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3项、普及奖1项。

2013年,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1项、普及奖1项。

2013年,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1项、普及奖1项。

所获荣誉

2021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等12家单位,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

2021年9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青少年宪法教育研究中心入选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候选名单。

2022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入选2022年北京市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

2022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文化传统

徽志

学校徽志是圆形篆书人字徽标,以“人大红”为标准色,以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为基础,寓意“人民、人本、人文”。下方有“1937”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任校长吴玉章题写的校名。

中国人民大学都有哪些建筑啊?我不在北京,但想了解下人大的具体情况!谢谢告知者啦!

教学楼有公共教学一楼、二楼、三楼、求是楼、还有一个明德楼,是全国高校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有一个地下机房很大的。所有教学楼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有学生打饮用开水地方

体育馆叫世纪馆,能容下几千人,里面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等等

有一个游泳馆,是奥运标准的,每次游泳只需8块钱

图书馆四层,书籍很多

宿舍楼有东风、品园、知行楼群,每个楼群有五六个建筑,还有很多研究生楼

还有科研楼、理工楼、人文楼等等,大多老师在那里办公

还有一个宾馆,叫贤进楼

你可以上google earth搜,点进去会出来很多实景拍摄的照片

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的代表性景点是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的代表性景点是

实事求是石

一勺池

百家廊

世纪馆

明德楼

教二草坪

核桃林

牡丹园

有观光电梯的中区食堂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前身是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遂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10月5日,经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高等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国人民大学被确定为全国首批6所重点大学之一 。

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列入“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面旗帜”。

中国人民大学有哪些标志性建筑?

首先是明德楼群。明德乃光明之德,出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楼栋人大西门远远就可以看到的建筑占地面积约38000平方米,聚集了校内的几个大院系,比如明德主楼的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明德法学楼的法学院、明德商学楼的商学院、明德新闻楼的新闻学院和明德国际楼的国际关系学院等。可以说明德楼中强手如云,是智力密度很高的建筑楼群。

其次是世纪馆。世纪馆是人大的体育馆,曾作为奥运会期间的训练场馆。人大历来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地方,世纪馆的外型取”官“、”才“之意,从另一角度观察也像一顶博士帽。世纪馆由多功能主馆、排球馆、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及健身操房、多媒体教室、等组成。

世纪馆还作礼堂使用,举行一年一度的开学、毕业典礼。人民大学校内的物业公司就叫“世纪明德”物业,可见世纪馆在校内物业中是很有地位的。

第三是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37年,是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枢纽和中国高等学校以人文社会科学为收藏重点的图书馆。

人民大学的图书馆从正面看没有多大,而当刷卡进入里面时才会认识到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是什么概念。当然,人民大学图书馆的规模更体现在350万册的藏书,300多种的数据库中。人民大学有150多名老师,他们都十分热心,愿意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含一期、二期)工程是中国人民大学“十五”期间西北区改造与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据了解,该工程也是当时全国高校中建设面积最大的单体项目。

明德楼项目分为两期工程。

明德楼一期工程为教学和办公用房,地上10—14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94276平方米,是集教学、科研、实验、图书资料及阅览、办公、地下人防兼车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建筑,有各类教室100多间,各类办公室700多间。

明德楼外在设计新颖、现代,美观、大气,充分体现了学校建筑的独特风格。外墙为灰色花岗岩和红色面砖构成的实体外墙,与铝合金氟碳喷涂玻璃幕墙及部分铝单板相搭配,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协调。

内在设计彰显人文化、现代化、节能化,力求服务于师生,科学便捷管理。宽走廊、休闲区的设计体现人文关怀;全楼道电视监控、先进的门禁系统、各类设备远程综合控制、多媒体教学、无线通信、远程教学、楼宇自控等系统的应用,真正做到建筑智能化、现代化。

中央空调系统、区域照明分段控制、办公区域独立安装水电统计装置等系统的应用体现出节能的理念,为建设北京“节水型城市”和人大“节能型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中国人民大学西门,建筑分为明德主楼,明德商学楼,明德法学楼,明德国际楼和明德新闻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

百度百科-中国人民大学

百度百科-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 评论列表:
  •  忿咬风渺
     发布于 2022-06-27 02:17:30  回复该评论
  • 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9个学科排名中国首位。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农林经济管理3个一级学科排名中国前列,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排名中国前列,中国史排名中国前列。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
  •  寻妄忿咬
     发布于 2022-06-27 06:07:52  回复该评论
  • 2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入选者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有6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5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9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科建设截
  •  鸢旧扰梦
     发布于 2022-06-27 05:34:41  回复该评论
  • 会科学综合性刊物。曾两次获得中国期刊界的最高奖——中国期刊奖,并于2004年首批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2009年入选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评选的“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开设栏目:专题研究、经济
  •  世味弥繁
     发布于 2022-06-27 01:52:02  回复该评论
  • 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复旦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政治、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计算机、历史学、会计学、宗教学、财政学、统计学、档案学、哲学、经济学、
  •  鸠骨疚爱
     发布于 2022-06-27 09:07:12  回复该评论
  • 学研究、哲学研究、应用伦理学研究、科技与社会、社会学研究、宗教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当代学术思潮评价等。科研成果自2004至2014年,学校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数量连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