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学校体育发展的6大趋势(校园体育发展现状)

本文目录一览:

新时代下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提供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教育对象将成为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必须成为自己的人,他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自己的教育。个人与自身关系的这种根本性变化是科技革命教育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教学目标由教师决定,学生实施;组织教学方法由教师设计,学生理解和行动。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由学生按照他听从了老师的指示。纵观国内外各种现代教学模式,其发展趋势之一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现代教学的时代特征。这个时代的特点在国内外各种现代教学模式中得到了突出体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授任何课程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无需教学。如果学生进入这样一个领域:他们可以探索、辨别和体验自己,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学”的教学模式遵循这一假设。它可以从“教”变为“不教”,使学生实现“学”,成为“终身学习者”。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正式提出了“素质教育”的主张。其目的之一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主观上引导和逐步完善我国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环境,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要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功能的高度概括。“素质教育”这一更全面、更深刻的要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现在,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综合化趋势,世界上许多国家针对教育脱离实际、专业分工过于单薄和狭窄的情况,从培养“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通才”,学生知识单一,素质不全面。当前,在我国普通体育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共同批判、竞争、学习和发展。

简答题 论述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校体育发展概述历史阶段的划分可分5个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学校体育启蒙时期(1949年以前);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的初创和普及时期(1949年—1966年);"

文化大革命"停滞时期(1966年—1976年);

改革开放时期(1976年—2000年);

2000年至今中国地位确定以后的充满自信自主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学校体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学校体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余体育训练,经过70年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课余体育训练的制度和竞赛体系,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70年来,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有序的发展过程,为我国学校体育健康发展和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是怎样的呢?

学校体育的发展其实对于大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国内很多人其实都非常关注学校体育的发展情况,那么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

一、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作为前提

小编在上学的时候,其实也接触到了体育项目,但是那个时候大家对于体育项目的认知程度没有那么高,而且大家也并没有真正的理会体育项目的背后的意义,所以大家在刚开始对于体育项目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观点。但是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的趋势,其实是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作为前提,因为体育项目的锻炼其实并不是为了提高大家的身体素质,而且在这个过程之中是非常强调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观念。

二、发展的趋势是面向社会

体育项目不仅仅应该在学校开展,而且小编觉得体育项目应该面向社会。也就是说学校体育的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化,小编觉得这个趋势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现在很多人其实对于体育都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大家也都知道体育项目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大家的身体素质,而且在这个过程之中,也是为了大家能够正确的认知体育精神,并且能够弘扬这种体育精神。

三、终身体育作为方向

终身发展其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小编觉得现阶段的看法可能是有一点偏差的,大家可能都觉得在学校接受体育项目的锻炼比较重要,但是以后自己工作了就没有必要再做这样的体育训练了。其实现在国家对于这一点也非常的强调,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其实就是要以终身体育作为方向,让大家树立一个正确的观点。

未来体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运动的各个领域里我国都有一定的成就,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体育强国。而且我国十分重视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体育教育事业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体育教育手段也面临着多元化的选择。未来的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一定会迎来新的转机。

一、社会体育教学得到长足发展

   现在我国体育的教育教学主体主要还是在学校,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来体育教育一定会形成中称化和全民化的特点。体育的社会功能和属性也会越来越强烈,更多的人会在平时参与到体育教育或者活动中来。因为在未来高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频率,会使人们的压力得不到释放。为了改善压力,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育锻炼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三、互联网会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和产业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的加持。在未来学校的体育教育中,也会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依托作用。互联网和体育教育的结合,会促进体育信息的共享和体育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学习更加专业的体育知识,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体育锻炼计划。让体育真正融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

四、学校体育教育的主导作用

    在未来学校体育教育仍然挥旗主导作用,学校体育教育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涵盖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阶段覆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在未来肯定还会得到强化。

学校体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过去的体育教学目标至少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于强调教学目标的社会性,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二是在结构和层次上没有体现各级各类学校的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三是未能比较清晰地分清体育教学目标和学校体育目标的关系;四是在表述上比较抽象,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等。

近几年对体育教学目标的探讨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第一,协调“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目的观,即在体育教学目标中应该将体现社会的需要和体现学生的需要统一起来,并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第二,体育教学目标在结构和层次上应该形成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目标和整体目标相结合的完整体系;第三,整体而言,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目标的子目标,但是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不能用学校体育的目标来代替体育教学的目标;第四,体育教学目标应该尽可能地具体、可操作及便于评价。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如何解决使学生“既会又悦”的问题;二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探讨;三是方法的创新性问题;

  • 评论列表:
  •  辙弃孚鲸
     发布于 2022-06-27 07:43:15  回复该评论
  • 学生进入这样一个领域:他们可以探索、辨别和体验自己,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技能。”基于“学”的教学模式遵循这一假设。它可以从“教”变为“不教”,使学生实现“学”,成为“终身学习者”。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正式提出了“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