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融合式体育教学)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因此,如何把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全面、均衡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 整合,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的体现了教师在 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本文简述了目前体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的含义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传统的弊端

1、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应

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个失败的示范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善长的内容安排得较多。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在目前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

2、教师的年龄影响教材的选择

人们常说:“体育不养老”,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能力一定会下降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最终的后果也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随着目前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提高,有许多中青年体育教师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是大腹便便,行动上有一定的障碍,这实际上也妨碍了教师在教学

中的示范作用,造成教材选择上的单一化、简单化。以上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无

法克服的。

3、动作技术难示范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

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示范时,放慢速度又

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

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

的一个难题。

4、与教师的互补性

多媒体技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多媒体的课件

则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且根据教师自身的需要而设计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教学

过程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在教学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通

过动画影像等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个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

全面的建立动作表象,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过程,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

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的明显。这样一来,教师就不用“扬长避短”了,在制定教学计

划时就会从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的角度出发,而不受自身因素的限制。同时,制作运

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也加深了教师对各项技术理解和认识的过程,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

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

体育学科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就是指整合体育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的支离破碎的

状态,把体育学科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

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体育学科的整合既有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整合,又有体育学

科、多媒体技术等学科知识的整合。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

师的示范讲解更加直观、更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示范清楚的

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就帮

助学生看清每个技术环节,加深对学生的动作理解快速掌握学习内容。

例如:向学生介绍前滚翻的 技术动作要领时,用传统的示范 、讲解方式来教学效果

是不理想的。如果在上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将前滚翻的技术动作要领通过 屏幕展

示,并将“ 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复—重心前移团身滚动一枕骨、

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的动作旁边,学生的大脑

中就会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充分掌握动作要领,联系起来会更有劲,更主动。

2、信息技术是师生互动性充分发挥的最佳操作平台.教师和学生间的双向交流,有利

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体育教师做某个示范动作往往能引起部分学生对体

育课的直接兴趣。但是个别学生怕吃苦、不愿活动,想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是很难达到激

发他们兴趣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对实心球课很不感兴趣,再加上对教师讲解的

技术要领不理解,在练习中不能按照技术动作要求认真练习,直接影响课堂练习效果。于

是,我把课上要讲解的动作要领、分解动作、完整动作制作成课件,存放到教师机共享盘

中,让学生参照老师教授的“网上邻居”共享文件操作方法,复制到学生各自的计算机中,然后运行该课件,认真阅读。结果很多学生主动向我请教“超越器械”的意义,用手指拨

球的效果等。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实践课探究时,多数人都能按照技术动作要领认

真投掷,他们了解了投掷技术的原理,也了解了如何欣赏投掷项目的比赛,大大优化了课

堂教学的效果。当学生看到专业运动员完美的技术动作时,激起了学习热情,也初步建

立了正确的动作概念。

3、掌握信息技术,解决了教师的实际困难,让教师、学生受益匪浅.良好的观察能力

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当学生具有这种能力以后,我们体育教师让学生观察什么呢?教师

正确、优美的示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体育教师往往存在着在进行自己

擅长的内容教学时,会讲解精练,动作示范规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很快,反之,

则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若运用信息技术则会使这样的问题变得较简单。掌握信息技术

将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课堂,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这些仅靠教材和

教辅用书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因专业所限,我对体操的了解、掌握有限,在纵

箱分腿腾越的教学中,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对网上所收集到的文字、声像素材应

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处理,再运用相关软件Flash或Powerpoint做成教学课件,让学生

观看,让学生在慢动作当中中清晰看到助跑、踏跳、推手、腾空、展体、落地等一系列动

作。当学生看到专业运动员完美的技术动作时,激起了学习热情,也初步建立了正确的动

作概念。

三、体育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注意事项

最近几年来,各门学科信息技术的教学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获取许多成功的同时,也

走了不少的弯路,也产生了一些为人所诟病的问题,前车之鉴,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

该充分注意到一些问题,避免矫枉过正。

1、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搜集体育信息资源。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拥有广博的和前沿性的知识。

2、体育教学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信息技术应该服务于体育教学,而不是完全占有体育课,占用了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课程整合≠体育课程+信息技术,不是体育教师加上电脑就是一节整合的体育课,而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的整体协调,使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以便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正确合理的锻炼习惯。

3、教学课件、幻灯片的制作不可简单地替代教科书或者教学大纲,如果上课只是演示一遍、读一遍,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达不到教学互动的目的。所有的信息技术的手段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不能搞形式主义。 

四、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原则

1、坚持“学教并重”原则

当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同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容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既要求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思想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便培养出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跨世纪新型人才。

如何在体育课中运用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目前,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通应用,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一门学科而存在的,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信息技术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将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信息技术将影响体育教育的各个方面,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他们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小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想让课堂教学气氛高涨、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就要大胆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设计编排中,我就注意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作为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创设情境,它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天生就爱上体育课,信息技术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利用电脑,对讲解的动作技术进行播放,并通过慢镜头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动作中的重难点,并让学生自己上来操作,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显著。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最为重要,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在教学中应多以情境教学为主。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设备就很好的弥补了这方面。

例如,我在讲解《障碍跑》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情境。在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军叔叔是怎么英勇奋战、攻破敌人的一个个堡垒的?我事先让学生们通过录像片段观看解放军在攻破堡垒时候的跨过很多敌人设置的障碍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录像片;看完之后,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都跃跃欲试;在进行障碍跑的时候学生们态度很认真,每队都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有学生提出对障碍进行重新排列顺序可以提高越过障碍的时间。这样使得一节体育课有声有色,学生的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又如,在教授四年级《各种方式的跳跃》课程中,开始我总是自己做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可是效果不好。后来再上这节课时,我给学生观看了一个PPT文档《森林运动会》,其中我把各种动物的跳跃方式进行了添加效果,让每个动物的图片都动起来。

四年级学生看到之后,每个学生都被课件中不同动物的跳跃方式所吸引。这时我采取了散点练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喜欢动物的跳跃方式进行模仿,课堂气氛很融洽。这个时候我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相互模仿,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每个学生都能很快很准确的模仿出很多种方式的跳跃。

再如,在做完剧烈运动和游戏的时候,需要给学生们进行放松,一般采取跳集体舞,如果就听着教师的口令或者没有音乐的配合,学生的兴趣就不是很高,甚至偷懒,这样会影响学生的身体恢复。这个时候录音机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学生们跟着音乐的节奏,开始放松,在音乐氛围的烘托下,一起模仿大雁飞、小鱼游、小船儿漂的优美放松动作,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紧张的肌肉得到了放松,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把学生还未感知到的或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直观生动的模拟演示,能把理论讲解与动作练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训练中有效时间的利用率,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方法、步骤看得见、记得牢、理解得快,有助于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使学生处于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态度之中。

我在上体育课时,在课的开始部分,我经常要运用录像,教学专题片等,将课的内容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和目标,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直观,准确的动作模型,加强了学习的目的性。根据学生的情况,在课中我善于对学习的复杂部分采用重播等方式,组织学生提问设疑,分析比较,相互评价动作技术,这样既能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动作要领,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教学目标不断得到优化,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体育课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直观,以教师示范演示为主。但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些动作技巧稍微复杂的项目学生很难掌握,老师做示范的时候,由于动作需要连贯性,所以重难点很难突出,教师反复示范,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不理想。这时,通过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讲解《跨越式跳高》一课的时候,我先通过自己做示范,然后让学生练习,练习过程中进行指导,然后纠正。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时我准备了一台摄像机对准横杆,让每个学生做一次,达到要求的学生继续分组练习,没有成功的学生和我一起通过看慢放,告诉他们应对的措施,很快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自己重复练习,每个学生都能轻松的跨越横杆,这节课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又如在三年级《前滚翻》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由于年龄比较小,对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教师完成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于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避免了上述存在的问题。课前把课堂上教师要进行的动作讲解、示范录像,制作成课件储存在电脑中,教学中分组练习时,可以把课件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甚至是放慢动作的分解演示。

这样,再结合教师的行间指导,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的掌握动作,课堂效率得到了的提高。

3、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育要淡化技能。但对技术的淡化并不意味着技术的不重要。“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做示范的能力也变成有心无力,对一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进行回避,另外一些腾空、翻转、高速的技术动作也很难把这些瞬间动作看清楚,也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在这时引入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弥补教师的自身缺点或者条件的限制,它将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画面活动化,使学生能更形象、更生动、更易理解地进行学习,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我们把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创设思维活跃的学习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跳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教师示范动作过快,不能做成分解动作,并且示范次数有限,不能使每名学生都观察仔细,掌握动作要领。如何把这一整套的动作分解再现,使一闪而过的细节动作,清晰、准确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很快掌握这一动作技巧呢?教学过程中,我运用flash做成的跳远课件进行授课,就避免了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通过课件直接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们反复观看。再将多种错误动作演示出来,让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本来这些示范动作是无法分解和做慢动作的,现在有了多媒体,就可以用慢动作或定格来细致地演示。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形象地解决了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增强了教学效果。

又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时,我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地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多媒体独特的动画技术和音像剪辑、粘贴组合技术,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强烈的逼真情景中领悟动作要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体育素养

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体育了解的知之甚少,而且我们小学开展的项目也很有限。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就有义务和责任让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在室内课中,枯燥的讲解,全靠老师一个人说,所有学生听,这样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也保证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学生慢慢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基于以上原因,我会通过一些精彩的体育画面和体育项目对学生们进行介绍。通过录像中激动人心的场面,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画面中感受力量、速度、技术的完美展现。从而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高年级学生基于年龄特点喜欢追求时尚,当然也追求新兴的运动活动。所以在高年级体育教学中,我常常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体育网站。

通过这些体育资源库让他们获取一些新兴运动的相关知识,如让学生了解网球、橄榄球、独轮车、壁球、板球,旱冰、攀岩、蹦极等项目,这些项目的补充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无限的魅力。

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不只是在一两节课上。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我也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体育知识,如通过自己制作的PPT文档了解国内外体育的发展趋势,使学生从小热爱体育,积极参加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势必会起到传统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但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如何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使之成为传统教学的延伸、升华,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这样,提高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平时要多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增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思想意识,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网上获取和利用体育信息资源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做一名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师。

如何把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课堂中的想法

摘要: 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潜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怎样将二者有机融合具有划时代意义;拓展训练可让参训学生通过体验活动项目认识自身潜能,认识群体作用,启发想象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训练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让你从这样的情景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使人强烈地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快感。把拓展训练应用于体育课中,联系了学生未来社会生存的关键因素进行再设计,针对性地对这些能力素质进行有效培养,完成学生价值再造过程并使之获得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具有切实可行的价值;因此体育课与拓展训练有机地结合是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拓展训练、将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 一、什么是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也称为户外拓展训练、野外拓展训练、拓展训练营、外展训练、冒险性学习法、户外体验培训)。拓展训练强调的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由内至外的自我教育。 二、拓展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 Development,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年轻海员葬身海底。人们从生还者身上发现,他们并不一定都是体能最好的人,但却都是求生意志最顽强的人。一些研究管理和组织行为的专家从这种训练方式中受到启发。因为他们认为,在当时工业化的社会里,很多管理者、企业家也有着和那些年轻海员同样的境遇。由于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够良好,结果造成他们不能坦然面对来自竞争,来自生活和工作的挑战和压力。当这些挑战和压力较大时, 就导致了他们工作生活为行的错位和变异。因此英国就很快出现了一所叫做Outward Bound的训练学校,这所学校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了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近年来,拓展训练逐步走入外企和其它现代化企业的培训日程,成为这些企业团队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员工合作技巧等企业培训的主要途径。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三、拓展训练的意义 通过拓展训练可以让学生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 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使我们由内而外的强大起来。它也可以唤醒沉睡于自我身上的巨人,释放人生的全部能量,提高内在的生命质量,改变落后的学习方法,进入自我教育和人生自助的最高境界,创造出理想中的自我。培养互相关心、支持的工作态度,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拓展训练的显著特点:  1、 综合活动性。 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 2、 挑战极限 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  3、 集体中的个性 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  4、 高峰体验。 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五、拓展训练在学校的发展 我国拓展训练从创建之初就与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初期主要是一些高校的成年人培训班将其列入课程。随着发展从2002年起,我国的一些院校开始制定大纲,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拓展训练课程,此课程在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现在拓展训练已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大纲,开设或准备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院校越来越多。但是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的教学改革,拓展训练在学校无法大面积的开展。 六、拓展训练在高校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拓展训练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理论基础的研究很少,以具体的学科理论为依据,大部分只针对某一特殊理论进行研究,缺乏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还未发现将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学科联系在一起进行专门的研究。 2.将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混淆。 很多高校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活动中,并且以拓展项目操作代替体育课程内容。但拓展训练和学校体育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虽然拓展训练和学校体育在培训形式和授课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有着不同的含义,且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两者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如果将两者混淆,就会导致学校体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作用难以体现,也难以保证拓展训练的健康发展。 3.拓展训练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如果将拓展训练作为高校的一门课程教学,那么就必须要有完善的课程考评标准。但是,现阶段由于参加学员主要是高校商学院的成人学员,课程的随机性、组织的松散性和考核的随意性,使拓展训练活动很难成为学校体系中的正规课程。 七、学校开设体育拓展训练课的意义 1.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需要 拓展训练是以体能活动为导引,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新体验式课程,利用多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大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考验,使大学生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的课程目标。其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示范、学生摸仿,而是教师组织、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育作用不是由外向内灌输进来的,而是学生自我教育产生的结果。 2.符合现代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进新兴的体育项目,选择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的内容。拓展训练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教学氛围。拓展训练将体育 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学校与社会和大自然紧密联系,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当代大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 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有很强的辩证逻辑思维,个性上也比较趋向自主和独立,不过分依赖教师。高校体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促进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实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而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 八、将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的必要性 1.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课程虽然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但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仍以体能训练为主要内容,以个人的竞技项目为主,虽然一些集体项目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但并没有像拓展训练那样设置情景,有意识地将其引导到精神层面的培养,因此这些集体项目没有发挥其团队精神的核心作用。拓展训练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和舒适,但科技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拓展训练在培养挑战自我、熔炼团队上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学校体育课程可以吸收拓展训练的项目,丰富学校体育的内容,补充体育课程在培养人的心理素质、冒险精神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不足。 九、如何更好的将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 1注重安全性的教育 拓展训练的项目是带有一定危险性和不安全因素的,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对学生的保护,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要定期检查保证器材的安全性;其次对于野外项目要先踩点,确实安排好所需道具,具体实施时还应根据当时天气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安排;再次,每个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还应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严格监督和管理,对学生要进行安全教育,不要盲目开始,要多动脑,想周全再行动。 2 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有些高等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没有拓展训练的经历,对拓展训练可能还一无所知,因此,在开始拓展训练课程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训练。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通过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然后到社会上的拓展训练俱乐部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 3 拓展训练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 

拓展训练的引入要讲究一定的原则,不可冒进。首先要开展一些简单易行,危险性低的校内项目,积累经验,而后引入校外拓展和野外定向、野外生存项目,以降低危险性。同时要因地制宜,根据现有条件设置项目和情境,然后进一步开发现有校内外环境资源,使拓展训练能更快更好地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4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需要借鉴社会拓展训练课程的完整体系,同时结合本校的自身条件和学生自身情况来制定拓展训练课程体系,课程内容选取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社会发展的要求,使拓展训练课程生活化、社会化。 5 结合本校的优势资源 

  拓展训练课程的内容不是单一和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充分结合各学校的实际特点,如,学校周边环境,附近是否有山地、公园等;校内环境,如泳池、沙坑等。还可以根据实际投入经费的多少搭建一些简单、安全的项目器材,如,盲人摸号、木头的体积等;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建立基本的拓展训练器械设施,如背摔台、梅花桩、穿越沼泽、孤岛求生等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拓展训练项目,建立自己的拓展训练基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训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潜在价值。 

6创新拓展训练的形式 

  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情景、使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地结合。用拓展训练的内容、手段来改进当前体育教学单一的、枯燥的组织形式,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有魅力。设计合作情景,拓展训练的项目形式大多以团体形式进行,人际关系呈群体多向性,这种群体多向性的人际交往和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变换训练形式,如队列队形练习中的队形变换、徒手操的动作、游戏的规则等,增加情景暗示。如实施穿越沼泽或互助攀岩以及在孤岛求生等内容的训练时,训练者暗示训练对象是在现实角色中,学生所具有的心理负荷会有所提高。 十、结语 

在高校中开展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果断、自信、敢为的优良品质和克服心理恐惧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拓展训练进入高校,有利于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社会、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 评论列表:
  •  瑰颈汐鸠
     发布于 2022-06-26 20:57:43  回复该评论
  • 教学中,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对网上所收集到的文字、声像素材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处理,再运用相关软件Flash或Powerpoint做成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在慢动作当中中清晰看到助跑、踏跳、推手、腾空
  •  嘻友枝桠
     发布于 2022-06-27 02:35:11  回复该评论
  • 由外向内灌输进来的,而是学生自我教育产生的结果。 2.符合现代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
  •  野欢弦久
     发布于 2022-06-27 00:33:56  回复该评论
  •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教学氛围。拓展训练将体育 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学校与社会和大自然紧密联系,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
  •  闹旅擅傲
     发布于 2022-06-27 02:20:06  回复该评论
  • 象思维能力较强,有很强的辩证逻辑思维,个性上也比较趋向自主和独立,不过分依赖教师。高校体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  舔夺纵遇
     发布于 2022-06-27 03:27:15  回复该评论
  • 力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课程目标。其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示范、学生摸仿,而是教师组织、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育作用不是由外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