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中国体育学院副院长(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院院长)

本文目录一览:

想要个谢军的个人资料

1.中国女子国际象棋运动员

1970年10月30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北京人。6岁学中国象棋,10岁时获得北京市儿童中国象棋冠军;随后开始改学国际象棋,1984年,14岁的她在全国比赛中获少年冠军和成年组第六名,成为国家大师。1988年在世界青年国际象棋锦标赛中,以积9.5分名列女子第四名,并取得第一个国际大师标准分,晋升为国际大师;同年参加澳大利亚悉尼国际象棋国际公开赛,在男女混合赛中名列第六,居女子首位。1989年在波兰女子国际象棋邀请赛中获亚军;同年在全国青年男女混合赛上和全国女子个人赛中均名列榜首。1990年在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中,以9胜4和1负的优异成绩,为中国女队夺得第三名立下功劳;同年3月参加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亚洲分区赛,以12胜1和成为亚洲代表;7月,只身下南洋,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第二区际赛上,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实力,取得第二名,获得世界国际象棋八强赛的入场券,并取得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称号;9~10月间,在苏联举行的世界冠军候选人赛上,以4胜1和2负的成绩荣膺第一,取得了与南斯拉夫优秀女棋手艾丽萨·马里奇挑战资格的决赛权,这项比赛的冠军和挑战着过去一直是由苏联女棋手垄断,中国棋手的胜利是一次重大突破。1991年初,在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候选人决赛中,取得3胜3和1负的成绩,以4.5比2.5的比分力克南斯拉夫的艾丽萨·马里奇,取得了与世界冠军、苏联女棋手玛娅·奇布尔达尼泽挑战的资格。为祝贺她取得的历史性胜利,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体委联合举行了“祝贺国际特级大师谢军获得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挑战权庆功会”。1991年10月30日,在与连续四届世界冠军得主、苏联的玛娅·奇布尔达尼泽的第十五场对阵中逼和对手,以总比分8.5比6.5击败劲敌,终于在她二十一岁生日到来之际登上了世界女子国际象棋的巅峰,并结束了欧洲选手对该棋赛冠军长达六十四年、苏联选手对该棋赛冠军长达四十二年的垄断,为世界棋坛的新纪元翻开了最新最美的一页。这既是中国人的胜利,也是亚洲人的胜利。她棋风属稳中求胜、攻守兼长的全面型,组织进攻,思考有深度,尤以中、残局见长,与男子相若。更为可贵的是她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名竞赛型棋手。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之一。

2.广东商学院管理学院教师

男,博士 讲师,现任职于广东商学院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教研室。2007年毕业于暨南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谢军博士一直从事战略管理、企业国际化战略和营销管理研究。曾先后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10余篇论文,两篇论文被ISTP收录,并曾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谢军博士具有十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曾在广东电信下属企业担任市场部负责人,熟悉市场营销的工作流程和营销技巧。曾多次被派往美国接受培训和工作交流。

3.传媒人

男,2006年,谢军出任今典环球常务副总裁,负责全球具有革命性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的EVD事业,开拓性的销售渠道搭建在业界驰名,尤其在同哥伦比亚、索尼、米高梅等美国好莱坞制片机构的合作谈判中大显神威!

谢军也是唱片制作幕后高人,在娱乐圈很有人脉!传媒是谢军的主业:新娱乐网、亚洲视频网、等等网站; 以及电视节目:《亚洲音乐中心》、《娱乐现场》、《音乐风云榜》

4.宜春体育学院教授

男,汉族,江西宜春人,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兼硕士生导师,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带头人。在教学与管理方面,历任学院办公室主任4年,学院教学副院长两年,在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对学生和员工充满细心和爱心,在管理上既充满激情又讲究方法,受到学生和教职员工及学校的肯定。于2006年被授予为全国教育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委员,并被宜春市委组织部和人事局批准为宜春市优秀青年科技后备人才。

教育教学经历:自1986年于江西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从1987年至今在宜春学院任教;并于2000年11月—2005年10月担任体育学院办公室主任;2005年—至今担任体育学院教学副院长。

出版的论文和著作:《中国体育竞技史的理论构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口号标示的时代寓意和社会心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学分制的特点》、《21世纪中国家庭体育发展趋势与对策》、《论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功能及转型》、《整理活动方式对消除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效果的分析》、《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用当代人才观指导体育课保健康复专业课程改革》、《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贵州省成人身体素质状况与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参编了《体育与健康》、《体育》、《大学体育指南》、《健康教育学学习指导》、《大学体育概论》等相关教材

所获奖励: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先进个人;《中国体育经济史的理论构架》荣获一春市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球运动》课件荣获江西省高校优秀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承担的科研课题: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教学改革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已结题);主持省教育厅《对体育学院术科普修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科研课题;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江西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批准号:FLB050578在研)。

5.德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

男,1983年出生于湖北省农民家庭,现居于北京。创立了“博通网”、“地图ABC”、“我的网址”、“名校在线”等众多网络平台,目前手下管理几个大中型网络系统。

精通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对网络传媒及传播有深厚的研究;对时政评论也有深厚的造诣,目前在凤凰网的博客日点击量上万,目前还参加了一只业余足球队。

体育主要事迹

宋君复,浙江绍兴城区小坊口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进私塾读书,两年后转入浸礼会所办小学求学。毕业后考入杭州蕙兰中学。民国五年(1916),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美国,先在柯培大学学物理,毕业后,因感我国体育之幼稚,又进入美国麻省春田学院专攻体育。回国后,执教于蕙兰中学,从1926年起,历任沪江大学、沈阳东北大学、xx大学、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教授。

作为中国第一批体育专家,著名体育教育家,宋君复一生致力于中国体育的发展壮大,在xx大学执教期间,分别于1932年、1936年和1948年征战第十届、十一届和第十四届奥运会,成为旧中国唯一一个参加过三次奥运会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副院长。1964年,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同年,又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著作有《体育原理》、《刘长春短跑》、《女子篮球训练法》、《女子垒球训练法》、《第十届世运会各国著名田径选手电影姿势图》等。

宋君复曾经两次担任xx大学体育系主任,第一次是1932-1937年,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东北大学迁址后,宋君复来到青岛,出任国立xx大学体育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宋君复离开xx;第二次是1946-1949年,宋君复再次出任xx大学体育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宋君复前往北京,出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后成为北京体育学院系主任、副院长,于80岁高龄去世。对于宋君复在国立xx大学执教时的评价,田广渠(原《新山大》编辑)认为,“他和众多名师如老舍、梁秋实、童第周、王普、傅鹰等共同托起山大的辉煌”。

一、宋君复三次征战奥运会

1、第十届奥运会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教育部以国难当头为“由”,拒绝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的中国奥委会)的要求,宣布不派运动员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但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却要派遣东北选手刘长春、于希渭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这立即引起了进步力量和体育界人士的愤怒和抗议。

原任东北大学体育科教授的宋君复,此时刚从沈阳到国立xx大学,而刘长春是东北大学体育科的学生,两人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老师宋君复的强烈感召下,刘长春在《体育周报》上发表声明说:苟于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

后来,中国体育协进会将计就计,在宋君复等人的精心运作下,以刘长春为唯一运动员组团参加了第十届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派遣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当时,中国代表团正式成员仅有三人,分别是领队郝更生、教练宋君复和运动员刘长春,而代表团的实际领军人物正是宋君复。大赛闭幕后,宋君复与刘长春应世界青年大会的邀请,参加了主题为“九一八事变”的演讲。为了这次演讲,宋君复彻夜准备发言材料。在演讲时,他慷慨陈述,揭露“九一八事变”真相,澄清了许多问题。他那流利的英文让与会者陡生敬意。

2、第十一届奥运会

1935年,宋君复奉命筹备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次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崔乐泉在《中国近代体育史话》(中华书局1998年3月第一版)一书中这样记载:“1935年7月10日~8月20日,在青岛xx大学还曾举行过‘全国体协暑期训练班’。这个训练班是为迎接第十一届奥运会而进行的运动员集训。可见,这类短期训练班多是作为一种临时措施而举办的,它在当时培训体育师资及其他体育专业人才方面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当时宋君复备战十一届奥运会的集训场地旧址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路校区,在现已翻新的运动场外,树有一块纪念碑石,上刻有“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训练场地旧址”字样。1936年,中国奥运会代表团共有69名运动员,他们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自行车、拳击、篮球和足球6个大项的比赛,刘长春再次入选。宋君复对篮球运动颇有研究,除了辅导刘长春以外,还担任了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篮球队指导。在紧张的训练过程中,宋君复又接到通知:他获得了国际篮球裁判资格,至于在这届奥运会上他是否担任篮球比赛裁判,并没有找到记载。

3、第十四届奥运会

1948年,旧中国最后一次组队参加伦敦奥运会,宋君复与王正廷、马约翰、董守义等7人组成遴选委员会,全面负责中国代表团的组建工作,同时出任篮球遴选委员会委员,并作为中国篮球队教练,前往英国伦敦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

二、宋君复与中国首座奥运体育场

1931年,从洛杉矶回国后,宋君复深深意识到了中国体育的落后。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在中国建造一座五星级的体育场,这是宋君复在留学美国期间就有过的梦想。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期间,奥运会主会场的建筑给宋君复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国修建一个具有奥运特点的体育场,就成为他的一个心愿。可以说,没有这个“有心人”,就不会出现中国第一座“奥运”体育场,也就不会有青岛体育场。

1933年将要在青岛召开第17届华北运动会,这使得宋君复意欲建造一座“奥运样式的体育场”的设想水到渠成。是年6月末,由宋君复提供图纸,耗资19万余元费时4个月的青岛第一体育场在汇泉湾建成了。当时宋君复设计的青岛体育场,围墙呈锯齿堡状,气势磅礴,是洛杉矶体育场在“海外”的唯一缩小版。1933年7月,这座著名的奥运建筑正式投入使用,占地76000平方米,可容观众16000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中国体育发展影响深远。

当时宋君复从洛杉矶带回青岛的体育场“蓝图”,目前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宋君复将洛杉矶体育场临摹下来带回青岛;另一种说法是宋君复带回的就是体育场图纸。青岛体育场与洛杉矶体育场的式样完全相同,只是按原版四分之一缩建而已。

有研究专家认为,仅仅凭借现场临摹,是无法完成建筑的巨细的,更难以掌握从整体中缩小;建筑不仅仅是直觉艺术,仅用临摹根本无法完成。因此,宋君复极有可能是先寻找到了洛杉矶体育场的图纸,才有可能“按图索骥”,但其背后的周折,后人已无法得知。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体育场采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跑道——400米篮曲式跑道,直道8条、弯道6条,它是由德国人涤木博士创造的,它的出现给国内“直来直去”的跑道作了终结,是一场“跑道革命”。

青岛体育场建成后,立即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体育场。此后,国内许多重大赛事都在此举办。1933年7月在青岛举行的华北运动会上,刘长春以辽宁选手身份在青岛体育场参赛,夺得了100米和200米两项冠军,证明他的确达到了国内短跑“顶尖”水平。这个体育场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新中国成立后称为青岛第一体育场。后来,在原址上重新改造,现在为天泰体育场,被用作青岛中能足球队征战中超的主场。

张福奎少将

张福奎(1940.10—):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人。1958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步兵第201师炮兵581团战士,广州军区通信器材修理所技师、司令部通信部参谋、通信训练大队二队队长、第四通信总站参谋长,1983年5月任桂林陆军学院通信训练大队队长,1987年7月任解放军体育学院训练部部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务部部长,解放军体育学院副院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雷震的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雷震, 男,1957年1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教授。

研究领域和方向: 体育教育与训练

个人简历: 1978-1982年 求学(安徽师范大学体育系77级读本科)1982-2005年 原芜湖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工作。先后担任系秘书,系党支部副书记,校成教处处长2005年6月至2008年2月,任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并兼任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任体育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2009年3月至今,任体育学院院长。安徽省体育科学学会第六届副理事长,第四届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手球分会副秘书长,芜湖市田径协会主席。

讲课课程: 田径,篮球,体育游戏,大学体育等。

获奖情况: 1988年获安徽省“优秀体育教师”称号;2002年获安徽省“招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主要著作: 《短跑奥秘与科学训练》 (15万字),副主编,1992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学体育教程》主编,2009年安徽人民出版社

近几年发表论文: 1.《吐纳行术与保健治疗功》(论文,《成都体育学院院报》04年第6期,国家重点,独撰)2.《荀子养生哲理与体育教育思想》(论文,《体育文化导刊》04年第11期,国家级,第一作者)3.《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功能》(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05年第6期,国家重点,独撰)4.《短跑速度的合成与频幅组合的关系》(论文,《安庆师范学院学报》05年第1期,省级,独撰)5.《竞技体育与游戏》(论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05年第1期,省级,独撰)6.《对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过激行为的心里分析》(论文,《安徽体育科技》05年第1期,省级,独撰)7.《论明清徽商与传统体育》(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第1期,国家级,第二作者)8.《中国体育社会化前瞻》(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第2期,国家级,独撰)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第9期,国家级,第一作者)10.《对肥胖大学生运动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论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国家重点2009年第11期)

11、2010.01 安徽体育科技 《全民健身目标下安徽农村体育践行探索》

12、2010.02 四川体育科学 《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礼仪魅力探讨》

13、2010.06 运动杂志 《安徽省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研究》

14、2010.07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和谐社会视域下城乡老年体育统筹发展研究》

科研课题: 04年安徽省教育厅课题:“安徽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网络管理可行性研究”。安徽省教育厅秘高 【2004】77号文,主持人。2009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老年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重点课题。

2009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主持《增强青少年体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09BAK62B02-004

2009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大学体育》精品课程,主持

2009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项目重点《安徽省老年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主持人

2011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主持人 ,《传统与现状:中国竞技体育精神研究》AHSK09-10D99

其他:

2011年2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聘任担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出任体育职业学院副院长,女排魏秋月是什么级别?

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可以说是国人心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体育群体,这也难怪,谁让姑娘们不仅比赛成绩出色,而且个个都是身材高挑、容颜姣好,这怎能不让人喜爱呢?说到女排姑娘的颜值担当,真可谓人才辈出,今天重点聊聊知性优雅的女排最佳二传手魏秋月,退役已经3年的她现在过得咋样了?

魏秋月,1988年9月26日出生于天津市,受父亲的影响,她很小就喜爱上了排球这项运动。1993年,5岁的魏秋月身高已经超过同龄人一头了,那一年她被父亲送到了体校排球预备班;1999年,天津体校选人,教练一眼相中身高已经1米63的魏秋月;2003年,她又被国家少年队选中,同年5月正式进入天津女排,那时候的她只有15岁。

2004年,不满16岁的魏秋月进入了奥运会后备人才名单;2006年,当时国家队女排主力二传冯坤因伤暂时打不了比赛,魏秋月进入女排国家队,从此成为了国家队主力二传手。说到二传手这个位置,魏秋月曾回忆说:“对于攻击手来说,性格可能要外向一些,扣球往往能有那种狠劲,更泼辣一些,二传手比较需要思考,内向一点的性格更合适一些,教练可能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觉得二传手这个位置更适合我。”

魏秋月果然没有让教练失望,在国家队司职二传手之后,她表现越来越好,迅速成长为球队的核心人物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她可能是中国女排历史上最佳二传手。11年的国家队生涯,魏秋月代表国家队拿下无数冠军奖杯,最重要的奖杯莫过于2015年的女排世界杯冠军和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冠军。2017年8月29日,功成名就的魏秋月正式宣布退役。

魏秋月可以说是人生的赢家,有着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她在退役之后嫁给了中国女排的助教之一袁灵犀,并在今年生下了两人的孩子,组建了很幸福的家庭;现在担任自己故乡天津市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副院长,最近她到河东区视察工作,在工作中的魏秋月有着很强的气场,对于工作严肃认真。

一.和排球年少结缘,从此牵扯一生

中国女排中的小姐姐们都有着一双逆天的大长腿,而已经退役的魏秋月现在也是三十加的女性,在球场上的魏秋月担任二传手,她有着很强的大局观念以及很强的排球业务能力的同时其也参与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比赛,经验丰富,有着很强的防守力。

魏秋月在1988年出生在一个热爱体育的普通家庭,她的父亲对于体育运动有着很深的热爱,魏秋月从小就深受她父亲的影响,对于体育抱有着极大的热情,到了她长大一点的时候,魏秋月的父亲很惊喜地发现,自己女儿魏秋月的身高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小朋友。

于是魏秋月的父亲把年少的魏秋月送进了天津市少校排球预备班,正是这个决定使得魏秋月开始了之后的排球生涯,这就是魏秋月和排球结下不解之缘的开端,往后她的一生都和排球紧密相连,排球让魏秋月的生命闪闪发光,也带领着魏秋月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到了1999年的时候,身高已经163的魏秋月被天津市少体校的教练一眼看中前往天津市少体校进行训练,在四年之后,魏秋月又被国家少年队的林楠选中,顺利加入了国家少年队进行发展;在同年的五月份,魏秋月又正式加入了天津女排。

二.中国女排最美队员不畏艰难,取得无数奖项

魏秋月在训练中不断地发展进步,到了2004年的时候,魏秋月以不到十六岁的年龄顺利加入到了国家的青年队,这也顺利地揭开了魏秋月国家队历程的序幕。四年之后,魏秋月参与北京奥运会,并且取得了北京奥运会季军的好成绩。

之后魏秋月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获得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金牌,从此其开始了自己的王者之路。先后获得了2011年女排世界杯季军和女排世锦赛的冠军双料奖项,以及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冠军。魏秋月因为不仅长得好看,球技也很好使得其被称作是最美的一位二传手,因为她不仅仅有着出众的球技,长相也很是好看,所以使得她被人们认为是中国女排中最美的一位队员。但是魏秋月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评论列表:
  •  夙世嘤咛
     发布于 2022-06-27 03:48:58  回复该评论
  • 利的英文让与会者陡生敬意。2、第十一届奥运会1935年,宋君复奉命筹备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次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崔乐泉在《中国近代体育史话》(中华书局1998年3月第一版)一书中这样记载:“1935年7月10日~8月20
  •  颜于败骨
     发布于 2022-06-26 21:48:23  回复该评论
  • 以9胜4和1负的优异成绩,为中国女队夺得第三名立下功劳;同年3月参加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赛亚洲分区赛,以12胜1和成为亚洲代表;7月,只身下南洋,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第二区际赛上,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实力,取得第二名,获得世界国际象棋八强赛的入场券,并取得女子国际象棋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