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都有什么呢?
我国体育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低 但处于增长态势
随着中国竞赛等赛事数量的增加以及大众体育的兴起,体育场馆、体育彩票以及体育用品等主要下游产业逐渐增长,同时由于体育是人民物质生活发达后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初步统计,2020年体育产业市场规模达25750亿元,占国民经济2.53%,比重较低。
但从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及增长率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呈增长态势。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从2015年的1.7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近3万亿元。多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远高于同期GDP增速。
体育服务业细分种类多 占比第一
从体育产业的细分市场来看,包括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体育服务业分类较多,根据不同的服务类型可细分为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等。具体细分市场如下: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过去体育用品一直是我国体育产业最大的类别,2015年占比超过60%,是体育产业的主要支撑,但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和体育消费的不断增长,包括体育赛事运营、场馆运营、体育培训等类别的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统计2020年体育服务占比已达50%,超过体育用品成为体育产业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
“十四五”时期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2021年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工作提出四项具体目标和八项主要任务:计划明确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在政策支持推动下,我国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体育运动渐渐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37.2%。全民健身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体育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目前社会体育场地的基本状况是什么呢?
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必然离不开体育场地,了解当下体育场地的分类以及其发展现状,有利于大众体育锻炼与社会体育场地矛盾的分析和研究。体育场地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可以为竞赛表演业提供专业的比赛场地,也可为健身娱乐业提供开展群众活动的场所,该文将社会体育场地分为三类进行研究。
公益性社会体育场地主要由政府出资规划、建设和管理体育场地器材,以城市中全体成员为服务对象,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为主要目的的社区体育服务方式,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基本类型和重要方式。
微利性社区体育服务是相对于不收费的公益性社区体育服务和高收费的营利性社区体育服务而言的,其是以贷款投资、政府贴息、有偿服务、保本微利为主要特征的社区体育服务方式。
因为,除公益性、大众化的体育活动外,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特殊运动爱好的人需要社区提供特殊的体育运动服务。这种服务的对象相对较少,但要求相对较高,参与人的运动水平也较高。微利性社区体育适当收取费用是有必要的,但费用收取的额度应合理、适中,以便有相对固定的人群参与,以维持微利生存。
产业性社区体育服务是指社区提供的满足特定高收入、高消费人群,高层次、个性化体育运动特殊需求的,以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专业化训练和个性化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产业性质的体育服务方式。在了解社会体育场地的分类之后,人们应对体育场地的特点、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找到其发展过程中的要点,对研究结果有重要作用。
此类体育场地利用率两极分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其公共体育场地供给一般都比较合理,但有的地方公共体育场地数量已经大于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而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大多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因为现有的体育场地较少,出现了现有场地的供给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的情况,导致了我国公共体育场地供给低效。
微利性社区体育服务针对的是有一定消费能力和特殊运动爱好的人群,这部分人对运动条件的要求高于目前社区可以提供的公共体育活动条件,因此,社区体育事业应充分考虑到这种需求,尽可能地提供服务。目前,此类场地较少,主要为社区管理,场地项目主要为球类场馆。
经营模式多样,社区直接管理下的人员聘用制经营,也可采用限制运动项目后的招标经营方式,还可用由投资建设体育运动场的投资者与经营者自选运动项目的方式。其中,第三方投资者建设使用的数量最多。
体育场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分析(精)
体育场馆服务行业总产出与增加值增长较快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7),体育场馆行业是指可供观赏比赛的场馆和专供运动员训练用的场地的管理活动。体育场馆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和体育培训业的重要基础和物质依托,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国家体育场馆服务行业总产出与增加值分别为1338.5亿元与678.2亿元。
注:2018年实际数据尚未公布,届时以官方公布为准。
体育产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拥有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是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最大的区别之一。体育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能够增强体质,开启智力。健康的体育精神可以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因此体育产业不仅能够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同时也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帮助我国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文明社会。体育产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不会像某些产业一样随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而衰落,而是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体育场馆公共财政支出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0年以来,我国体育场馆公共财政支出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财政部统计,2018年我国体育场馆公共财政支出为139.64亿元,同比增长5.3%。
体育场馆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几年,随着46号文以及"健康中国"的概念提出,国务院与国家体育总局等机构纷纷出台支持体育行业产业升级快速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政策环境的持续改善,将推动体育场馆改造与建设需求大大提升。
体育场馆前景可期
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至2030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5.3亿人。经常参加各项体育赛事,包含惊险刺激的水上运动、有挑战性的滑雪运动和骑行运动等也将成为人们热衷参与的具有竞技类特征的体育赛事。
尽管体育场馆建设成就显著,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我国体育场馆数量仍相对较少,人均场地面积不到2平方米。对此,国务院46号文要求,到202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平方米,以全国13.9亿人口来看,2025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7.8亿平方米,体育场地数量有望超过250万个。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到2030年,我国体育场地数量有望突破287.50万个,体育场地面积有望达到31.97亿平方米。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场馆行业运营模式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庆阳市体育馆有多大规模?
项目位于市新区世纪大道东侧,建设场地南北长280米,东西宽254米,总用地面积7134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505平方米。建设工程包括体育馆和训练馆两部分,为砼框架和钢网架结构,属乙级中型体育馆。建成后体育馆可容纳4950人,能满足国家级的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体操、武术、柔道、摔跤等体育项目比赛和我市日常部分体育项目训练需要,同时兼具大型汇演、集会和文艺演出功能。工程概算总投资9994.65万元,将于2010年4月底前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