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的博物馆都有哪些?具体里面都展什么东西?
北京市注册博物馆名单
序号 博物馆名称 地 址
001 故宫博物院 东城区景山前街 4 号
002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城区东长安街 16 号
003 北京鲁迅博物馆 西城区阜城门宫门口二条 19 号
004 中国美术馆 东城区五四大街 1 号
005 毛主席纪念堂 东城区前门东大街 11 号
006 中国体育博物馆 北京朝阳区安定路甲 3 号
007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 49 号
008 中国地质博物馆 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 15 号
009 中国农业博物馆 朝阳区东三环北路 16 号
010 中国古动物馆 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 142 号
011 中华航天博物馆 丰台南大红门 1 号 9200 信箱 4 分箱
01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丰台区宛平城内街 101 号
013 中国科学技术馆 西城区北三环中路 1 号
014 宋庆龄故居 西城区后海北沿 46 号
015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海淀区复兴路 9 号
016 中国航空博物馆 昌平区小汤山北京 5806 信箱
017 北京自然博物馆 崇文区天桥南大街 126 号
018 北京天文馆 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 138 号
019 首都博物馆 东城区国子监街 13 号
020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 31 号
021 北京艺术博物馆 海淀区苏州街万寿寺
022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宣武区先农坛东经路 21 号
023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海淀区五塔寺村 24 号
024 徐悲鸿纪念馆 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 53 号
025 炎黄艺术馆 朝阳区亚运村慧忠路 9 号
026 明十三陵博物馆 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定陵
027 北京古观象台 东城区建国门大街裱褙胡同 2 号
028 郭沫若纪念馆 西城区前海西街 18 号
029 梅兰芳纪念馆 西城区护国寺街 9 号
030 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 宣武区法源寺前街 7 号
031 中国长城博物馆 延庆县八达岭特区
032 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东城区雍和宫大街 12 号
033 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 西城区北二环中路德胜门箭楼
034 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董家林村东
035 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 丰台区右安门外大街玉林小区甲 40 号
036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 丰台区花乡郭公庄世界公园东南
037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海淀区北京大学校内(西校门内)
038 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 西城区阜内大街 171 号
039 李大钊烈士陵园 海淀区香山东万安里 1 号
040 詹天佑纪念馆 延庆县八达岭特区
041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顺义区龙湾屯乡焦庄户村
042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27 号
043 北京航空馆 海淀区学院路 37 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内
044 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 东城区校尉胡同 5 号
045 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陈列馆 房山区南尚乐乡云居寺
046 密云县博物馆 密云县西滨河路博物馆综合楼
047 北京市昌平区博物馆 北京市昌平区昌平公园弘文阁
048 通州区博物馆 通州区西大街 9 号
049 山戎文化陈列馆 延庆县张山营镇玉皇庙村东
050 北京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丰台区长辛店花园南里甲 15 号
051 上宅文化陈列馆 平谷县金海湖旅游区
052 郭守敬纪念馆 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甲 60 号汇通祠
053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模东 28 号
054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大街 1 号
055 中国印刷博物馆 大兴县黄村镇兴华北路 25 号
056 中国工艺美术馆 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 101 号
057 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 宣武区南菜园街大观园
058 北京文博交流馆 东城区禄米仓街 5 号智化寺
059 正阳门 北京市前门大街北端
060 北京市东南城角角楼文物保管所 崇文区东大街东便门外东南城角楼
061 团城演武厅 海淀区香山南路红旗村 1 号
062 文天祥祠 东城区府学胡同 63 号
063 门头沟区博物馆 门头沟区门头沟路 8 号
064 北京钟鼓楼文物保管所 东城区钟楼湾临字 9 号
065 法海寺 石景山区模式口
066 中国画研究院美术馆 海淀区西三环北路 54 号
067 圆明园展览馆 海淀区清华北路圆明园遗址公园内
068 大觉寺 海淀区北安河乡西山大觉寺管理处
069 茅盾故居 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街 13 号
070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 朝阳区民族园路 1 号
071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 北京朝阳门内南小街南竹竿胡同 80 号华智商务大厦地 B1 层
072 古陶文明博物馆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内西街 12 号
073 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 北京朝阳区金盏乡长店村 1128 号
074 中国钱币博物馆 西城区西交民巷 22 号
075 中国医史博物馆 东城区东直门内中医研究院内
076 恭王府及花园 西城区柳荫街甲 14 号
077 中国现代文学馆 朝阳区文学馆路 45 号
078 中国蜜蜂博物馆 北京香山卧佛寺西侧
079 国际友谊博物馆 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 1 号
080 慈悲庵 宣武区太平街 19 号
081 卢沟桥史料陈列馆
082 平西人民抗日斗争纪念馆 房山区十渡平西抗日烈士陵园管理处
083 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 延庆县龙庆峡路口
084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马兰村
085 十三陵水库展览馆 昌平区十三陵水库
086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朝阳区北三环东路 11 号
087 曹雪芹纪念馆 海淀区香山正白旗村 39 号
088 香山双清别墅 海淀区香山公园内
089 中国电信博物馆 海淀区学院路 42 号
090 北京上庄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 北京海淀区上庄乡上庄村翠湖水乡旅游渡假区内
091 北京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馆 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环铁内中心
092 老甲艺术馆 昌平县霍营乡
093 北京戏曲博物馆 北京市宣武区虎坊路 3 号
094 老舍纪念馆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
095 北京民俗博物馆 朝阳区朝外大街 141 号
096 保利艺术博物馆 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 14 号
097 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 朝阳区兴隆西街 9 号
098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 大兴南海子麋鹿苑
099 坦克博物馆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 61077 部队
100 北京艺术设计博物馆 海淀区西三环花园桥岭南路 9 号
101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北京王府井大街 200 号工美大厦四层
102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 9 号
103 北京 服装学院 服饰博物馆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 2 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大楼三层
104 北京警察博物馆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 36 号
105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 东城区东直门外北大街甲 6 号院清水苑社区内
106 北京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 东城区东长安街 1 号王府井东方广场 WIP3
107 北京金台艺术馆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南路 1 号朝阳公园西内
108 北京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 北京崇文区东花市北里东区 1 号
109 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 14 号
110 中国印钞造币博物馆 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甲 143 号
111 中国铁道博物馆 朝阳区 酒仙桥北部 环行铁路东北侧
112 中国马文化博物馆 北京市八达岭镇阳光路 8 号
113 北京皇城艺术馆 北京市东城区菖蒲河公园西侧北岸
114 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 北京丰台南路 69 号
115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 北京通州区马驹桥金桥花园 16 楼四单元
116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 22 号(首都剧院)
117 北京市海淀区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28 — 1 号
118 居庸关长城博物馆 居庸关
希望采纳!
博物馆都有些什么?
博物馆都有生物、历史藏品等,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展出的东西也不一样,具体如下:
1、自然科学类馆
以分类、发展或生态的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体的方法从宏观或微观方面展示科学成果,如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华指纹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台湾昆虫科学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等。
2、历史性博物馆
综合展示地方自然、历史、革命史、艺术方面的藏品,如:南京市博物馆、建川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
3、综合性博物馆
以博物馆为主体,另设有陈列区、综合商务区、物业办公区三部分的综合性博物馆,如直销博物馆。
4、科学技术馆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科学技术馆的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科技馆。
博物馆的其它相关介绍:
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藏、保存、维修、研究、展览、教育和娱乐。形式包括建筑、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室外历史遗址、古镇博物馆、长期模仿古代生活展览(民俗村)以及视听厅、图书馆、表演厅、档案馆、资料馆等。
博物馆的内容一般分为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区域博物馆和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的内容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收藏为基础。
博物馆内有什么珍贵的展品?
博物馆最著名的展品是图坦卡蒙墓出土的珍宝,包括人形金棺、金樽室、金御座、王后金冠及其他王室用具。图坦卡蒙金棺由202.5千克纯金制成,是人类历史上最精致、最伟大的金制品。年轻的图坦卡蒙在18岁时死去,用三层棺匣来装敛王身。开罗的埃及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有最内层的棺匣。金棺由彩漆绘制,雕刻细腻,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图坦卡蒙御座也是金光闪闪,座椅的正面两侧各有一个金制的狮子头,扶手为蛇首鹰身的雕像、分别代表上下埃及的王权。御座靠背上是一幅王室家庭生活的画面:在阳光照耀下,王后含情脉脉地抚摸御座上的国王,两人目光相对,和美而温馨。椅背是一块黄金板,上面镶石加彩,与中国的景泰蓝有异曲同工之感。
上海有哪些博物馆
1.上海体育博物馆。地址 :南京西路150号体育大厦2楼。2.上海邮政博物馆。地址 :虹口区天潼路395号。3.上海气象博物馆。地址 :徐汇区蒲西路166号。4.上海交响乐博物馆。地址 :徐汇区宝庆路3号。5.上海历史博物馆。地址 :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6.上海建筑模型博物馆。地址 :静安区江场三路191号风语筑设计大楼9楼。7.上海博物馆。地址 :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8.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地址 :黄浦区蒙自路818号。9.上海消防博物馆。地址 :长宁区中山西路229号。10.上海纺织博物馆。地址 :普陀区澳门路150号。
西安市体育博物馆背景资料
该体育博物馆是一座免费开放的体育类公益性博物馆,2007年由陕西省发改委批准立项,2008年5月开工建设。博物馆陈展总面积1987平方米,馆藏品792件。
基本陈列厅展示了陕西古代体育、近代体育、红色体育及当代体育的发展进程;体育精品展厅内容为陕西体育明星像,陕西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的奖牌、奖杯、证书等;体育互动体验区主要布设古代体育、现代体育和体育科普体验项目。在博物馆藏品中,有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隋朝青瓷相扑俑,它堪称省体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古代体育元素
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序厅,第一展厅为中国古代体育,分为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和明清几个部分。展出的古代体育文物、照片资料、绘画、拓片和沙盘模型,都是极有价值的历史见证。
第一跃入眼中的是石球,从距今10万年左右,属旧石器时期粗糙的大石球,到公元前4800年?公元前4000年的石球和陶球,明显地看到石球从生产工具到游戏器具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体育的产生。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陶盆描绘出古朴的线条、纹路,生动地表现了先人们联臂踏歌的情形,这种满足身心需要的身体活动,在奴隶社会已是庆贺、祭祀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从石镞、铜戈、青铜戈中,我们仿佛看到先人弯弓射雁的场面,这种游猎方式古人称为“戈射”。《戈射图》反映了从渔猎到农耕,弓箭从狩猎性质转变到军事训练和娱乐消遣。游水是渔猎中的另一种获得生活资料的方式,人面鱼纹彩陶盆和《游泳图》形象地描绘了《诗经》所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的景象。此外角抵,竞渡、青铜剑等文物,再现了生产劳动、部落战争和日常生活中古代体育的萌芽。
战国至秦汉三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产生,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为体育的勃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时期文物资料十分丰富,有墓葬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陶俑及诗、赋等。其中汉代画像砖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记录下诸多体育游戏活动。
秦汉之时,百戏艺术已发展成众多的表演节目,就汉画砖中所见就有跳丸、飞剑、叠案、戏车、透飞梯、驯兽、马术等。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石反映了当时融合了讲武之礼与各少数民族的乐舞杂技内容的综合表演形式??百戏。从左至右,第一部分是跳丸,也就是双手舞弄小球,跳丸的动作讲究流畅、轻快,历代跳丸有三、七、九、丸。还有跳剑、寻幢也是生动活泼难度较大的表演。前者与跳丸相似,只是以剑代丸,后者又称“缘幢”,通俗地讲是用身体的头、手等部位,撑起很高的长杆,顶部呈十字,在杆顶和横杆两端都有表演者。第二部分有十五人的乐队,鼓、钟、琴等乐器清晰可辨。第三部分是履索,履索可能是走钢丝的前身,而古人履索的动作复杂,甚至倒之而行。《百戏图》的第四部分是马戏与喜车,这是一种大型的杂技表演,它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而且也需要过人的胆量。其它的一些展品也生动地反映了各种表演项目,如:逆行连倒,即倒立行走。倒立的形式多种多样,汉倒立俑陶奁是一件很精彩的文物。此外类似钻火圈的冲狭运动,象燕子跃掠过水面的燕濯活动,在《石棺杂技图》中可见。
这个时期,蹴鞠活动十分盛行。这是一种中国古代的足球游戏。“鞠”为皮革缝制,另一种是对抗性质的比赛。从画像砖、石及肖形印中都有丰富生动的记载。而沙盘模型则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一运动在汉代盛行的状况。
西汉《导引图》更是引入人胜,它图示了一整套的练习动作,如同我们当今练习各种拳、操的示意图。这说明,人类已经开始逐渐提高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强调通过锻炼来抵御外界的各种考验。战国时期诸多思想家的涌现,以及《黄帝内经》等书的出现,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人已创立了独特的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方式。华佗的《五禽戏》,庄子的“行气术”,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可谓珍贵的古代遗产,至今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是封建社会高度发达的时代,古代体育由雏形走向初步定型。马球、武艺、养生导引是比较突出的项目,隋唐的棋盘又足见当时棋艺的盛兴。
马球在这一时期是最为吸引人的项目,馆内除各种图画、陶俑、铜镜、文字记载外,又特意制作了生动逼真的唐代打马球的巨大沙盘模型。马球在古代又称击球,唐代最为盛行,上到唐皇,下到士兵,都把它做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在唐代宫庭里,女伎一般都受过打球的训练,她们主要是陪皇帝、贵族消遣。后蜀花蕊夫人的《宫词》中说:“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这种景象在击球铜镜和唐明皇击球图中都有记载。”
唐代相朴运动成为节日娱乐活动和重要的比赛活动。可以从石砚、敦煌壁画、白描幡画上的相扑画了解这一运动在隋唐的发展。南北朝时战事纷纷,少数民族将骑术带入军中,唐代时,已盛行骑术和骑箭术。铜镜及图画中的狩猎图,恰是大诗人李白描述了“一射两虎穿,轻背落双鸢”的高超技术的体现。此外,唐代人的字舞,以人做字,栩栩如生,正是古代大型团体操的雏形。
围棋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文献中多有记载,望都出土的汉石制围棋盘,隋代张盛基出土的磁制棋盘,以及《重屏会棋图》、《仕女弈棋图》,记述了围棋的发展历史及其开展的普遍性。
习武的传统在我国根深化蒂固,从狩猎到“六艺”中的射箭,从大规模的武戏到“取士技才,必先弓马”的武举可见一斑。今天的习剑主要以强体长寿、练气凝神为主,逐步脱离了古时军队的训练方法,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成为中华民族武术的精华之一。
宋代是古代蹴鞠发展的高潮时期,成为当时的表演节目,而且产生了不同的踢法。从宋太祖蹴鞠图、儿图蹴鞠、宋代蹴鞠纹象牙笔筒,到元代蹴鞠铜镜上男女对练的形象,与“若道是成就了洞房中惜玉怜香,六皮儿香皮做烟眷”诗句相吻合。明代妇女、儿童依然喜好此活动,但朝廷已出现过禁止踢球的命令。
纵观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从有限的被保存和挖掘出的文物,使我们领略到中国体育演变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