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体育隐蔽课程是什么意思(体育隐性课程包括)

本文目录一览:

体育教学如何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

隐性课程,也称隐蔽课程、潜课程、非正式课程等,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它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最初是由美国的杰克逊于1968年在其《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提出的,隐性课程的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了课程研究者的极大兴趣。由于“课程”的概念本身至今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加之对“隐性”一词的理解各异,这就使得“隐性课程”的定义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版本,目前,在国内能为多数人接受的定义有三种。其一,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体系)所学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隐形课程的含义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与其相联的教育实践有:能力分组、师生关系、课堂规范与过程、隐含的教材内容、学生性别差异、班级奖励结构等;

其效果体现在政治社会化、价值观与文化道德的习得、权力观念的形成、阶级差异的加深等方面。美国学者高尔顿最早注意影响教学内容的非正式系统,他在《中学社会系统》中认为,中学生的个体行为是与其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相联系的。

研究中有很多类似的名称,如隐蔽课程(hidden curriculum)、潜在课程(laten curriculum)非正规课程(informal curriculum)、未研究的课程(unstudied curriculum)、未预期的课程(unanticipated curriculum)。

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

扩展资料

特点

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

第四,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第六,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名词解释是什么?

隐性课程又叫“非正规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隐性课程主要通过感染、暗示、同化、激励和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学生的情绪与情感、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类:

(1)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

(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布置、校园环境等。

(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

(4)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 评论列表:
  •  夙世艳鬼
     发布于 2022-06-26 01:06:19  回复该评论
  • 课程”的概念本身至今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加之对“隐性”一词的理解各异,这就使得“隐性课程”的定义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版本,目前,在国内能为多数人接受的定义有三种。其一,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包括物质
  •  性许俗欲
     发布于 2022-06-26 03:00:30  回复该评论
  • 资料特点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第四,潜在课程对学生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