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22铅球单招考的学校
上海体育学校,南京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学校。
1)新增招生院校 运动训练专业新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侨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巢湖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共增加7所。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新增:邯郸学院、沧州师范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湖南工业大学、长江师范学院,共增加5所。
(2)停止招生院校
运动训练专业:绍兴文理学院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天津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3)注册报名时间变化
冬季项目报名时间提前,具体时间为2021年12月22日12:00至12月31日12:00夏季项目注册时间延后,具体时间为2022年2月7日12:00至3月7日12:00
(4)专项考试时间变化
相比往年,2022年体育单招夏季项目专项测试时间提前,具体时间为考试时间2022年3月20日至5月10日。
以上是2022年体育单招的四个实质变化,其他部分只是稍有变化,没有具体影响。
2022年河北体育四项生能报的学校和专业
河北体育特长生所报的大学是很多的。如果孩子体育成绩非常好,文化成绩也比较出色,那么所报考的学校也是比较多,而且大多是公办本科,如:
1、专业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
2、师范类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
2022体育生可以考哪些大学本科?体育生可以报考哪些专业?
从1月10日开始,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体育术科考试在广州体育院正式开考。据了解,2022年广东省体育高考考生总人数为22982人,相比去年增长近4000人。下面是笔者为有兴趣在未来参加体育术科考试的考生提供参考的信息。
一. 考试内容
以2022年体育招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育专项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为例,分为运动训练专业所设项目以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所设项目:
我们以比较常见篮球为例,考核的内容包括以下的项目:
对应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评分标准,以摸高为例:
二. 招生院校
参考2022年体育单招各院校招生简章汇总,就可以看到各大学的招生简章,由于部分院校尚未发布,因此该汇总页面仍然在持续更新中:
首先,尽管纳入专项考试的体育项目众多,但是并不是等于每所大学都招收所有术科的学生。学生可以先上各所参加体育单招的大学中,看看哪家大学是招收自己的体育项目。我们以广东省内的深圳大学为例,学校就只招收以下这些术科的学生,而且要求学生为二级运动员以上:
那在这里加插一句,二级运动员的评级是怎么获得的?其实就是刷比赛。每个运动项目均有对应的要求,只要获得省、市级级别的比赛中的具体名次就能获得对应的等级。以击剑运动员为例:
三. 招生录取要求-文化课
今年的文化课考试定在2022年的4月中旬,对比高考统招学生,体育单招的学生的学术压力要更低。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英语四门,每门试卷满发150分,总分600分。以深圳大学的录取规则为例,文化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为180分,对于一级运动员在文化课成绩可以下降30分录取。
四. 招生录取要求-文化课+体育术科比例
同样以深圳大学为例,体育专项成绩必须达到合格60分及以上,在两方面成绩达到最低控制录取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考生的文化成绩(折合百分制后)和体育专项成绩按3:7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分=(文化成绩/6)*30%+体育专项成绩*70%,拟录取考生的综合分须达到合格(60分)及以上(综合分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采用四舍五入计数保留法)。深圳大学采用的是志愿优先,依据上线考生填报的志愿梯次顺序,按照综合分由高到低,分项目、分男女优先录取一志愿。不同的大学对于体育专项的录取分数控制线都不尽相同,有的例如海南师范大学控制在不低于40分,也有例如中国海洋大学,是分项目不同的控制分数线:
而每所大学要求的文化课基本分数控制线上都是控制在不低于180分,文化课和体育术科分数为3:7的比例也是保持一致的。因此简单而言,想要走体育专项的学生,在申请之前就必须要有对应的专业的二级运动员资格,其次就是准备好术科考试,最后是文化课的学习。
中国应急管理大学体育生可以报吗
不可以,这所大学没有体育专业。
应急管理大学目前是一所筹建中的大学 ,计划2022年第一次招生,简称 应大,公办本科,综合类院校,隶属于中央部署高校,由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坐落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学院街,主管部门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设立应急管理类大学是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增强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理论引领和科技支撑能力,为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举措。刘春平认为,筹建应急管理类大学是破解我国应急管理人才短缺、科技支撑不强、装备不能自给等瓶颈的重要举措,亟需国家尽快批复成立应急管理类大学。对此,刘春平吁请教育主管部门特事特办尽快设立应急管理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