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小班晨间活动有哪些
1、小兔赛跑
脚踝部夹住一只小沙包,跳跃前进,看谁先到终点。
2、牵环
在两条间隔为3、米的平行线中间放一个铁环,发令后两人同时用棍牵引,谁先把环攫取到本方线后即为获胜。
3、踢沙包
在地上画一个直径为60 厘米至1 米的圆圈,作为“岗”。再切圆周作两条夹角为60 度的界线,作为游戏场地。参加游戏的人数以2 至6 人为宜,分为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准备沙包一只。
游戏开始,攻队出一人进入岗,等守队队员散于场内并作好准备之后,攻队队员将沙包用手轻轻抛起,再使劲用脚踢出。如果沙包被守队任何一人接住,则算攻队失误,另出一人进岗踢包。如果没有被守队接住,则守队离沙包最近一人,可以捡起沙包,努力朝岗内投去;与此同时,踢包人可以仍站在岗内极力用脚阻挡或反踢出沙包一次,阻踢不着落入岗内,攻队亦算失误,反之,则可以得分。
攻队依次每人踢完一盘,与守队对换位置,继续游戏,最后看哪队得分多或首先达到规定的分即为获胜。
4、螃蟹赛跑
参加游戏的每两人算一组,背对背夹住一个篮球。发令后,用侧身跑的方法前进,看谁先到终点并且不掉球。
规则:行进中不得用手扶球。如果中途球掉了,就退出游戏。
5、玩套圈
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并记录圈内瓶宝宝的数量。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蓝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6、打空降特务
每人手持一只小沙包,裁判员将降落伞(手帕、绳子、螺丝帽做成),抛到空中,下降时,用沙包击中者即可得分。
7、蛙式赛跑
预备时游戏者横排蹲于起点线上。裁判发令后,即可跳跃前进。并按节奏轮流在身前身后击掌,以先到达终点者为优胜。
规则:比赛中不得站起来,倘若跌倒或手触地则为失误,退至起点重做。
如何让孩子晨间户外活动中的游戏
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晨间活动的兴趣的方法:
(一)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首先从自然起步
一切好的习惯都应从自然起步,小班幼儿要学习良好的常规和习惯。首先要让幼儿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下学习一些简单常规,如:站队,利用幼儿爱游戏的特点,利用游戏"看谁站得快""站直线",幼儿很快就会有站队的意识。在练习走圆时,就在场地上画好圆圈,带领幼儿随意地在园上走,幼儿开始自然放松,教师逐步发挥主导作用,运用一些《虫虫飞》、班德瑞的舒缓音乐等,做一些小虫飞,小猫走等动作,从而使幼儿逐渐体会走圆圈学习一个跟一个走。自然起步之后,教师运用教具,引导幼儿听口令跟着目标走,这样,幼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听教师的口令,并在自然放松的条件下学会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有了自然起步奠定基础,接着可以让小班幼儿多参观中、大班体育活动,看哥哥姐姐玩体育游戏,引起幼儿的学习愿望,同时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体育器械,使幼儿在没有压力、没有拘束的情况下很快适应集体生活,这也为以后的体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注重体育活动中游戏情境的创设
情景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小班幼儿行为的目的意识较差,游戏过程能使孩子情绪愉快,潜能得到开发。比如在体育活动《小小哈巴狗》游戏情节中,采用各种形式且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爬行方法,让他们来体验爬动时的乐趣,学习变换方式朝指定目标爬行,听信号变换方向和变速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通过扮演角色(老师扮演逗狗妈妈地,孩子扮演逗小狗宝宝地)—变换方式朝指定目标爬行(爬过逗小桥地,钻过逗山洞地,和邻居的好朋友问好)—听信号变换方向和变速爬行(逗小狗宝宝地听鼓声学本领)—调整活动(小狗打滚)—游戏(小狗找骨头)—放松活动(小狗洗澡)这一系列的情境创设,把单调的技能变得生动有趣,使孩子们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情绪得到放松。
为了发展幼儿跳跃和跑的能力,我先是以故事的形式创造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孩子们以"快乐的小兔子"这一可爱的动物身份,听音乐跳到"草地"上,分散练习向前跳。在"打蚊子"的游戏中,分散练习向上跳,鼓励幼儿大胆跳跃。当听到"大灰狼来了"的信号时,快速跑回家里,庆幸自己跑得快,充分体验遵守规则的快乐。游戏重复进行,第二遍为"摘苹果",新投放的活动材料--苹果提高了幼儿运动兴趣。整个活动,孩子们沉静在童话般的情景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规则意识逐步得到发展。
2~3岁的孩子处于对新异事物的探索阶段,此时他们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我们需要合理的创设游戏环境、投放许多材料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喜爱。如在《小猫学本领》这一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弓形门、垫子、塑料圈、平衡木、海洋球、老鼠。我不急于去教会他们玩的方法,而是先让"小猫"自由学本领,耐心的看孩子的反应,看看他们在游戏环境中会用那些材料干什么、怎么玩,让幼儿"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同时个别指导一些孩子进行比较薄弱环节的练习,如钻弓形门,走平衡木,引导他们自己进行练习,通过尝试活动独自迈出艰辛的一步或几步,尝试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当幼儿尽情的玩耍后,我让孩子们带上小猫头饰,组织集体进行练习--郊游,游戏"打老鼠"又一次把活动推进高潮。可见,来自于幼儿的东西是幼儿最感兴趣的,规则无须提醒,幼儿自发与材料本身互动,教师只需要做活动中的协助者,总结者。
(二) 以游戏为主,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幼儿来说,身体素质的培养是通过丰富多彩,趣味性强,深受幼儿喜爱的各种身体练习来实现的。强调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方式,以各种身体的基本活动为主要内容,在小托班的体育教学则是更体现出游戏的重要性。如果一节课只是单纯的教授动作,语言讲解,枯燥的练习只会让幼儿感到乏味,没有兴趣。小托班幼儿年龄小,易接受直观、形象地教学,他们会对一个游戏、一个情节所吸引,从而带着兴趣去游戏、去学习,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在自己一学期的上课实践中,我尽可能把每一节课设计为一个完整的游戏情节,找好主题,让幼儿尽情游戏。在游戏中准备、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放松。使幼儿更好的学习知识技能,全面地进行身体练习。如学习游戏"小白兔钻山洞",我把场地美化成有花有草、有蘑菇的地方,幼儿和我戴上头饰,在音乐伴奏下来到场地上,幼儿会被情境所吸引,因而有游戏下去的兴趣。在练习双脚行进跳时,不是让幼儿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而是设置一定的情节,去采花、采蘑菇,并让幼儿开动脑筋,突破重难点,在练习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节课在很自然轻松的气氛下结束了,幼儿的感觉是意犹未尽。通过游戏,现在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很大,为了每节课都能吸引幼儿,还得准备直观、形象的教具,使幼儿的每次运动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另外,教师的动作、讲解、神态还应富于儿童特点,全面吸引幼儿,从而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注重孩子个体差异,多进行赏识激励,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找到信心。
运动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环境开展富有童趣的运动,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必须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全体幼儿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幼儿的主体发展。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逗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地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从而使他们对活动产生浓烈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因此,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尽量用赏识、激励的方式对幼儿给予鼓励,少用或慎用批评、责备的方式,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大班晨间活动有哪些
清晨的空气清新,最适合做户外活动了,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幼儿晨间户外游戏。
1、踢毽子
玩法:踢毽的方法,形式多样。形成了以盘踢、磕踢、拐踢、绷踢为主的四种基本踢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接落、绕转、穿插、跳踢、头顶等相互关联的花样踢法。
2、捉“龙尾”
玩法:游戏者中选一人当“龙头”,一人当捉“龙尾”者,其余幼儿一个接一个地拉住前一位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最后一人当“龙尾”。“龙头”带着“龙身”左右移动跑,让“龙尾”躲避捉拿。注意“龙身”不要脱节。如“龙尾”被捉,要自动退下,倒数第二人自然成为“龙尾”。此游戏具体玩法与 “老鹰捉小鸡”相似。
3、转陀螺
玩法:先将鞭上的.绳子缠在陀螺的上部,缠紧,随后用手按住,另一只手拿鞭子,用力拉绳,同时松开按陀螺的手,当陀螺在地上转了起来以后,再用鞭子顺着抽绳子的方向去抽打陀螺。随后幼儿开始进行打陀螺比赛。幼儿一起准备,听教师发出“开始”口令,一齐抽打陀螺,看谁的陀螺转得最久即获胜。
4、推小车
玩法:三人猜拳决胜负,胜者先趴下做“车”,其余两人分别把胜者的小腿抬起,夹在身体的一侧做“推车”人,“推车”人不能过分用力,做“车”人要双手撑地走,注意要选择平整而清洁的地面进行游戏。
5、挑花线
玩法:两人一组,游戏者用一细绳套在双手手指上,勾挑出各种花样,常见花样有四层楼梯、花手巾、大轮船、锯子等。
如何组织大班幼儿的晨间体育锻炼
幼儿园晨间锻炼是指幼儿入园后在户外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目标的体育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体育活动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这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晨间锻炼和其他体育活动一样,具有明确的目标,即培养幼儿走、跑、跳、投掷等运动技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灵敏度、协调性、平衡性、耐力、柔韧性等。在实践中,教师往往侧重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器械,关注幼儿利用体育器械的过程,而忽视了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体能训练。笔者以大班幼儿晨间锻炼为研究内容,探索大班幼儿晨间锻炼的组织策略。
一、制定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各年龄阶段幼儿动作发展与培养目标进行了详细说明。根据这一标准,笔者制定了大班幼儿晨间锻炼需要达成的10个指标。在平衡性、动作协调性方面包含以下内容:能够在斜坡、荡桥和具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平稳地行走;能够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等;能够持续不间断地跳绳;能够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皮球或扔过来的沙包;能够持续不间断地拍球。在力量和耐力方面包含以下内容:能够双手抓住单杠悬吊20秒左右;能够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能够快跑25米左右;能够连续行走1.5千米以上(中途可适当休息)。为了让幼儿的体能得到提高,笔者所在的幼儿园重新进行了规划,将上述10个指标划分成为6个体能运动区,分别是:平衡与跑跳体能运动区、灵敏与沙包体能运动区、耐力与跳绳体能运动区、柔韧与钻爬体能运动区、力量与悬吊体能运动区、协调与球类体能运动区。在每一个体能运动区里,幼儿运动目标明确。
二、充分利用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是幼儿进行晨间锻炼的素材,新颖有趣的体育器材能够激发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助于幼儿达成体能目标。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体育器材,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挖掘隐性运动资源。在幼儿的生活中,有许多现成的体育器材,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挖掘这些隐性教学资源,为幼儿达成体能目标服务。例如,在幼儿园用七彩地砖铺成的平地上,幼儿们可以玩跳格子游戏,也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地砖,练习队列队形变换,还可以玩“狼和小兔子”的游戏,培养幼儿灵活躲闪的技能。有的幼儿园有花坛,花坛的边沿可以作为大班幼儿练习双脚交替跳的场所,幼儿在花坛边找个合适的地方站好,由教师计时,幼儿自己数一数在1分钟内自己能够交替跳多少下。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
(二)体育器材投放要体现出层次性。幼儿的体能发展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给幼儿投放体育器材时,要突出层次性,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进行锻炼,让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从而增强幼儿体育锻炼的信心。例如,在练习起步跨跳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几个大小一样的装牛奶的箱子,首先单独放一个箱子在地上,然后将2个箱子前后排列组合,最后将3个箱子前后排列组合,难易程度呈现3个层次。在练习时,先让幼儿自己选择跨跳哪一个层次的箱子,然后鼓励幼儿向高一层次的难度挑战。幼儿经过从易到难的练习过程,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动作技能。
(三)体育器材组合搭配。在幼儿晨间锻炼活动中,假如教师提供的体育器材比较单一,幼儿容易因长时间重复单一的动作而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将司空见惯的体育器材进行组合搭配,辅之以相应的游戏情境,这样才能够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例如,在平衡与跑跳体能运动区,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蛇皮袋、平衡木、呼啦圈、垫子等体育器材,然后让幼儿快速向前跑30米,接着滚过草地(垫子)、爬过山坡(平衡木)、穿上衣服(蛇皮袋)、跳过小溪上的石头(呼啦圈),最后到达终点。将体育器材进行组合后开展体育活动,能够牢牢吸引幼儿参与体育锻炼。
三、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单一的体育活动形式容易导致幼儿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幼儿晨间锻炼的质量。
(一)开展混班运动,引导同伴互学。大班幼儿在长时间的晨间锻炼活动中,会形成一定的体育锻炼规律,同时大班幼儿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模仿。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大班幼儿每周开展一次混班活动,打破班级界限,让几个大班的幼儿共同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有利于同伴互学。以“玩雪碧瓶”为例,大(一)班的幼儿会往雪碧瓶里装沙子,玩“保龄球”游戏,或者在雪碧瓶里装满水,用棍子将水瓶挑在肩上走梅花桩;而大(二)班的幼儿会去掉雪碧瓶的盖子,在瓶口套上用卡纸做成的火箭,玩“火箭升天”游戏,或者将雪碧瓶切成两半,将靠近瓶口的一端剪成飞碟形状,另一端做成花篮形状用来接住同伴抛出的乒乓球。两个班级的幼儿采取的玩法是不同的,将这两个班的幼儿安排在一起玩同一个游戏,能够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有利于他们从同伴身上获得启发,从而调整自己的活动行为,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运动技能,又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二)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幼儿运动的兴趣。大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晨间锻炼活动中,假如教师能够创设游戏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运动形式吸引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创设了“小小解放军”“抢占钓鱼岛”等游戏情境,教师可以将游戏内容渗透到故事情境中。比如,在“柔韧与钻爬体能运动区”,教师为幼儿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情境:一棵棵黄杨树成了解放军的“掩护工具”,饮料瓶成了“手榴弹”,散落在地上的皮球成了“地雷阵”,还有稻草制成的手枪,废弃的大纸箱做成的大炮……“小小解放军”全力以赴与“敌军”展开搏斗,最终攻下了“钓鱼岛”,将五星红旗插在了“钓鱼岛”上。在故事情境中,幼儿玩游戏的热情高涨,提高了匍匐爬、投掷、钻、平衡等运动技能,使幼儿享受到了体育运动的乐趣。
(三)适当组织比赛,激发幼儿的运动潜能。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因此,在晨间体育锻炼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个人与个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赛,从而调动幼儿锻炼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例如,在“玩飞盘”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比一比谁的飞盘飞得高;在接力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比一比哪一组跑得最快;在组合型的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比一比哪一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通过比赛,能够增强幼儿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提高了幼儿的动作技能。
四、进行有效评价
在幼儿晨间体育锻炼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的评价能够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对幼儿要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纵向比较,少一些横向对比。教师要立足幼儿已有的运动技能,根据幼儿的实际运动状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差异性评价方式,引导幼儿将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动作技能。教师也可以采取体态语评价方式,通过体态语来表达对幼儿的肯定,如竖起大拇指、摸摸幼儿的头、给幼儿一个微笑、拍拍幼儿的肩膀等。教师利用体态语评价幼儿,能够给予幼儿信心和鼓励,让幼儿从教师的肢体语言信息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教师还可以采用互相评价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和同伴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比如,有的幼儿说:“我跑步比希希慢,但是我跳绳比他强。”幼儿通过这样的评价,能够认知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增强体育运动的信心。
幼儿晨间体育锻炼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提高手脚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晨间体育锻炼的运动价值和教育价值,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参加晨间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幼儿开展晨间体育锻炼创造条件,这样才有利于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