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济开发区“三镇新城”是什么意思?
三镇不出意外的话是指武昌、汉口和汉阳
据武汉规划部门介绍,新修编的《武汉城市总体规划》,是在10年前的《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的基础上按程序重新修订的。
比起10年前,2020年的城市“蓝图”有不少新变化:由“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定位,改成“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去掉了“重要”二字,凸显了大武汉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还将城市性质调整为: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
1个核心主城周边拓展11个新城
三镇常住人口增至1180万
据预测,到2020年,武汉市常住人口11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90万人,主城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率为84%。
按照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的原则,武汉规划以主城为核心,新城为重点,中心镇与一般镇为基础,辐射到全市域的多层次、网络状城镇体系。到2020年,武汉市将构建1个主城、11个新城、15个中心镇、29个一般镇的城镇体系结构。
城市周边将崛起的11个新城分别是:吴家山、蔡甸、常福、纱帽、纸坊、豹澥、北湖、阳逻、盘龙、邾城、前川。新城是城市空间拓展的重点区域,依托发达的对外交通走廊集群式发展,重点布局工业、居住、对外交通、仓储等功能,承担主城疏散人口、农村转移人口的职能。
此外,依托主城和新城,联动发展薛峰、军山、走马岭、黄金口、横店、武湖、黄家湖、青菱、郑店、金口、流芳、五里界等13个新城组团。
城区厂居分离三环外为工业重点发展区
成片建设9个大型居住区
主城区规划为中央活动区和15个城市综合组团。中央活动区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模式,范围:北到黄浦大街、徐东大街,南到雄楚大街、墨水湖北路,西至十升路、京广铁路,集中建设滨江活动区、王家墩商务中心区、汉口中心商业区、环沙湖公共服务中心区和中北路商务办公区。
居住用地布局坚持“环境优先、疏散人口、交通导向、职住相对均衡”的原则,推进大型居住区建设,严格限制零星住宅开发。集中成片建设后湖、古田、南湖、四新、东湖、盘龙、汤逊湖、流芳、金银湖等9个大型居住区,以及黄浦、站北、关山、青山、豹澥、白沙洲、蔡甸、常福等中型居住区。
到2020年,都市居住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8.7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5平方米,达到小康社会居住标准。
主城区厂居分离。城市二环线以内,严格限制工业企业,除保留少部分非扰民的小型工业点和工业地段外,逐步搬迁改造其它工业企业。城市三环以外为工业重点发展区,将有成片的大型产业园,聚集发展大型工业集群。
武汉将形成五大产业聚集区。即以青山、阳逻地区为主体的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以沌口地区为主体的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以关山地区为主体的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以吴家山地区为基础的食品产业聚集区;适当保留江岸堤角、江汉汉正街、汉阳黄金口、武昌白沙洲等都市工业园,形成都市工业聚集区。
再建3条过长江通道160公里轨道串三镇
综合交通推动主城外拓
规划预测,到2020年,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达190万-250万辆,都市发展区出行总量为2500万人次/日,公交出行比例大于35%。其中,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承担总客运量的比例不低于30%。实现市域外围城镇至主城区出行时间不超过40分钟,都市发展区内95%以上的居民出行时间不超过50分钟。
构筑都市发展区一体化的路网体系。建设由13条快速路、13条主干道、7条轨道线组成的“双快一轨”交通走廊,引导城市空间向外拓展。
规划扩大内环线,新建马鹦路过江通道,并与墨水湖北路、雄楚大街形成贯穿城市东西的过江快速通道;在江南、江北分别构建友谊大道、解放大道、拦江路等沿江快速通道。
在解决城区过江交通问题方面,除了正在兴建的青岛路隧道、天兴洲长江大桥,再新建二七桥、马鹦路、杨泗港3条过长江通道;并在主城南部预留沌口至武昌黄家湖地区的第四条过长江通道,在已建的晴川桥、江汉一桥、月湖桥、知音桥、长丰桥等汉江大桥的基础上,新建古田桥、龙阳桥2座过汉江桥梁。
实施公交优先,加强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衔接。规划建立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轮渡为辅助的公交系统。到2020年,建成5条轨道交通线,总长160公里。轨道交通线网覆盖主城,并快速连接外围天河机场、阳逻、吴家山、蔡甸、常福、纸坊等地。
15个文化区“绽放”保护9大历史地段
7大体育中心可承办洲际赛事
文化设施:建设东湖、月湖、首义、南岸嘴、沙湖、汉口等6处大型文化艺术区和四新、杨春湖、关山等9处中型文化中心。
体育设施:新建、扩建塔子湖、沌口、盘龙、豹澥、汤逊湖、黄家湖、武钢等7处大型体育中心,达到承办洲际赛事的能力。
医疗卫生设施:在流芳、阳逻、四新、后湖各建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在南部新城组群、西部新城组群和化工新城各新建一所二级综合医院。
教育设施:在黄家湖、汤逊湖地区,建设武汉新的大学园区,用地规模20-25平方公里。
新建市级备灾中心,搬迁汉口殡仪馆、青山殡仪馆,在城市外围生态绿楔范围内选址建设六处墓园,总规模为160公顷。
此外,保护9大历史地段———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青岛路片、“八七”会址片、一元路片、首义片、农讲所片、昙华林片、洪山片、青山“红房子”片;保护4片旧城风貌区: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区、汉阳旧城风貌区、武昌旧城风貌区。
从江夏区长龙岛到武钢体育馆的走法
公交线路:758路 → 轨道交通2号线 → 轨道交通4号线,全程约29.8公里
1、从江夏区长龙岛步行约310米,到达光谷大道刘张湾站
2、乘坐758路,经过14站, 到达民族大道光谷广场站
3、步行约330米,到达光谷广场站
4、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经过6站, 到达中南路站
5、乘坐轨道交通4号线,经过9站, 到达仁和路站
6、步行约1.7公里,到达武钢体育馆
我想看看武汉未来的城市规划要在哪才能看到呢?
以主城区为核心 布局6大新城组群
都市发展区大致以外环线为界,总面积326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880万。“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进行布局,设立6大新城组群。
主城区重点强化第三产业,发展金融商贸、行政办公、文化旅游、科教创新、信息咨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其中,中央活动区集中建设两江四岸滨江活动区、王家墩商务中心区、汉口中心商业区、环沙湖公共服务中心区、中南路-中北路商务办公区五大中心城市职能区域。
同时,围绕中央活动区,建设四新、鲁巷、杨春湖3个城市副中心。
由主城区向外沿阳逻、豹澥、纸坊、常福、汉江、盘龙等方向形成六大新城组群。其中,东部新城组群包括阳逻新城、北湖新城,重点发展重化工、纺织业和港口运输等;东南新城组群包括豹澥、流芳新城组团,重点发展光电子、生物医药、机电一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南部新城组群包括纸坊新城以及黄家湖、青菱、郑店、金口和五里界等组团,重点发展教育科研和现代物流;西南新城组群包括常福新城、纱帽新城和薛峰、军山等组团,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家电制造和包装印刷等;西部新城组群包括吴家山新城、蔡甸新城和走马岭、黄金口、金银湖等组团,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现代物流以及大型居住区;北部新城组群包括盘龙新城和横店、武湖等组团,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和综合居住。
■建设5大产业聚集区
未来建设5个大型产业聚集区。即以青山、阳逻地区为主体,向北湖、左岭等地区延伸,形成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以沌口地区为主体,向常福、军山、纱帽等地区延伸,形成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以关山地区为主体,向庙山、流芳、藏龙岛等地区延伸,形成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以吴家山地区为基础,向走马岭、径河延伸,形成食品产业聚集区;适当保留江岸堤角、汉正街等都市工业园、形成都市工业聚集区。
■建成5条轨道线 对外开城际快车
预测到2020年,全市机动车拥有量将达到190-250万辆,都市发展区出行总量为2500万人次/日,公交出行比例大于35%,轨道交通比例不低于30%。
在都市发展区里,建设由13条快速路、13条主干路、7条轨道线组成的“双快一轨”的交通走廊。其中,到2020年建成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160公里。
城区规划扩大内环线至汉阳马鹦鹉路,新建马鹦鹉路过江通道,并与墨水湖北路、雄楚大道形成贯穿城市东西的快速路。在二环线上,新建二七路、杨泗港2条过长江通道。在主城南部预留沌口至武昌黄家湖地区的过江通道和古田桥、龙阳桥2座过汉桥梁。
在对外交通上,开通联系周边及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际列车;构建武汉城市圈“三纵五横”的公路主通道,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1小时通勤圈;将天河机场建成国际性航空枢纽,形成每年客运2600万人、货运35万吨的运输能力。建成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等3座区域铁路交通枢纽,建成新荣村等10座客运主枢纽。 环境: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
至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6.8平方米,绿地率达38%,绿化覆盖率达45%,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构建“两轴两环、六楔入城”的生态框架,以长江、汉水及蛇山、洪山、九峰等东西向山系为“十字”型山水生态轴。控制大东湖、武湖、府河、后官湖、青菱湖、汤逊湖等六大放射形生态绿锲,并深入主城区内部,建立联系城市内外的生态廊道和城市风道。
在“十字”型山水轴的基础上,按照“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的目标,完善各级园林绿地体系,建设王家墩、汉阳江滩、北洋桥等市级公园和后襄河、新华、戴家湖等区级公园,因地制宜地建设街头绿地和街头小游园。
建立黄陂——新洲片、汉口——东西湖片、汉阳——蔡甸片、武昌——江夏片等四片区域性水网。
■形成四级商业网 两大金融贸易区
在全市形成“中心商业区——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副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四级商业服务设施网络。以中山大道、解放大道为主轴,建设形成辐射中部地区的中心商业区;完善中南路、钟家村两大市级商业中心,新建四新、鲁巷、杨春湖等3个市级商业副中心;结合青山、后湖、南湖等大中型居住区,分别布局社区商业中心、便民超市和商业服务网点。
构建王家墩——建设大道、中南——中北路两个金融贸易区,形成辐射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以承办世博会为标准,建设四新国际博览城、王家墩商务会展中心、豹澥科技会展中心,提升完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形成“一主三辅”的会展设施体系。
规划建设东湖、月湖、首义等6处大型文化艺术区和四新、杨春湖、关山等9处中型文化中心。新建、扩建塔子湖、沌口、盘龙、豹澥、汤逊湖、黄家湖、武钢等7处大型体育中心。
改扩建武汉科技馆、武汉美术馆,新建四新、流芳两个主题科技技术馆和系列中小型科技展览馆。
在流芳、阳逻、四新和后湖各建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在南部新城组群、西部新城组群和化工新城各建一所二级综合医院。建设武汉传染病救治中心,增设汉口、汉阳、武昌急救站点。每5万人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0.1-1万人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全市新建3个大型和6个中型老年康乐中心,新建市优抚服务中心,建设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及救助分站,结合城市居住区布局福利型和消费型养老公寓。
武钢体育公园怎么样
还在建的时候就写了点评被屏蔽了,现在再写一次~~就在家楼下,大树还没长起来,夏天估计会很晒,但是公园里的设施还是蛮好滴,好期待去游泳馆泡水,大小两个池子~~摘了点简介:武钢体育公园分为东西二块,西块为首期开发,东块为二期开发。总规划面积约为40公顷,总投资约为2.5亿元人民币。主体建筑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包括综合体育馆及球类练习馆和游泳馆。建成后可以满足武钢职工及广大市民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武钢体育公园分为综合体育馆、球类练习馆(训练馆)、游泳馆、室外蓝球场、网球场、门球场、体育培训学校、公园配套餐饮服务中心及商业经营设施等。主场馆之间设有景观水池,整个工程将于2013年完工,届时,一处外型酷似“彩蝶起舞”的现代化体育设施,将与“黄鹤腾飞”状的武汉火车站遥遥相望,同时这里也将成为青山区的地标建筑。
武汉火车站仁和路武钢体育馆坐几号线
公交线路:轨道交通4号线,全程约5.8公里
1、从武汉火车站步行约440米,到达武汉火车站
2、乘坐轨道交通4号线,经过3站, 到达仁和路站
3、步行约1.7公里,到达武钢体育馆
平阴玛钢体育馆对面空地有什么规划
规划如下:
中心城区城市设计中翠屏街西段南侧规划了县级体育中心,原玛钢厂位置结合原有车间、青龙河规划打造一处县级文化创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