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规定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对吗?
太偏激了,这只属于学校的硬性规定,并未被国家认可。但是穿运动服确实对运动方面有益处
上体育课时对着装有什么要求
衣着宽松舒适,鞋运动鞋即可,不要随身携带钥匙、笔之类硬或尖锐的东西以免受伤。体育课没什么特别要求,得体就行了呗。
大学生体育课必须要穿运动服吗?
这个没有具体规定,但是最好穿运动服,至少也别穿没有弹性的修身牛仔裤之类的。只要可以做课上的运动,穿什么衣服一般老师不会管的。但是如果你穿的衣服根本不能上课,那就太过分了,小心老师让你挂科哦。还有衣服差不多就行,但是鞋子一定要穿运动鞋,千万不要穿皮鞋去上体育课。
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事项?要具体!
教师应注意的:
1、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3、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4、教学内容要合理科学安排,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我们知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及不同年龄儿童少年生理特点,使教学内容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就一堂课而言,也应尽可能使内容全面些,有上肢活动也有下肢活动,有速度练习也有力量性练习等,避免一堂课全是一个内容,甚至几次课连续上一个内容,使学生局部肢体负担过重,也不利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练习内容手段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年龄特征。
5、注意做好准奋活动:正式进行教学内容的教学锻练前,要重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能预先提高身体各器官机能,提高神经系统指挥协调能力,加速血液循环及提高肌肉温度,使得正式锻炼时身体容易适应,是提高课的效果,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准备活动要有一般活动内容,也要根据课的内容选择一些专门性练习。
6、重视做好整理活动。课结束前的整理活动,对加速疲劳的消除,促进体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要重视做好。
7、运动量要合理。如果课的运动量太小,锻炼后对身体各器官影响太轻微,这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如果运动量过大,学生过分疲劳,一方面影响健康,另外也使恢复过程延长而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因此运动量一定要合理,一般以平均心率能达每分钟120—140次(或130—150次/分)为妥。当然还要根据不同项目而有所差别。
8、注意课的组织。课组织得好,一方面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如投掷时组织不好就易出伤害事故。在进行器械体操等练习时,还要加强保护措施,预防脱手受伤。
9、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既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
10、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11、注意衣着鞋袜。上体育课衣服要合体,不要穿塑料底鞋或硬底鞋,衣袋中不要装钥匙、铅笔刀等硬物,以免意外。
12、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13、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学生应注意的:
1. 课前做好准备运动,课后做好放松整理。
2. 课前课后进行点名,见习生必须随队见习。
3. 上体育课需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要穿紧身衣服和皮鞋、凉鞋等。
4. 听从指挥,服从安排,有秩序地进行各项目的练习。
5. 在做器械动作时要做好安全保护,使用任何器材必须体育老师准予或在场。
6. 上课过程中,不可嘻戏打闹,不做过于激烈的运动。
7. 做练习时,要求由慢到快,运动强度由低到高。
8. 课前应检查场地,器材,课中提出安全要求。
9. 上课前或上课中有任何身体不适,请务必即时确实告知体育老师,以便体育老师能随时掌握学生身体状况,遇到偶发事件能做适当的处理。
10. 学生上体育课时要求衣服上不要有胸针、校徽等装饰物,上衣裤子口袋中不要装钥匙、小刀、尺子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开展不同运动项目和使用不同器材应注意的:
1、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如投手榴弹、铅球、铁饼、标枪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行动。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些体育器材有的坚硬沉重,有的前端装有尖利的金属头,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击中他人或拧自己被击中,造成受伤,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4、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如果直接跳到坚硬的地面上,会伤及腿部关节和后脑。做单、双杠动作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双手握杠时不打滑,避免从杠上摔下来,使身体受伤。
5、在做跳马、跳箱等跨跃训练时,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老师和同学在器械旁站立保护。
6、前后滚翻、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垫上运动的项目,做动作时要严肃认真,不能打闹,以免发生扭伤。
7、参加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训练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也不要在争抢中蛮干而伤及他人。在这些争抢激烈的运动中,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对于安全是很重要的。
冬季上体育课注意事项
冬季上体育课要注意热身,因为我们人体就好比机器,一定要预热,防止受伤,最好选择室内,有条件的可以在暖气的地方.运动完了,出汗较多的话,最好洗澡更衣,注意防止感冒.
如何开展冬季体育课教学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但总体来说,各地的冬季较夏秋季而言天气变得北方寒冷、干燥、多风雪,南方湿冷,偶有下雪天气。在冬季,学生一般衣着比较臃肿,从室内来到室外上课,由于温差较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怕冷畏寒不愿活动的情绪。可是,如果学生能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非常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抗寒和预防疾病的能力,也能磨练意志品质。那么,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能够调动学生上冬季室外体育课的积极性?冬季室外体育课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009年12月3号19:30-20:00,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草根争鸣”第12期组织团队,如期召集了全国各地几百名一线体育教师,对此展开了广泛深入地讨论。
一、适合冬季室外体育课教学需要的运动项目
由于冬季低温和湿滑等气候条件对人体运动形成一定程度的安全威胁和心理负面影响。所以提前制定好冬季室外体育课教学计划。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我们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可以依据天气条件因势利导,选择和挖掘一些适合在学校冬季开展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或游戏,使冬季体育课教学能够继续引导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课学习和锻炼。项目有:
各种活动性小游戏:贴膏药、编花篮、老鹰捉小鸡、闯关,跳皮筋、各种跳绳、跳房子、划拳跳、竹竿舞,滚铁环、踢毽子、呼啦圈、飞盘、扔沙包、踩高跷、吹泡泡、骑单车、拔河、活力滑板、滑旱冰、连脚板、举重、抓尾巴等;
球类项目或游戏:(小)足球、雪地足球、篮球、软式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板羽球、三门球,健身操、搏击操、体操、橄榄球、手球、嗒嗒球、有音乐伴奏的集体舞、武术等;
民族特色项目:蹲斗、摔跤、斗牛、踏脚、顶肩,拔腰、斗鸡、挤油、跑“电树”、 角力、拨横河等;
与冰雪相关的运动项目或游戏: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扫雪、单腿犁、滑板、冰爬犁、拉雪撬、冰滑梯、速度滑冰、冰上保龄球、冰道滑远、冰壶、冰上曲棍球、抽冰尜、打陀螺等;
各种形式的身体素质练习或游戏:跑类如中长跑、越野跑、接力跑、(校园)定向运动、定距跑、往返跑、追逐跑比赛、快速的原地跑步,跳类如纵跳、收腹跳、剪刀跳、蛙跳、直膝跳等;力量类如各种俯卧撑、负重搬运、推小车、深蹲、仰卧起坐、两头起、背起、坐位体前屈等。
严格地说,大部分运动项目是没有季节之分的,只要教师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都能将冬季体育课上出精彩。
二、冬季体育课教学的实施
冬季体育课其实是在解决天气寒冷与如何抗寒安全地学习和锻炼之间的矛盾,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内热”安全地进行学习和锻炼。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首先是让学生们先动起来,然后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化、趣味化、比赛化的教学活动当中,使他们逐渐适应寒冷,让身心都“热”起来地积极练习,从而达到安全学习和锻炼的目的。
(一)热身准备活动
在冬季,人体的生理惰性相对其它季节更大,因此,热身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和时间要多些。如,教师组织学生热身跑等活动的速度要适当慢些、跑的距离和时间要适当延长些。选用各种形式的慢跑活动即能增加跑的趣味性,也是最有效的热身准备活动之一。准备活动最好在行进间做,可以避免学生原地站着挨冷受冻,运动量不足影响热身准备活动的效。慢跑后再组织做些行进间的关节肌肉活动操,可以继续克服学生身体的生理惰性,做好身体方面的准备。同时,行进间做热身准备活动,还可以使学生主动地熟悉和适应(有可能是冰冷湿滑的)场地,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当然,对学生作必要的思想动员也很重要。
准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切忌简单重复千篇一律无变化,要常换常新,加强趣味性和实效性。
准备活动的度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这既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之后的学习,又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的运动损伤安全事故。
(二)服装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着装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冬季体育卫生习惯。冬季上体育课穿着要适度,过多过少都不利于运动,根据需要及时增减衣物。
1.服装增减要适度。冬季学生着装一般较厚,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在做准备活时,不能过早脱外衣,待身体逐渐热了再减衣练习,这样做也有利于身体较快地热起来。
在运动中若出汗,也不要急于脱掉外衣或脱得太多,如,学生事先在羽绒服和毛衣之间穿一件外套。如果感觉身体太热,适当减少活动量即可降温,或者把羽绒服解开一些加快散热。即便需要脱掉羽绒服散热,里面有外套保暖方便运动。提醒学生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时,一定要及时穿上脱掉的衣物进行保暖。这样做既可以防止过多出汗,又不至于脱衣太多受风寒生病。
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常玩得满头大汗也不知道脱衣服,所以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指导他们增减衣物,尽可能减少他们受寒患病的机率。
冬天气温低,身体散热快,学生运动中若大量出汗后,要及时穿好外套加强保暖,或尽快进入温暖的室内休息,谨防受凉生病。针对这种情况,一些老师有比较合适的做法:在下课前5-8分钟,集合学生马上带回教室,让学生在温暖的室内自然落汗,并及时增减衣服,预防生病。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调整的这段时间组织学生适当放松和进行小结。也不影响学生上下节课。
2.在穿戴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教,给学生做出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到。时有学生带着围巾上课。围巾是很容易干扰运动的,且在被动拉扯后易勒住颈部、散开时易缠绕四肢、被脚踩到或飘起时遮挡视线……都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学生不适合戴围巾上体育课。教师要及时检查、提醒和纠正学生的着装情况,使他们尽可能地符合体育课的着装要求,防患于未然。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学生最好也不要将手套口罩耳套等这类御寒防护用品带着上体育课,“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锻炼耐受寒冷或炎热的能力本身就是体育课非常好的教育内容。如果天气条件确实不适合上室外体育课的话,教师一定也不要勉强,以防出现不必要的冻伤情况发生。
另外,有些学生穿着的冬季服装很不适合体育活动,如一些雪地靴或棉运动鞋在低温时鞋底会发硬,在有冰雪的路上行走有时会变得很滑,穿着它参加体育活动很容易滑倒。宽大、长款或厚重的棉服,严严实实地包裹住身体的同时,也限制下肢的活动范围,非常防碍运动。
运动中学生若大量出汗,一定不要迎风站着。目前很多学校无法满足学生运动出汗后换内衣的需要,加上学生下课后依然很兴奋或出现运动疲劳,都会影响学生上下节课。所以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努力把控好课的节奏和学生的运动量。
(三)呼吸方法
若寒冷的空气直接刺激咽喉、气管或支气管粘膜,易引起咳嗽等不适症状而诱发呼吸道疾病。所以在寒冷的冬季运动时,需要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用鼻吸气,用口呼气的方法,切不可用最直接吸气。需要大量呼吸时,可用舌尖顶住上腭,口鼻同时吸气和呼气。跑步时呼吸的节奏可以采用两(三)步一吸两(三)步一呼的方式。天气过于寒冷或大雾等空气污染严重时,禁止室外活动。
(四)见习生的保暖
寒冷的冬天切不可把见习生放置一边不闻不问。人长时间伫立在寒冷的环境中,很容易冻病。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工作或活动,或让他们回教室休息。
(五)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
由于冬季特殊的气候特点,室外体育课不适合纯动作技术学练的教学,适合合作性质的有氧、半有氧运动方面的教学。不能只为了满足学生玩的兴趣而忽略了必要的技、战术教学。应以动多静少、中小强度、运动量稍大的活动方式为主。如,依据天气情况灵活选择运动项目,正下雪时可以玩雪或学练雪地足球;天气稍暧和点时,可以学练篮、排球或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有条件的最好能学练冰雪运动项目,及时发现有潜力的人才进行系统训练和培养。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以比赛或集体游戏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加锻炼内容的积极性。如跳绳运动月、长跑运动月或毽球运动月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一些利于他们动起来的趣味小游戏,如老鹰捉小鸡或猫捉老鼠等学生百做不厌的追逐类游戏游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效果较好。在内容设计方面还可以涉及学生思维培养和开发的知识,如拓展类的活动项目等。
教师要注意避免强烈身体对抗的活动内容。对于不易调控的运动项目,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比赛的输赢,注重活动的参与、加强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努力提高身体活动的锻炼效果。
对于不常下雪的地区,一到下雪天,若是能够尽情地打雪仗,是学生们的最爱。可是每年都会由 于老师的好意,允许学生在体育课上打雪仗而发生学生被雪球砸伤、不小心滑倒摔伤或冻伤等伤害事故,或者不小心砸坏公私财物等事件,老师被学生善意地群“殴”追砸也是常有的事,造成很不好的从众效应,学校和老师常常处于两难境地。很多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直接采取一刀切的管理办法:下雪天体育课上只能堆雪人,不准打雪仗。甚至课外时间也被禁止打雪仗。出于安全考虑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有些学校一遇到有雪的天气,干脆停掉所有与体育有关的一切活动,体育课只能让学生们在教师内上自习或上室内理论课。如何在有雪的天气里上体育课,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探索实践,找到安全活动与学生锻炼共赢的方法。
(六)运动负荷的安排
由于受冬天气候寒冷的影响,体育课要考虑学生的运动负荷,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化。一般来说,冬季人们行动较笨拙,不适合进行对抗激烈或运动强度较大的,对身体灵敏性要求较高的无氧活动,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事故。运动强度以中小强度为主,运动量以中等或稍大的有氧运动较为适宜。教师要努力做到既能使学生达到适当的运动锻炼又不要出太多汗的目标。不因运动量太小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还感到寒冷;不因大运动量练习致使大量出汗却不能及时换内衣而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不因疲劳而影响学生上下节课。在冬季教学时,教师要随时调控学生的运动负荷,避免运动量过量或不足,或者运动强度过大或太小。
(七)重视学生防冻、防滑的安全教育
督促学生上体育课前穿好保暖衣物。运动后及时穿衣注意保暖,不要在冷风处长时间停留或坐在冻地上休息,以免受凉或冻伤。对暴露在外的手、脸、鼻、耳等远离心脏的部位,要经常搓、擦,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冻伤。视天气情况,可以适当允许学生上课时穿带上不妨碍活动的防寒护具,如帽子、护耳、手套等。教师尽量选择在背风,阳光直射的场地上活动。
少停多动,防受凉。冬季的体育课,运动量一般比其它季节要稍大些。准备活动后应及时转入主要内容的学习;教师的讲解示范要简明扼要,要努力落实精讲多练。讲解可以适时安排在不中断学生的练习中进行,避免讲解过于集中或重复;行进间的活动或游戏比原地学练定位操等活动或游戏要好;要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多练多活动;注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要让学生在寒冷中有较长时间的停练和等待,避免出现学生站着挨冷受冻的情况发生。另外,避免让学生接触金属类器械,防止受冷或冻伤。
提醒学生走路时要小心慢走,避免滑倒摔伤。注意自己和同学的安全。有时可能由于下雨、雪或融雪,造成场地有些湿滑,或者地表被冻得很硬、部分存有冻冰或积雪,使得场地变得坚硬光滑,教师在课上要尽量避开这种不利场地,选择在较松软的摩擦力较大的场地运动。课上要减少那些跨、绕、急停、急转或疾跑的活动,避免学生不慎滑倒受伤。事先在冰上撒点碎土沙子,能起到防滑作用。运动后要组织学生放松。发现学生有中途身体不适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置。
如果一定要组织学生在下雪天活动的话,课前对学生安全、规则意识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利用学生迫切想玩雪的心理,提前与学生协商制订“安全公约”和惩罚措施;教师要做好安全预案,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谨防学生过激、随意或冒失的行为,必要时及时警告或制止学生不当行为。下课前一定要及时进行总结,针对个别课上发生情况深入剖析,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在制订规则方面,第一次课比较耽误时间,但多次课后就可以简单明了地提出要求,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八)室内课
遇到较为恶劣的天气时,必须组织学生在室内上体育课。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冬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等。如保暖防冻伤、运动补水、运动防滑等。冬季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和身体的抵抗能力,预防流感,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自然的健康生态。引导学生积极走出教室,走上操场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在室内也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或进行某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总之,只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冬季气候特点,因人、因地、因时地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努力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各地都能将冬季室外体育课上出精彩,上出效果,上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