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体育运动都有哪些?
在蒙古族的体育活动中,代表性的传统项目主要有射箭、摔跤、布木格、赛马、马术、套马、赛骆驼、打布鲁、沙塔拉棋等。
蒙古族传统民族聚会项目除摔跤·射箭·舞蹈外,还有?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目录
简介
起源
三项摔跤
赛马
射箭
意义
集体舞蹈
蓝旗那达慕
传统盛会
国际那达慕大会简介
起源
三项 摔跤
赛马
射箭
意义
集体舞蹈
蓝旗那达慕
传统盛会
国际那达慕大会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
编辑本段起源
那达慕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 那达慕
过去时那达慕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 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 、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 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编辑本段三项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项"的比赛——摔跤、赛马和射箭。
摔跤
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o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其足蹬马靴,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点: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参加比赛的摔跤手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比赛前先推一位族中的长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编排和配对,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3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 那达慕
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可抓摔跤衣、腰带、裤带等。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点是不许抱腿。其规则还有不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触及眼睛和耳朵;不许拉头发、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宦海沉浮录》云:"布裤者,专诸角力,胜败以仆地为定"。摔跤选手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者为负。
赛马
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极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 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参加者有时全是少年,有时不分年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赛马项目包括:1)快马赛,主要比马的速度,一般为直线赛跑,赛程一般为20、30、40公里,先达终点为胜;2)走马赛,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3)颠马赛,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
射箭
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项"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最早的 那达慕盛会射箭
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 蒙古族射箭比赛分近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静射时,射手立地,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骑射时,射手骑马上,在马跑动中发箭,优者为胜。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今天,那达慕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那达慕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以促进生产。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锡林郭勒盟地区举办的那达慕已成为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 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 那达慕是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掘、抢救和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着者重要价值。 因为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编辑本段集体舞蹈
那达慕
大小型那达慕的召开,一般度集中在每年的春夏秋三个季节,而且每次必须进行赛马、博克、射箭三个体育项 那达慕 目。蒙古人把这三项比赛叫为“好汉三技艺” 。 那达慕又较有名望的长者来主持。开幕式,主持人献上洁白的哈达,朗诵颂词,其主要是赞美草原上的英雄博克、飞快的骏马和著名的射手们,并预祝那达慕的胜利召开。
那达慕历来不是单一的体育项目,而且是草原文化、经济和信息的盛大交会。那多姿多彩的民族杂技、服装、蒙古舞蹈和蒙古歌剧把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集于一台,展示了草原人民勤劳勇敢、豪爽热情的性格;那范围广泛的经贸洽谈和产品展示,将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介绍给海内外的宾客。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那达慕大会源自成吉思汗时代一年一届的运动会,战争年代战士需要锻炼,那达慕也就应运而生,于每年七月举行,为期三日,全国上下都参与其中。大会分三个项目:马术、箭术和摔交。平时习惯了游牧生涯的蒙古人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或者观看比赛。 现在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那达慕”一词是蒙语,意为“娱乐”或“戏”。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内容有摔跤、射箭、歌舞以及贸易活动。 节日期间,男女老人乘车骑车,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从四面八方来参加比赛和观赏。会场上,彩旗飘扬,人闹马嘶,平日宁静的草原,顿时变成繁华的彩城。
草原上有哪些民族他们喜欢哪些体育运动
几乎各少数民族都有生活在草原上的,不过在文化意义上、并且主要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这里说的草原包括沙漠,或者说是牧区更合适,但不包括东北地区的猎区,想鄂伦春、鄂温克等族)有:蒙古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吉尔吉斯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藏族,珞巴族,锡伯族,回族比较特殊,分布范围广,生活习惯差别达,若是单说西北地区的话,回族也可以算是一个草原民族,再就是俄罗斯族主要生活在草原地区,但真正从事牧业的比例并不是很高。
草原民族喜欢的体育运动,主要的是骑马和射箭,以及有名的蒙古族摔跤比赛。
蒙古族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
驯马是蒙古族传统的一个马术项目,和“男儿三技”一样是体现蒙古族勇敢和胆量的一种活动。精骑射、驯烈马是一个优秀男子的标志。据《蒙鞑备录·马政》载:“其马初生一二年,即于草地苦骑而教之,却养三年而后再乘骑。”
驯马,在清朝时称为:“诈马”,是一门绝技,只有剽悍机敏的棋手才能胜任。因为所驯之马多为生马,一般人是很难制服的。马驹断奶后,在草地放牧,二年后开始调教。从未被骑过的生马,性格暴烈,见人连踢带咬,无法靠近,这时就需要一位娴熟而勇敢的骑手来骑乘骏马,手持套马杆来驯马。套马杆是一根结实而有韧性的木杆,杆头系有皮绳,用来套住马脖子。这比古代欧洲用绳子来套马要先进得多了。生马见人后就要迅速的逃奔,此时,驯马手策鞭猛追,用套马杆准确的将马套住,抓住套马杆不放松,奔跑一段路程后,接近生马,乘机敏捷果断地跳上马背,生马自然是暴跳如雷,狂奔乱叫,而驯马手却随着马的顽悍和倔强的姿势而顺水推舟,不断改变骑法来应对。直到马声嘶力竭,被迫制服为止。这种惊险的驯马,只有勇敢的骑手才能胜任,所以历代人民都把驯马作为衡量优秀骑手的尺度,后来作为传统的表演项目。
摔跤,蒙古语称为“搏克”,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摔跤手为搏克·巴依勒德呼。早在十三世纪时已经盛行于北方草原。既是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活动。所属在祭敖包和那达慕大会时进行。近代方志记云:“肇自古昔,为蒙古最嗜之游戏,今则盛行于北蒙古,若逢鄂尔博祭日,则必举行此技,角者著皮革之单衣,跨长靴,东西各一人,登场而斗,以推倒对方为胜。族长及王公临而观之,授胜者以奖品,平时则其部之少年,集二、三人而行之。”这说明蒙古人不但在那达慕和祭敖包时进行,而且在平时也三五相聚,搏击为乐。
蒙古族的体育运动
蒙古族的体育运动主要有赛马、摔跤、射箭等。
马为五畜之首,蒙古人对赛马很重视。牧民平时发现好马,就进行调教,不是那达慕也进行赛马,赛马又分为快马、走马和颠马。快马,八岁以上的赛程60里;八岁以下的40~50里;走马,赛程30里。旗级那达慕的冠军马,授予“骏马”称号,佩戴缨子和彩带。快马比赛,多由儿童们进行,赛马时,有若干骑马裁判参加,一二三等马分别授旗做记号。
摔跤,蒙古语称为"搏克",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摔跤手为搏克·巴依勒德呼。早在十三世纪时已经盛行于北方草原。既是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活动。所属在祭敖包和那达慕大会时进行。
蒙古式射箭,是古代东方国家,包括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等国一直研习采用的射箭方法。蒙古式射箭法的特点在于,拉弓弦的手用大拇指扣弦,箭尾卡在拇指和食指的指窝处。蒙古式一般采取大拉据的方法,弓开的十分满,这样有助于弓箭的威力提高。 与蒙古式相对应的是地中海式射箭方法。目前国际上主流射箭比赛,如奥运会,都是采用的地中海式射箭。然而,目前日本,韩国,和中国国内很多的传统射箭爱好者仍然保留着蒙古式射箭的技艺,在不断坚持把这种古老的射艺传承和继承下来。
蒙古族有哪些体育项目
摔跤、赛马、射箭作为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艺",自古即是男子汉们必备的本领,也是衡量他们有无真功夫的标志。这些活动不需要专门的场地、特殊的器材和固定的人数,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因此,不仅是那达慕大会的主要内容,劳动之余或婚礼、节日等喜庆时刻,民间也经常开展。蒙古族人民群众性的摔跤、赛马、射箭等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体魄,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近几十年来,内蒙、新疆等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蒙古族运动员在全国的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在国际比赛中也常登领奖台,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赛马 蒙古人几乎是天生酷爱马,也很会训练马,若在过去,作为马背民族更是离不开马。好马、好骑手一直享有极高的荣誉。因此,赛马当然成为牧民最喜爱的运动。蒙古族赛马一般分赛走马和赛奔马两种。赛走马是指让鞍具齐全并钉有合适马掌的马跑对侧步(即前后蹄一顺交错前进),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和美观。有丰富经验者才能骑出走马来,所以,参赛的马多用5岁以上的成年马,骑手也以成年人为主。比赛时,要求骑手有高超的骑术,能够驾驭好马,使其既走得快、稳、美,又不能跑起来。还要求马抬步越高越好,这样显得很有"风度",这不仅取决于马掌的重量,还要马的素质。一匹好的走马,即便在牧区也价格非常昂贵。 赛奔马是比马的速度和耐力,以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奔马的步代与走马不同,是四蹄分前后成双交错奔跑。参赛的选手多为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居多,因为他们体轻敏捷。为了减轻马的负荷和照顾骑手的安全,奔马都不备鞍具或配备轻巧的鞍具。骑手们只穿华丽的彩衣,头束红绿飘带,显得英武、神气。赛程一般长25至35千米。奔马赛比走马赛普遍,参赛的人数也多,少则几十,多则逾百。比赛开始,选手们迅速跃马,扬鞭飞奔,观众则雀跃欢呼,呐喊助威。 按蒙古族的习俗,赛马结束后还要赞马。取得名次的马依次排列在主席台前,由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诵唱赞马词,然后还要朝获得第一名的骑马身上撒奶酒或鲜牛奶,以示祝福。除这种传统的赛马方式外,近些年还出现了障碍赛、花样赛等新的赛马形式,使这一马上运动项目愈发丰富、精彩起来。 射箭 蒙古族传统娱乐竞技项目。源于早期蒙古族以弓箭为射猎工具和征战的武器。蒙古族自古以来以精骑善射闻名于世。蒙古族射箭分骑射和静射,而尤善骑射。比赛时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弓箭之式样、重量、长度、拉力都没有多少限制,各取其便。一般规定每人射9箭,分三轮射击,以中靶的箭数多少评定名次。静射即指站立不动拉弓而射。人和靶位之间的距离可依具体情况而定,但同一次比赛赛程是固定不变的。骑射是指选手在特制的跑道上边骑马奔驰边拉弓而射。跑道通常为一条4米宽、85米长,半米多深的沟。跑道左侧立有两个靶位,右侧立有一个靶位。比赛时,射手跃马进入跑道,在疾驰的马背上张弓搭箭,瞄准劲射。1959年射箭被列入中国体育竞赛项目,要求按照国际比赛规则进行比赛,运动员以射中箭靶环数多少决定名次。 摔跤 蒙古族摔跤既不同于中国式摔跤,也不同于日本的相朴,其规则、方法、服装、场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比赛规则和方法是:不分等级(不分年龄、不分体重),没有人数限制,只要是2、4、6、8、16、32、64、128等双数即可。所有选手由德高望重的裁判员负责编排配对或抽签配对后上场。比赛实行单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失败者不允许再上场。每轮淘汰半数。裁判员发令后,双方握手致意,然后开始交锋,一般不限时间,可以采取勾、拉、踢、绊、推、抱、举等各种方法和技巧,但不能抱腿摔,也不准乱踢,更不能扯裤子,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即为失败。摔跤手有专用服装,上身为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半袖坎肩"昭德格",下穿肥大的摔跤裤,脚蹬蒙古靴,颈上套五颜六色的布条项圈。比赛场地简单,只要有一片草坪或松软空地,观众席地围坐,摔跤手就可以在中间进行比赛了。比赛前,双方都有人高唱挑战歌,以助声势。摔跤手入场、退场时都要模仿虎步或鹰步动作,跳跃行进,威武雄壮。冠军获重奖,并在民间享有极好声誉。 套马 套马也属于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一般分绳索套马和挥杆套马两种。绳索套马原为牧民放牧时约束马匹的一种手段。比赛时,选一烈性难驯的马,先令其疾驰。参赛的成群骑手,手持打有活结的绳索,骑马紧追,到一定距离,抛出绳索套马,以先套准并能束住烈马者为胜。 挥杆套马 蒙古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挥杆套马多在喜庆节日举行。青年骑手以数十人为一组,云集草原,各持一长约3米的竹竿。竿顶扎一绳环,环的大小以能套住马头为宜。先让一烈马疾奔,套马手们纵马飞驰,紧追不舍,到适当距离时即迅速挥杆将马套住。以先套住马头、拉住烈马者为胜。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原为牧民放牧时约束马匹的一种手段。比赛时,选一烈性难驯的马,先令其疾驰。参赛的成群骑手,手持打有活结的绳索,骑马紧追,到一定距离,抛出绳索套马,以先套准并能束住烈马者为胜。 马球比赛 这是一项受蒙古族群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参加比赛的双方队员手持"T"形拐棒,骑在马上击球射门,纵马互相追逐,比赛场面既紧张激烈又饶有风趣。 马术表演 蒙古族的马术表演非常精彩,有很多项目。"跨越障碍"是在运动场跑道上每隔几十米设置一个高1米的跨栏。跑道终端立着一个直径约2米的火圈,矫健的马从起跑线踏蹄起跑,越过跨栏,钻过火圈直达终点。"乘马斩劈"是在200-250米的距离之间树立起十几个目标。骑手们手持马刀,疾驰如飞,经过一个个目标时举刀劈砍,刀起目标落。"马上技巧"是由运动员们在飞驰的马背上做出各种造型动作。运动员一般八九岁就要在马术队里接受严格的训练。技巧表演可分单项和多项,其中又分别包括单人单马、单人双马、双人双马和多人多马。一匹飞奔的马经过骑手身边,骑手可以突然抓住马鬃翻身上马,又会突然下马脚尖点地再跃上马背。其他技巧还有在马背上"空翻倒立"、"侧方隐蔽"、"楼里藏身"以及惊险的马上叠罗汉等表演。 赛骆驼 蒙古族人民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充满浓郁的牧区生活气息。主要在阿拉善等地区流行。赛手们穿着蒙古族盛装,骑在驼背上,骆驼飞跑起来如离弦之箭。赛程一般为5千米,先到终点者为胜。获胜者常被人们抬起,共唱歌跳舞,以示敬佩。 布鲁 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流行于内蒙古东部地区和吉林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一带。布鲁为木制,长约50厘米,宽6厘米,厚l.5厘米,头部弯曲,形似镰刀,顶端包铅,重约375克,原为狩猎工具。比赛分投远和投准两种。投远时以投掷距离远近定胜负,一般均能掷出100米外。投准时,在场地上竖立三根高50厘米、上端直径4厘米、下端直径6厘米的圆形木柱为目标,木柱的间隔为10厘米。投掷距离一般为30米。投中目标即按规定得分。投远与投准均以每人三次为限。三次投掷需在30秒内完成。投掷姿势无规定,以三次投掷中的最好成绩定名次。布鲁在内蒙古自治区列为那达慕大会正式比赛项目。 蒙古象棋 蒙古语叫"沙特拉",来源于阿拉伯语的"沙特拉兹"。是蒙古族传统的娱乐和比赛项目之一,与国际象棋十分相似。双方各有16个棋子,每个棋子造型不同,如刻成骆驼、马、狮子、诺颜(王)、车马等形状。蒙古象棋具有鲜明的草原特色和民族特点,而且每个棋子都是独立的雕刻工艺品。蒙古象棋是约公元13世纪从古代波斯传入蒙古草原的。其走法仍保持着旧制,即帅和卒不能对换;相走三格,帅走两格,卒只能一格格走,王位在左等等。
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相对应的体育运动和民族服装图片是什么
本人朝鲜族汉子一枚 朝鲜族 传统服装就是韩服啦 但中国朝鲜族的韩服和韩国的韩服叫法不同 老一辈朝鲜族 称泽高丽(저고리译音)韩国就是叫韩服(한복) 但是在一个世纪前 韩国也是叫泽高丽 近代为了强调 独立性才称韩服以上说的是女子传统服装 男传统服装 不常见 但近代全部统称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