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有没有规划路
没有这个路名
现在正在规划中的路,听说要搞地铁线,胜利大街、建设大街、中华大街、联盟路、塔北路、金沙江道、海南路可能要折腾一番
石家庄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房价和发展前景!!!
明年石家庄市城市建设在坚决完成“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既定目标的同时,着力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上下功夫,用滨河新区建设带动省会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按照石家庄市总体规划,滨河新区位于滹沱河北岸,正定古城东侧地区,总面积约135平方公里。
规划:打造现代化生态低碳型城市
省会将围绕打造现代化生态低碳型城市的目标,邀请世界顶级设计机构,高水平开展滨河新区城市设计,为滨河新区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编制市域和都市区城乡统筹规划,为打造层级分明、布局合理、城乡全覆盖的服务设施网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实施高端规划、高层研究、专家会审制度,对重点区域、重要部位的重大项目规划设计进行咨询论证、集中审批,保证规划的高标准、高水平。
重点:“十大工程”助力大变样
重点是在全面推进十大工程、58个项目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对城市发展、民生改善和城乡统筹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20个重点项目。具体说就是:“一区、一站、一河、两环、两园、四场、九路”。
一区,即滨河新区。明年主要实施东门路、正定南环、和平快速路、太行大街等路网建设,形成“两横两纵一放射”路网结构。新建1座10万吨供水厂、1座日处理20万吨污水处理厂、1座22万伏和1座11万伏变电站、1所邮政局和综合管沟、公交枢纽、天然气调压站、换热站、热源厂、垃圾转运站以及通讯设施。启动市民服务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金融后台基地、职业教育园区和占地3000亩的园博园建设。
一站,即新火车站。积极协助铁路方面顺利实施铁路枢纽改造,抓紧开展新客站地铁、公交站点、东西广场及周边路网的规划设计,确保2010年3月1日开工建设,2012年6月底竣工投用。
一河,即滹沱河,位于黄壁庄水库至藁城东界,长70公里。2010年在已形成水面200万平方米、完成300万平方米水面防护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完成水面工程,启动防洪工程,对太行大街以东2公里至107国道以西2公里的河道及沿岸景观进行全面整治,通过扩河挖湖、筑堤蓄水、建绿造景、恢复湿地、整治生态,形成长12公里的古新辉映、水绿交融、城河相依、独具魅力的滨水景观带。
两环,即内环水景和外环水景。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向衡水、沧州输水的机遇,将石津灌渠和西北水利防洪二期工程延伸衔接,形成环抱城区、长100公里的集防洪排涝、亲水景观、环水生态于一体的外环水系,明年底23公里河道实现通水。按照自然生态、近水亲水的要求,在民心河沿线选择三个主要节点实施高标准亲水景观改造,通过拓挖河道,扩增水面,建设下沉广场,布设亲水叠石,为市民营造亲水近水的优美环境和休憩空间。同时,抓紧实施民心河二期工程,改造南栗明渠,新建南茵河,新增河道9.3公里、水面40万平方米。
两园,即东垣古城森林公园和植物园门前及周边广场改造工程。
四场,即在四个组团各建一座占地1000亩的集长途交通、公共交通和货物运输于一体的综合场站。
九路,即中华大街北延至机场路、裕华路东拓西延、南二环东延、太行大街南延北展、红旗大街南延二期工程、107国道改造、京昆高速公路石太北线、石环公路辅道及连接线、县城之间路网提升。
道路:“两路一环”周边景观提升
明年,省会将把城市管理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小街巷延伸。突出抓好“两路一环”即体育大街(南三环至子龙大桥)、中华大街(南二环至正定机场)以及二环路周边街道景观整治,在此基础上,将整治重点向次干道、商业区、出入市口、高架路可视范围和重要广场片区延伸,带动城区街道景观得到整体提升。对中山路、裕华路、维明街、体育大街夜景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对迎宾路口、主要广场、重要节点楼宇进行亮化改造,统一监控,进一步丰富夜景景观。
同时,积极推进特色街建设,明年每区筛选1—2条特色街道,根据不同区位、不同功能进行包装整治,建成风格迥异、匠心独具的精品特色街,繁荣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形象。
治污:17家污染企业明年搬完
明年全面完成剩余17家重点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全年削减燃煤200万吨,推广优质低硫煤600万吨,全部拆除集中供热区域内分散燃煤锅炉,所有建设工地实行规范化管理,扬尘污染实现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全面建成并达标运行,重点流域企业全部达标治理,确保明年底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达到省控标准。
石家庄未来向东发展?还是向西发展?
石家庄市的城市定位:中国经济增长第三引擎中的重要支点,首都经济圈的第三级,冀中南经济圈的经济振兴中心,河北省省会,中国医药之都,华北中南部的物资集散和交通枢纽。建成产业强大、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功通完备、文化先进、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
空间发展战略:整合重构,空间向北。城市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向北,高端职能向北向西,基本职能向东向南,在继续建设老城区的同时,要加快滨河新区的规划建设,同时尽快启动四组团县(市)与主城区的同城化建设,使组团县(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组成部分。
一、城市布局
石家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城三区三组团”。
■一城即中心城,包括现状主城区以及正定古城及其高速公路以东地区,是城市公共服务职能的聚集地区和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核心区。
中心城区依托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构筑石家庄“一河两岸”发展新格局,城市空间结构概括为“两带三轴多中心”,规划建设用地500平方公里,人口500万。
■三区即中心城内由滹沱河和京珠高速绿带分隔的三个建设区,包括老城区、滨河新区和东部新区。老城区位于滹沱河以南、京珠高速公路以西,重点发展金融商贸、文化娱乐、商务办公、信息流通、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滨河新区位于滹沱河以北,重点发展行政办公、会展旅游、文化体育、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职能。东部新区位于京珠高速公路以东,滹沱河以南,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及研发中心。
(一)老城区改造
1、旧城改造:推进62个占地50亩以上的旧城改造项目
拆除建筑203万平方米,推进主路沿线62个占地50亩以上的大型旧城拆迁改造项目,其中正在实施的32个。重点抓好正在实施的开元环球中心、远洋商贸城、“万象天成”商务城、“金世界”商业中心、“南花园”步行街、北方药博园、新华和南三条市场升级、大经街改造、缔景城、联邦名都等10个精品亮点区域建设项目。
2、城中村改造:拆除334万平方米
拆除334万平方米,基本把位于“四横六纵”主干道、二环路和主要出入市道路两侧100-200米纵深范围内城中村改造完毕。
3、拆违改造:实现主次干道两侧无违法建筑
拆除156万平方米,实现主次干道两侧各纵深100-200米范围内无违法建筑和超期临建。对四横六纵主干道和出入市口道路,从每一座楼房、每一块广告、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绿地、每一盏霓虹灯、每一块便道砖抓起,全部清理占道经营,全部拆除违章广告,全面整治门头牌匾,全面整修粉刷清洗建筑墙体,架空线缆全部入地。
4、铁路改造:完成中山路以北铁路入地工程
围绕铁路“客进货出、穿城入地”工程实施,完成货运系统迁建工程和中山路以北铁路入地工程,实施铁路沿线土地收购储备和综合开发改造,启动城市中心轴线带状绿地公园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客站,并规划“留白”金融中心。
(二)滨河新区将以滹沱河、太平河生态综合整治为依托,打造集会议博览总部经济、教育科研、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型新区,规划区面积5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0平方公里。滨河新区功能定位:一是在太平河和滹沱河两河口的交叉口规划石家庄的国际会展中心;二是依托该区域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打造总部经济;三是建立滨河的景观住宅、文化、旅游、休闲的混合功能区,同时完备教育配套设施。
(三)东部新区用地规模为8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万人。西起京珠高速公路,东至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边缘,北起307国道,南到石环南路。用地范围内现有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和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已建成用地9.7平方公里,主要支柱产业有医药、化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及机械制造等;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建成用地3.6平方公里,现有企业主要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为主。
按照东部新区规划方案,其总体将形成一“心”一“岛”多组团的发展格局。
一“心”,指的是新城中心区(石家庄副中心)。一“岛”,则指杰岛,是高端产业研发基地及产业中心聚集地。多组团,是指居住区中心,分布于新城区多处,起调节城市功能作用。
新城中心区,南北由已建成的长江大道和未来的南二环东延线、东西由昆仑大街和秦岭大街围合,面积3.2平方公里。新城中心区由北向南将分为门户街区、生活休闲街区及地标信息商务区。其中,门户街区分为新城区政府行政机构、会展中心、科技交易大厦、绿色办公区等,主要以星辰广场为依托向南发展,整合现有的开发项目,是近期内主要建设发展地段。
中部生活休闲街区,位于槐安路以南,主要项目有多功能活动中心、小型文体中心、购物娱乐中心,结合高架轻轨的建设,沿街将主要发展商业和办公项目,并预留一定的居住区域,成为新城中心区的过渡街区。多种形式充满生活情趣的公共绿化空间渗透到城市中,是中期主要建设发展地段。
南部地标信息商务区,位于二环东延路以北,将建设商务中心、科技信息中心、会议中心、行政办公区、酒店公寓等。结合未来两条高架轻轨的建设,和特有的双公共开敞空间——城市公园和城市广场的共置,不限高的标志性高层建筑,将是新城中心区空间发展序列的最高潮。是远期主要建设发展地段。
在交通设置上,新城中心区将形成四横两竖的道路结构,四横指主要东西向交通路线长江大道、珠江大道槐安路东延、塔北路东延、二环路东延线。两竖指南北向交通路线昆仑大街和秦岭大街。
新城中心区公交系统将采用高架轻轨、公共汽车、步行系统与绿地进行有机结合,南北向轻轨沿昆仑大街穿越新城中心区,东西向轻轨位于金沙江道上,连接新火车站和新城区。
杰岛将成我市小“硅谷”
以高端产业发展和研发为核心的杰岛最终将建成4大功能分区,主要为产业园、科技研发园区、住宅区及服务业、第三产业和商务行政区。除此之外,作为东部新城区的“绿肺”,该区还引入城市动态自然的概念,妥善组织城市功能,在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布置缓冲区(技术开发区、校园等),把科研区和乡村景观、住宅区和自然景观联系起来,使空间更富有变化性。
杰岛道路规划将形成“四横两纵”交通格局,“四横”包括槐安路(珠江大道)、北二环东延、南二环东延线以及和平路东延线(307国道)。“两纵”指石环路、太行大街。
■ 三组团:即鹿泉、栾城和藁城三个外围组团。
鹿泉由工业与建材基地向省会“西花园”转化;栾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城郊型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服务省会的能力与水平;藁城以“三区八园”为平台,实施与省会思路、产业、规划、形象的全方位对接。
城市一城三区远期人口规模为500万,三组团人口远期规模为100万人。城市产业发展重点是打造中国现代药都,华北商埠,现代装备制造、循环化工和信息产业基地。
二、交通建设
在对石家庄市周边各县市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信息联系强度,各县城与中心城市地域上的邻近性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在新版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城市高速公路外环、石环公路,解决过境交通。中心城区与四个组团间各建设两条以上快速路和一条国道,形成“环路+放射”型的都市区快速交通网络。建设由中心城区通达正定、藁城、栾城、鹿泉四个组团的快速轨道线。中心城区二环路至城市组团的出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京石第二条高速公路通道
规划建设京石第二条高速公路通道,协调张石高速与京石二通道的衔接;优化石家庄市域京珠复线,调整都市区高速公路环线;规划增加天津—石家庄高速公路通道;实现石家庄市域范围内“县县通高速”。
石家庄市域形成“11纵9横”的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布局;2020年全市公路网密度达到0.55公里/平方公里。组织以放射干线为主、环形联络为辅的“三环九射”公路网主构架。提升赞皇—元氏—赵县联系公路等级;提升果王线—藁赵线为省道,沟通石阎线与正港线省道联系。
■京石、津石城际铁路
落实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建设京广客运专线、太青客运专线。落实环渤海城际铁路系统规划,建设京石、津石城际铁路。远景规划建设石家庄—沧州—黄骅普通铁路,形成石家庄与省域东部沿海城市直接铁路客运联系。预留市域城际铁路站。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市郊铁路列车。
■3大铁路客运枢纽
铁路枢纽布局将形成“一主一次一辅”的客运枢纽和“一主一次”的货运枢纽。
客运枢纽:新火车站———石家庄铁路客运主枢纽站、石家庄东站(东开发区)———次要枢纽站、石家庄北站———辅助客运站。
货运枢纽:结合石家庄铁路编组站搬迁至永壁和普通铁路货运线外移,设置石家庄中心城区平南+窦妪、良村两个铁路货运综合枢纽。平南为石家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窦妪为铁路货运主枢纽站,良村为次要货运枢纽站。
■6大公路客运枢纽
公路枢纽布局将确定石家庄中心城“2+4”的公路客运主枢纽布局模式,即服务铁路客流集散的新火车站客运站、铁路东站客运站和辐射4个方向的白佛客运站、西古城客运站、留营客运站、南焦客运站,共计6个客运枢纽。
■7条轨道交通线
石家庄远景轨道交通线网采用“放射+网状”结构,共由7条线路构成,总规模208公里,其中轨道1号线、2号线、3号线为骨干线,5号线、6号线、7号线为外部连接线,4号线为填充线。
1号线———鹿泉至新城中心区;
2号线———植物园至经济技术开发区;
3号线———正定至西山组团;
4号线———正定东部新区至主城东南副中心;
5号线———石家庄东站至藁城;
6号线———串联栾城、窦妪,衔接2号线、4号线南部端点;
7号线———正定旧区至正定机场。
远景轨道交通线网将达到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良好覆盖,有效服务市中心商业区,省、市级行政中心,市文化体育中心,新客站地区,新城中心区,东南副中心及外围各组团中心,主城各片区中心等。主要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中心、机场等全部将在轨道交通线网的覆盖范围内。都市区主要功能中心间的快轨交通出行一般为直达或换乘一次。
■轨道交通分期实施规划
第一阶段:2015年左右建成快轨1号线局部(中华大街至高新区北部中心区)、2号线局部(中山路至石家庄新客站东部商务区),形成首期轨道交通线路(石家庄新客站东部商务区经中山路至新城北部中心区),发挥对石家庄新客站地区、新城中心区开发的支撑作用,有效增强中山路沿线城市功能聚集。线路全长约18公里。
第二阶段:快轨1号线、2号线向两端延伸建设,有效增进新火车站地区、中山路地区、东南副中心、新城中心区城市功能的聚集。于规划期末形成轨道线网对中心城区适当规模的覆盖,有效发挥轨道运输快速、准时、高效的优势,有力支撑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的实现。
第三阶段:建设快轨3号线(西山至正定),向西延伸快轨1号线至鹿泉组团,2号线至植物园,并利用2号线衔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30年左右形成面向都市区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线网基本骨架。
每四阶段:建设快轨4号线及5号线、6号线、7号线,形成促进石家庄都市区充分一体化发展的新型轨道交通线网骨架。
■快速公交方便出行
6条BRT连接外围组团
依托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组织以新火车站枢纽、高新区北枢纽、高新区南枢纽、东南副中心枢纽为中心放射联系外围组团的BRT(快速公交系统)。
连接外围组团BRT
BRT5号线:沿建设大街-胜利北街客运走廊,由新火车站枢纽至规划的正定西公交枢纽。
BRT6号线:沿新石中路、时光街、石获南路,由新火车站枢纽至规划的鹿泉公交枢纽。
BRT8号线:沿建华南大街,东南副中心枢纽至规划的窦妪公交枢纽。
BRT9号线:沿珠江大道东延线,由高新区北枢纽至规划的藁城公交枢纽。
BRT10号线:沿太行大街北延线,由高新区北枢纽至规划的正定东公交枢纽。
BRT11号线:沿太行大街南延线,由高新区南枢纽至规划的栾城公交枢纽。
市中心规划3条BRT
规划3条BRT承担中心城区内部主要客流,此外BRT5号线也将承担中心城区内部部分交通。
市中心BRT
BRT1号:线沿中山路-裕华路客运走廊,由西部山前公交枢纽至白佛客运站公交枢纽。
BRT4号线:沿建设大街、塔北路,由运河桥枢纽至高新区北枢纽。
BRT7号线:沿市庄路-光华路、建华大街,由火车北站枢纽至东南副中心枢纽。
BRT5号线:除承担正定组团与主城区间客流联系外,还沿塔北路、建设大街、胜利北街,沟通沿线主要客流吸引点间及其与新石家庄站、西古城客运站、运河桥枢纽等之间的客运联系。
■10条公交专用道
在规划骨干客运系统(轨道及BRT)基础上,在主城区东西向的和平路、裕华路、槐安路、仓丰路及南北向的泰华街-红旗大街、新胜利大街、平安大街-胜利北街、广安大街-富强大街、体育大街-旅游路、谈固大街等道路上,布设公交专用道系统,规划期公交专用道规模达到123公里。
■中心区建5座立交桥
省会将按照中心区交通集散及分流建设和平路、槐安路沿线关键节点的立交工程。此外,将延伸维明街至和平西路,拓宽路面至6条机动车道;向南延伸富强大街至槐安路,还将改善现有支路及街坊道路,逐步新建48条支路,疏通15条支路,改善商业集中区街坊道路。
■5座立交桥
槐安路-体育大街立交、和平路-中华大街立交、和平路-北新街立交、和平路-广安大街立交、槐安路-富强大街立交。
■近期改造道路
富强大街、民生路、大经街、工农路-槐北路、槐中路。
■2020年中心城停车泊位70.4万个
遵循“适度保持配建停车比例、降低路内停车比例,增加路外公共停车供应比例”的平衡原则,确定2020年石家庄中心城停车设施供应结构比例。2020年石家庄中心城停车泊位总规模将达到70.4万个,其中,住宅区内停车37.6万泊位,占53.4%,住宅区外停车32.1万泊位,占45.6%,二环路以内地区占停车泊位总量的48%。在住宅区外停车规划规模中,公共配建停车泊位26.28万个,路外社会公共停车泊位4.29万个,路内停车泊位2.04万个。
三、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至2020年底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为4191.0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3.97平方米。其中综合公园29座、专类公园6座、居住区级公园79座和街旁绿地190余公顷,沿城市主次干道规划绿化带110余条。
1、市域环境绿化
以石家庄主城区为核心,在全市域范围内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进行大环境绿化。西部山区,为西部绿色屏障区,围绕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重点建设天然次生林保护区、水土保持林区、水源涵养林区、风景文化林建设区、浅山经济林发展区等五个绿化区。北部的“四河”、“三滩”,为北部防风固沙绿色屏障区,重点建设郜河、沙河、磁河、滹沱河四条防风林带。东南各县,为东南输氧通风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和南北向交通干线防护林。东部平原县(市),为弱生态关联区,按农田林网进行绿化。
2、主城圈绿化
在石家庄主城区外围至各组团间控制大范围的农田、果园、林地,形成主城圈绿色隔离空间。其中,城区东部二环路外侧至高新区之间,为永久性绿色隔离空间,除绿地和重大基础设施以外,严禁其它建设或开发行为。城区西北部及北部为永久性绿色隔离空间,宜保留农田或建设苗圃、林地、果园,禁止居民点无序连片发展。城区南部,为阶段性绿色隔离空间,作为远期备用地进行控制,宜保留农田。
沿京深高速公路、银歧高速公路、主城区外围高速公路环,京广铁路、石太铁路、主城圈专用联络线,107国道、307国道、308国道以及三环路控制和建设绿化带,形成主城圈区间交通绿化走廊。
3、主城区绿化
主城区绿地系统布局规划形成“一轴、三环、五带”的布局框架。
“一轴”,西起引水入市西线,主要沿中山路、裕华路之间的东西向绿化带向东逐步展开,至引水入市工程东线结束,全长约7公里。绿轴由连续分布的7条绿带串联6个城市广场、5座城市公园、近20块街头绿地组成。
“三环”,即沿引水入市绿化工程形成的水体景观绿化环、沿二环两侧规划的风景绿化环和沿三环路两侧规划的防护林带环。
“五带”,即沿滨河街、京广铁路、建设南大街、总退水渠和谈固南大街控制预留五条通风走廊。
四、风景名胜资源开发规划
规划将区域内的风景资源划分为八个旅游功能区27个风景区,以石家庄休闲旅游中心区为中心,由北至南呈“C”字型依次为驼梁—五岳寨生态旅游区、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背水阵—清凉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苍岩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嶂石岩风景名胜旅游区、封龙山历史文化旅游区、赵州桥历史文化旅游区。
石家庄休闲旅游中心区包括市区、正定古城、抱犊寨、龙泉寺、九景山庄等风景区;
规划确定正定、鹿泉、平山、井陉四县(市)为全市重点旅游县(市),近期重点开发正定历史文化名城、西柏坡革命圣地、温塘温泉、天桂山、驼梁—五岳寨、背水阵、苍岩山等景区,形成市区—正定、市区—毗卢寺—温塘温泉—西柏坡—天桂山—驼梁/五岳寨—五台山的西北旅游线,市区—背水阵—苍岩山—娘子关—太原晋祠—祁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的西部旅游线。
五、城市主色调
石家庄市城市主色调定为米黄色与微红色,其中米黄色定位应用于城市公共性建筑区域,是城市居民进行社会活动以及外来游客认知城市最为频繁的区域;而微红色所应用的城市居住区,则是城市建设量最大的城市功能区域。
在米黄、微红两个城市主色调基础上,为避免城市色彩过于统一而造成单调的城市色彩环境,浅咖啡灰色、砖红色两个相近色彩成为主色调拓展色,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选择拓展色对城市总体色彩进行活跃和调节。
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建筑层数6层以上;建筑用地在2000平方米以上,高度在10米以上;70户以上的集合住宅。石家庄市将对符合以上三种情况的建筑进行建筑色彩的严格控制。
《石家庄市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解读
凤凰网房产获悉,石家庄近日出台了《石家庄市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坚持“整体规划、有序实施,点线面统筹协调”,严格落实在二环内做“减法”、在二环外做“乘法”,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彻底断开土地市场一二级联动的决策部署,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齐城市功能短板。
按照计划,到今年年底,我市将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构建城市体检评估与城市更新有效联动模式,形成城市更新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工作机制,谋划一批、启动一批、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重点工程。到2024年6月底,基本完成综合更新片区、老旧厂区、老旧小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城市更新重点任务,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城市功能与品质实现明显提升,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面貌基本形成。
众志成城强力攻坚
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眼下,石煤机厂区地块城市更新、高铁片区、太平河拥河发展示范区、环中央绿色体育公园活力街区等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为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我市将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保护传承和风貌管控;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充分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吸收民智,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将群众更新愿望强烈的片区优先纳入更新范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严格落实防止大拆大建要求,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大规模增建、大规模搬迁,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加强城市设计引领,坚持把城市作为整体艺术品打造,培育城市特色片区和标志性建筑,构建结构清晰、节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省会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魅力。
三是依托区域业态本底,科学确定城市更新区域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推动城市空间与产业场景、消费场景、商业场景、生活场景的有机融合,系统提升城市品位、能级和首位度,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增强城市永续发展动力。同时,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充分引入海绵城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城市建设理念,补齐城市生态短板。
四是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探索投融资新模式,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提升工作成效。
为持续推进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配套、提高城市颜值,根据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需要,《方案》针对第一轮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以综合更新片区、老旧厂区、老旧小区、老旧街区、城中村“4区1村”以及基础设施为更新重点,以“点、线、面”结合的思路布局了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
优化布局完善配套
强力推进六大城市综合更新片区建设
综合更新片区的建设列在了《方案》的首位。我市将结合高铁片区、中央商务区、太平河拥河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北站片区改造等重点工程,科学谋划城市商贸流通、居住、文化旅游、休闲等综合功能区,选定六大城市综合更新片区,通过优化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景观风貌等方式,对片区内旧村、旧城、街道、商业、厂房、仓库、空地等进行统筹更新改造,以特色街道为纽带串联起片区内的重大节点设施和不同功能分区,推动片区有机更新、整体提升、活力发展。
(一)围绕高铁片区打造“城市客厅”,该项目北至塔北路,东至建设大街、南至塔丰路、西至滨河街,面积4.92平方公里。我市将加快建设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数字经济和枢纽经济平台,打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汇聚优质文化、教育、医疗、体育运动资源的宜居社区。同时,在中央绿色体育公园北侧区域布局具备城市客厅功能的展厅和休闲空间,涵盖文化交流、新闻发布、科技成果展示、商务接洽、高端会展等功能。
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4月底前完成拆迁,10月底前完成中央绿色体育公园绿地、体育设施建设,12月底前全面启动建设,2024年6月底前基本建成。
(二)中央商务区核心区,位于和平路、解放大街、裕华路、站前街、公里街围合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定位为石家庄的“金融总部经济 文化示范性高地”,分为金融商务北区、文化旅游中区和金融商务南区。
其中,金融商务北区,加快建设已开工的地下空间项目、4栋商业楼宇和住宅楼宇,建设云朵体育馆、大厂公园、中车回迁楼、邮政回迁楼和4条规划道路,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在建项目今年年底建成;文化旅游中区,重点修缮正太饭店、改造提升老火车站、建设跨中山路平台、建设正太广场、改造提升解放广场、形成独具石家庄文化活力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2023年6月底前基本建成;金融商务南区,加快高标准规划,今年年底前完成绿化提升。
(三)太平河拥河发展示范区,位于胜利大街以东、滹沱河以南、体育北大街以西、古城东路以北,面积5.53平方公里,以创新总部经济、滨水生态休闲、新型商业文化消费、绿色低碳示范社区四大功能为发展方向。
我市将对太平河城市片区,实施高标准建设,塑造城市亮点,营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环境,打造一流的城市滨水活力区,形成具有“国际范”的拥河发展起步区、示范区和引领区。按照计划,今年6月底前启动建设,2024年年底前完成。
(四)北站区域性片区,南至市庄路、东至中华大街、北至北城路、西至泰华街,面积约1.2平方公里。我市将统筹推进、加快实施区域内火车北站、老旧小区、市庄、高柱、碳素厂等更新工作,打造城市北部交通枢纽和区域性商务中心,改善北站及周边区域市容,完善区域城市功能。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底前完成。
(五)留营特色商贸区,位于建东街(规划路)以东、和平路以南、西二环辅路以西、新华路以北区域,面积约1.2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桥西蔬菜批发市场、西环市场,留营城中村、东简良城中村。
我市将对桥西蔬菜批发市场和西环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区域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提高业态定位,建设现代化食品及农产品交易中心。加快推进留营城中村开发进度,提升区域整体风貌和群众生活水平,打造西二环美丽风景线。尽快启动东简良城中村改造,适应特色商贸区环境风貌需求,提高人居生活质量,形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商贸片区。
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4月底前完成留营城中村改造拆除工作,全部工作将于202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六)自强路金融区(金世界—自强路—南花园区域),东至站前街、南至裕华路、西至中华大街、北至中山路,面积245亩。
我市将加快推进金世界、南花园区域旧城改造,尽快完成回迁,彻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延伸自强路金融街功能,广泛吸引金融、总部型企业入驻,建成集商务、酒店、公寓、办公于一体的高端商务金融区。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年底前建成。
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
强力推进老旧厂区更新
在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过程中,我市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坚持保护传承和风貌管控,结合地域特点,全力推进老旧厂区建设。
老旧厂区分布于建设大街以东、东二环以西、和平东路两侧,主要为华药、石钢、焦化厂、棉一、棉二等地块,土地总面积约2916亩。在加快推进石煤机厂区城市更新项目的同时,启动实施和平东路沿线老旧工业区地块改造,按照公益性用地占比约60%的要求,全面降低住宅开发强度,注重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历史文化传承,推进存量工业遗存创新发展,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兴办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
(一)打造石煤机厂区城市更新示范项目,目前,该项目智慧体育公园建设已经完成,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区工业历史博物馆计划6月份达到开馆条件,整体更新项目将于202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二)实施石钢、焦化厂老旧厂区更新改造。建设占地120亩的石钢工业遗址公园,保留石钢部分生产车间、设备和工业特色元素,形成工业遗存保护、文化教育、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工业遗址公园。在谈固大街与光华路交口周边区域打造城市东北部区域性商业中心,培育城市综合体、特色商街、文体康养等业态,全面提升城市东北区域公服配套水平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
(三)实施华药老旧厂区更新改造。保留华药厂区办公楼、储粮塔、干淀粉车间、储罐、铁轨等工业遗存,划定制药工业遗存保护街区,将华药办公楼改造为医药博物馆,展现石家庄药都形象。在工业遗存周边地块,培育科创研发、会展展销等业态,全面进行产业功能升级。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
(四)实施棉一棉二老旧厂区更新改造。对棉一办公楼、联产车间、棉库及原厂区幼儿园、图书馆、礼堂、大门等进行保留保护,划定纺织工业遗存保护街区。利用办公楼改造为纺织博物馆,展现石家庄纺织工业发展历程;针对联产车间内部空间大、建筑特征鲜明等特点,改造利用为集文化、创意、休闲为一体的时尚中心;结合棉库建筑构造独特、内部空间开阔完整的特点,改造利用为剧院、展厅等,建设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艺术会展空间。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
改善居住环境增加配套设施
旧改棚改齐头并进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曾经代表城市形象的一些老旧住宅小区由于建筑年代较早,长年缺乏管理,道路、绿地、路灯、排水及排污管道等配套设施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成了许多市民近年来反应最强烈和最多的问题之一。面对这一难题,我市将强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更新,以及棚户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
为尽早实现老旧小区“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这一目标,今年我市将完成对956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内容包括实施道路、房屋、环境、消防等公共设施改造等,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同时,还将为具备条件的住宅积极推进加装电梯。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10月底前完工。
同时,我市将加快推进11个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更新试点建设,分类采取除险加固、拆除、重建开发等方式,对桥西区东平小区、支农路农药厂宿舍、电视机厂、工农路16号院,新华区和平路26号院、合作路省直宿舍,裕华区河北电机厂宿舍、裕华路富强大街东南角地块,长安区翟东小区、省体育局宿舍、河北医科大学筒子楼D级危房进行改造,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9月底前完成。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将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按照计划,今年开工22399套,全市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将建成11157套棚改安置房。
充分释放城市发展活力
助推老旧街区华丽蝶变
为实现省会高质量发展,我市将以综合更新片区和老旧工业片区内街区为更新重点,按照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尽早见效的要求,对3条较为成熟街区进行提升,对4条正在谋划建设的街区,加快建设和打造。同时,完成100条精品街道创建,着力培育一批彰显地域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特色街区,充分释放城市发展活力。
(一)开展民族路国家级商业步行街提档升级,同步推进建设、招商,加快完成主街、辅街基础设施、建筑立面及广场景观建设改造,加大商业回租、回购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京东超级体验店等重点项目落地,打造集休闲、娱乐、购物、城市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基本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二)提升自强路金融街形象品位。加强金融街区环境美化,对道路两侧外立面进行整饰,因地制宜进行垂直绿化、盆花造景,提高绿化覆盖率,亮化楼宇和路段灯饰,布局展现金融元素的建筑小品、主题雕塑、浮雕等,体现金融街文化特色和主题。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三)对塔谈国际休闲娱乐街区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改造塔谈国际及周边街区休闲娱乐功能,与高铁片区形成功能错位、有机衔接的整体。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四)建设环中央绿色体育公园活力街区。高铁片区环中央绿色体育公园道路全长约2.1公里,打造景观风貌与交通功能有机融合的高品质街区,未来,将在道路外围串联起城市展厅、地标建筑(五星级酒店)、企业总部、研发基地等板块。同时,道路内圈紧密融合体育公园风貌,使周边建筑群与中央绿色体育公园实现无障碍联动。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五)建设汇新路北国特色商业街区,加快汇新路沿街商业区复工复建,引进北人集团投资运营。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3年6月底前实现开业。
(六)建设太平河滨水潮玩街区,对接国内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引进知名业态、做优品牌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北方亲水特色街区品牌。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4年年底前完成。
(七)打造和平东路(棉一至华药段)工业记忆街区,该项目以工业记忆为街区特色主题,改造提升沿街景观,增加反映华药、纺织厂、钢厂、石药、煤机厂、焦化厂等工业历史文化的景观设施,串联若干老旧工业地块,促进“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绿化及路旁景观等工程,全部工作结合老工业区更新工作,将于2024年9月底前完成。
(八)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00条街道,开展市政设施、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环境卫生等整治提升行动,挖掘历史文化,突出风貌特色,提升街巷品质,打造精品街道。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11月底前完成。
严守新的发展理念
高品质改造城中村项目
我市按照“二环以内做减法,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二环以外做乘法,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拉开城市框架”的理念,采取强有力举措,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此举将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重要载体。
(一)加快实施9个高品质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分别为新华区前太保、高柱,长安区店上(在建成区外)、西庄屯,裕华区东京北、方村,桥西区宫家庄、十里尹村、西简良。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5月中旬全部完成旧村拆除,一期回迁安置区2023年底前全部竣工,全部工程于2024年5月底前完成。
(二)全面启动尚未拆迁、进展较慢的13个村改造。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外的长安区西塔口、南杨庄2个村,待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后加快实施。剩余11个村(长安区吴家营、白佛、柳辛庄,桥西区振三街、西王、西岗头、南郭、城角庄、北杜、西三教,高新区北庄),2024年9月底前回迁楼交付使用。
(三)启动实施彭村、东三教2个完成不彻底村改造。按照计划,项目将于年内完成拆除并开工,2024年9月底前完成。
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
实施九大基础设施工程
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既可使城市居民在生活上得到实惠,也可使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获得动力。《方案》进一步明确了9大基础设施工程,我市将通过重点实施道路交通建设、主街主路提升改造、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各类基础设施,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将进一步加快公共配套服务更新,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承载力。
(一)实施主街主路提升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四横五纵一环(四横:和平路、中山路、裕华路、槐安路,五纵:友谊大街、红旗大街、维明大街、平安大街、体育大街,一环:二环路)改造提升;新增实施新城大街、胜利大街(解放大街)、塔北路、汇明路(仓丰路)等4条主街主路改造提升。重点打造纵向串联高铁片区、自强路金融区、中央商务区、太平河拥河发展示范区,横向串联和平东路老旧工业区、北站区域性商务区、留营特色商贸区的胜利大街(解放大街)——和平路“十”字道路,有效加强各综合更新片区的有机联系,拉近空间距离,实现功能互动。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3年年底前完成。
(二)实施一主四辅连接工程,拉开城市框架,完善一主四辅区域间路网布局。正定县方向:建设中华大街与北三环、体育大街与北三环互通立交工程;藁城区方向:建设南二环东延高架工程;栾城区方向:建设裕翔街南三环互通立交工程;鹿泉区方向:建设和平路与西三环互通立交工程,新华路(西二环到西三环)快速连通工程、中华大街南延工程。同时,实施学府路贯通拓宽工程,高标准建设拥河发展示范区东西向主干道路,完善鹿泉、藁城与中心城区连接道路。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2023年年底前完成。
(三)实施复兴大街、北三环市政化改造工程。坚持系统谋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尽快见效,加快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步伐,高标准建设省会的交通主干道、城市快捷路、靓丽风景线。按照计划,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一期一阶段工程(南二环东延互通立交、新城大街复兴大街立交、正定段辅道),将于9月底前建成通车,全部工程于2024年年底前完成。积极谋划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尽快实施。
(四)打通36条规划路。打通方兴路、南新街、天同街等36条规划路,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建成公共停车位3.5万个,增加公共停车设施供给,方便市民出行。按照计划,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五)实施轨道交通建设。待国家发改委批复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和4、5、6号线项目后,加快启动实施,按计划建成。
(六)实施城市管网提升工程。改造城市易积水区域雨水管网,对泰华街、红旗大街、翠屏路等路段雨水管网进行提标改造,有效解决汛期积水问题,计划2023年年底前完成。实施城区庭院排水改造,利用两年时间,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更新改造存量合流制庭院排水管网,计划今年11月底前完成改造220公里,2023年全部完成。
(七)加快城区公园绿地建设。实施80个2022年美丽省会城市绿化项目,新建塔南公园、裕东公园等5个公园和21个街旁游园,新建、提升绿地293公顷,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
(八)建设运动场地。利用拆违腾退地、街头路旁空闲地、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建设200个以篮球、足球为主的球类运动场地,满足市民就近、就便健身锻炼需求,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
(九)建设东垣古城遗址公园。依托东垣古城遗址建设占地4180亩的遗址公园,打造高质量城市文化绿心、群众休闲好去处,呈现我市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增强群众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形象品质。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8月完成一期环境整治工作,二期建设工程于今年年底前开工,2023年6月底前整体竣工投用。
石家庄地铁1号线最新规划
石家庄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站名
1.西王站 中山路与长兴街交叉口东侧
2.沉绿湖站 中山西路与苑东街交叉口
3.八一站 中山西路与时光街交叉口
4.西二环站 中山西路与西二环路交叉口
5.和平医院站 中山西路与友谊大街交叉口
6.烈士陵园站 中山西路与规划泰华街交叉口东侧
7.中山广场站 中山西路与中华大街交叉口
8.解放广场站 中山西路与站前街交叉口
9.休门站 中山东路与平安北大街交叉口
10.人民广场站 中山东路与建设北大街交叉口
11.省博物馆站 中山东路与广安大街交叉口
12.体育场站 中山东路与体育北大街交叉口
13.北宋站 中山东路与建华北大街交叉口
14.谈固站 中山东路与谈固南大街交叉口
15.东二环站 中山东路与东二环交叉口西侧
16.白佛站 中山东路与兴宁寺街交叉
17.留村站 长江大道与天山大街交叉口东侧
18.火炬广场站 长江大道与峨眉街交叉口
19.石家庄东站 307国道与石德铁路之间
20.南村站 南村
21.南村北 规划秦岭大街与原北三环路交叉口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