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需要孩子做好哪些准备?
幼升小需要孩子做好以下准备:首先孩子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并且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其次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要做好准备,因为从小学生开始就已经有体育课,最后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升小的小孩学点什么特长?
孩子是一颗潜力无限的未经打磨的钻石。孩子将来可能成为画家、钢琴家或舞蹈家。当孩子们还小的时候,为了避免错过最好的学习时间,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来着重培养孩子。那么,孩子学点什么特长好呢?
1、舞蹈:学习舞蹈有很多益处,在增强儿童的体质的同时,还有助于身体健康发育。学习舞蹈也能很好地帮助儿童启发智慧,激发潜能。学习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让孩子的性格完美塑造。在舞蹈排练和表演中,我们也可以培养孩子和伙伴之间团结、合作和互助的精神,同时还能培养儿童想象力。
2、绘画: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想象力绘画的潜力,孩子们的创作和表达欲望也十分强烈。孩子在绘画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和经验,还可以提高智商高达百分之三十。另外,儿童绘画有助于视觉和行为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绘画有助于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力。
3、乐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艺术素养,而且对培养严谨、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非常的有帮助,对于学习能力和自觉性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同时,它也对儿童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习俗、精神情操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给孩子选择特长班其实是一个技术活,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也要注意年龄段,在音乐和美术的敏感时期学习乐器和绘画更有利,这方面的特长班不适合4岁以前的孩子。6岁以下的儿童不要参加学习技能的兴趣班,以免扼杀他们的创造力,破坏他们的学习兴趣。
幼升小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一、幼升小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点:
1、认识拼音、会拼读;
2、会简单运用形容词描述事物;
3、会运用规范的语句说话;
4、有感情、不加字、不漏字的短篇朗读;
5、比较规范的运用好词好句看图说话;
6、认真听故事,能简单回答问题。
二、幼升小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点:
1、熟练掌握数的分解、组成;
2、认识图形,能够进行辨别;
3、能运用数学逻辑能力做简单的思维题目:
4、能够正确读数,写数,能够规范书写数字1—20,及2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幼升小必须掌握的英语知识点:
1、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比如打招呼、说再见、喜欢的颜色等。
2、双语学校的英语要求略高,会考察英文看图说话,听故事回答问题等。
四、幼升小必须掌握的体育点:
如跳绳、拍球。
五:幼升小可以表演的才艺点:
1、诗歌:准备一首古诗、一首儿歌。
2、讲故事、朗诵
3、唱歌
4、表演节目
总结: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礼貌、声音清晰、口齿清楚、可以在家多练习几次,家长配合缓解孩子的焦虑、紧张情绪。这样孩子能发挥的更好。
希望能给予您帮助,望采纳!祝您生活愉快!
幼升小究竟应该怎么做
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备战“幼升小”家长总结的30条经验吧!
第一阶段:
1)提前一年以上调研感兴趣的学校信息,确定攻关方向,落实户口所在地,培养所需的人际关系。
2)中班时一定要开始加强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但要循序渐进,量不要太大,尽量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语文:识字、拼音、看图说话、讲故事、简单的书写能力。
数学:写数字、100以内简单的加减、图形认知、一些多元思维训练。
英语:26个字母的认知、常用的一些单词、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对话。
3)差不多也从中班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即每天固定一定时间让孩子学习。时间可以不长,十分钟即可,目的是让孩子理解学习的概念,知道什么时间是干什么事。
4)大班时要开始主动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要让他能自己应对一些问题,特别是人际交往、个人事务的处理等方面,还要注意加强孩子的挫折教育。
5)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这很重要),使他有个好的身体。
6)按照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培养出特长,无论是音乐、舞蹈、书法等等,越突出越好。
7)到了大班后半学期,要逐步开始给孩子讲述小学的情况,有条件的带孩子到小学校园看看,提高孩子对上学的兴趣,好的小学校园会让孩子很向往。
8)大班开始后,想考名校的家长要开始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准备应试。通过一些学习和锻炼,让孩子掌握应试技巧,这还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孩子聪明而忽视应试方法的准备。
9)家长要根据学校和自己的情况,解决上学后的接送问题,未雨绸缪,这也很重要,一定要保证孩子上学时间不会太长,放学有可靠的人接,这有时也会影响到对学校的选择。
10)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入学须知,再检查一遍,从身到心做好了入学的准备,这点实际对家长更重要。
第二阶段:
1)中班前让孩子尽可能地轻松地玩,大班始要开始加一些入小学的准备。
2)如果想参与小学面试,则类似思维训练的班或测试题目要给孩子做一些。
3)孩子的文明礼貌、是否大方地出现在陌生场合要注意培养。
比如孩子能毫不犹豫地进入考试区域;比如老师给奖品时要说谢谢等。
4)淡化面试的感觉,可以说成去游戏或参加活动,不要给孩子非考上不可的压力。
5)证书能有固然好,但没有关系也不大。我猜想能有用的证书,应该是那种分量突出的证书,以及是孩子力所能及而非拔苗助长的证书(仅一家之言)。
6)认一些字(800左右)、会识拼音字母、会一些简单的英语、会20以内计算。
7)书写姿势的正确。如果能确保孩子姿势正确,再让孩子写字,否则宁可不写。
8)一定程度的超前学习也许是必要的,但觉着超前应该过渡到让孩子学会预习即将学的,所以我以为如果不是培养天才的话,就不能超前太多,而入学后也不能停滞不前,要继续学更深的知识。
9)生活习惯上的独立:比如独自吃饭、添加饮用水、方大便、整理自己的东西、爱护书本之类。
10)最好能让孩子做到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这点我们家做得不够,好在1周后已基本适应渐渐喜欢)。
第三阶段:
1)在就近入学的大前提下,在家长和孩子能力范围内择校。
择校非常重要,睡眠更加重要。
2)会说一种除普通话之外的方言,或许以后也是种优势。
3)英语稍稍有点基础,会认26个字母。
4)数学20以内计算。
5)多少认点字,学点拼音,最好认识部首,以后认字写字都快,不是一笔笔看,而是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组合。
6)必须学会写字,注意这里特指写字姿势,以后改正姿势很难的。(我有教训,以为和我们小时候一样老师会教,其实老师不管的),以后上学照抄备忘录家长总能猜个十之八九,咱学校第一天就抄写备忘录。
7)回答问题无论对错要响亮清晰,这样会显得自信满满,给老师深刻印象。
8)纪律要好,尤其是男孩,否则甭想当小干部和考名牌小学。
9)礼貌啦,吃饭啦,上厕所,午睡啦,我就不罗嗦了。
10)耐心再耐心,忍住再忍住,哪怕刀在心头,火在胸中,痘在脸上——一切为了孩子。
避免幼升小走弯路,需要把握哪些要点呢?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7BZ1hyv20zhB7KbNct4Qg
提取码: aeh5
幼升小是幼儿园或学龄前儿童升小学的简称。随着教育的改革,特别是小升初升学方式的多元化、学籍制度管理的强化,幼升小已在小升初、初升高中变得最为重要。
幼升小家长看不到小升初统考、看不到分数,对小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原来的认识上或口碑相传上,而幼升小是未来进入教育水平好的、较好的区县好中学的跳板,因此幼升小既要看小学,更多的是还要看可能进入的初中、高中学校,这样就使得幼升小择校、升学变得迷乱而复杂了。
幼儿园该如何提升幼儿体育能力?
培养健康活泼、朝气蓬勃、聪明可爱的幼儿,是每位家长的心愿,在这个心愿中就决定了体育作为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意义。古希腊的柏拉图、现代的贝尔、克鲁普斯卡娅,以及我国近代的陈鹤琴等古今中外的许多幼儿教育学者,都把体育的发展放在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位置。怎样才能完成家长的愿望呢?家长仅靠孩子在幼儿园的体育运动和依靠老师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家园共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在完成对幼儿在园体育活动任务的同时,还要指导家长如何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
与幼儿园相比,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宽松、自由。参加的对象是父母和孩子,所以对幼儿的教育应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家长要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支持幼儿的运动兴趣,不要干涉和禁止幼儿运动。
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孩子总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奔跑跳跃、爬高钻低,常常弄得满头大汗,一身泥士,有的孩子平坦的路不走,偏要去走高低不平的地方;有的孩子还会扯烂衣服,划破皮肉。于是有的家长就下了种种禁令“不要弄脏衣服”,“不要乱跑,小心跌倒”,“好好走路,不要跳”,“不许爬树”,“不许……”孩子的运动被禁止,失去了勃勃生气。其实,这些爱动的孩子往往不容易摔跤,相反,那些平时不爱运动的孩子走路一摇一晃,稍一跑动,就会摔到。中(1)班有一个小男孩,平时特别爱跑爱跳。有一次区角活动,他搬了一盒积木跑向玩具柜,脚下一滑,一头栽倒在地上,我不禁惊呼“糟了”,这个跟头摔下去,说不定会跌破头了。谁知,他在倒地时一瞬间,双手抱着积木盒死死撑住地面,小脑袋顽强地抬起来。结果只是手臂擦破了点皮。事后,我一边给他伤口涂药水,一边夸奖他的灵活,他不无骄傲地告诉我他有经验:“跌倒的时候,一定不能头着地,那会跌坏脑子的。手撑住地就没事了。”这孩子从运动中获得了自我保护的好方法。每位家长都应懂得幼儿需要运动这个道理,都应满足幼儿喜爱运动的愿望,取消不合理的消极禁令,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
二、提供运动的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据调查,农村孩子的运动能力一般强于城镇的孩子;住低层房屋的孩子运动能力一般强于住高层住宅的孩子;家庭支持运动的孩子强于家庭不支持运动的孩子。这是由于许多家庭居室装饰很漂亮,而庭院场地空间很小,幼儿想要玩球或奔跑,而大人不答应、不放心。因此,家长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出发,从实际条件出发,在家中选择一些趣味性强、活动量小、空间要求不高的运动,如徒手操、跳绳、拍皮球、打弹子、投沙包、打乒乓球、板羽球或一些民间体育游戏等。不要让幼儿参加长跑,因为他们心肺功能及神经系统发育尚完善;不搞举重、拔河(关节易脱臼),或在水泥地上跳跃(髋骨未骨化,骨盆会错位)等运动。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全面锻炼,上肢和下肢、左侧和右侧、大肌肉和小肌肉的锻炼运动要平衡,使身体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三、共同参与,积极投入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部动画片里,有一集是《换爸爸》的故事,讲的是父亲不但要给孩子买玩具,还要陪他们一起玩,否则孩子就要换爸爸!家长应该从中得到启示:不要做孩子运动的旁观者。放开手中的活,像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参与身份一样,应以游戏的角色与孩子共同游戏,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家长不能按照成人的思维去规定孩子的运动方式,可以以游戏的角色身份去引导和启发。如小班的孩子在家里玩“森林午餐会”的体育游戏时,孩子扮演“动物招待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扮演各种动物,大家要相隔一定的距离,在音乐声中要求“动物招待员”将各类动物喜欢吃的“菜”送到相应的动物手里。主要是锻炼幼儿协调走及平衡能力。游戏过程中,如孩子把“菜”送错了,那扮演“小猫”的妈妈可以这样启发“喵喵喵,小猫最爱吃什么?小鱼还是青菜?”,这时幼儿会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增加了知识,还会从亲子游戏中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四、贵在坚持,注意安全
体育运动贵在坚持,经常运动才能真正取得健身的效果。家长一方面要随时向幼儿进行体育运动意义的宣传,讲优秀运动员的故事,观摩成人比赛等;另一方面,注意场地器械的安全,教会幼儿正确的运动方法,注意幼儿运动后的反应(脸色、出汗、呼吸、脉搏等)并有意识地利用运动的有利时机,发挥幼儿在运动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灵敏协调的能力。
陈鹤琴先生曾说:“不要忽视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里多开展一些体育运动,家庭气氛会很和谐,这既提高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又促进了他们的大脑发育,还会使父母和孩子的机体得到锻炼。望采纳